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夹心
近日,北京、广州、重庆等多地发布的核酸检测的通告中,对检测对象的范围规定、语言表述发生变化,表示特定人群且无社会面活动、无外出需求等按需检测。11月29日《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相比较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在居家自检和速度方面具有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能起到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的作用,同时抗原检测的成本也低于核酸检测,因此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呼之欲出。11月29日,抗原检测试剂相关公司股价大涨。
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并非是最近才进入公众视野。年初,在海外疫情肆虐时,九安医疗拿到了超过100亿元的美国抗原订单,之后欧洲各国也向中国抗原检测试剂盒厂商进行了采购,不同于中国使用核酸检测作为主要检测手段,海外核酸检测价格高昂,因此政府主要采购抗原检测试剂盒并进行发放,且政府也将抗原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是否患有新冠肺炎的依据,之后居民可以凭借抗原检测结果进行治疗。
中国在年初也出台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检测手段的相关规定。3月11日,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新冠检测补充。3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5款新冠抗原产品自测应用在国内的申请上市。这一消息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首次获批的万孚生物领涨板块,其他有相关技术储备的抗原检测公司也纷纷跟涨,期间也有更多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公司获批,这似乎体现了政府将大力支持采用抗原检测的方式,在消息刺激下抗原检测试剂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多有大幅提升。
但是之后的疫情防控期间,核酸检测仍是主要检测手段,抗原检测概念板块开始走低。
而最近因疫情散点多发,感染人数增加较快,筛查需要耗费巨大的核酸检测资源,加上如上述地方政府对核酸检测措施的调整,抗原检测再次得到市场的热捧,但是其产业链背后的一些隐忧不可不重视。
首先是极度内卷、壁垒较低。
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核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效果相似,且各地采购的品牌有所不同,导致品牌效应不显著。截至2022年11月21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5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其中有24款胶体金法,包括广州万孚生物、南京诺唯赞、北京热景生物等。8款乳胶法,包括北京金沃夫、杭州奥泰生物、艾康生物等。还有3款荧光免疫层析法,即深圳华大因源、北京华科泰、深圳易瑞生物。
目前仍有相关厂家申请抗原检测试剂证,预计抗原检测广泛使用之后,会有更多厂家获批。
其次,由此带来的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集采的降幅本质还是取决于竞争情况。
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发文规定,“新冠抗原检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政府指导价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元;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含采样器具)按照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价格项目+检测试剂”收费总额的封顶标准降至不高于每人份6元。
同时,未来如果使用放量,价格仍具有下降空间,如中国核酸检测在2020年末为单人每次157元,目前混检价格为单人每次14元,下降幅度91.1%。在海外,欧洲在大规模使用抗原检测后,抗原检测试剂盒三个月从5美元/次的价格直线就下降到1美元/次的价格。
第三,需求持续性弱,过剩产能容易堆积。
比如欧洲市场的需求后续要看政策和疫情的变化,订单有波动,政府不去要求,民众的自愿程度非常低。而且因为产品同质化,这些对公司品牌力宣传效果提升作用不大,且过剩产能将因为继续降价而要大量計提减值。
此外,买方为政府财政,卖方议价能力弱。
对标海外,抗原检测试剂主要是由政府(如上半年的吉林和上海)采购后免费发放,买方议价能力强,且容易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参考核酸检测试剂龙头公司明德生物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龙头金域医学,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近三年都有所提升。
最后,抗原检测试剂盒降价,产业链公司难以独善其身。
产业链下游不佳会导致产业链附加值整体下降,最近热炒的上游蛋白和NC膜需要冷静看待。
对于上游蛋白龙头诺唯赞来说,即使大规模使用抗原检测,但是下游核酸检测需求将变少,抗原检测推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减少检测频率,方便老百姓,所以核酸和抗原总量或将下降,实际上对于上游蛋白企业是利空。
对于NC膜企业来说,虽然泰林生物是A股上市企业中少有的可以做医用NC膜的,但是未上市公司中有国产厂家供应多年,泰林生物的产品需要和国外厂商竞争,在性能价格上存在不确定。公司也提到目前产销比很少,正在产品导入期。在NC膜空间方面,浙商证券预测NC膜市场为34亿元/年,并非大市场,且有因为下游降价导致市场空间缩小的可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