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研融合背景下美术学文创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

2022-12-16 14:46:09杨嘉伟
大观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术学文创专业

◇杨嘉伟

文创设计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拓展课程,应用性强且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创产品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把前期掌握的中国画、油画等画种的创作技法和相关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运用到课程和实践当中,并结合市场转化为文创实物产品。文创设计课程是美术学相关专业的应用型延伸,顺应了时下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是地方性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积极探索,也是巩固和提升相关绘画技法的良好途径。

一、现阶段地方性院校文创设计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设计常规化,专业特点体现不充分

地方性院校文创设计课程基本内容和授课方式与现阶段普通高校开设的文创设计课程相近,教授内容基本为通用的文创设计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相关设计原则,对于美术学专业的针对性不强。同时,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是针对普通高校的文创设计课程编写的,并且大多数教材是针对有设计基础或者非纯手绘背景的学生编著,符合美术学专业特点的教材或者相关教学内容较少。

(二)课程间衔接不紧密,教学内容不完善

美术学专业前期课程以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油画基础、国画基础等课程为主,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主要目标。每门课程不仅是前期课程的应用拓展,还应是后续课程的衔接与过渡,所以其本身不应是独立的、突兀的、简单的。现阶段美术学专业文创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对于前期的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国画基础和油画技法等课程中的相关技法和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结合不足,因此,美术学专业文创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地方特色体现不足

文创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的根本是文化,没有文化支撑的创新是空洞的。文创设计需要在师生读懂并理解地方文化的前提下,在地方文化的引领下去设计创作文创产品,这样的文创产品才更具特色和辨识度。让文创产品成为良好的地方文化的载体,进而更好地传播地方文化,才是文创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地方文化的体现和深入挖掘,不仅是文创设计的必由之路,也是地方性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文创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讲授过程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和教师在创作中主要运用的元素和范例,基本局限在了国内两大行业标杆——故宫博物院文创和敦煌博物馆文创。大多数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商业化模式均是在学习这两大品牌,在材质、形式和设计上也基本模仿这两大品牌的思路,所承载的文化的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四)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老套

现阶段,文创设计课程的基本内容为文创设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设计原则,之后进行国内外文创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再根据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最后进行创作实践。多年来,这样的教学方法较为常规和单一,授课的空间也较为固定和局限,且对当地文博资源利用不够充足。学生设计创作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也延续了多年来的评价体系,较为老套和单一,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创新和拓展。

(五)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未相互促进

高校专业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是工作的两个重要部分,但科研和教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关联、互相促进的。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应促进科研,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应及时融入教学,这应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常态。然而,部分高校现阶段的教学和科研是“两张皮”,教师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延展,无法丰富课程的内容。另外,新的专业理念不能很好地落地,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教师不仅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在教学中也要不断思考,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思路或者研究方向。只有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良性循环,才能使学生受益,进而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较快提升。

二、产教研融合背景下文创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地方性院校的发展定位优化课程体系

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专业需要,分阶段设置课程。不同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延伸性,每一个阶段的课程应是前期课程的巩固和实践应用,也是后期课程的过渡和引入。前期专业技法课程有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国画线描、工笔花鸟、传统山水、油画静物、油画人物等,专业理论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学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法课程两大类。地方性高校应结合应用型的发展定位和服务地方的指导方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将前后期的课程紧密衔接起来。

专业技法层面:将前期素描基础课程中的造型能力、色彩基础课程中的色彩原理、国画线描课程中的线描技法、工笔花鸟课程中的构图形式等专业技能融入文创设计课程,这对前期专业技法的掌握程度也是一种检验。

专业理论层面:结合中国美术史课程、外国美术史课程的历史脉络,在了解和熟知相关设计元素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在学习文创设计的同时,巩固美术史课程相关内容。

(二)融入地方传统文化

文创设计课程不仅本身易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利于当地文博产业的发展,对于课程的延伸和推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服务地方是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之一,同时结合本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各地方性院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为高校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明确的研究方向。

文创设计课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融入地方特色文化。一是在课程讲授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作为设计素材,针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进行文创设计。二是目标倒追,为地方特色或具体的文化遗产进行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例如,在文创设计课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山西晋中榆次区传统古村落,结合古村落历史文化设计相关文创产品,同时对古村落建筑装饰纹样进行采集和绘制,将其作为今后设计的资料进行存储。该项工作甚至可以长期长效地进行,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从而达到服务地方的目的。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将地方文化内涵挖深挖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现教学和文博基地的良好互动,充分利用地方文博资源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文明的宝库,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各地市均有对应的博物馆和展览馆等文博公共空间,藏品多且典型性、代表性强,为文创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参考佐证资料和技术支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教学和文博基地的良好互动。

1.拓展教学场所,多渠道进行教学

常规的上课地点均是固定的教室,上课基本流程为理论讲授、现场示范、课堂实践、课后点评、修改总结。理论讲授基本上是使用PPT教学,无论是理论内容还是参考范例,均是通过PPT进行展示。在理论讲授环节,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地点转换到博物馆展厅,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看到与理论知识和参考范例相对应的藏品。同时,可以利用参观观众进行市场模拟,完成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和评价,根据观众反馈对文创设计产品进行改进提升,实现学校、文博机构、社会资源的三方联动。

2.根据藏品类别进行针对性创作

地方博物馆藏品均为文物精品,具有地方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展示之时会对展品进行明确的分类。通常博物馆藏品会按照以下三种依据分类:一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分类,二是按照材质类型分类,三是特展和主题展。展品分类明确且主题明确,可以根据分类,结合时下热点,针对性地提出设计主题。主题直观明确,可以避免学生泛泛地、漫无边际地寻找设计主题和方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针对性地深挖历史文化知识,对前期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不仅与前期所学课程紧密结合,而且便于进行相关研究。

针对典型藏品可以在三个维度进行学习和深入了解,即材质、纹样、外部造型,进而进行设计创作。文创设计的主要思路可以集中在材质的转化、纹样的解构重构、藏品造型的运用和再创作三条主线进行思考,既符合文创设计原则,又迎合主流文创IP的设计趋势,学习设计方法,借鉴设计形式,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

3.建立实践教育基地

地方性院校可以与博物馆合作,建立长期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二者实现共建共赢。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也是弥补高校与科研院所缺乏联动的空缺,并且可以长期稳定地为文创设计提供素材和学习考察场所,重新建立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示文创设计产品的平台,也可为学生提供志愿者岗位、工作岗位、实习岗位等。

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使学生的文创设计产品接受市场的检验,有利于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清晰准确表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路和多种途径。它还可以使文创设计课程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并且可以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结合,师生也可以融合其他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实现跨专业融合。

(四)加强教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产”指企业产业,“教”指学校教学,“研”指研究机构和教师科研。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教学和实践的统一,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创新创业和商业化的结合,是产教研融合大背景下实现教育改革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文创设计课程的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学生智慧才干。

现阶段,教师科研和教学工作相对脱节。实际上,高校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不是割裂的,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师科研不应局限在研究方向本身,也需要关注教学工作,将科研成果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另外,学生的研究和设计成果也可以作为教师科研的阶段性成果或教师科研实践的佐证资料。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的设计成果等,均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深入思考,为教师提供相关科研思路和科研素材,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师将科研成果结合课程内容融入教学,使相关课程得到拓展和深入,使学生受益。

(五)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现阶段的学生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主要形式为教师依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业、实践成果进行分值量化,考核内容单一,授课教师权重过大。评分标准主要针对美术学专业课程统一制定,集中在考核构图、色彩、线条、画面效果等方面,较为死板单一。

笔者认为美术学文创设计课程应从三个维度进行考核评价。第一,在现有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可以加入创新创意、是否挖掘地方文化、是否利于推广等相关标准。第二,将文创设计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反馈纳入是否具有考核体系,将后续的推广应用、参赛、创业、平台售卖记录等均列入考核,以赛促学,以奖促学,以市场实践带动学生创作积极性。第三,弱化教师考核权重,将实践基地的工作考核纳入考核体系,由博物馆或其他实践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参与学生考核,使实践环节和实习环节占有一定分值,使学生重视课程的延伸和实践环节,从而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三、结语

文创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产教研融合大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和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行之路,是了解和解读地方文化、推广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方式。通过文创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把创新思维、扩散思维训练和反思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扎实创业基础,拓宽就业途径,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学习基地教学“三位一体”的产教研融合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美术学文创专业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艺术大观(2020年3期)2020-10-09 10:03:42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