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渗透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水平,关系到工程建设水平。若是在工程建设中未实施有效的预结算和成本管理工作,会出现资金分配不科学的问题,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影响工期、施工资金不足、造价超出预算等,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对此,在工程建设中,应提升对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工程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工作效果,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支出,提高综合效益。
为了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在开展有关工作之前,需要分析造价预结算。其内容主要涉及项目费用计取、定额套项以及工程量审查。
第一,在审查费用计取时,应清楚其包含的内容,如间接和直接支取费用、工程项目利润等。预算材料价格,及时分析造价的标准性及合理性。要想确保造价合理性,需注意两方面:①材料预算价格要结合地方行政机构或相关单位发布的统一单价标准开展预算;②依据施工方明确的价格或预设价格采购材料。价格是预结算造价中的重要内容,需在前期加强造价计算和审核。
第二,在审查定额套项时,由于这一阶段审查内容较多,应从不同层面分析套用的定额内容,检查是否和工程量设计内容、计量内容相符,是否有反复套用的情况等[1]。此外,在定额换算时,应保证计量统计的各个环节运用相同的换算方法,重视计算细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在审查工程量时,要结合工作需求,加强审计各个阶段的项目支出情况,分析项目建设中的完整度和工程量,进而优化审计的效果。
第一,控制成本。这是造价预结算的一个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成本管理预期目标。造价预结算管理中涉及较多的内容,例如定期审查定额、计算工程量、设计、准备阶段成本符合要求等。还要全面考虑项目情况,合理计算工程量,确定定额数据,以项目总体费用支出为切入点,在预算报表中呈现成本数据,并且利用合理的措施强化成本计算,基于考虑相关指标数据的基础上,有效配置资源,提升其利用效率。
第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建设时间较长,在建设中需投入大量的资源,因此,科学配置资金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预结算工作的落实,能够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和材料,加强成本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
第三,监督成本管理。项目开始前,需依据设计方案编制预算表格,提升数据信息的可靠性,要想优化成本管理的效果,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利用合理的方式,加强成本预结算审查管理。首先,制定符合管理要求的预结算管理制度,加强投资管理,提升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及专业性。其次,预结算管理可以提升管理项目的报价和价格的合理性,确保成本预测的有效性,加强各个阶段成本的管控,减少浪费问题[2]。最后,全面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落实相关工作,若是发现隐患问题,需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处理,进而优化成本管理的效果,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四,全面审查图纸。通过开展审查工作,能够提升预决算数据的合理性,同时有效落实相关的管理措施,保证造价指标的科学性。要想加强成本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采取合理的手段控制装饰阶段的成本。②确定项目承包价格,加强成本控制。③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节省总投资。④严格审查预算价格,保证项目的经济性,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基于对比研究,有效做出改进,进而强化成本控制。
首先,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依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情况,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机制未得到全面落实的情况,甚至一些企业并未设置相关管理体制,限制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管理层对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成本管理控制意识较弱。健全的施工成本管理机制,能够为工作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优化工作的效果。对此,企业应转变以往的观念,加强机制建设[3]。
其次,缺乏较强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近年来,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企业成本管理控制部门功能框架日益优化,然而还有一些企业并未制定有关的机制和标准。在施工成本管控中,一些人员由于责任模糊而产生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压力较大。这是因为内部因素导致的成本消耗问题,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合理运作,需做出改变。
最后,缺乏成本长期战略意识。工程建设时长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当前在工程建设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一些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降低对于施工人员的招聘标准,使得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足,不利于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容易产生风险问题,导致建设成本增加,给工程项目建设效益带来消极影响。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图纸预算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关系到工程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基于运用规范化的图纸,能够演算单位成本和有关的技术指标,合理的预估成本。
预结算工作能够为施工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促进施工的有序开展,提高企业的项目建设综合效益,要清楚预结算的重要作用,建立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合理的调配机制。在预结算运作时。需依据工程建设体量、材料成本等,严格核算成本,依据预算标准要求,确保预结算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而为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要具备完善的预结算责任机制,要求有关工作人员结合工程运作的情况,完善责任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比如在某工程建设中,项目核心负责人组织构建预结算机制,分析和研究工程成本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并且做出调整和优化,结合分析得到的结果,构建科学的预结算责任机制,明确划分总负责人的责任,其需要对工程项目负主要责任,并且采取集体承包及风险挤压控制模式。在工程建设期间,单独运算项目建设环节,确保各项细节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要求单位的相关部门严格管理控制资料,为结算审核提供可靠的依据[4]。
首先,在工作实践中,预结算审核人员需先对施工方案图纸实施交底,同时具体分析招投标文件,掌握工程建设相关环节的造价情况,让人员具备造价评估能力。
其次,造价核算人员要加强和工程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便于及时核对工程额外的费用信息。此外,在工作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包括分析对比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全面审核法等。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审核方法,确保审核的效果和效率,加强对预结算的管理和控制。
构建科学、规范的机制,能够提升职工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机制建设中,要结合企业和项目建设状况,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引导人员树立较强的成本管理控制意识,严格把控企业资源损耗,优化施工成本管理效果。企业需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发展情况,合理设置定额,促进预算工作的规范开展,确保预结算编制的合法性。
要想提升工程建设效益,在预结算工作以及施工成本管理中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如财务管理软件、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促进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强对于数据计算的能力,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数据以及大量的数据计算,可以运用计算软件,确保计算的高效性及准确性,提升计算创造的经济价值。在施工成本管理中,虽然一些企业出于减少成本的目的,并未设置单独的成本管理部门,但是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施工成本,同时在工作中加强应用先进的技术,优化管理效果[5]。当前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预结算以及施工成本管理中运用,可以凭借其显著的优势,提升工程量计算的高效性,确保各项资金计算的可靠性,强化管控施工成本。
首先,预结算人员的专业性关系到预结算审核、成本控制的效果,要提升人员的业务能力,企业需做好人才招聘工作,提升招聘门槛。比如,企业在人员招聘中要加强考察其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引进优秀的人才,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当前造价预结算以及施工成本管控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这要求提升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比如,聘用成本控制专业人才,给企业中的人员教授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人员的专业性。另外,一些预算人员对于培训缺乏重视程度,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在培训活动结束后,通过考核检查人员的学习情况。
成本管理的效果关系到工程建设效益,同样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落实成本管理工作,除了能提高企业的效益,还能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对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宣传工作,引导人员树立较强的成本管控意识,鼓励施工及技术人员参与到工作中,优化成本管理的效果。让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中,能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另外,还要注重施工人员的成本管理培训,提升其成本责任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可以落实到实践中。基于创设全员成本管理的氛围,优化工作的效果。
施工材料成本是预算中的一部分,在工程建设成本中的占比较高,因此,须加强材料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第一,明确管理任务。具体记录相关的信息,如取用时间、库存余量、取用材料数量、规格等,严格控制材料使用量,减少浪费问题。还要制定健全的库存检验制度,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控制程序,加强对材料的管理。
第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材料价格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减少采购成本,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材料积压问题。采购人员要实时了解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多家对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节省材料成本[6]。针对采购量较大的材料,可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有利于减少材料成本,确保足量供应。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占用企业资金,要结合工程建设需求,合理确定材料采购量,防止产生浪费问题。
第三,加强材料使用的管理。在预算前提下,准确计算材料使用量。在工程建设中,通过引入新的施工技术及工艺,提升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问题。管理人员需注重回收处理余料,以此减少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提升施工的绿色性及环保性。
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其成本涉及租赁、购置、维护保养、损坏折旧维修成本等。因为设备成本开支较大,因此,技术人员要结合工程需求,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租赁或是购置计划,提升设备的利用率,减少闲置问题,进而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制定有效的维护制度,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及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减少故障问题的产生,延长其使用时间。并且,还要加强人工成本控制,依据工程建设总量,合理明确劳动定额。针对人员冗余的部门,应该合理的调整岗位,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问题。对重复性或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可通过临时招聘或兼职的方式来减少成本。
综上所述,为了在施工周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减少和避免由于资金不足而影响工期的情况,就要加强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有关人员在项目建设中,应结合建设内容和要求,依据施工标准及规范,有效分析各个环节,合理的分配资金,同时安排人员强化造价管控,将造价监督管理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避免出现造价超预算现象,将其控制在预结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