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湖南 岳阳 414000)
随着央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经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先锋,央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在诸多改革措施中,业财融合是提高央企治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业财融合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央企必须创新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时代同步,使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成为一种新型经营方式,从而使央企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央企正常运转。
在大多数企业中,财务工作往往很难预料,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财务工作的内容对象大多是业务完成后的成果,财务工作很难对企业的决策发挥有效作用。主要的原因是财务部门自成一家,对业务的运作不熟悉,所以难以预测和反映财务风险,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的价值。当财务与业务融合的时候,财务人员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了解,只有这样,财务管理才富有弹性,否则财务就不能准确地预测,也就无法进行财务分析[1]。
央企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许多新兴业务大量涌现,导致分支机构扩张,管理规模更大,因此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企业要想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就要建立业财融合风险预警机制。第一,财务要参与业务管理,协同合作,加强信息交流;第二,要将财务合作扩展到业务领域,使其对业务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帮助企业控制业务风险,为企业的采购、销售等提供有效建议;第三,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决策,以促进业财科学融合。
企业始终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企业的人力物力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实行业财融合,一方面可以使财务信息更加真实、更加适用、更加科学,从而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具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正确的业务管理信息,拓宽财务部门的功能,以实现财务管理价值的提升[2]。
目前,央企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须加大投资力度来提升自身战略竞争力。当前各个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央企的投资并非绝对安全。央企在经营活动中需要的资本是由投资者投资及向债权人借款的方式获得的,这两种融资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投资项目风险因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极易诱发突发性风险;第二,不能按期归还到期债务,会导致企业信用受损,甚至产生法律诉讼的可能性;第三,融资团队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本管理中,出于企业团队或个人原因,企业利益受损。总之,融资风险受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双重影响,需要科学可靠的风险预测分析方法避免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央企在经营中获得的所有收益,都要按照比例向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各方分摊,因而在规范方面有更高要求。但是在风险发现、收集、确认、描述、整理和防范等方面,央企的风险识别能力差,无法确定风险的根源、原因、事件和潜在的后果。
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须全面辨识特定的合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通过集中梳理合规风险,可以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控制合规风险的策略。但这项工作对央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全面、专项合规的风险识别,并对识别后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对合规风险进行集中整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合规风险防控策略。然而,这项工作给央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央企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合规风险控制机制,难以为企业的合规风险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3]。
央企生产和运营状况与成本效益有密切的联系,是保持业务和财务紧密融合的根本。但目前一些央企对成本管理的忽略,造成了成本管理的薄弱,相关的管理缺乏前瞻性,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从而影响了业务的经营效果。
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深刻影响,加上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央企在投融资方面面临的风险较大,所以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投融资力度。同时,企业的投融资还涉及投资者、债权人、借款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存在不同的风险与缺陷。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动机。对央企而言,利息偿还状况对其信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组合效应将对其融资行为和社会信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规模再扩大和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央企的投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风险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全面预算不同于针对性预算概念,它是将预算方法渗入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基于业务的预算管理,以企业业务发展为依据,建立一个综合的预算管理体系,动态整合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业务执行作出反馈,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奠定基础。然而,当前一些央企存在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行为单一、缺乏远见、业务与财务融合不深、财务信息质量不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发挥不足的问题。
业务机制的因素很多,如市场调研、设计推广、评估、生产制造等,每个业务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通常不是由人力资源调配,往往会被财务部门忽略,仅注重企业的业务成本,导致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下降,不利于实现业财融合。
首先,要从央企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多层面的融资和投资通道,加强央企内部管理,调整央企股权和债券比例,使央企从整体上实现市场化。另外,要在调节上市公司资金比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增加公司的股权和债务比重,从而对央企的资本结构、治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要在央企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央企的内部运作方式,加强与股票、债券融资的配合与相互制约,进一步明确产权,从而对央企的投融资进行有效监管。
其次,央企的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企业的建设融资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企业的总体债务在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将增加央企的资本整合风险。在调整国债配额率的基础上,要注意优化央企在银行信贷中的投融资布局,使负债最小化,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风险。与此同时,央企整体上信用良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通过贷款、招标等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以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
最后,央企在投融资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重大风险,其中一个主要的风险是资金链运行不合理。因此,可以采取融资租赁的形式制订融资计划,将购买的固定资产租赁给第三方,与第三方签订租赁合同,从承租人那里获得一定的租金,以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这种办法更适用于减轻央企短期融资的压力。在不借用第三方租赁环节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社会资源,扩大投融资渠道和领域,为央企的稳健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缩短央企租赁贷款的时间,提高融资效率。
1.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长期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央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时代同步。央企要想在发展中占据先机,就必须使财务制度标准化,以保证自身健康发展。
2.加强应收账款管控
央企的发展有赖于应收账款的产生,而应收账款能否顺利收回,直接影响央企的经营发展。因此,要想顺利收回应收账款,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制度,以减少其向坏账转化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必须落实所有的应收账款,并将它们分配给具体的财务工作人员,然后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催收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该与业绩挂钩,只有将业务和财务联系在一起,员工才会真正关注。央企要想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就必须与财务人员深入交流,要从业务人员的视角出发,树立业财融合思想,将业务风险降至最低,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要想降低业务投资成本,节省业务运营所需资源,提升业务执行效率,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系起来的一条重要纽带。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过程,通过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评估等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杜绝不必要的操作,从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成本管理的实质是把成本控制的重心向前推进,从根本上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把成本控制任务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员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预计费用。根据对企业生产周期的分析,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指标,作出相应的成本决策。第二,细化成本管控内容。通过增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发现业务实施的薄弱环节,规避经营活动中的业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例如,通过成本核算指导各业务部门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确定成本支出范围,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对业务成本进行计量,再加上对业务成果的评估,从而改进财务管理。第三,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优化成本控制指标,完善成本控制结构,确保各项指标得到执行,并加强财务管理,以业财融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以电力公司为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决定重整财务系统模式,优化成本预算,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公司运用目标成本法,调整之前的管理程序,包括业务活动的分解和精炼、梳理财务和业务的密切联系,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环境和经济因素,制订经营计划,业务部门建立预算模型,以业务预算驱动财务预算,建立业财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形成集成效应[4]。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一个拥有完整的计划、协调、激励和评估办法的企业整体规划。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组织,可以使大多数的企业部门参与其中,达到业财融合的经营方式,通过沟通、协调最终确定预算。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领导需要对其进行协调,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因此,企业要构建一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要以业务为基础全面开展预测工作,收集业务信息,了解业务实施中的缺陷,这对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作用。其次,要完善全面预算组织结构,不断创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把所有的业务执行机构和个人都纳入相应的管理体系中,加强信息流通,及时调整财务管理计划。最后,要在预算指标上有所创新,以确保其在运行中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并能适应业务实际需要,达到业财融合的目的,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首先,丰富管理对象。将业务相关部门、环节、个人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中,体现企业的实际状况,达到业财融合的目标。其次,重视管理过程,把投资、销售、售后、评价等环节纳入管理活动中,并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中。再次,丰富管理要素。要想化解业务矛盾,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拓展经营管理的领域,为业务和财务的多元化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丰富企业的管理需求。基于业务实况的全新财务管理基点,目标是丰富管理需要,加强业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央企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当前部分央企的经营理念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常常出现脱轨现象,这使得央企难以及时建立完善的业财融合体系,实现规范管理。央企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持续发展,以增强企业业财融合能力,保持央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