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12-17 13:17:36姚中平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隐性分层大学

姚中平

(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一、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研究表明,“大众式教学方式〔1〕”在大多数高校依然盛行。这些高校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能力及教学对象的差异确定分层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考核制度设置不科学,“教”与“学”之间衔接失当。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大学之前的英语学习或多或少带有应试教育的烙印,学习语言的方式比较机械和单调。然而在大学,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缺乏持之以恒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没有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训练,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再加上学时的限制,本科学校大学英语大多只开设三学期的课程,专科学校也只有一学年的课时量,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总体上课堂学习较枯燥,英语学习效率不高。

(二)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

分层教学模式要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对学生既要有过程性考核,也要有终结性评价。大多数高校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与评价,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分层教学,或者进行了分层教学,最终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层考核,客观造成了某些学生的成绩并未得到充分的评价和体现。在此情况下,如果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科学,就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就缺乏相应的调整,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与“学”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在客观上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供需失衡、两级分化日益严重。多年不变的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能。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释放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实现“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精准施教、分层教学,呼之欲出,势在必行。

二、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班级内实施分层分组,教师运用内部评判法,对学生入学基础、兴趣爱好、心智特点和学习潜能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好、中、差),把水平相当的人员安排在不同的小组学习。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分层结果不对外公布,只作为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依据和手段。如果分层方式不科学,可能使学生产生“异类”的思想,〔2〕从而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溯源

分层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是该模式创立和发展的源泉。隐性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和任务,因材施教,避免了“学霸吃不饱、学渣吃不消”等不良现象的出现〔3〕。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创,他认为不同学生具有多样化的智力组合,实施课堂教学,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多重智力因素。隐性分层教学为该理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作为分层、分类教学的倡导者,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强调了分层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学生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未获得合适的教学条件和智力支持。〔4〕隐性分层教学应运而生,解决了当前教学模式下师生教与学矛盾这一痛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也有启发,它明确指出知识需要学习者“不断实践、不断内化、知行合一”的主动建构。在分层教学中采用此方法,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学英语教学采取“分层教学、整体推进〔5〕”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满足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习者的美好期望。

三、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九江学院为例

(一)对学生进行整体分层

高质高效的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整体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组分层。九江学院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高考英语成绩及心理测试情况,将其分为好(A)、中(B)、差(C)三个层次。任课教师在初步掌握本班学生的英语情况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进行综合测评,再完成相应的分组分层。最后综合这两大情况,形成最终的分类、分层结果。A类层次的学生语言基础较扎实,学习动机和目标较明确,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B类层次学生语言基础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目标不够明确。C类层次学生语言基础非常差,缺乏必要的学习主动性和信心,缺乏基本的英语文字表述和口语表达能力。同一小组内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照顾了差等生的心理感受,有利于消除小组成员之间的鸿沟。同时也兼顾了英语学习的“优势与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6〕既减轻了差生的自卑感,又便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实施好分层教学还要对各类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学生分类分层完成后,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相应需求,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及培养方案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为基础性、高标性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对标全体学生,要求人人达标;高标性目标是对英语底子好,学习动机、目标明确的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教学总目标:对A层学生要加强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专项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并具备持续提升的动能;对B层学生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其结业时应具有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者大学英语三级水平;对C层学生要求他们重在打基础,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要求其依托教材,掌握词法、句法等基本知识点,使其结业时达到应用能力考试B级水平。

(三)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有效分层在隐性分层具体教学实践中较难实施,考验的是教师的创造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综合运用“合—分—合”等策略,环环相扣,分合有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讲授中,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引导、调动和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提问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沉浸式体验和学习的机会;进行专项语言技能训练时,学生层次不同,难度和完成时间也有相应的调整,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人而异、共同促进和提高。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以自主学习为主,并为其创造各种学习条件,鼓励其挑战权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强调要多进行模仿性训练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学习规律,鼓励其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四)对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的合理分层,对于巩固分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作业一般分为课内、课外两种。课内作业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和布置,全班统一安排,统一考核。课后任务则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到水平和任务相适应,保证各类学生的求知效果和热情,从而落实分层教学目标。

(五)对辅导进行分层

辅导分层,即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对差生采取一对一辅导,注重基础性和鼓励性教学,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对中等生要求多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其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促进和提高,如让他们多参加“英语角”、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对优等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给予更多的个别点拨,要求其多参加校内外各类英语竞赛,从而锤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六)对测试进行分层

任课教师针对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对测试环节和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形成全面、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一是实行口试与笔试、课内与课外、开卷与闭卷、考勤与作业、知识与能力测验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考试成绩要综合学生的上述具体表现情况再进行最终的评价和认定。二是要设计好考试题型和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测试,做到考核、评价和反馈相统一。

(七)对评价进行分层

在分层教学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经常运用“评价激励”的方式,〔7〕对标对表,多进行积极性评价,对各类学生只作纵向评价,强调今昔对比,重视点滴进步,弱化学生间的差异,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多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肯定其取得的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中等生,多引导,多鼓励,采用激励性评价,敦促其不断超越自我;对于优等生则采取竞争性评价,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高标准、严要求,引导他们鹰击长空、百舸争流。分类、分层评价能较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学生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得到提升。

四、九江学院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英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显著提升

九江学院大学英语分类分层方案实施以来,通过近三年的纵向对比,以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期末考试为例,通过相关软件统计发现,进行隐性分层教学的班级期末考试均分,均显著高于其他未参与分层教学的同专业、同级的学生(至少高出9分以上)。

(二)大学英语四级及应用等级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

九江学院大学英语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后,以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的学生为例,通过统计近五年学生的四级考试及应用等级考试的过级人数,综合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这两类考试的通过人数及通过率每年呈递增趋势,增长率大约为10%。

(三)学生问卷评价反馈良好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后,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地对不同专业的相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材的适用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通过SPSS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隐性分层教学的整体评价良好,学生自评自身英语学习能力、态度和成绩均有所提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隐性分层教学,不仅能弥补大班教学中“千人一面”教学模式的缺陷,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每类学生的“最新发展区”,保证每个学生不掉队,实现最优化发展,并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可以避免出现班内显性分层教学和快慢班分班教学的弊端。隐性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发展机会,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全过程的分层模式,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教学经验,不是对学生“人格”的评判和定性,而是高度融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因此,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隐性分层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