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慢就业”的原因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2-12-16 19:35:59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慢就业层面家长

钱 娜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1 背景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识薄弱,求职时存在畏惧心理,致使在毕业季一味地等待、观望、迷茫,最终成为“慢就业”群体。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危害性,这会让大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懒惰心理,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大学生逐渐和社会脱节。当然,“慢就业”这样一个局面的出现,也有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和制约。在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对大学生“慢就业”的基本态势和基本现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从学校主体、学生主体、家长主体以及企业主体等四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让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确保当代大学生可以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2 大学生“慢就业”基本原因分析

2.1 来自于社会层面的宏观原因

2.1.1 经济环境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认知和思想理念。自主择业是当前我国政府积极调控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部分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相对不足,因此,就会导致在自主择业的过程当中频频碰壁,不断失败。特别是在当前新的产业环境影响下,虽然一大批的中小企业逐渐成长壮大起来,但是大学生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不足以及中小企业所需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而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让直播带货等成为了一个备受人们瞩目的新行业,但这种过度浮夸的经济态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他们将来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2.1.2 高校层面上的教育和引导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校期间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加之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日益减弱,所掌握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进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迷茫,此时就需要高校做好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工作。

2.1.3 劳动力市场日益凸显的人才供需矛盾。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矛盾,人员供给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而毕业生数量却急剧增加。同时,部分单位在招聘往往要求毕业生来自于985、211学校,甚至一些企业存在性别歧视,招聘时更倾向于男生,尤其是三胎政策放开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承受来自于女职工产期、孕期等方面的费用。此外,企业希望招聘具备较高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满足企业的要求,从而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使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越发普遍。

2.2 来自于家庭等层面的微观原因

2.2.1 家长理念的滞后影响作用明显。我国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还是十分迫切的。当然,在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和影响之下,很多家长对于就业的认知也存在着偏差。很多观念比较传统的家长都是比较青睐于公务员、教师、医生等所谓的“稳定”职业,但是对于90后、00后新生代的群体而言,他们更希望获得自由的、健康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更希望将来的自己不受局限,能够不断挑战自我。一旦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选择出现了偏差,将会导致大学生个性的偏激化发展。可以说,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群体“就业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2.2 自我认知和就业定位偏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先看到的是别人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却无法真正的看清和认识自我。在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不管是自卑胆小,自认为什么都干不成,还是择业时过于挑剔,自我期望值过高的毕业生,都是诱发“慢就业”的主要原因。对于即将离开大学校园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职业意识薄弱、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致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偏差,过于追求专业对口、高工资待遇,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

2.2.3 大学生个人技能和经验的缺失。当一名大学生自身的胜任力不断提升的时候,在工作当中他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热情。但是实际上,在大学期间可以真正地接触到岗位实践内容的大学生数量十分有限,甚至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将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恋爱、网游、兼职等成为了他们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影响了平时的学习,导致专业能力不足,在求职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出一种畏惧感甚至是自卑感,使得他们不愿意接触社会、不愿意步入企业。可以说,来自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慢”困境的直接原因。

3 大学生“慢就业”的改进策略研究

3.1 高校层面—积极引导是关键。在当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慢就业”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还是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只有确保高校自身的指导性作用和服务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朝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高校主要可以从以下的两个层面进行改进:一方面,高校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培训活动创造一个更完善的教学体系,也就是将就业指导活动纳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当中去,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案的支撑,确保就业指导更加有效;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还需要根据当前市场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一些就业策略的传播、就业政策的宣传,并通过整合资源来不断深化协调合作。同时,高校还需要引导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征兵”“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招计划”等项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3.2 大学生层面—思想认知提升是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过度依赖学校的教育或者外界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自身的意识认知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当自身的就业导向更积极、更正向的时候,才能够让大学生对于“慢就业”的弊端有更多的了解,进而自觉地抵制这种不良行为。当然,这就回归到了高校有效教育这一个层面上去。大学生尤其是毕业学生除了要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各项就业指导培训活动之外,还要多读书,了解相关政策,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新媒体等了解就业的新方向和新态势。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3.3 家庭层面—及时沟通是手段。很多家长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表现的过度权威、过度武断,这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沟通的积极作用,通过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和有效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基本诉求和就业趋向,采取“柔性引导”的方式更加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长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当中的“指引者”,但是绝对不能够成为“主导者”。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兴趣喜好,这才能够确保当代大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

3.4 企业层面—创造机会是责任。企业要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作用,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的机会,这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和满足感的一个关键手段,也可以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肯定自身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充满信心。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给大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去,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大学生去真正地走入到企业当中进行顶岗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用到实践当中去。这些实训、顶岗实习,都是需要企业主体的高度支持和配合的。

4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高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就业活动当中去,根据自身的兴趣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工作职位的选择,实现从“校门”到“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通过对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出现了“慢就业”现象。实际上,这一个现象的出现和大学生自身的想法认知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同时也和学校的就业指导活动之间、和整合社会的宏观经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破解大学生“慢就业”问题方式,仅仅依赖于高校、家庭或企业中的某一个主体是不够的,还需发挥多元主体的支撑作用,发挥多种方式的协调作用,这样才能够为预期良好效果的实现搭建起一个更为坚实的支撑平台,才能够彻底地破解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的困境。

猜你喜欢
慢就业层面家长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环球时报(2016-11-25)2016-11-25 07:55:20
警惕“慢就业”变身“懒就业”
人力资源(2016年11期)2016-11-24 11:48:52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