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西分公司
当今社会已迈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种种活动无一不会在数据空间留下痕迹,这一切都源自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财经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壮大,受众的需求不断向深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对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研究从财经新闻的内涵入手,阐述数据与财经新闻报道的关联性,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财经新闻报道面临的困境,提出大数据背景下财经新闻报道策略,包括对财经数据予以有效甄别、借助可视化推进扁平化信息呈现、结合受众特征推进财经新闻报道的精准推送、彰显财经新闻报道的服务性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国民综合素质的逐步提升,如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新时期,财经金融信息得到了广泛传播,大众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因此,社会对财经新闻报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如今的大数据背景下,财经信息数据体量不断增大,信息来源渠道愈发多元化,让财经信息中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传统多媒体信息过滤模式及处理手段已难以满足新时期信息筛选需求,由此要求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引入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信息过滤及处理手段予以革新,从庞杂的信息中筛选、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为接下来准确开展信息数据分析、新闻产品生产提供有力依据,进一步保障财经新闻报道的有序进行[1]。
对于财经新闻的定义,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广义上的财经新闻又称泛经济新闻,主要是指囊括全面社会经济生活以及与经济相关联领域的新闻,其不仅包含经济消费中的各个环节,比如由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由城市经济到农村经济、由生产到消费等;还包含由经济工作延伸发展形成的各种经济活动。狭义上的财经新闻,主要是指以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为关注重点,并基于金融资本视角对中国经济主义生活进行观察的新闻。
综上,财经新闻即大众传媒以一般公众为受众,所报道的一切与经济生活相关联的新闻。这里的经济生活既包含大的行业背景、宏观的经济政策等,又包含生产、营销、消费等一系列基本经济活动;与此同时,财经新闻是以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为关注重点,并基于金融资本视角开展经济生活报道的新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数据不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呈爆炸式增长态势,由此使得大量重要的信息极易被湮没,这要求财经新闻报道不应局限于进行信息传递。为切实满足大众对财经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对财经新闻报道方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财经新闻报道与数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能够客观、准确反映相同经济事件、经济现象不同视角的一大因素,数据可以切实让财经新闻内容变得更为真实、丰满。通常而言,财经数据主要包含金融、财税、市场等经济活动相关领域。尤其是信息类财经新闻,必须要得到数据的有力支持,否则新闻报道将丧失意义。将财经数据作为核心内容的信息类财经新闻,十分讲究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以及时效性,并强调展现关键数据,进而向广大受众及时传递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如上市公司实时发布的年报、相关重要事件的公告等。
大数据背景下,财经新闻中数据的表现形式不断向多元化、具象化、可视化方向发展。数据在财经新闻中的引入,并非只是对各项数据进行简单罗列,同时可以以图表、统计表、数据地图等具象化、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受众形成对数据的直观了解与认识。比如,在相关财经新闻深度报道中,因为新闻的侧重点在于数据背后的故事,着重于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度及厚度,对此,媒体从业人员通常会将数据呈现与数据背后的故事提炼进行有机融合,以此让新闻报道数据更为丰满,内容更为充实,并让其权威性、深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在新华财经客户端刊发的《数据速览科创板“三年考”:从0到5.8万亿元!成绩硬核 创新成色足》一文中,作者通过对4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汇总分析,探究了哪部分企业市值最高、哪部分企业研发支出最多等问题,提取了数据背后潜藏的信息,报道了受众颇为关注的重要信息内容。以上基于数据的财经新闻报道,一方面,将数据转化成可视化信息内容直接呈现给受众;另一方面,还对数据背后潜藏的信息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不仅实现了对新闻信息的直观呈现,还让一些对经济活动有更深层次分析需求的受众,可依托财经数据及新闻事实对新闻事件形成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新时期,依托大数据编写新闻,已然成为财经新闻报道的一大主流,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推进财经新闻报道创新,可显著提升财经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深度和广度。近年来,通过抓取大数据进行新闻编写的写稿机器人,已在简单的数据类财经新闻编写中得到推广。但不可否认,由写稿机器人编写的此类财经数据新闻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更多的是对社会中公开信息进行简单抓取;由机器人依据新闻五要素的模式进行简单加工,局限于简单的数字罗列,新闻温度及人文体现不足。总体而言,如今大数据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主要聚焦于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如股市行情、金融财政政策、进出口贸易、房价走势等。该部分财经新闻报道对大数据提出了十分强烈的需求,不仅要求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采集、提炼潜藏在数据背后突出的问题、商业价值等,还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在编写新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传递新闻事实,又要融入人文情怀及自主思考,将繁杂的经济现象、市场环境转变等,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及形式进行传播,让过去给人以距离感的财经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更具可读性。
大数据背景下,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可在短时间内采集到大量的经济数据信息,然而鉴于该部分经济数据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特性,其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比如,在面对同一批财经数据时,因为其来源的差异性,包括有的源于其他财经新闻媒体,有的源于相关机构,有的源于相关人士,最终获取的数据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出入。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有效甄别,而直接开展数据分析,则势必会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而基于该部分数据进行的财经新闻报道,也会对受众构成一定误导,进而对财经新闻媒体造成不利影响。这同时也是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财经新闻报道面临的一大困境。对此,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应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相关财经数据时,必须严把信息来源、信息真实性关口,以此切实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广,各行各业每天会形成海量的经济数据信息,但这些经济数据大多表现出零零散散、不成体系的特征。为挖掘其中的规律,并对其中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提取,要求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整合分类,再基于此进行对应的数据分析,以便为最终的财经新闻产品生产奠定良好基础。这一方面体现了数据分析在财经新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要求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而当前该部分专业人才较为匮乏,这是财经新闻报道面临的一大困境。
大数据背景下,财经新闻报道在表现形式上相较于传统形式实现了有效创新,并呈现出不断向视觉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在该发展趋势下,不少财经新闻受众对阅读体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鉴于此,财经新闻报道表现形式需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做到深度把握受众的心理诉求,切实秉持互联网思维,推动新闻报道内容、形式的不断提升,充分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新闻报道,来源可靠、内容真实准确都是其基本要求。鉴于财经新闻报道会出现大量财经数据,所以更要确保其报道新闻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权威性,否则不仅会对受众构成误导,还会让财经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大打折扣。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播迅速、信息来源多元化,使得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不实的信息内容。因此财经新闻媒体在采集财经数据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来源可靠性、内容真实性予以有效甄别,这对确保接下来进行精准数据分析、生产优质财经新闻产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鉴于此,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采集财经数据时,应当有意识地选择更具权威性的信息来源,如选择政府部门、权威机构等信息来源。而对于相关上市企业、市场调查公司提供的财经数据,必须要开展全面深入的甄别、比较研究,保证该部分财经数据真实可靠时方可进行利用。与此同时,在对该部分数据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要明确标注数据来源;而对于采访获取的财经数据,同样要开展好核实、确认工作,切实防范其中存在的不实信息。
和其他新闻形式相比,数据可视化不论是在直观、美感上,还是在互动、反馈上,都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鉴于此,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合理利用可视化表现形式,以推进对扁平化财经新闻的直观生动呈现。财经新闻可视化主要是将财经数据与可视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此让繁杂的信息更为直观形象,提升财经新闻的可读性,更易于被受众接受。除了在内容层面满足受众的需求外,还可借助交互手段,让财经新闻报道实现更多样化的功能。比如,“澎湃美数课”于2018年5月12日发表的《在1857份汶川记忆里,我们发现了什么?》一文中,特别设置了供读者交流互动的界面,同时在互动界面上添加了当年发生地定位、当时心情及相关故事话题等内容,基于此,通过受众数据生成新的信息内容,构筑了地震后的碎片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模式,很好地建立起了新闻与受众的交互关系,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3]。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财经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传播,该种传播模式下财经新闻媒体很难对受众结构、受众兴趣爱好、财经信息对受众形成的黏性等进行有效分析把握。与此同时,财经新闻媒体往往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采集高质量的新闻素材,提升报纸销量、电视节目收视率等方面,而在受众研究上则相对缺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推广之前,社会大众可自主选择的信息获取方式相对有限。而大数据背景下,这一情形发生了极大转变,诸如各式各样的社交软件、新媒体平台等,均可为受众提供多样丰富的财经新闻报道,这使得人们自主选择信息来源渠道的自由度得到极大提升[4]。鉴于此,财经新闻媒体要想在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务必要进行精准定位,找到目标受众,开展好受众匹配工作。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以结合受众对相关软件产品的操作行为,有效评定其对财经数据信息的需求偏好,进而为财经新闻报道的精准推送提供有力依据。因而,财经新闻媒体应深入把握不同受众的特征、需求,并基于此开展财经新闻的生产制作等工作。
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既要做好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又要做好财经新闻受众的服务者,通过切实提升财经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为社会大众参与经济活动提供可靠的帮助。为助力社会各界参与金融投资领域的各种经济活动,广大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积极有效地采集有价值的新资讯、新动态,向受众明确展现市场发展走势。基于此,财经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可在财经新闻报道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财经战略分析,以提升广大受众对金融行业市场的认知水平。另外,还可通过打造相关的金融爱好者交流平台,鼓励相关金融从业者分享自身从业经验,为需要相应经济指导性信息的受众提供大数据参考及较为成熟、专业的经济活动建议。比如,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创建的财经新媒体“钱眼”微信公众号,自创建以来赢得了数百万粉丝的关注,每年有超过数亿的阅读量,如今已成为我国知名的财经“大号”,其之所以备受广大受众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其报道的财经新闻信息定位准确,新闻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故而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5]。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互联网等迅猛发展,财经新闻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扩大,受众需求也不断向深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财经新闻媒体要想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财经新闻报道予以改革创新。鉴于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财经新闻报道展开分析研究,明确数据与财经新闻报道的关联性,从对财经数据予以有效甄别、借助可视化推进扁平化信息呈现、结合受众特征推进财经新闻报道的精准推送、彰显财经新闻报道的服务性等不同方面入手,为广大受众带来更有价值的财经新闻内容及更好的新闻阅读体验,进一步推动财经新闻媒体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