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青
(北京星光拓诚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高新技术企业为科技创新投入大量资源,可以创造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我国实现科学创新、技术发展的主力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十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企业应该合理利用国家政策,有效控制技术研发成本,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增加技术性收入,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因此,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从预算、科技研发成本、产品收入核算等方面入手,确保资金分配合理,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我国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全国性政策和地方性政策。国家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重点研发企业所得税原本为25%,政策优惠10%,按照15%征收;研发费用可抵税,相较于普通企业,其抵税比例高出75%。从地方优惠来看,北京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供办理工作居住证的服务,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以及市域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士以上学位者,可以申办北京户口。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特殊性,所以会计核算工作比较独特,核算人员不仅要掌握各项优惠政策,还要掌握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对技术性收入和科研支出进行单独核算。
会计内容繁多且涉及很多新鲜内容。从资金投入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创办者初始投入较少,通常在研发关键阶段且难以吸收风险投资时追加投入,采用多方筹借的方式。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投资风险较大,对会计核算有更严苛的要求。
为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合理性,需要确定会计核算范围。
成本核算可以分为收入账户和成本账户。收入账户不仅包括一般企业的基础科目,还需要设置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等高新技术企业特有的收入科目。此类科目是否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需要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商品销售为主要收入,收入账户科目核心为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二级科目则列入其他业务核算[1]。成本账户同样包括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成本、技术转让成本、技术承包成本等比较特殊的成本,核算原则与收入科目相同。
当前大部分银行都无法承受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虽然政府会拨款支持,但可提供的款项有限,很多企业依旧无法上市。在直接融资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采用短期借贷的方式增加流动资金。这种模式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尽快解决风险投资、融资管理、二板市场等会计问题。企业会计人员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初期研发阶段,做好预算规划,编写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案。
研发费用包括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等。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要符合要求。如果一年内销售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则比例应该高于5%;如果销售收入为5000万~2亿元,则比例超过4%;如果收入超过2亿元,则比例超过3%。其中,中国境内发生的研发费用总额应该占总研发费用的60%以上。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企业成员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研发人员将技术和产品研发放在首要位置,不关注其他工作,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全面与规范,影响了研发资金投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项目成功比例难以提升。
其次,预算编制不够全面[2]。在调研阶段,研发人员没有清晰的资金概念,编制预算时,虽然研发部、项目组会参与,但财务人员参与度不足,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最后,所编制的预算没有得到落实。在研发过程中,经常出现预算与实际执行不符、超预算、监督工作未落实的情况,导致资金不足、成本增加。
1.研发项目变动导致费用核算出现偏差
高新产品(服务)收入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开展的活动获取的收入,应该对这类收入进行严格区分,确保管理的规范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与预算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导致会计核算难度增加,使核算结果不准确。研发费用核算中存在许多问题,不仅缺少健全的核算体系,而且缺少准确的费用分摊机制。企业没有根据项目设置支出辅助账,也没有单独计算研发支出,带来了很多不便。
2.研发费用未按正确分类归集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多个活动可能同步开展,不仅包括研发活动,还包括经营活动。因此分摊比例会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研发费用、生产成本分摊发生变化,或者无法根据要求归集研发费用,出现项目费用混乱的情况,导致研发费用核算不准确[3]。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缺少独立的研发机构,会计需要严格区分研发和生产两类费用,但为了方便,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通常将多个项目费用归在一个项目中,导致项目价值判断不准。
3.研发费用分摊无依据
费用化、资本化难以划分。因为资本化比例较低,无形资产准则落实过程中,根据有条件资本化规定,在研究和开发阶段,落实资本化认定条件难度较大,可能出现主观判断的情况。缺少准确的分摊依据,没有严格遵守会计准则,资本化缺少完整、充分的依据与证明材料。
4.费用审批手续不齐全
缺少完善的费用审批手续,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进行申报,然后由执委会推荐,省认定办进行形式审查,还要进行专家评审、审查核实等。审批环节较多,涉及手续较多,但很多企业项目存在手续不齐全的问题。
高新产品收入不仅可以体现企业在技术上的成功创新,也可以作为企业资格认定的重要标准。很多企业财务人员虽然掌握了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但对技术开发、技术产品并不了解,很难精准划分高新技术产品和非技术产品收入,在确认与核算收入时,没有将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独立出来,导致财务数据无法精准、清晰地展现这部分收入,这不仅会影响企业资格认定,而且无法体现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费用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归集和计量的难度较高。虽然企业设置了专门的费用管理人员,但一些管理人员对项目涉及费用的了解不全面,很难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详细的归集,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
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发展,可以从研发预算管理入手,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1.应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不仅会计人员要采取有效的预算编制措施,其他部门、岗位的员工也要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与财会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精准、详细的财务信息,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4]。应加强预算宣传、推广,定期举行预算讨论会议,每个部门都要提交详细的研发预算表。项目管理人员要强化自身管理能力,不仅要做好项目研发管理,也要做好会计核算管理,为预算编制提供详细的项目信息,保障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2.应做好预算把控工作
在立项之前,财务和研发部门要针对项目展开讨论研究,共同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充分交流,掌握具体的研发流程、研发内容、所需成本等,同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综合多项要素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结束后,还要定期开展审查工作,严格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3.要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为保障预算落实的有效性,应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评价体系,采用全过程监管的方式,为结题审计、验收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确保预算和实际执行相符,降低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难度。
为保障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必须做好费用归集与核算工作,针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1.编写《研发项目计划书》等文件
根据要求,应构建完善的研发费用核算体系,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各项文件资料,包括《研发项目计划书》等。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高新技术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等文件的规定,做好会计文件编制工作,尤其是在研发工作发生变动的情况下,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依据。
企业应明确研发活动的目标,确定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分为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两个方面,包括新产品研发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以及新产品研发消耗的材料、水电、燃料费用等。研发费用应该与财政、税务机关规定相符,列入无形资产科目,在所得税前100%扣除或100%递延摊销。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应该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等确定技术开发费用范围,合理利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规范各项会计信息与文件,保证核算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2.设置会计科目
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详细的会计科目。首先,设置研发支出一级科目,然后设置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是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在费用化支出科目中,可计入研究阶段费用,也要计入开发阶段与资本化条件不符的费用。针对费用化支出还需要进一步划分出三级科目,具体包括直接人工、折旧与长期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落实项目辅助核算工作,为归集研发费用奠定基础[5]。期末应该对研发支出中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进行资本化处理,将其划分在无形资产的行列中,如果与费用化条件不符,则划分在费用管理的范畴。
3.明确费用归集依据
应明确具体的分摊依据,在确定开支范围与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根据已经立项的项目建立台账,归集研发费用。研发与生产共同使用的费用,可不列入专用范畴。针对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都需要进行记录。要将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根据工时占比等方式,分配为研发和生产费用。没有分配的费用不需要加计扣除,针对特殊事项应该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委托外部机构、个人开展研发活动,此时产生的费用,根据费用发生额80%的原则,计入委托方,经过计算后加计扣除,委托方不能再加计扣除。直接费用根据费用性质归于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根据标准分配给各个项目。具体来说,可以编制费用分配表,各项费用支出对应不同的标准。以人工费用来说,要根据实际工作时间等比例来分配。与此同时,还要提供详细的单据作为依据,包括工时单、工资明细等。
4.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公司应该按照要求披露会计信息,主要披露期末研发产生的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披露手段,确保披露内容符合规范要求且真实准确。应该设置管理费附注,将当期损益中的研发支出单独列出,也可以在无形资产中标注。及时的信息披露能使外界更加了解企业。
5.完善审批手续
要制定完善的审批手续,按照审批流程要求落实各个审批环节,准备详细的资料,及时送审。要详细检查和核对审批手续,保障手续齐全,为顺利通过经费审批奠定基础。
根据认定标准确定产品收入比例,应该超过60%。在企业资格认定中,产品收入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合理分类高新产品收入,严格管理和精准归集这部分收入。一级科目为主营业务收入,二级科目为研发收入,三级科目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技术型收入。可以根据需求建立辅助明细账,确保归集的合理性,使各项收入确认更加精准。
在进行跨级核算的同时,也要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参考会计核算的结果,结合国家税务政策,采取有效的税务管理措施。应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优势,采取有效的节税措施,控制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工作,还要加强会计核算。应分析当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具体来说,应从预算管理、研发费用核算、产品收入确认三个方面入手,确保各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