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占峰
(河南省长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长葛 461500)
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病原感染所致,病死概率较高,且会导致一定后遗症,对牛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加强疾病防治,以免导致疾病大范围传播,引起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害。在实际过程中,基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病因,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等途径,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尽可能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总结了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临床症状等情况,并对疾病防治措施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类似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目前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已知的病原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其中细菌包含的种类较多,如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属于较为常见的细菌病原体。
病毒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病原因素,包括牛副流感病毒及鼻气管炎病毒等,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以鼻气管炎病毒更为常见,属于DNA病毒的范畴,可引起急性感染,出现明显的鼻炎、支气管炎表现,如果处于妊娠期间,还会引起流产症状[1]。而副流感病毒的类型较多,根据病牛的不同年龄,有成年牛和犊牛型之分,其中犊牛型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病毒感染的方式主要包括2种,一种是直接损害呼吸道,导致病原体移位而引起感染,另一种则是对免疫系统进行干扰,减弱或者失去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引起相关疾病。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会引起子宫感染的情况,导致感染持续存在,对牛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方面,支原体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容易在运输途中出现感染,尤其是高密度装运的情况下,出现争抢饲料、饮水或者生存空间拥挤,发生该疾病的风险比较高。这种病原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通常是运输完20 d左右开始出现典型表现,如肺部肉样变等,死亡率比较高,一般是在病发1个月内死亡,又称之为懒肺病。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比较容易传播,发生率较高,对养殖户的影响较大,如果感染该疾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费用进行治疗,且耗费的周期也比较长。该疾病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还可能会导致大范围扩散,即便能够彻底治愈,对于病牛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包括生长迟缓等。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而言,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可以分为肺炎型、上呼吸道感染型以及白喉型。其中,肺炎型比较严重,由于上呼吸道具有纵深发展的特点,如果牛的肺部出现感染,导致的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出现呼吸极度困难等肺部症状。而上呼吸道型的症状相对更轻,多为呼吸道相关表现,且通常不会导致死亡[2]。相对而言,白喉型则主要是发生在咽喉部位的症状,且能够发现明显的水肿,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导致死亡。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比较常见,且容易导致死亡,发病率可以达到45%,死亡率可以达到15%,需要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发病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通常为30 d以上,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即便是治愈后,病牛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会出现一定的改变,甚至可能遗留相关后遗症。
牛呼吸道综合征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同时休息不足、棚舍过于拥挤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尤其是营养不到位的幼畜,发生该疾病的可能性更高。如果感染该疾病,且未及时予以有效的防控措施,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牛肉、牛奶等产品生产质量下降,出现一定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牛大面积死亡,相关产品滞销的情况,经济受损严重[3]。在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诊疗费用,导致饲养成本增加,且受影响的周期也比较长,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以2008年的牛支原体肺炎为例,该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一般超过1个月,致死率已达到10%,最严重的流行时期甚至超过50%,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牛痊愈后仍会出现关节炎、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量和质量,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感染牛呼吸道综合征后,会出现流鼻涕、咳嗽以及发热等症状,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结膜角膜炎、拉血便、关节炎等[4],由于疾病长时间存在,会导致病牛出现机体消瘦、被毛无光泽的情况。该疾病发展比较快,早期便会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甚至可以高达41 ℃,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甚至是严重呼吸困难的表现。不同的疾病类型表现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异,肺炎型主要表现为呼吸不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甚至会引起窒息死亡。上呼吸道型主要是咽喉、气管以及鼻腔等位置发生病变,引起流鼻涕、咳嗽的呼吸道症状,同时也会发生体温上升、食欲下降的表现。白喉型以喉头明显水肿为主要表现,病牛呼吸时会发出比较大的噪声,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会直接压迫呼吸,由于呼吸困难而导致死亡。
在实际发病过程中,病牛发病初期一般可见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症状,且会出现浆液性鼻涕,食欲大幅度减低,甚至停止进食。经过3~5 d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且卧床不起,继而发生排血便、腹泻等情况,体形逐渐消瘦,最终导致衰竭死亡。通过病死牛解剖,发现肺部、胸腔部位已经出现病变,可见明显的化脓性肺炎或者是局部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膈叶及尖叶等部位存在红色肉变,且有程度各异的黄白色坏死病灶,表现为干酪样。此外,胸腔一般存在少量积液,在气管、支气管中比较常见乳白色泡沫,心包有明显的黄色清亮液体。
由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危害较大,养牛行业通常比较重视该疾病的防治,以免大面积传播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已形成了系统的防治方案,也对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调查,但是该疾病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单一的防治措施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综合多种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达到疾病防控的目的。
饲养环境是牛呼吸疾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保证科学、合理的饲养环境,能够有效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切断传播途径[5]。在修建牛场时,便应将疾病防控纳入方案评估中,选择远离空气、噪声以及水污染的郊区,保证牛舍等区域的环境和设施科学、合理,促使通风和光照等条件符合标准,避免空气不流通的情况,引起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否则容易导致相关病原微生物滋生,感染相关疾病。
加强消毒和清理工作,及时将垃圾和粪便等清理干净,将牛舍彻底冲洗干净后,再使用高锰酸钾等消毒剂进行仔细的消毒,包括栏杆、水槽、顶棚等各个位置。如果出现死亡的病牛,应立即做好无害化处理,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避免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导致病情进一步扩散,造成健康牛也出现感染症状。
尽量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以免引进牛的过程中引入病原,对整个牛场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不需要进行长途运输,这也有利于保证牛的健康。对于不同生长时期的牛,均应采用全进全出的处理方式,上一批次的牛全部运出后,才能引进下一批次的牛,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6]。如果处于哺乳期,应注意在断奶后立即进行隔离。同时,严格控制牛饲养密度,不可进行混群饲养,并加强每日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病牛,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并做好严密观察,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果是未断奶的牛犊,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断奶并隔离观察。同时,使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养殖区域,注意保证饲料质量合格,切勿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否则可能会引起霉菌中毒,更易诱发病原微生物感染。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牛呼吸疾病综合征感染的情况,应立即隔离感染牛,采集血清等标本,做好病原菌检测工作,并及时将防控进程上报有关部门。明确具体死因后,对尚未发病的牛开展疫苗接种,尽可能控制疾病传播。做好定期疫病检测,及时处理病原携带物,控制养殖区人员和车辆的进出,以免病原体被带入牛舍,导致疾病感染和传播。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严格落实相应的免疫接种工作,尤其是针对能够引起疾病的病原,同时适当增加维生素、电解质的补充,进一步提高牛整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可能性[7]。根据当地动物防疫标准,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如副流感、鼻气管炎等灭活疫苗,强化牛对病原的抵抗力,提高疾病防控效果。
在品种引入过程中,应遵循直接从原产地购入的原则,对牛的日常生活、基本健康情况加以全方面了解,正式运输前,确保提前做好牛呼吸综合征疫苗接种工作[8]。在到达运输地点后,尽快将牛妥善安排,保证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进行细菌检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开展相应的灭菌措施,合理安排食宿。运输牛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预防性药物等,以免运输途中感染牛呼吸道综合征。
如果牛出现呼吸道综合征表现,早期就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疾病危害,对病牛的生长及病情痊愈具有积极意义。尽可能予以周期性检查工作,一般选择每天早晨,能及时发现牛疾病感染的情况,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症下药,结合临床表现、具体病原微生物类型等,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4~6月龄的牛犊,如果相关症状比较轻微,可以使用10 mL吗啉胍、5 mL安乃近、5 mL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效果比较理想,连续使用3 d,2次/d,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使用瑞克新皮下注射治疗,剂量为40 mg/kg体重。对于呼吸困难的病牛,可以使用氟苯尼考或者尼可刹米治疗,也可以适当灌服小米粥(含红糖),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1次/d,2 500 mL/次。如果发生支原体感染,且表现出明显的肺炎症状,可以选择四环素、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药物控制感染,而副流感可以配合使用链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必要时予以维生素A辅助治疗。结合实际患病情况,对病牛进行短期禁食干预,一般为1~2 d,提供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必要时可以适当添加食盐,具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还应考虑疾病传染性、不稳定性等因素,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甚至最终会导致死亡,必须立即上报并根据要求将尸体进行无害处理。
在牛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感染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危害性较大。该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治愈后可能会引起相关后遗症,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感染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且未及时进行合理控制,便会给养殖者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疾病主要是由病原感染所致,同时生活环境、应激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在疾病防控方面,注意彻底切断感染源,保证周围环境的通风干燥,以免引起病原滋生。可从免疫接种、饲养管理、药物治疗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