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22-12-16 02:56李丹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4期
关键词:阿替普羟色胺丁苯

李丹丹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神经系统急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多采取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对斑块进行有效的稳定,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存在而影响病情,但是总体治疗效果不佳[1]。所以必须为患者选择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丁苯酞属于新型的药物种类,该药能够促进脑血管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灌注量,改善缺血后能量代谢。阿替普酶属于一种新型溶栓药物,能够在时间窗内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内,患者在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可恢复神经功能,大大减少残疾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对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6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选择时间: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年纪最大的80岁,年纪最小的33岁,平均年纪(65.3±5.3)岁;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发病至治疗时间平均(2.18±0.71)h;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例。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年纪最大的82岁,年纪最小的31岁,平均年纪(65.5±5.5)岁;其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发病至治疗时间平均(2.16±0.73)h;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显示,P>0.05,有对比分析的价值。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脑梗死,且为首次发病;(2)所有患者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3)所有患者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所有患者均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溶栓治疗后的2h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无出血。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2)排除合并过敏史者;(3)排除严重精神症状者;(4)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治疗;同时予以补液、常规的给氧,并实施降低颅内压的处理,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的状态。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产自德国的阿替普酶治疗,药品规格:50mg/支,注册证号:S20110052,药品剂量:0.9mg/kg,首次静推10%,剩余剂量持续泵入,泵入维持时间为60min。观察组患者均在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加用丁苯酞,药品规格:0.1g,药物剂量为0.2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经过治疗后患者无好转,转到外科进行治疗或是出现死亡则判定为恶化;若患者NIHSS评分下降小于15%则为无效;若患者NIHSS评分下降15%-59%则为有效;若患者NIHSS评分下降50%-89%则为显效。采用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高低代表着患者认知功能的好坏,两者之间为负相关的关系。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 index,BI),分数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同时对比两组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不良反应包括头昏、困倦、牙龈出血、注射点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对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的形式表示,NIHSS评分、BI评分、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数 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对比

由表2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4d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BI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I评分治疗前 治疗14d 治疗14d观察组 30 7.5±1.5 3.1±1.4 94.04±22.66对照组 30 7.1±2.2 4.1±1.2 82.16±12.37 t-0.8228 2.9704 2.5205 P-0.4140 0.0043 0.0145

2.3 两组患者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对比

治疗前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2周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对比μ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对比μg/L)

组别 例数 多巴胺 5-羟色胺水平观察组 30 187.32±32.45 322.38±43.45对照组 30 165.13±27.13 278.61±36.07 t-3.468 4.637 P-0.001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计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出,观察组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一种多发的慢性疾病,是急性脑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以上两种疾病的合并症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2,3]。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晰,其主要致病因素:(1)血糖升高后会对三磷酸腺苷造成破坏,增加钠泵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内水肿的发生[4,5]。(2)高血糖也能够破坏血脑屏障,增加脑水肿的发病率。(3)高血糖也能增加无氧酵解,引起乳酸蓄积,避免脑内酸中毒,增加神经元毒性。(4)患者出现高血糖后会导致自由基产生,或是导致脂肪过氧化作用更加强大。目前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多采用丁苯酞治疗,能够有效阻断急性脑梗死造成的脑损伤,保护低氧低糖状态下的神经细胞,起到抗脑缺血的作用;同时也能对缺血区的脑线粒体产生直接的作用,改变线粒体膜电位,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阿替普酶具有特异性高等特点,可有效激活纤维蛋白质和纤溶酶,溶解脑血栓。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抑制氧自由基,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6-8]。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更加突出,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伤[9,10],充分发挥出溶栓作用,减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临床效果显著,其安全性较高[11-14]。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减少了对脑组织的损伤,有效保护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15-17]。

猜你喜欢
阿替普羟色胺丁苯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阿替普酶体外溶凝效果评价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
四季在大脑中的物质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