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字人才政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2-16 16:33杜振华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9期
关键词:北京市政策北京

□李 帆 胡 春 杜振华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将北京建设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北京已有数字人才政策,总结了人才结构和产业需求不对称、人才留用政策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欠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其发展环境仍需优化这三处不足,并提出可以从优化人才结构、做好人才留用工作、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数字人才政策。

一、北京市数字人才政策现状

(一)人才引进

北京在相关政策中指出,首先,应该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根据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同需求来分层分类地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吸引政策;其次,积极探索多元化、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如对外籍人才实施配额管理等;最后,通过运用大数据、线上办理等形式简化人才引进流程,为高端人才提供签证便利。

(二)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

北京在数字经济创新和技术领域已然遥遥领先的情况下选择持续发力,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设立人才专项奖励和项目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研发和科技创新创业类项目。同时,北京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全球各国人才敞开怀抱,在北京市特定区域实施境外高端人才财政补贴政策,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持续完善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强化落实服务保障的责任。

(三)人才培养

北京市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对不同的资助计划进行专项完善,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培养项目申报配套、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择优、技术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试点等资助计划。此外,北京各区也纷纷出台了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政策,且政策的侧重点均有不同。如大兴区在《大兴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的政策文件中主要关注人才的引进及管理问题,提出要广泛吸引海内外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来大兴区创新创业,重点探索外籍人才管理新机制并健全人才评价机制。西城区则在《北京市西城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中指出要开展“数字英才”培育行动,并做好人才优质服务的供给工作。

二、北京市数字人才政策的不足之处

(一)人才结构和产业需求不对称

首先,从全球视角来看,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晚于发达国家,但依靠庞大的市场及政策倾斜,目前综合水平已处于全球前列。不过在数字经济的原始技术积累和硬件材料设备等领域,我国仍存在“基础不牢”的问题,未来我国要想实现数字经济自主可控的发展,这些数字经济短板产业亟待补齐。其次,产业数字化方面,虽然北京工业制造业的服务数字化发展十分迅猛,但针对第一产业的数字化渗透有待加强。最后,在数字经济投资方面,不久前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注册成立代表着北京市要求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投融资服务体系。上述北京数字经济急需发展的产业领域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北京市人才结构必须不断作出优化调整。

(二)人才留用政策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欠缺

人才政策内容涵盖多个环节,要想政策效应最大化实现预期人才目标,必须使不同环节制定的上下衔接政策形成闭环,打出组合拳效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各地“人才新政”内容主要集中在引才政策上,涉及留才环节的政策并不多或是对相关政策的落地重视度不够,难免会出现一些人才“引得进、留不住、用不好”的现象。北京的“落户难”“住房难”问题降低了人才的归属感,甚至会“逃离北京”选择其他城市生活。其次,北京当前缺少数字经济领域的第三方信息供给渠道,这种信息不对称既包括企业与人才由于信息差导致的“人不尽其用”,也包括由于信息披露和信息传递方式等限制而引发的“人岗不相见”。此外,作为企业需求最为旺盛的青年人才往往因为无成果、无头衔等因素难以享受政策优惠,致使政策导向与实践结果出现脱节。

(三)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其发展环境仍需优化

如何将教育和人才培养改革与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是未来有序展开数字化转型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各行各业对与数字经济领域相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教育培训工作支持不力,政策层面提供的数字经济教育培养表现出滞后性和匮乏性,北京市目前缺少关于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其发展环境的整体计划。此外,除了要满足对于专业高级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要重视数字经济领域的职业教育和中低技能的劳动者,使各个群体建立起对数字时代的就业需求和所需技能的清晰认知。

三、北京市数字人才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主导优化人才结构

首先,相较于杭州明确地将人才分为A、B、C、D、E 类,再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相应的政策,北京目前仍然缺少对于数字人才的明确分类。在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上,将人才分类明确化是后续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与提供保障服务的关键前提。其次,为更加高效地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应将人才引进模式多样化。如打造统一的国际人才线上招聘平台及“候鸟”人才工作站,吸引国际知名猎头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北京,依据人才共享的理念,拓宽国际人才工作联络和引进渠道,吸引全球高端数字人才。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品牌,举办北京人才交流论坛或会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行业和基金会的合作交流等,汇集全国优秀数字人才。最后,与税收支持政策相配套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北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字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并且依据人才划分标准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

(二)做好长期有效的人才留用工作

第一,优化户籍制度设计和住房政策,留住人才。结合经济转型发展需求、就业岗位匹配度、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等综合条件,合理调整准入条件,如健全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实行户籍准入期与总认定挂钩等。建立多层次住房政策体系,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相应的购房优惠与租房补贴,满足不同人才群体需求,化解人才“住房难”问题。第二,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通过打造社区服务、生态、文化等场景,创建社区生活圈、医疗圈、文体圈等,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多元化社区服务,满足人才多样性需求。第三,完善数字经济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应用新机制。引导用人单位落实以提高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寻对高端人才实行岗位分红权、项目收益分红、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提高科研人员特别是主要贡献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聚集高地。第四,搭建智库平台,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形式。目前,北京缺乏独立智库、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等第三方信息提供者和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态。信息壁垒导致人才需求方与人才不能有效对接,导致“人不尽其用”和“人岗不相见”现象频发。

(三)加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重视数字专业人才培养。企业、政府和高校需多方协同,如对符合产业领域和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向人才培养上游延伸,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家到高校兼职客座教授和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企业导师,促进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在高校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将数字技术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和应用。第二,构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北京未来发展所需职业门类、特点,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制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评价标准。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根据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第三,优化人才后续发展环境。如鼓励建设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所需的创新创业园,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为数字人才提供项目启动和研发经费。

猜你喜欢
北京市政策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政策
政策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