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德州市图书馆,山东 德州 2530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丰硕,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全民素质和文明水平实现较大提升[1]。公共图书馆作为承担社会教育任务的主阵地,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此,中国图书馆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该文件充分分析了当前国民需求与图书馆服务效能现状,从活动组织、技术应用、文化传播和知识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新时期与新环境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敏锐把握机遇能够推动实现图书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图书馆优化资源和空间配置,与学校共同搭建“馆校合作”文教平台,创新服务形式[2]。
近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均开展了规模不等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项目,目的是突出自身资源供给优势,将地方资源逐步向更大的范围推广,同时促进读者对特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特色馆藏建设项目还能在推广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文旅”模式。新兴技术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各级政府和图书馆员队伍的不懈努力下,部分公共图书馆已经构建了自身的专业技术团队,能够实现馆藏资源的整理与重组,深度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的“二次加工”,图书馆资源供给的智慧性初步凸显,同时,部分图书馆引入的AI、VR、AR等技术也使知识与文化更易于公众接受和产生阅读兴趣。资源共享平台也是近年来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之一,公共图书馆跟随时代步伐,以互联网络为基础,逐步打造用户、图书馆、资源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体系,构建联动生态链,突破资源之间的孤立、分散、不流通的局限性,逐步拓展资源的引进路径与供给范围[3]。目前,线上阅读已经成为读者最常见的阅读方式,读者甚至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参与阅读和体验分享。在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用户可以通过扫码或账号登录的方式快速检索、阅读和打印相关资源,同时平台还会根据用户偏好主动、定期推送相关信息。
阅读推广是阅读服务的主要方式,公共图书馆主要根据读者需求与自身服务范围开展不同主题的特色阅读活动。目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推广内容也不再仅限于阅读,旅行、风景、非遗等都成为现代阅读推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阅读推广方式上,公共图书馆正在通过打造品牌、文旅融合等形式进行创新。打造阅读推广品牌主要定位于地域特色文化与民众文化需求,同时品牌建设也是时代主题,公共图书馆通过细化服务过程、嵌入微信微博、打造文化节目、举办线下讲座等形式突出自身文化服务优势,提升读者的参与度与认可度。文旅融合是近年来各地兴起的文化服务形式,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文旅融合将图书馆服务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将科技作为文化介入旅游业的支撑点,打造开放式的阅读服务空间。当前,全国各地均建有文旅融合形式的文化小镇,实现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空间形态是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属性的重要内容。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图书馆打破了以往“规矩”式的空间布局限制,努力寻求读者需求与图书馆供给之间的平衡点,逐步突破时空服务限制,拓展自身服务范围[5]。公共图书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阅读空间优化来保障读者阅读环境:一是完善和优化总分馆体系,逐步实现总分馆体系之间阅读服务水平的同步与资源共享。二是对自身空间进行再造,根据读者需求重新设计或增设专用空间,同时着手建立虚拟服务空间。随着空间优化进程的推进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硬件环境、软件空间与云空间建设布局更加规范合理,阅读环境进一步优化,能够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6]。“智慧”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部分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实体场馆藏、阅、听一体化的空间优化,且能实现资源的二次整合与专业服务,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基于《纲要》提出的2035年发展目标,公共图书馆应着力推动社会文化教育均衡长久发展,引导民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全面学习的浓厚文化氛围[7]。公民科学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民众往往基于生活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缺乏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引导。基于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大科学文化推广力度,培养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知识的供给能力,开展各项科普讲解活动,提升基层生产经营效率。
“智慧”发展仍然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纲要》强调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使之满足“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统筹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人才培育模式”的发展要求[8]。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借助智慧技术,主动感知并挖掘用户的深度需求,从源头上精准把握阅读服务的供给方向,逐步为读者提供精细、优质的阅读服务。基于当前公共图书馆实际及技术发展现状,提升阅读服务智慧化水平可从提升图书馆主体智慧服务能力、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拓展资源供给范围、优化空间智慧布局等几个方面入手。
未来,公共图书馆应逐步完善规划实施、反馈评价、动态整改相关机制,对自身进行“SWOT-PEST”模型分析,不断总结建设经验,优化不足之处。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拓展读者反馈渠道,对自身服务进行动态优化。读者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应形成机制,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细致梳理用户不满因素,争取在后续服务过程中避免出现同类问题。此外,公共图书馆内部应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分类并确定不同的权重,形成图书馆内部主动反馈机制,逐步进行自我优化与完善。
“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是公共图书馆提供阅读服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尤其是在疫情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线上线下的结合服务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未来一段时间,公共图书馆应精准对接读者需求,逐步拓展阅读资源供给范围,扩大阅读推广活动规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推广活动,持续推进线上推广活动的开展[9]。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等线上数字平台发布相关资源,为读者推送精品资源,激发其阅读热情,提升全民素养。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转型本质上是提升资源利用率的过程,因此,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供给方面应借助数字服务平台,将现有的图书馆单方供给转变为图书馆供给、读者共享、社会资源三方供给,提升阅读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细化的阅读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依据现代管理理论,灵活运用新型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拓展线上阅读空间,缩小线上线下服务差,重视用户的情感体验,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万物互联,使社会的智慧化建设进程加快,阅读服务也应同步向个性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基于用户的情感分析与感知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阅读场景,契合用户不断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功能的拓展应基于智慧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VR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逼真的阅读场景,并精准收集用户服务过程中的阅读感受与增值效果,依托云计算、AI等新兴技术,公共图书馆可轻松实现人机交互,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拓展空间功能能够有效激发读者阅读热情,尤其是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优化能够精准契合少儿阅读服务需求,实现馆校合作,共建少儿阅读平台。
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服务转型发展中应从自我评价与读者评价两个角度发挥反馈的把关作用。基于自我评价角度,公共图书馆应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与规划进行对照,严格把关阅读服务朝着精准化、多元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严格落实规划中阅读服务所应提供的资源类型、技术措施、空间功能、服务形式等,注重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基于读者评价角度,公共图书馆应打造基于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媒介的反馈渠道,支持并鼓励读者通过各种途径与图书馆进行交流互动,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对于自身和读者评价的反馈,公共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动态应对机制,定期、及时对反馈进行记录、分类和整理,形成科学合理的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