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探讨

2022-12-17 05:10王安妮
经营者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审转型财务

王安妮

(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一、引言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企稳则国家稳,国企强能带动国富民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发展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国企应如何突围并实现改革发展目标,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财务工作是国企管理的重心,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有强大的财务支撑,加强财务管理是国企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国企管理体系和模式影响极大,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也应因势利导,从转变管理观念入手,引入现代管理系统,借助管理系统的优势,强化内部控制,实现财务管理转型,促进财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国企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资源购置、资本融通、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等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财务管理的概念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概括地讲,就是关于资金运营的管理。

1.筹资管理

企业运营活动离不开资金活动,企业要实现发展,首要工作就是筹集资金。企业筹集资金有多种方式。出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对外筹资,如发行股票或债券。然而,股票发行或债券发行需要证券部门审批,对企业要求极高,发行难度较大。因此,不少企业采用银行贷款方式筹资,支付一定的利息,获取资金使用权,在无法向银行贷款时,企业还可能通过社会融资获取一定的资金,而这会成为企业的一项负债。针对所筹集的资金,企业要加强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2.投资管理

企业筹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通过投资的方式将筹资“放出去”,投放到相关项目中,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如新上生产线,扩大再生产;新上项目,扩大投资;选择相关项目进行对外投资。为了防范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收益,企业要对投出的资金加强管理,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3.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为了实现盈利,不能将资金一直固定存放,而必须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动,通过营运使资金增值。如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需要采购原料,投入人工、原料、机械等,在产供销活动中,必须有一定的现金流,保证企业内部正常运转。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是要组织好收入,控制好各项成本,如明确成本定额,加强预算管理,对存货严加控制,管好应收应付款项,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促进营运效率提升。

4.做好利润分配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企业内部与外部等各个方面,企业通过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对内部财务系统进行规范,做好协调工作,处理好内部的财务关系;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投资,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企业要获得一定的利润,就要做好利润分配与管理工作,维护好企业内外关系。

(三)国企财务工作的重点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做好财务工作至关重要,必须结合内部管理的特点,做好以下几点。

1.统领全局,做好协调工作

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做好财务资源整合。确定发展方向,分区域、分行业进行产业优化,整合区域内的国企资源,大力进军新兴产业,实现国企转型发展。

2.围绕产权改革,聚集国企实力

要保证国企的控股权,特别是在核心领域,国企必须保持绝对优势,要以产权为中心,围绕产权交易盘活国资市场,如改制上市、区域资源打包,构建集团企业运营模式,做大国企“蛋糕”。同时,在国企改革中引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盘活国企存量资产,将国企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提升国企实力。

3.完善国企治理模式,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在国企治理体系中,可设立国企财务总监一职,受国资委与国企董事会双重管理,明确其职责权限,在财务管理、经营决策中发挥其职能作用。

4.强化内部控制,推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国企要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强化内部控制,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应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在财务管理中引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财务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管控,推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三、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内部管理创新,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财务管理工作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国企财务管理转型,对提高国企财务工作质量和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现财务管理转型是适应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

过去,国企发展受传统的经济体制制约,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差,管理理念落后,思维模式固化,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表现为财务核算占主导,管理效率低下,投融资活动以政府为主导,不能按市场规则行事,这些问题制约了国企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表现出更多活力,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守市场运行规则。财务工作的重点不仅包括做好核算工作,还要重视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率,使管理价值增值。因此,必须适应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促进国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实现财务管理转型是国企经营模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国企必须转变经营方式,坚持价值导向,经营活动要讲效率,注重效益。这就要求国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做好成本控制,摒弃只顾投入、不讲回报的做法;在融资与投资活动中,必须选准投资项目,做好运营管理,加强内部监督,不断降低运营成本,以效益增长为主要目标;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不仅要保证资金与资产安全,还要用好盘活国企资产,对国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不断延长国企产业链,壮大国企整体实力。国企经营模式要以价值链为中心,转变过去的低效运营模式,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将降本与增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构建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国企战略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三)实现财务管理转型是国企防范财务风险的现实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企发展面临的风险较多,财务风险较大,这给国企改革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国企财务管理的重点。国企要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引入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这就需要国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对财务信息化有充分的认识,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化的作用,运用财务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国企高层应当重视财务内控机制建设,堵上管理漏洞,排查风险隐患,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对关键岗位加强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这对保障国企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四、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一)转型理念缺乏,管理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国企管理模式与政府行政管理类似,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性,缺乏转型理念,财务管理意识不强。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成本居高、冗员过多、竞争力下降等,影响了国企效益的提升。一方面,国企治理体系仍需完善,董事会、管理层职能分工模糊,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压力大、运营效率低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与国企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有很大关系,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另一方面,部分国企领导层思想守旧,受领导干部任期制影响,不敢承担风险责任,在管理上不敢大胆创新,加上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国企领导层在管理上采用按部就班的运行模式,管理效率难以提升[1]。

(二)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有待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发展要面对市场,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然而,从国企财务管理制度来看,部分国企照搬相关企业的财务制度,但这些财务制度与国企自身的运行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内控弱化,管理漏洞较大。从财务管理运行体系来看,小规模国企财务管控严,内控机制与主要领导人的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人治化”现象明显;而大规模的国企集团对所属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弱,内部机构运行机制各自为政,内控管理有待优化,集团企业要发挥规模优势,就要保持发展“一盘棋”,不断提升集团整体管理水平[2]。

(三)预算管理能力弱,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国企要实现财务管理转型,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资金、资产是管理转型的重点,国企需要发挥预算的作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国企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增强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从国企管理运行情况来看,部分国企缺乏预算管理观念,预算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市场运行中,国企的风险防范能力差,面临的风险因素多,发展中潜在风险大。如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分配不合理,无效资金占用较多,没有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管理漏洞较多,重资产安全,忽视了资产增值问题。没有全面盘活国企资源,在行业、地域上受到很大限制。此外,还存在投融资管理上决策过程长、决策风险高等问题,影响着国企改革发展。

(四)业财融合度低,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整体提升。信息技术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国企要精准把握市场,就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业务、财务与管理间的有效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提供一定支撑。从现有情况来看,部分国企财务信息化利用程度低,业务与财务融合度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较少,信息技术落后,相关设备不先进,业财系统平台需要升级,否则就会影响系统运行效果,不利于强化内部管理[3]。

(五)财务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有待加强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内部监督,对业财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然而,从国企管理情况来看,部分国企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管职能弱化。如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监督面窄,内审职能弱化,财务管理转型中面临不少问题,不能借助内审监督解决问题,导致国企内部的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对国企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五、经济新常态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路径

(一)树立转型观念,增强财务管理转型意识

国企要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尊重市场,围绕市场开展系列工作。

1.转变思想认识

财务转型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型。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守市场运行规则,尊重价值规律。为此,国企领导应改变行政式的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管理提质增效。

2.优化国企治理结构

按现代企业架构完善国企治理体系,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配置要齐全,职责要分明,各司其职,在国企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在管理国企时遵守市场规则,选人用人及考核管理要符合企业要求,重视激励机制建设,运用绩效管理加大对国企管理层的考核力度。在用人上要扩大范围,可以选聘职业经理人,实施目标管理,激活国企组织管理体系。

3.转变财务工作思路

财务管理要从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转变,对国企内部所有业务实行全程管控,将成本控制作为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完善财务管理转型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企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加上不同价值观念对国企员工造成极大的冲击,部分国企员工的思想发生动摇,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甚至存在损公肥私的想法。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交易活动看似公开化,内幕却更加隐蔽,发现问题的难度增加,这给国企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国企要想加强管理,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入手,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转型体系,适应经济新常态下财务工作的需要。

一方面,要加快内控体系建设,对国企内部的组织运行体系进行分析,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完善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制度、规则代替管理中的“人治化”现象,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国企要树立整体意识,内部各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部门之间还要加强协作,保证内部运转“一盘棋”,提升国企整体管理水平。国企以财务工作为中心,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架构,制定明确的财务工作目标,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统筹管理,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4]。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在财务管理转型过程中,必须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纳入资金、资产、资源等,做好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工作,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增强国企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实施预算目标管理,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提高各部门的运营效率。二是加强对资金、资产、资源等的优化配置,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投融资管理,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使资产实现增值。同时,对各项资源进行重组,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选好配齐财务人员,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国企管理层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与财务管理手段做好风险排查,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控[5]。

(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

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转型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引入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为国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国有企业应当结合业务运行实际,构建与国企管理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好业务与财务间的衔接,实现“技术+管理”的有序融合。

一方面,国企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精简管理职能,保持内部协调统一。另一方面,要构建一套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升级,运用系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这就需要国企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加大投入,配备好软硬件,保证财务数据安全。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有效运用管理系统,强化资金监管,做好资产配置,对国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运用管理系统确保预算目标落实,加强对成本的精准控制,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逐步提高国企管理智能化水平[6]。

(五)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财务监督质量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对此应当做好内部监督工作,这是国企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国企应结合自身规模、组织架构及管理现状,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财务监督质量,不仅要防止国企资产流失,还要保证国企效益不断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国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国企必须加强内审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内审监督体系。应设立独立运行的内审机构,选配专业性强的内审人员,构建内部审计系统,与业财管理系统对接,通过信息化方式加强内审监督,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同时,要明确内审职责,内部审计要对国企所有业务、财务及管理体系实现全覆盖,对内控制度、权力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参与重大决策,如开展投融资项目全程审计等,不断强化内审功能。

此外,国企还可发挥纪检监察、工会等部门的作用,与内审部门协作,开展内部监督,增强审计实效。在内审资源不足时,国企还可聘请外部审计人员,为国企财务管理把关,提高监管水平。针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国企应高度重视,组织整改专班,督促内部整改落实,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

六、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企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其改革发展极为不利。基于此,国企必须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转型与创新。首先,国企领导层要转变管理观念,对财务管理转型有正确的认识,树立科学的财务观,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规则办事。其次,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通过财务管理体系重构,增强国企财务管控能力。最后,要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以业财融合为契机,构建功能完善的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依托现代科技的力量,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促进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内审转型财务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