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墨模的创新设计研究

2022-12-16 05:52内蒙古农业大学胡善坤吴日哲通信作者毕力格巴图
工业设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徽墨软质硬质

内蒙古农业大学 胡善坤 吴日哲(通信作者)毕力格巴图

传统的徽墨墨模制作是以石楠木为主要原料,采用手工雕刻的制作方式,在木料上雕刻出图案和文字,是徽墨造型艺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图案设计是古代传统墨模制作的第一步,大多是由制墨从业者邀请的书画艺术家来完成样稿的设计,随后根据样稿自行雕刻,或者交由专门的雕刻工人雕刻,一直到当代,墨模的制作流程也没有产生太多的变化。一名普通的墨模雕刻工人通常只能生搬硬套现有的墨谱图案,要想成为技术高超的雕刻大师则需要兼备书画功底和设计眼光[1]。因此,想要制作一组上佳的墨模,就要求墨模雕刻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雕刻技能,这些必备的行业素养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和较大的培养成本来完成,也就产生了从业人员少、从业门槛高等问题,导致墨模制作行业陷入老工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难以入行的尴尬境地。如今制墨行业的墨模制作人才极为匮乏,特别是具备独立布稿和二次创作能力的创作型人才[2]。墨模艺术也呈现出图案一味仿古、创新能力极为匮乏、文字雕刻呆板生硬的不良态势。因此,应借助先进技术,设计出一种新的墨模形式,用以降低墨模的制作难度,简化制作流程,并成为一种媒介,链接新兴艺术领域和传统墨模艺术领域。

1 徽墨墨模概述

徽墨墨模别名墨印、墨范,是一种将墨泥塑造成型的模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墨模的雕刻技法与普通木雕的雕刻技法相比,其特殊之处在于墨模的雕刻需要在较小的面积内,借助反向雕刻技艺来完成其艺术造型。正是因为此特征,墨模的雕刻成为了徽墨艺术价值的灵魂,墨模的雕刻技艺也成为了制墨行业的核心技术,在传统徽墨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自墨模诞生之始,历朝历代的制墨从业者都极为注重墨模的创新和发展,墨模图案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随着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的兴起,徽州的传统制墨行业得到进一步繁荣,为了提升自家墨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制墨从业者不惜成本地邀请书画大家设计墨谱样稿,精心雕琢,使墨模的造型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墨模艺术的蓬勃发展[3]。也正是由于墨模的蓬勃发展,最终赋予了徽墨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厚重的人文气息,成为徽墨制作工艺中,最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部分,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墨模集书法、绘画、木雕、金石篆刻等诸多艺术精华于一身,是古徽州文化的综合体现,它的图案样式也对诸多人文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徽墨墨模设计的现存问题

2.1 制作原料的现存问题

传统墨模的制作材料通常以石楠木为主,百年以上的老树为上佳之选。待木材开采后,还需要在3 种不同湿度的阴凉处分别阴干1 年以上[5]。经过3 年以上的阴干处理后,再挑选没有开裂及变形等瑕疵的木料进行开解,最后雕刻成模。这种繁复且漫长的原料阴干工艺是传统徽墨墨模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通过传统的方式制作一个佳品墨模,就绕不开这一环节。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因树龄的要求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2.2 雕刻工艺的现存问题

雕刻技艺的高标准、高难度是墨模制作工艺的主要难题。当代墨模的基本制作流程是先由制墨从业者邀请书画艺术家设计样稿,然后将样稿分别拓印在墨模的不同内模部件上,最后由雕刻师傅按照拓印的图形进行雕刻[4]。在雕刻技法上,同篆刻和版画的雕刻类似,徽墨墨模的雕刻也是采用反雕的形式,并且拥有浅弧雕、线雕、阴纹雕、阳纹雕等多种雕刻技法[4]。但墨模在艺术造型上更为注重细节,对细节的把控和要求远远超越篆刻和版画。以文字雕刻为例,墨模在进行雕刻时要求刻痕平整,整体光滑圆润,也就是说刻痕处需要是一个光滑的平面,不能有任何毛刺[5]。这是因为墨泥本身加入了动物胶,有很强的黏性,刻痕处的毛刺或不平滑的部分很容易在脱模时被黏性破坏,并导致出模后的墨锭不够光滑平整,成为残次品。因此,墨模雕刻的难度要远超一般的木雕工艺,对工人的刀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墨模使用的现存问题

传统的中国墨墨模由总模、右模、左模、上模、下模、阳文面模、阴文背模七部分组成[6],使用方式是先将阴文背模放入总模底部,然后将上下左右模具按上下左右的顺序组合成框体,再将框体套入总模,将墨泥放入组合模具的凹槽处,最后将阳文面模盖上用力按压,整个模具的使用流程结束,待静置一段时间后拆除模具,即可得到成型的墨锭。由于模具组成部件较多,且部件间通过穿插的方式进行组合,就导致各部件衔接处均留有一定空隙,因此印墨时部分墨泥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挤入各个空隙中,出模后修整边角的工作量较大。同时在拆除模具时因为墨泥有一定的黏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木质模具细节处的木质纤维被黏掉,这就对工人拆除模具的技巧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传统墨模这种较为烦琐且有一定难度的使用体验,也是墨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3 徽墨墨模的创新设计意义

3.1 创新了创作方式

传统墨模的图样创作是在纸上绘制样稿,然后拓印到木料上进行雕刻。这种只能在一个二维平面上通过深浅变化来雕刻三维图形的创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传统的创作方式难以从多角度观测所刻图样的三维数据,只能从固定的角度凭借经验推断三维图形的效果是否合适。其次,由于传统墨模的创作是直接制作模具,因此难以直观感受印出的墨锭是否符合预期,只能在模具完全刻好后,印制出实体,才知道效果好不好。最后,传统的创作方式在二维样稿转三维图形的时候一旦雕刻出错,就会前功尽弃难以补救,浪费大量的时间和材料。而新型墨模采用了数字艺术的创作方式,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与创造相结合来完成墨模图形的创作。也就是借助三维建模软件,将墨模图案的平面纸本创作转换成基于电脑端的三维建模创作。这种电脑端的数字信息化三维模型,不仅能够多角度观测三维模型的数据和效果,随意变换模型的尺寸大小,修改删减不理想的部分,还能借助软件自带的工具,根据模具数据建立相对应的模型效果,或基于模型数据制作相对应的模具效果,在对年久失修的老墨模进行复原时,也可借助三维扫描技术进行一比一建模,不会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新型墨模的这种创作方式,不仅避免了时间和材料的浪费,还能够让创作者直观且便利地感受到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在发现作品缺陷时,创作者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进行快速的调整修改,完全避开了传统墨模创作方式的局限性(图1)。

图1 墨模图样的三维建模

3.2 更新了制作技术

传统墨模的制作技术采用手工雕刻的形式,在陈年石楠木料上完成墨模的制作。这种制作方式,不仅手工作业的周期较长,一个人同一时间只能制作一块墨模,而且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提前对原料进行加工。因此难以批量生产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制备原料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比较高。而新型墨模的制作技术采用的是和数字艺术配套的3D 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文化保护等领域都有所应用。因此,在墨模的制作过程中,采用3D 打印技术对传统墨模的制作技术进行革新,不仅能够提升制作效率,拓宽原料范围、降低原料成本,还能够通过批量生产对墨模这种艺术品进行推广。从保护和发展传统徽墨文化的角度出发,这种先进的制作技术具有传统制作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4 徽墨墨模的创新设计思路

数字艺术拥有丰富灵活的创作手段,能够极大地降低墨模图样设计的创作难度。并且借助3D 扫描或打印等技术手段,在提升墨模的制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促进老墨模的保护和新墨模的开发。因此,设计一款基于数字艺术和3D 打印技术的新型墨模,是文章进行墨模创新设计的主要思路。

4.1 墨模的结构创新

结合以上墨模创新设计思路,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中国墨墨模结构,属于制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所述墨模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硬质外壳和上软质模具,下模具包括下硬质外壳和下软质模具;上硬质外壳和下硬质外壳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上软质模具置于安装槽内,并与上硬质外壳相贴合,下软质模具置于安装槽内并与下硬质外壳相贴合;上软质模具和下软质模具上分别开设墨槽(图2)。这种新型的墨模不仅可以使墨泥均匀受力,其硬质外壳还能够重复利用,多个外轮廓相同的软质模具可以通过一个硬质外壳施加压力(图3),进一步节约模具的制作成本。

图2 文章中新型墨模结构展示图

图3 新型墨模受力展示

4.2 墨模的材质创新

区别于传统木质模具,新型墨模的选材范围较大,是在墨模图样的三维模型设计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所用材质,最后借助3D 打印技术塑造成型,其中图样模型和硬质外壳选材范围包括金属、树脂、PETG 等材料(图4)。

图4 图样的树脂模型和PETG 材质的硬质外壳

要特别说明的是,软质模具的材质区别于图样模型和硬质外壳的材质,选用的是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胶系列材料,拆模时可以通过弯曲软模具使墨锭快速脱落,有效防止墨泥粘在软质模具上。文章中软质模具的制作使用的是硬度为40 的硅胶材料。制作方式是将图样模型作为模种来完成模具的翻模(图5)。第一步是用胶带将模型以倒扣的形式粘在硬质外壳的中央,保持绷紧悬浮的状态;第二步是将粘好模型的硬质外壳反扣在光滑平面上,从孔洞处注入液态硅胶;第三步待硅胶凝固后取下模型,软质模具就制作完成了。

图5 软质模具的制作

4.3 墨模的造型创新

墨模造型的创新性体现在使用过程中,新型墨模在使用时,要将上软质模具和下软质模具分别贴合到上硬质外壳和下硬质外壳的安装槽中,随后将过量的墨泥放入到下软质模具的墨槽内,再将装有上软质模具的上硬质外壳盖合在下硬质外壳上方(图6),最后通过对硬质外壳施加压力,从而将墨泥挤压成型(图7)。

图6 模具的盖合示意图

图7 成型的墨锭

其中所述上硬质外壳的边缘处设有若干个限位凸起,下硬质外壳对应上硬质外壳的限位凸起设有若干个限位孔。限位凸起和限位孔可以起到对上硬质外壳和下硬质外壳进行限位的作用,将上硬质外壳的限位凸起插入到下硬质外壳上的限位孔中后,两者在墨泥挤压成型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这种限位方式要比传统墨模通过右模、左模、上模、下模四个模具才能限位的方式更为便捷,且减少修边的工作量。

另外将硬质外壳的安装槽设计为矩形槽,是因为若安装槽为光滑半球形,则会导致软质模具和硬质外壳贴合时容易发生转动,从而导致上下软磨具发生错位,导致墨泥变形。而将安装槽设计成矩形时,通过棱角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防止软质模具在安装槽的过程中发生旋转,使软质模具得以固定在一个角度,避免上下错位。

最后,新型墨模的软质模具和硬质外壳的贴合面为向内的弧面设计,将安装槽及软质模具的贴合面设计为弧面,是因为相比于垂直面,弧面减少了软质模具和硬质外壳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软质模具和硬质外壳的脱离。

5 结语

徽墨的艺术价值取决于墨模的质量,墨模是使墨成型的主要工具,墨模的好坏决定了墨锭的艺术内涵,这就促使墨模雕刻艺术成为徽墨文化传承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时代,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守住徽墨这份传统文化财富,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因此,历史赋予广大艺术工作者们新的历史使命,即促进徽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作为一种兼顾技术与艺术的新兴艺术形式,因其独有的技术特点,成为了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数字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利用好数字艺术这种先进的创作工具,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文化精髓,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虽然分属于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的发展脉络,但两者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决不能出现相互对立或者谁取代谁的情形。数字艺术是人类文化创造力和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的产物,一味使用技术手段操控传统文化,只会造成传统文化的衰落。因此,要想传统徽墨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守住初心,就要数字艺术工作者在进行创新设计研究之时,协调好徽墨文化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平衡,借助数字艺术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突破徽墨技艺的传统创作思维,使其迎合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推动徽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传统文化保护道路,以及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出灿烂的复兴之花。

猜你喜欢
徽墨软质硬质
50号硬质沥青在海南省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煤基超硬质沥青改性沥青研究现状与评述
圆盘锯超硬质耐磨被覆层下方防磨损措施
风骚千年 匠心徽墨
硬质道路石油沥青产品开发
潘悦艺术作品
改性凹凸棒土对软质聚氯乙烯中增塑剂抽出性的影响
水滑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
《徽墨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