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及科普需求调查*

2022-12-16 01:42:28孙倩倩孙凌云郝长付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科科普活动科普

孙倩倩,孙凌云,郝长付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a.2018级预防医学;b.少儿卫生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对于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有重大意义[2]。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作为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样也是评价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部分[3]。大学生健康知识素养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并加强其健康技能的掌握,进而全面提高健康素养水平[4]。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理念素养水平及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为完善高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河南省某综合性大学主校区大学生,随机抽取850人,涵盖医学、法学、文学等专业,调查群体在性别、年龄、年级等方面均能代表普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集83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81份,有效率为93.2%。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生源地、年龄、专业、所在年级分布情况如下:男生277人,占35.5%,女生504人,占64.5%;年龄(21.6±2.088)岁;汉族715人,占91.5%,少数民族66人,占8.5%;城镇268人,占34.3%,农村513人,占65.7%;非医学类专业553人,占70.8%,医学专业228人,占29.2%;大一学生48人,占6.1%,大二学生170人,占21.8%,大三学生207人,占26.5%,大四学生254人,占32.5%,大五学生及研究生102人,占13.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特征自主设计本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调查:包括性别、年级、民族、生源地、年龄、专业类别。②基本知识理念调查,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基本知识理念的25条内容制定25道题目,其中单选题18道,每道1分,判断题7道,每道1分。判断标准:以考查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所有题目的分值总和为总分,调查对象得分达到总分≥80%被判定为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的素养。③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现状及需求调查,包括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健康素养知识获取渠道调查三个方面共7道题目。均为主观题目,不设置分数。

1.2.2 质量控制 在问卷前言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及调研单位,完整填写问卷每个条目后才能提交。同一IP地址限制作答1次。问卷调查题目与调查项目主体契合。题目表述与调查人群的阅读及理解能力相符,题目类型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结合。回收问卷后,由研究者根据作答时间,逻辑问题排查删除无效问卷,并对问卷资料进行复查,确保后续数据处理的有效性。

2 结果

2.1 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知晓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对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知晓情况为因变量(知晓率≥80%为1,<80%为0),以性别(男=1、女=2)、民族(汉族=1、少数民族=2)、生源地(城镇=1、农村=2)、专业(非医科=1、医科=2)、年级(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大五及研究生=5)、科普参与情况(经常=1、偶尔=2、从不=3)、对健康的关注度(非常关注=1、比较关注=2、一般=3、不关注=4)、学校是否提供健康教育课程(选修课=1、必修课=2、不定时讲座=3、没有开课=4)为自变量,拟合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方面:相对于男性,女性为知晓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的促进因素;专业方面:相对于非医科,医科为知晓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的促进因素;年级方面:相对于大一年级,大四年级为知晓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促进因素;科普参与度方面:相对于从不参加,经常参加为知晓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的促进因素。见表1-2。

表1 logistics回归编码赋值

2.2 不同组别学生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中,48.53%的学生,其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31.63%的学生,其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14.21%的学生,其学校开展不定时讲座,仅有5.63%的学生,其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69.44%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26.6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必要,仅0.3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必要;学生对科普现状的满意程度为4分(37.39%)>3分(33.55%)>5分(21.77%)>2分(4.99%)>1分(2.30%),学生最喜欢的科普形式为科普视频(49.94%)>科普讲座(15.75%)>科普文章(15.49%)>科普竞赛(9.73%)>展板(9.09%)。见表3。

表2 健康素养基本理念知晓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

表3(续)

2.3 不同学生的健康科普参与度及对健康的关注度调查分析 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健康科普的参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经常参与健康科普的比率(55.96%)>女生(37.5%);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经常参加健康科普活动的比率>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学生对健康关注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对健康非常关注的比率(46.93%)高于女生(24.21%);医学生对健康非常关注的比率(40.35%)大于非医学生(28.93%),非医学生对健康比较关注的比率(49.73%)略高于医学生(42.98%);大一学生对健康非常关注的比率(45.83%)>大二学生(39.41%)>大五及研究生(35.29%)>大三学生(33.33%)>大四学生(22.83%)。见表4。

表4 不同学生基本情况对科普参与程度及健康关注度的影响

表4(续)

2.4 大学生喜欢的科普形式及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分析 在所列出的8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中,通过网络获取健康科普知识的学生占比最多,为66.71%。其次分别为:学校教育52.11%、医院或卫生机构47.76%、图书/报刊45.84%、电视41.49%、讲座/展览38.16%,通过亲戚朋友(29.71%)和广播(24.71%)获取健康科普知识的学生较少。见表5。

表5 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某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整体较高(83.44%),高于其他省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如北京市为56.88%、河北省为39.7%、山东省为49.6%[5-7]。可能与该校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医学生人数占比较高有关。2020年我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仅为37.15%,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均高于我国居民平均知晓水平,可能是由于在校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受校园环境的影响,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经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知,大学生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与性别、专业、年级、科普参与度有着密切联系。女生的知晓情况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女生平常更细心,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男生[8];医科类专业大学生的知晓情况高于非医科类大学生,这与杨晓等[9]对河南省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情况一致,可能是由于医科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影响,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对健康知识的接触较多,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更高;而大一年级学生知晓率略偏低,与周微微等[10]研究一致,可能是因为大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不久,接受的科普教育,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经历均少于高年级学生;参与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与相关研究[11-14]一致,提示学校可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重点加强对男生,非医科类大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科普教育。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率分别为48.53%和31.63%,认为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必要及很有必要的学生占比高达96.04%,而大学生对现有健康教育科普内容很满意仅占比21.77%,这表明现有的健康教育课程及内容远远低于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及知识的期待[15]。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活动的参与情况比较乐观,其中男生,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表现为经常参加科普活动的比率最高,而女生,大三、大四、大五年级学生及研究生表现为偶尔参加科普活动的比率最高。可能是由于男生较为活跃,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喜爱参加科普活动;而高年级学生由于课业压力的增加,参加科普活动的频率略低于低年级学生。经常和偶尔参加健康科普活动的学生比率分别为44.05%和50.7%,大学生对健康科普活动的接受度较高但仍待提升,高校和社会应该通过改良科普活动形式或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去促进和激发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热情。本研究中大学生对自身健康非常关注的比率为:男性>女性,医科专业学生>非医科专业学生,大三及以下年级学生>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在校大学生对自身健康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比率分别为32.27%和47.76%,表明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比较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建设健康中国、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16]。高校在大学生健康教育方面仍应该加大力度,充分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满足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期待,为提高国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做出贡献。根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科普形式为科普视频,其次为科普讲座及科普文章。学生通过网络、学校教育、医院或卫生机构、图书或报刊、电视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占比较多,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是新媒体的广泛受众,提示政府可以在网络及电视上增加科普视频的宣传和发布;学校可以增加健康教育课程及讲座的开设;医院或卫生机构可以增加相关讲座的开设及健康素养的普及;图书/报刊可以增加健康科普文章的发放。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医科科普活动科普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教育(2017年32期)2017-08-24 21:54:06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探索科学(2017年4期)2017-05-04 04:09:47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
医科院校农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