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焱 沈阳嘉佰置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显著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对工程应用、设备和质量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在现场施工中应用大规模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运行效率,有效控制裂缝等质量问题。
与常规混凝土结构施工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有着较高的材料用量和浇筑施工量,且由于其体型庞大、构件截面尺寸大、施工条件复杂,所以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也导致此类工程结构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
大体积混凝土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自身收缩、水化热反应以及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收缩应力以及温度应力,进而形成较高的裂缝质量风险。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养护温度要求也较高,在振捣时,也要确保整体振捣作业的合理性。此外,施工中会使用到大量材料,各种材料性能也都会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因此,要确保各项材料性能都能够达到预期。虽然施工中各项操作难度都不太高,但是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细节较多,因而导致了施工工艺复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水温或环境温度的影响造成的,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发生较大变化,使较大混凝土中的耐拉性较高,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钢筋锈蚀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钢筋腐蚀,在设计时要确定保护层厚度,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控制,加强合理的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同时,减少含氯混合物的使用,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或有大量腐蚀性空气和地下水的地区,要严格控制钢筋锈蚀。
对较大混凝土而言,其内部湿度较高,在硬化过程中通常只有一小部分与水合物反应有关,大部分游离水随硬化而逐渐蒸发,导致较大混凝土在逐渐收缩过程中变形。即在实际工作中,干缩变形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供水、水系系数、养护措施、颗粒类型等。在混凝土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裂缝,从而影响到大型混凝土的质量。
束缚性因素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一项重要因素。例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开展期间,由于温度改变,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发生不同程度变形。同时,由于外界因素具有多样、复杂等多项特点,受束缚性因素影响,会导致结构关键部位发生断裂,致使内部产生较大拉应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若内应力超出大体积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最大抗拉强度,就会出现大量裂缝,严重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与耐久性。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整体建筑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特殊材料,裂缝原因很多。第一,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遵守大体积混凝土的重量要求,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承载性能下降,材料易碎,承受不了更大压力而导致裂缝。第二,材料选择及使用不当是造成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材料质量不佳或者应用比例不合理,会使裂缝产生的概率急剧攀升。如粗细骨料具有较大的含泥量,使混凝土出现较为严重的收缩变形问题,并对其抗拉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粗骨料级配、砂率以及水灰比控制不当,也容易引发裂缝问题。第三,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不能适应外部温度,温差过大,导致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主要与温度有关。第四,约束作用因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中,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约束作用,从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造成裂缝的产生。第五,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过程中,水泥的用量非常关键,水泥会产生水化热现象,如果水泥量过多,水化热会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易散失,产生温度应力,造成裂缝的产生。
施工前,需要对结构尺寸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需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首先,应设计一条循环合理的冷凝水管道,使其能够与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温度相结合,以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循环时间,充分保证施工现场循环时间超过7d,其结构应进行科学合理地尺寸标注,并安装测温孔,并确保测温孔表面间距一致。
施工前要对大型混凝土进行配对试验,在科学选择配比时,应依据耐久性、强度等设计要求,并结合温度升高控制要求,降低配比中水泥的比例,有效限制水化热反应,实现配比优化。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还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率。需要泵送的混凝土,还要进行试验以确保泵送条件得到满足。另外,的温度控制措施,以方便后续运行。
在选择大型混凝土的原料时,应更加重视水泥材料,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矿渣或粉煤灰等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严格遵守相关质量标准。选择混凝土骨料,主要从含水率、污泥含量等指标出发,尽可能选择天然砂。在选择添加剂时,还应考虑温度应力的调节。常用的添加剂包括膨胀剂(如UEA膨胀剂、有机纤维)、减压剂、粉煤灰等,并且须保证添加剂的质量。
稳定性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开展时的一项常见问题,为了确保稳定性,要合理控制各项裂缝,以免导致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而引起裂缝出现的关键因素就是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开展时,对温度有着明确规定。所以,合理应用符合要求的测温技术则显得尤为重要。可见,要不断优化测试技术,提高测温技术的先进性,通过对该项技术的合理应用,完成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情况的全面监控,实现对裂缝的合理预防,减少裂缝的出现。
具体施工开展时,施工人员需采用电阻型温度传感器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并设置多个采集点位,对各个温度检测点位进行精准编号,依据点位依次测量每个点位温度,且做好各项记录。在进行温度测量期间,要确保测温线与钢筋的合理的接触,以保证各项数据准确无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温差过大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做好温度控制能够减少裂缝的出现。工作人员应在温度恒定情况下开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作业,在拆模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外部和内部温差控制在25℃以内,保证温度差不会超过这一数值,且强度需超过75%,必须达到这一要求之后,才能开展拆模作业。
(1)加入冷却器或冰块搅拌混凝土。一般来说,加冰率为混合水的40%~50%,温度可以降低约5℃~7℃。此过程操作简单,已为大多数项目所采用。(2)冷颗粒。常用的预冷方法是水冷和空气。(3)低温或夜间执行。南方春秋等寒冷季节更适合大规模混凝土。(4)在炎热季节采取保温降温措施,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暴露时间。混凝土入口温度应尽可能控制在25℃以下。
大型混凝土必须按照以下标准和程序有序地开展施工。
(1)浇筑前,应先检查钢筋的模板和施工质量,确保钢筋和埋件正确安装,且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清理模板,并涂上界面剂。(2)根据结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控制泵端混凝土加载时间,避免长期放置造成性能变化。(3)实现无缝浇筑,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避免浇筑中断。(4)充分控制混凝土温度,模具入口温度限于28℃,并根据现场温度测量结果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5)混凝土进入模具后,要充分振捣,并设置振动点,选择振捣设备,根据浇筑方法、表面和水处理要求控制振动杆的间距和移动速度,并在表面出现泛浆时停止振动。(6)振捣时,应避免钢筋和埋件的移动或变形,加强对定位钢筋、力钢筋等的保护。(7)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防渗强度等,在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二次振捣,但应控制振动功率和时间,以防止混凝土因振捣扰动过大而无法成型或损坏。(8)振捣后,应进行摩擦表面处理,将混凝土连到多个喷嘴上,均匀地将粒径25mm的碎石层撒到表面上,并使用平整木模减少油嘴块表面的裂缝。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关键是控制水、水泥等合理配比,严格按照混凝土配比要求,添加适量的外加剂,以减少混凝土水的分散和内外温差,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对过去大部分大型混凝土工程施工情况的分析和观察表明,为了有效控制较大的温差,可以选择使用较低温度的砂石水,通过延长凝固时间进一步加快混凝土内部热量向外的传播。此外,混凝土连续浇筑后,应在短时间内拆除周围的模板,并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维护工作。
(1)合理的配置钢筋。正常情况下,钢筋的合理配置对于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进行钢筋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间距小以及直径小作为基本配置原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全截面设置模式,提升混凝土贯还需检查采集温度、混合温度、入口温度等。确定适当的温度范围,并提出相关穿裂缝的抵抗能力。并且,在结构表面设置钢筋,还能提高结构表面的抗伸缩能力以及抗温度应力能力。(2)设置滑动层。在混凝土边缘经常会出现温度应力以及约束应力,如果能够在外约束接触面当中对滑动层进行综合设置,将会有效提升结构抗伸缩能力。(3)设置缓冲层。缓冲层能够有效降低基础收缩过程中的侧向压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底板地梁部分以及高低底板交接处设置厚度为30mm~50mm 的聚苯乙烯泡沫,以此进行垂直隔离,即可达到降低侧向压力的目的。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表面容易出现塑性裂缝,在表面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二次抹面收光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的养护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混凝土的湿度适宜,胶凝材料充分水化反应,以利于强度的增长;二是通过覆盖或降温,使混凝土的温度在规范控制范围以内,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终凝后12h内,常规的做法是第一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混凝土湿度;第二层根据季节温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厚度的保温材料进行覆盖,控制混凝土表面与核心温度的温差以及降温速率。养护时间≥14d。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进行针对性分析。
首先,执行单位必须报告目前的施工计划和安全计划,在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开展下一个施工工作。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首先对整个施工保持高度监督。例如,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二级台站系统。二级站期间的检测工作,包括对混凝土路面使用车证的随机检查。
其次,还要针对性分析建筑过程中临时使用电力和模型的安全风险。出现问题时,应及时与施工单位及业主联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分析和调整施工内容。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温度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应重视减少温差,降低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产生裂缝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可以在内部设置冷水管,在混凝土凝结后,通过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从而防止内部和外部温差较大而形成裂缝。
在混凝土内部还可设置测温点,通过传感器及时掌握内部温度情况,做到动态监测,及时通过冷水管流量的控制,有效控制温度。在内部和外部温度小于25℃时,将冷却水向边缘位置流动。在混凝土中心位置设置进水口,可以设置多层冷水管,每层相互错开,控制冷水的流量,对内部进行降温,防止裂缝的产生。
总之,为了确保合理有效地利用大规模混凝土技术,提高混凝土建筑质量,需要根据技术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严格选择材料,编写科学设计匹配报告,通过加强工程研究和经验,为建筑业带来更多便利,使这项技术适应建筑行业的未来趋势,从而提高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