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途径

2022-12-16 16:57党小东
新课程 2022年37期
关键词:互联网+作业数学

党小东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文峰小学,甘肃 定西)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夯实学生认知基础、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教学工具,其设计的实效与质量必然对学生数学思维提升、认知潜能挖掘有着重要影响。而“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与快速发展,使其在传统小学数学作业优化领域的作用发挥显得更具必要性。尤其是面对基于“互联网+”视角的一些图画、视频、音乐等形式的作业刺激,学生的数学兴趣必然会得到充分调动,作业的优化途径自然更为宽泛。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必然走向。“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作业充分融合,不断创新作业模式,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传统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不足,教师在探寻新时代的全新作业优化途径时,应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就课内外作业的设计方式、呈现视角、开展途径等予以全面创新,使学生在更为新颖、新奇、新鲜的“网络”作业引领下,深度巩固课内所学,更好地提升、发展自我。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问题

一是数学作业的功能较为单一。大多数都是通过数学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视野有所忽略。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就目前数学作业情况来看,大多数小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的,也是为了教师的义务检查以及考试在做准备。二是作业的形式与内容都比较枯燥。教师给学生所布置的作业不是教材上的书面练习,就是阅读教科书,并没有通过实践型作业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这些行为来完成作业,由此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能力,开阔视野。而有的学生做数学作业也只是为做题而做题,没有更好的作业形式,学生的热情以及兴趣都不高。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具有真实性,产生有效对话,同时还要对作业的质量加以重视,使作业具有更高的价值,体现亲和力,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业,积极投入到作业中去,提升各种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造成小学数学作业功能单一、内容枯燥、形式简单的原因,一是受到现行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从当前我国的教育来看,教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来自作业本身,而是受到当前考试评价制度的一定限制。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正在大力倡导中,规划也在进行中。教师在探索和实践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核心的考核方式仍未改变,学生的基本追求也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成为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常用形式。由此,也出现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对作业提不起兴趣的问题。二是家长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深刻理解。但是由于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有的家长也完全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希望自己学生的成绩越高越好,为升学做准备,这也使得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一味盲目地机械做题,而并没有挖掘自身的思维潜能,不断深入探究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多维度设计作业内容

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以及和谐地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作业不应该是枯燥、单一、乏味的文本,更应该是充满色彩、情感、多元并存的复合体。一是通过搭建一个教学平台提升作业的宽度。在小学生的眼中,社会与生活是多元以及五彩缤纷并充斥着大量的讯息的。传统的数学作业的目标功能仅仅是巩固知识,而作业类型也多为书面或者是口头式的,而且也仅仅局限于书面练习,即书本上的基础题型、辨识题型或者拓展题型等。反反复复的这一练习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感,认为这一作业形式单一、枯燥,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而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各种信息手段不断涌现,更有利于开展教学以及丰富作业形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作业,进一步使得书面与口头操作型作业结合起来,短期与长期作业结合起来,他主与自主作业结合起来,作业承担者也能实现个人与小组合作乃至全班相结合,也能实现传统纸质与无纸质作业之间的结合,学生、教师与计算机自动批改等相结合的作业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不断地拓展了作业的宽度。学生也乐于走进这一题海之中,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作业有效性。在问题演绎中以及富有创意的实践中,学生自觉亲近、走进生活而收获数学的智慧以及感悟其魅力。二是借助信息化的沟通平台,提高作业的深度。传统的数学作业更主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避免生生之间的互动、抄作业等现象,这也使得一些学生的思维由于缺乏一定的交流启发受到禁锢,反而产生惰性。数学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可以最快速度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及时反馈以及产生双向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微信群或者QQ平台,围绕学习上的问题共同进行交流探究。为了确保这一交流学习的实效性,由一些责任心强、自主能力强以及学习优秀的学生来管理这一微信群或者QQ平台,避免一些学生思路跑偏,学生借助这一群可随时随地地讨论数学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促共进,取长补短,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更乐于开展交流与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讨论交流实际上是使得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态度得以外显,学生及时将自我的想法以及建议通过动作、语言或者是图形等形式展现给他人,在听取他人意见以及看到他人所展示的思路想法后,进一步反思自我,实现资源的共享,也能够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而学生在这一有效数学交流中,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线上线下多元作业形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自身的情况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交流问题。同时,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实现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就自身所亲历的过程会加以回顾与反思,不断在交流思维中产生认知冲突,或者是认同感,进一步整理和修正自我认知系统。学生在认识和思考问题中思维得以不断深入。学生通过应用网络资源,拓展认知。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在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之后,认为数学知识仅仅是为了解题或者计算、参与考试,别无他用,这容易让学生走进狭隘的胡同,需要将其带入到更广阔的生活中。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信息以及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所需找到相应的资源,不断开阔视野。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得教学、沟通以及网络资源能实现同步展示,在人机协作之下,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借助信息手段以及平台交流各自的学习结果,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作业,不断改变题海练习,实现多类型并举。一种是线上布置作业,线上完成。比如教师自主进行组卷或者智能组卷布置作业,学生登录这一平台自主选择作业,在完成作业后提交,最后通过电脑或者教师的反馈,学生对错题进行修改。这一线上布置线上完成作业,既包括全班型的作业,也包括个性化的作业。另一种是线上布置,由学生在线下完成,也就是以纸质或者操作等形式完成数学作业。比如让学生根据网络主题开展探究学习,如“身边的购物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成为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让学生在各商场打折期,结合具体的打折来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通过多种方法进一步实现作业的有效反馈。对作业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其质量的监控,通过多种方式的评价充分提高作业效率。这些评价包括学生提交作业后的电脑自动阅卷评价、等级评价或者综合评价。学生完成作业,计算机显示出成绩、等级、错题等,学生可随时查看错题,电脑提供具体的解题过程,同步显示综合评价结果。学生根据显示的个性化诊断报告找到自我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教师可根据作业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思路加以点拨,或者对一些作业完成率较高、质量较高的作业给予肯定与表扬。

四、“互联网+”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途径

(一)“互联网+”视角下布置知识阅读性数学作业,体现直观、形象特点

有观点片面地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所属范畴,但在数学学科中更要重视数学题目的审题以及解决数学的具体计算步骤。由此,也导致一些教师对数学逻辑语言的相关理解有所忽视,这也可从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应用题解答中看出端倪,学生的数学逻辑明显不强,导致其对数学题型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没有精准地进行辨别、明确以及理顺、提炼。因此,数学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对相关数学方面的阅读素材进行搜集、整理与下载。比如搜集一些数学典故、知识故事以及数学语言等,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阅读,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趣味故事会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热情,使得数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互动口头交流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力,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教学学习效果。而这一口头作业的布置,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猜数游戏等进一步引领学生产生愉悦情绪,使学生乐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二)组织学生在“互联网+”视角下开展欣赏探究,激发其作业兴趣

与传统作业设计途径相比,“互联网+”视角下的作业优化途径实施必然更易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调动其作业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互联网+”为铺垫,切实加强对视听欣赏型作业的构建。让学生在观赏数学家简介、数学名题解析、数学科教片、数学生活习题的过程中,站在别样视觉领略数学之内涵,感知数学之魅力,实现对学生数学认知潜能的深度挖掘。如在完成“线段、直线、射线”教学后,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剪辑发布至师生交互空间来设置作业:熊大、熊二打算到大城市购物,可供选择的路线有三条,其中,一条为射线,一条为线段,一条为直线,由学生帮助熊大、熊二选择最优路线,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和同学、老师在“互联网+”交互空间进行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拓宽其认知视域,为学生思维激活提供助力。

(三)引领学生在“互联网+”视角下进行阅读感知,挖掘其认知潜能

以“互联网+”为统领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途径实施,必然更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现区”,且对于作业质量提升也会带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借助“互联网+”资源与素材优化作业时,应以教材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教学中涉及的各类数学故事、典故等挖掘,将其投射至课外师生网络交互平台,供学生自主去浏览、阅读、感知,让其在自由阅读中获得认知迁移,来实现对其综合素养的塑造与培育。而在知识阅读型作业开展中,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现状,就其阅读的时间、要求、定位等予以优化与精设,以确保阅读类作业功能的彰显。如在完成“认识图形”的教学后,可为学生提供一些“互联网+”下的图文并茂类的数学阅读素材,以作业的形式引领其开展阅读,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与内涵,使学生在感知、阅读、了解呈现于“互联网+”视域内的各类图形中获得抽象思维的充分发展,进而实现对作业设计的优化。

(四)带动学生在“互联网+”视角下落实实践操作,促进其认知发展

“互联网+”所独具的可视化、便捷性、交互性特性,使其统领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构建可彻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借助“互联网+”开展实践操作类作业构建时,应切实加强对“互联网+”所独具的动态演示、动静结合、声形并茂功能的发挥,对作业的形式与手段予以优化。而且,建立在“互联网+”下的实践操作类作业的设计,充分契合了小学生善于模仿的身心特性,更利于对其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心感知意识的培养。且使作业内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得到了切实增强,更利于学生在理解、推导、体验中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巩固,使作业的效能得以切实提升。如在完成“梯形的面积”教学后,可在作业中引入实现两个梯形旋转180度后拼接为一个矩形的视频,组织学生在课外自主动手操作实践,站在全新视角去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内涵。以此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作业优化效能。在实践探索性这一作业的布置中,也是为了真正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数学不是“高大上”,而是十分“接地气”。因此,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就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观察,学会迁移知识解决问题,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数学理论。同时,所布置的这一实践性作业要具备探索性,不能仅仅是一种流程或者是形式化,要引发学生在答案的寻求过程中深入思考和不断深究,进一步证明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蕴含的真理。

总之,传统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构建途径、落实手段必然会使学生在多次重复、机械训练中陷入认知僵化,其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自然难以保证。而“互联网+”视角下的数学全新作业优化途径,自然更为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也更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以“互联网+”视角为辅助来开展小学数学作业优化途径探究时,必须切实加强对各类“互联网+”资源、工具、技术等的利用与借助,将其具体教学项目有机关联起来。以此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思考、去感知、去体验、去探究,不断完善自身认知体系,更好地发展自身认知能力。教师应通过对作业途径的深度优化,来促使学生构建完备认知体系,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与核心素养的塑造。

猜你喜欢
互联网+作业数学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