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如 李玮 袁艳红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关键变量。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宏伟目标。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还需要良好创新环境的支持。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够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有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山西是中国的煤炭大省,长期以来承担着为全国输送能源的重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010年,山西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山西踏上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艰难旅程,承载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发展压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步伐是解决山西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统筹规划,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创新环境建设已成为提高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探索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的路径与对策,对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和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创新环境的概念是由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于1989年在空间发展理论模型中提出的,并逐渐发展成为创新环境学派。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但鲜有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进行系统评价的文献,对资源型地区进行的针对性研究更是匮乏。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依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别从区域、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进行系统评价,并提出优化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的路径与对策,旨在为山西及其他资源型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是指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的评价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为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提供相应环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的基础。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分别从区域、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把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分为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和科技环境五个子环境,筛选36个评价指标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基础设施环境选择电信业务总量、移动电话普及率、铁路营业里程、公共图书馆数、互联网接入端口等指标来衡量;市场环境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市场化指数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人才环境选择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政府支出中教育经费占比、高技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及高新技术企业年末从业人员等9个指标来衡量;金融环境选择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和城镇单位金融业从业人员数4项指标来衡量;科技环境选择高技术产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数、R&D项目数、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等10项指标来衡量。
(1)基础设施环境是指支持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的各项硬件设施,主要描述区域信息流动、文化共享、物流运输的空间差异等优势。(2)市场环境是指高新技术市场上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反映某一区域创新活动消费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变量。(3)人才环境是指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反映了区域对人力资本的培养能力、吸引能力和集聚能力。(4)金融环境是指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各种金融要素的集合,反映了区域政府及金融企业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程度。(5)科技环境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知识积累,反映了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的基础研究的技术水平。这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通过一体化集成发挥其外生优势作用。
本文选择中国内地30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西藏自治区由于统计资料不全,故未包括在内),选取各区域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采用stata17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数据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本文的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区域。
2.2.1 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收集不同年度各区域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形成原始数据指标矩阵:X={xλik}(1≤λ≤h,1≤i≤m,1≤j≤n,λ=1,2…,h,i=1,2…,m,k=1,2…,n)。其中,xλik为第λ个年份第i个区域的第k项指标的值。本文中,h、m和n的值分别为10、30及36。由于原始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本文所选取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所以采用公式(1)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判断矩阵Z={zλik}。
其中,xmax、xmin分别为所有评价对象中不同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zλik为不同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
(2)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根据公式(2)对标准化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P={pλik}。
(3)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熵权。
根据公式(3)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k:
若pλik=0,则Ek=0
根据公式(4)计算各指标的熵权:
2.2.2 综合得分计算
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公式(5)计算各年度各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综合得分及各子环境得分(限于篇幅,各项得分不在此处列示,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间的相似性,本文运用SPASS23软件,根据2010—2019年各区域各子环境的环境指数进行系统聚类,采用Ward法,距离测度采用平方欧几里德距离。根据聚类结果将区域划分为5类:第一类地区为广东,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最优;第二类地区为江苏,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较优;第三类地区为北京、上海、浙江和山东4个区域,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良好;第四类地区为天津、河北、辽宁、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陕西12个区域,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一般;第五类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区域,将其定义为创新环境不佳。由此可以看出,山西省的聚类结果属于第五类:创新环境不佳,可见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
图1为2010—2019年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综合得分与全国及中部的比较图。从全国来看,30个区域的均值处于0.164~0.190,得分最高的年份为2015年,最低的年份为2019年。从中部来看,8个区域的均值处于0.116~0.140,得分最高的年份为2015年,最低的年份为2010年。从山西省来看,综合得分处于0.073~0.088,其均值在30个区域中位列第20,在中部地区位列第7,其各年度的综合得分均小于全国及中部地区的均值,得分最高的年度为2013年,值为0.088,是全国均值的49.72%,得分最低的年度为2016年,值为0.073,是全国均值的40.56%。说明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与全国及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时间序列来看,10 年来,全国的创新环境综合得分呈下降状态,中部地区呈略上升趋势;山西创新环境综合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历年的均值均在全国及中部的平均水平之下。
图1 综合得分与中部及全国的比较
图2为2010—2019年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各子环境得分均值与中部及全国的比较图。从全国来看,30个区域中创新环境子环境最好的为科技环境,最差的为金融环境。从中部来看,子环境最好的也为科技环境,最差的也是金融环境。从山西来看,子环境得分最高的为基础设施环境,其得分是全国均值的94.59%;第二为人才环境,其得分是全国均值的54.94%;第三为科技环境,其得分是全国均值的28.65%;第四为市场环境,其得分是全国均值的32.54%;最低的为金融环境,其得分是全国均值的31.73%。山西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和科技环境五个子环境在30个区域的排名依次为第16、24、20、20和22名,在中部地区的排名依次为第5、8、6、7和8名。各子环境得分均小于全国及中部地区的均值,与全国及中部差距最大的子环境为科技环境,与全国的差距为248.52%,与中部的差距为119.28%;差距最小的为基础设施环境,与全国的差距为6.07%,与中部的差距为6.05%。由此可见,山西除了基础设施子环境外,其他子环境均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图2 子环境得分与中部及全国的比较
图3为2010—2019年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各子环境得分变化趋势图。10年来,山西创新环境各子环境的均值总体均呈下降态势,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山西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转型发展时期,一批落后和高污染性企业被关停和淘汰,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10年来,各子环境的均值波动幅度不同,市场环境的波动幅度最大,其次是科技环境,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的波动幅度较小。
图3 2010—2019年山西创新环境子环境得分变化趋势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要想顺利实现转型跨越与创新发展,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创新环境,挖掘创新潜力。
市场环境决定了区域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程度,市场机制不健全是欠发达地区创新环境水平不高的关键因素。山西应牢固树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则,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主导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强化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加强技术市场平台建设;建立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设备共享、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市场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信息共享、创新孵化、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等平台建设,实现虚拟和实体市场互联、互动和互补,促进区域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所需资金庞大的特点,资金支持在企业创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应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转变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优化科研经费来源与支出结构;建立和健全“科技创业投资”体系和运行机制,缓解创新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水平,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的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在传统的分配体制中,技术没有作为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人员长期只拿工资,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所以对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激励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山西应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承认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积极推进技术入股,积极探索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各种实现形式,吸引和留住创新型人才。此外,还应建立一种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能包容人才在创新中的失败,能面对和接受“可预测的风险”,锻炼员工不怕挑战的坚强意志。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研发成果中,仅有约20%能转化成产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突出因素则是缺乏创新的融资环境。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有两种: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由于商业银行往往追求投资的安全性和短期效益,对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高的研发投资非常谨慎,所以企业从银行融资有较大难度。山西应加大对银行投资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力度探索多元化的企业融资之路,如鼓励民间资本创立研发投资基金,鼓励企业通过产权改革,采用“经理人回购”和“股份配比” 等措施,解决企业研发创新的融资难题,走出一条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