□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陆海燕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专门为学生开设的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正确三观的综合德育课程。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易受到影响,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心理健康教学有效融合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心理教学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育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向上的情感,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教师在两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敢于实践,将两者有机融合,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新时期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条件也随之变化。学校和教师在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库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学生的精神健康发展的质量。但在目前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不够深入。要把心理健康教学合理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让二者更好地融合,在基础教育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学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机会,对道德与法治课与心理健康教学的关系进行恰当的剖析,既要解决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难点问题,又要保护好学生的心理。教师要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动与起伏。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容忽视。这种情形促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要突破常规的课程加强对学科整合的重视程度,注重与当前的时代和教育的变革相适应,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人的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探讨融入心理健康教学的最优选择办法,充分运用各类教育资源,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
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别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学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分析,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为专业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行为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敏感。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能力、行动能力、身体素质发展都十分迅速。就是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小学生一旦接触到他们不能接受的事物就会变得极其敏感,而学生的精神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保持观察学生的行为,把握好他们的敏感神经。第二,可塑性。从多个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没有建立起来,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具有较高的可塑性。第三,分步。随着年纪的增加,小学生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也会随之改变。不同时期的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只有多创新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潮流和学生发展的脚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科书作为课程的根本,它是学校教师进行各种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运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根本,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学目标,并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从而达到德育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教科书的教学目标进行深挖。其关键是找到正确的心理卫生教育切入点,并通过细致的设计使其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中“安全记心上”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弄清楚,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要重点掌握学生自己上下学时要注意的交通安全问题,了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对违反交通法规的例子进行补充,让学生警醒,选取典型的安全事故,特别是能与多媒体装置相配合的演示的交通事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个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对同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学习的时候,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比如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全面,不会合理、正确地评价自己。自卑感是由于对自我的评估不够充分而导致的。还有的学生因为某一方面的能力优于别人产生自傲感、优越感,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校园生活中表现得较为自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与其的生活环环境密切相关。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能将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不自傲、不自卑、不自我,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为父母分担”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家庭成员和班级中的同学,建立责任感。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讲自己家庭中互相关怀和互相扶持的真实事件,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会在放假期间积极地帮助妈妈收拾屋子,会在放假期间自己动手清洗衣物。我会做点什么让妈妈高兴的事。而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也会一直陪着我,关心我。”在这次讨论大会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一起探讨改善自身不良习惯的途径,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和互相监督。接着是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协作教学来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在与他们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照顾别人,体会别人的关怀,从而克服自我意识。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机械讲授是其主要的课程实践模式,这样不但使课堂变得单调,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不但难以实现,同时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进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就需要教师主动地导入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同伴与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个小组协作的“团结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在游戏里意识合作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老鹰捉小鸡,两人三足等游戏,两人三足就是将两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人将自己的一条腿与另一个人的一条腿绑起来,让他们比较一下哪一组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目的地。用这样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无论是德育法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都给学生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教师要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保持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和对思想、心理、卫生、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比如,教师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改变现状回归积极健康状态的小技巧。比如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应对,向学生展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的精神。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要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合,在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地打扫卫生、清理走廊清洁课堂。这些很小的行为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建立起责任意识,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一定要利用好教科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课程内容,充分掌握教学目的,做好课堂设计正确的掌握学科融合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与其他科目相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重,强调学生价值观的正面、正向和情感经验的丰富。在进行教育之前,教师要对相关的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科书进行深入的了解,努力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烦恼,善于将日常的精神卫生教育实例应用于课堂。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要把道德与法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作为一个总体的教学目的,要注意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选择合适的教学突破口。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三年级“我和我的同伴”时,教师通常把“了解自己、与他人交往”作为教学目的。然而,如果要将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长处,欣赏同学的长处,感受同学的关爱。除了用真实的例子来充实和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感受友谊的珍贵,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坦诚地与自己的朋友进行谈话沟通,说出自己在这段感情过程中曾经有过的疑虑,主动地解决与朋友之间存在的小矛盾,教师要注意学生在与自己朋友沟通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导。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常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和失去学习的兴趣。创造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情景,例如,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法。通过经典、浅显易懂的故事和游戏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应选取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童话、寓言、历史等,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能从书中领悟真理、培育感情、提升认识。教师还可以选取合适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小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学生通过扮演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家人的爱”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播放以亲情为主题的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介绍父母”的过程中,让他们去回想真实的人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他们对自己父母的了解。有的学生会说“我母亲就像个超级英雄,经常打扫屋子”“我爸工作繁忙,但是他也会在繁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讲睡前故事,关心我的生活。”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无论是妈妈的唠叨,还是爸爸的工作繁忙,都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生活条件,在浓厚的情怀气氛中,“爱亲敬长”的种子会悄然发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新趋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寻找二者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本文提出了合理运用教科书、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掌握教学目的、创设体验式、情境式、游戏化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三观、发挥教师的正面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程度等几种有效途径,希望本文能对教师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