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幼萍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互联网+教育”的推进,给教育赋予了科技的能量,促使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启发、问题讨论、项目引导、翻转课堂等方法[1]。同时,学生可获取的网络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例如在哔哩哔哩网站上通过视频学习知识等,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照本宣科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2020 年新冠疫情之初,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教学指引[2],教师利用平台“直播”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利用智能终端线上听课。疫情后重回实体课堂,教与学面临一种新教学模式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营造新时代教育理念,使学生通过线上自学、线下提升、再次线上举一反三等环节,实现寓教于乐、优势互补,成为未来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方向。本文以“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研究了线上线下再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实体课堂进行的一种纯线下授课模式。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教”、学生“听”、面授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翻转课堂模式,比前一种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还是纯线下授课模式,没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常见问题如下。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被动,主动性差[3],往往到课程结束,能记住和掌握的知识点也不多。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求职时,看到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特别是要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时,觉得自己没有做过项目,丧失了求职信心。
“互联网+”教育时代,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可随时随地学习所需内容。部分自觉的学生会主动通过网络去学习有趣知识或所需知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都远远大于无网络时代的学生,因此教师授课面临极大的挑战,纯知识点讲授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落后于时代,也落后于学生学习的节奏,极大的影响了各教学环节。
线上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以钉钉为例)主要是教师在课前将预习资料上传到钉钉群里,学生从钉钉群获取资料进行预习,课中教师利用钉钉进行直播授课,课后线上布置作业等,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线上教学模式(以钉钉为例)
纯线上教学模式遇到了如下一些问题。
线上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不是面对面的授课。教师无法实时掌握学生课堂情况,如线上授课期间,有些学生虽已完成线上签到,但他有可能不在听课。教师无法实时监控学生的听课情况。有些教师会采取提问的方式,增加互动来检验学生是否正在听课,即使这样,还是无法全面有效的监管学生的听课情况[4]。
线上课堂,依赖于互联网,受网速快慢的影响大。若遇到网络连接不稳定,将会导致声音断断续续、视频图像及PPT 翻页卡顿或画面丢失等情况,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课堂体验,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机操作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学生动手编程完成相关任务。纯线上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实践环境,学生无法像在实训机房那样动手操作,教师同样无法巡检、答疑解惑。线上实操只能是教师通过直播操作代码演示,学生在屏幕前跟着模仿操作。
目前,网络无论多么发达,还仅拘泥于视觉、听觉,隔着一层屏幕产生了距离,因此,缺乏了即时感(网络延迟等所致)和即视感(缺乏现场氛围)。同时在听课效果上,无法与线下媲美,故线上授课方法更适合学生自学资料,互动、讨论和答疑的效果不好。
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纯线上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不难看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使得课程教学多了一个线上受教育环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和优势互补,必将给教育带来新的改革,这也是国家提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初衷,已被国家列为未来教学新模式。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上发布作业和资料,线下讲授,课后实践等,缺乏学生课前的线上自学效果测评环节,也缺乏学生线下的个性、共性问题指导,更缺乏具体的线下“复盘”点评等环节。
后疫情时代,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规避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各自不足,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5-7],需要探索。下面以“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将每次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采用“线上线下再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设计课程,演化出了线上、线下、再线上螺旋式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Python课程线上线下再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的线上辅助教学平台是Python123(https://python123.io/)。课前,教师在Python123平台上发布上课需要用到的知识点PPT、视频学习资料及测试题;学生在Python123 平台上自学并完成测试。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测试题,找出共性问题。
线下是在实训机房里进行面对面授课,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完成整个的线下课堂教学。
⑴问题讨论
课堂教学,教师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开始一堂课。讨论的问题分别来自三个方面:①学生自学完成测试题中发现的共性问题;②前一次课拓展任务产生的问题;③本次课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引入的问题。
⑵项目实战
根据⑴问题讨论结果引出项目任务。为将课前自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教师需要:①将任务分解成各个小模块;②绘制思维导图、标出每一个小模块所需知识点,侧重讲解知识的重点、难点;③最后绘制流程图,编写代码,实现开发任务。
⑶巡检
学生在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时,教师在机房里巡检。其中,对个性化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及解惑。对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①个性问题:如,读取文件“gdp.csv”中的数据,并用饼图呈现2015 年全国各省GDP 排名前8 的省份任务时,发现个别学生在运行程序时,错误信息提示如表1所示。
表1 读取文件“gdp.csv”数据时出现的错误提示信息
对个性问题进行了一对一指导,按照“看懂错误提示信息含义-定位到错误的代码行-修改代码-重新运行程序-测试结果”的思路解决此问题。三种解决此问题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读取文件“gdp.csv”数据失败的解决方案
② 共性问题:在打开生成的gdp_pie.html 文件时,饼图没有正常被加载,页面显示为空白。整个班级的学生均出现了此问题。面对该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分析gdp_pie.html 文件网页源代码,发现需要连接到互联网,饼图才能被正常加载。利用Pyecharts 库中的CurrentConfig 模块可解决该问题。在代码的最顶端添加如下两行代码:
重新运行程序,打开新生成的gdp_pie.html 文件,饼图被成功加载和显示。
⑷点评、总结
巡检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对重点知识点、注意要点、易忽视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点评、总结。
⑸典型案例复盘
最后,教师将完成的优秀的程序和需要较多改进的程序,采用复盘的方式,分析说明,并形成书面文档保存。以前述共性问题为例,介绍复盘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复盘步骤及描述
课后,教师将需要完成的拓展任务发布到Python123 平台上,让学生在此平台上自主完成,使其通过拓展任务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达到能够独自开发类似项目的目标。
文章通过实施新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线上自测闭环,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自测周期;通过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的指导,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遗留的难题和忽略的细节。同时,通过复盘点评和分析,使学生再次温故而知新,增强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应用和记忆,并通过拓展任务和进一步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和递进学习、应用知识的目的。
文章所提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机的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预习、自测、课堂、问题发现与指导、复盘点评、拓展任务提升等完整学习过程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层次完美呼应,为培养知行合一的工程技术人才给出了一种创新模式。
本文提出的线上线下再线上的螺旋式混合教学模式,更适合诸如大量编程或强调理论与实践(实操)紧密结合的课程,与其他线上线下模式相比,增加了个性考量、共性问题的线下指导和典型问题复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认识深度,并通过实操拓展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实践结合能力。本文以“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为例,设计出Python 课程线上线下再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结合案例对学生个性化问题一对一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并分别给出两个案例分析。把项目管理中“复盘”的概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优秀程序和待改进程序进行“复盘”,形成复盘案例,最后形成文档保存。该创新教学模式,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