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劳动有约创造“毓”美生活
——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初探

2022-12-16 08:00徐建国上海市闵行区曹行小学
教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活动

徐建国 上海市闵行区曹行小学

2020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要让小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立足校情,整合内外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初步做了一些探索。

一、完善劳动教育渠道,解码劳动教育新内涵

(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1.三类课程有机渗透,培养劳动观念

首先,将三类课程中“劳育”内容进行梳理,有机进行学科渗透,并把种植劳动作为着力点进行多学科融通,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其次,对拓展型课程中的职业启蒙类、居家生活类、美育美创类、科技科创类等,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校本化讲义,培养学生劳动情感、习惯和能力。

最后,对探究型课程中的创意型劳动内容进行再挖掘,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其中,通过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实践活动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开展劳动教育。

2.德育课程有效融合,增强劳动意识

我们充分发挥“班会课”“午会课”等德育阵地作用,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优势,对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统整、再构,在德育课程中有效融合劳动教育,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创新。

例如,我们开发“爸爸课堂”“世界很大,我带你去看”等家长课程,积极推进家校劳动系列共育课程。家长带着自身资源进校园,利用午间专题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和劳动技能传授。各行各业的家长为学生讲解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技能,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

(二)在实践体验中嵌入劳动教育

我校将“校园四季”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将自然四季更迭交替中的植物生长规律与劳作活动融会贯通,融自然科学、传统文化、劳动教育于一体,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自由审美创作,在劳动中感悟四季变化,体悟天地人事。

我们让劳动教育与学校的“四大节”有机融合。例如,在体育节开展融田间劳作于趣味体育中的团队接力比赛,让学生了解农事,爱上劳动,享受快乐;在科技节,学生听一场“一粒米的旅行”科普报告,学习农业科普知识,感受现代农业魅力;在读书节诵读经典,“锄禾日当午”“童孙未解供耕织”“稻花香里说丰年”……学生从古诗词里体会劳动者的艰辛,感受劳动之美、自然之美;在艺术节中,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结合,绘制竹匾、草帽等劳动工具,装点美化劳动环境;将“校园晒秋——晒我祖国秀美河山”活动与爱国系列主题教育结合,用晒秋抒发爱国情、描绘强国梦,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劳动,不仅蕴含着知识,更蕴藏着无穷的乐趣。

结合春秋两季社会实践,带学生到世纪公园、植物园、顾村公园、五舍农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进行校外实践探究,有效提高校内劳动教育成果运用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校园四季”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依照学生成长规律、心理状况和课业安排等特点,围绕“春之歌”“夏之趣”“秋之韵”“冬之暖”等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春之歌 在“与春天有个约会”系列活动中,我们开展“种花、种草、种春风”主题劳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与泥土、种子、劳动工具亲密接触。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在班级“责任田”开展种植活动,观察班花班草生长过程,探究植物生长规律。开展融田间劳作于趣味体育中的团队接力比赛,将鲜花采摘包装后送给身边的劳模、优秀家长、老校友、先进人物等,让学生体味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夏之趣 我们初步尝试了家庭花卉培植,每位学生暑假前拿到不一样的花籽进行探究和种植,整个夏天学生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八月底,我们将一个暑假无人打理的“毓秀小院”改造一新。在我们开展欢乐一“夏”活动中,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开展“创意草帽”DIY,把对夏天的热爱,化作草帽上斑斓的色彩,装点美化劳动环境。

秋之韵 “花田秋韵”系列活动中,我们开展亲子种植劳动和“百花齐放”的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木艺刨花、衍纸卷花、热缩片塑花、墨香写花、橡皮雕花等,育劳动技能于无限的趣味中。我们开展“丰收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看丰收,学习线上农业课程;绘丰收,画出丰收美景;写丰收,礼赞乡村振兴;讲丰收,传递丰收精神,鼓励学生成为丰收故事的讲述者、劳动精神的传承者、耕读文化的传播者。

冬之暖 冬季,花田进入了“休眠”期,在“暖冬”活动中,我们每年开展“馨香四溢”水仙花雕刻大赛,同时对花卉与养生的关系进行探究,开展干花制作、养生花茶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类劳动课程等实践体验活动。学生以“水仙雅韵”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了解水仙生长习性、学习水仙雕刻技术、分享水仙的“唐诗宋词”,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同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此外,我们组织师生挖掘“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了解节气基本信息,掌握节气养生常识,传承节气良好习俗,并开展每一节气与代表花卉的小院种植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我们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生活节律结合,将花卉的气质和花语等进行班本化实施,每个班级通过挖掘自己班级的发展轨迹和特色、期许来确定了自己的“班花”,进行“班花探究”,将探究所得通过手绘小报、二维码集成资料等形式来展现,同时通过不断更新后台“班花”生长数据和培植活动影像资料,来保留、呈现班级建设和成长的点滴轨迹,更将花卉培植的美好果实用于创建“温馨教室”,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班级生活的幸福感。

(三)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

学校开发了“123”家庭生活劳动课程,与校内劳动教育有效衔接,让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进一步深化,养成劳动好习惯。

一日:每周一日劳动考查,考核劳动技能

除了掌握生活中必需的劳动技能外,每个学生还要学会做每个年级“劳动任务单”中的劳动。亲子围绕“劳动任务单”共同设计一周劳动任务清单,掌握一门劳动技能,设定劳动岗位。在家长的监督和共同实践下,学习一项新的劳动本领,同时家长进行劳动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查。

两天:周末亲子共育时光,思考劳动价值

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呢?劳动月中,学校发起寻访“身边最美劳动者”活动,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寻找生活中的最美劳动者,采访他们的劳动心得,聘请他们做自己的劳动导师,为最美劳动者送上自制的手工作品做礼物等。这样的“对话”分享了彼此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让学生懂得世界因为一点一滴的劳动而变得不平凡,懂得尊重劳动者,树立劳动崇高的意识。

三月:寒暑假劳动挑战月,强化劳动习惯

学校将每年的“劳动教育月”进行长程设计。暑假里,开展“我家的美丽花园”养成记劳动挑战月活动。结合学校劳动教育课题,给学生分发花籽,让学生在暑假里进行培育并分享养花心得。劳动教育月后,学校将劳动教育生活化课程又延续到寒假,设计富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的寒假“劳动挑战月”活动。这样长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劳动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为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供了条件保障。

(四)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学校与市农科院、农业科普合作社等单位合作共建,建立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秋天,我们走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秋收的喜悦,在大自然中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大家一起在田间地头上了一堂生动的农耕文化课。学生参观了五彩水稻绘成的秋日稻田画,亲手数一数稻穗上的谷粒数量,感受丰收饱含的希望和生活无边的美好。讲堂上,上海农业科学院的孙博士通过《一粒米的奇妙旅程》专题讲座拉近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揭晓“粒粒皆辛苦”的情感源头,以生活化、生动化的形式讲述修身道理和修齐故事,将“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渗透于学生的内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共鸣在大家心中回荡。

我们在曹行村“杨生美船模工作室”设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邀请“闵行区当代工匠”杨生美老师校外担任辅导员。杨生美船模工作室里展示了明清古船、南湖“红船”、西洋船、沙船、漕船、渔船、客船、游船等总计100 多艘。暑假里,学生走进杨老师的船模工作室,听杨老师讲关于船的故事,徜徉在杨老师工作室船的世界。学生在这里跟着杨老师打磨精细的零部件、学习劳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学生跟着杨老师一起制作了100 艘南湖“红船”模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作品,用自己的智慧收获了劳动的硕果。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向当代工匠学习劳动技能,了解工匠事迹,传承“工匠精神”,以当代工匠为劳动的榜样,激发对劳动的热爱。

二、丰富劳动教育岗位,呈现劳动教育新样态

(一)校内劳动岗位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日常生活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针对学生年龄差异和兴趣特长,在学校、班级开展“毓秀小当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的建筑、道路命名均在师生中征集,教学楼(取名“钟毓楼”)、体育馆(取名“萌毓馆”)、道路(取名“秀雅路”)、文化石(上书“化毓为秀 筑梦成真”)、菜园(取名“毓秀小院”)等名称均由学生书写,学校中庭小舞台背景墙彩绘作品也由学生提供,菜园里的蔬菜、花卉、中草药种植均由学生完成。师生一起美化校园,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的“毓秀学园”。学生在参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劳动的价值与快乐,从小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家庭劳动岗位与社会责任培养相结合

我们做好日常落实和寒暑假集中落实家务劳动任务的工作,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家庭小岗位,坚持天天做。寒暑假,我们根据劳动教育“任务群”,开展“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家务劳动竞赛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洁个人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履行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与义务。

寒暑假,我们开辟家庭“小艾园”,学生利用学校下发的种子,学习种植与管理,开展探究活动,在呵护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懂得劳动的重要,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打造劳动特色课程,点亮劳动教育新底色

我校拥有一处占地面积约为580 平方米的种植土地,取名为“毓秀小院”,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劳动教育天然“良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步构建了“花田耕读”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见图1)。利用每周的拓展课、午会课、班会课等,每个班级开展花卉、蔬菜、瓜果、中草药种植、管理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图1 “花田耕读”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小院里开辟有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瓜果种植区,体现种植的多样性。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药园“四园一体”,营造怡情育心的“耕读”生态场域,成为学校“耕读”特色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采用“责任田”管理的模式,将小院田地分成26块,每个班分配一块责任田,开展田间种植课程。我们为每个班级统一采购“班花”,然后开展集中种植。学生在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翻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班级每天安排值“劳动小当家”,利用早晨、午间、班会课、劳技课深入“责任田”,进行浇水、除草等田间管理,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小队探究性活动。学期结束,每个班级对照评价指标开展“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

“花田耕读”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对现有劳动空间的生态修复,打造了随四季变换的开放式生态学园,帮助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自然生态探索、中草药辨识”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素养提升。

我们在小院一角的木屋中陈列了一些正逐渐消失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如锄头、镰刀、钉耙、木桶、竹匾、草帽、蓑衣、竹箕等,让学生认识农具,学习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

四、关注劳动教育过程,探索劳动教育新评价

在百年校史寻访活动时一位老校友提供的一张奖状中,我们发现学校在很多年前已将学生在劳动中的突出表现概括为“服务勤恳”,并进行表彰。可见,当时学校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这一评价标准也十分契合我校当前的育人目标。新时期,我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断进行挖掘和研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

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激励、改进功能。借助智慧校园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大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伴随式、全景式记录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形成每一个学生的劳动素养“数字画像”。

我们结合劳动主题月活动,为学生设计“劳动护照”(见图2),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实际表现和劳动成果,及时进行过程性和纪实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结合,评选“毓美劳动章”。通过采取“任务驱动—目标要求—劳动实践—争章达标—习惯养成”的方法,引导学生一点点累积,一步步前行,知行合一,让护照中的小目标成为学生心中的大梦想。

图2 学生劳动护照

我们分年级提供不同的劳动岗位,根据劳动表现,探索多元评价。针对不同的劳动岗位,设计不同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社区评价。

我们结合低年级表现性评价进行劳动教育习得能力的考查。例如,低年级开展整理书桌劳动技能比赛,让学生感受劳动前后的变化,通过撰写劳动心得、制作劳动小报展示劳动成果。每年还根据各年级成长序列节点活动开展劳动技能评比,评选“劳动小能手”“实践小巧手”等。

劳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努力完善家、社、校“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劳动教育逐步从课堂育人、知识育人,走向在实践中育人、生活中育人的劳动教育大格局,我们期望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打好劳动教育底色,共同创造“毓”美生活。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