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云
(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苏 南京 210092)
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市县媒体的总体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在第1—31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江苏总共获得了280个奖项,其中市县媒体获得了122 个。但若放眼到县级媒体,其奖项就只有6 个,且2021年已与中国新闻奖无缘。在全国范围内,观览江苏县级媒体的获奖情况,可知其总体还是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近年来,江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实现了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有部分中心与央媒、省媒合作,并依托其技术平台和人才优势,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大提升,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参加第31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时,江苏省记协推荐了2 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作品,2022年参评第32 届中国新闻奖时,江苏省记协又推荐了6 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在省记协推荐名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取得参评资格,其本身就是极大的突破[1]。
县级融媒体建设中心需要依托于政治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这三者的有机构建、有机结合,共同作用,如此才能够加大建设力度,有效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整体进程。
新的发展趋势之下,社会各界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和重视,当前也积极展开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试点,着重关注在建设过程当中的五项规范标准,以此为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引导。当前,从我国融媒体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媒体融合战略的整体走向主要是基于党和政府的推动,以此有效激发县级媒体的发展活力,形成更强劲的生命力和生长力,同时能够构建宣传思想文化的主要阵地,加强对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以战略的高度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构建,旨在打造新时代背景下治国理政的新平台,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市场格局被打破,且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整个发展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县级媒体自身的制度僵化、技术落实,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导致其市场占有率下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其竞争力处于不断下滑的状态。当前,从市场的逻辑来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化构建,主要在于下沉市场的前景广阔,通过下沉渠道,抢占市场份额,打开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
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足和弊端,新兴媒体在新闻市场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质,彰显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这使得传统的媒体机构失去了渠道霸主的地位。县级媒体更是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市场占有率以及各项收益都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而这无疑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到这一阶段所呈现的必然结果,也正因如此,必须要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优化发展。
从客观角度看,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至今,其成绩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但为避免在后续的深融过程中少走弯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就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任务,确保在深融进程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县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进一步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地呼应党委、政府,担当党和政府的“传声筒”,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和传播。
围绕服务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对县域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的报道、评论和分析来引导人民群众。在宣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把好政治的关卡,做好业务的指导。如全县政策措施下达、先进人物采访、重大社会事件报道等,都要作统一的、真实的、具体的宣传和报道,以充分彰显县级主流媒体的价值与作用[3]。
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两微一网一端”等新型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工作,充分落实好各平台策划、经营工作。如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开设地域特色鲜明、紧贴群众生活的智慧社区;健全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科学调整其机构设置。如在已设置的“二室四部”,即办公室、总编室和采编制作部、媒体拓展部、技术管理部以及安全播出部之外,成立传媒公司,让新媒体的传播更加高效。目前,江苏的部分融媒体中心已成立了传媒公司且运行状况良好。
建立起全县统一的集新闻策划、新闻采编、新闻发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唯一权威的对外发布平台,借助专委会扎实根基、稳步前行,努力推动传播渠道、技术平台、资讯服务等多方融合,增强媒体传播能力,实现自身一体化、创新化发展。
媒体融合包括媒体平台的相互融合,只有平台融合了才能形成协同互助,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4]。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充分拓展舆论传播的途径与范畴,构建出多种传播形式、多种传播渠道、多种平台终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化传播体系。例如,“村村通大喇叭”工程以县级广电为中心辐射至乡、镇、村一样,县级融媒体中心可建立起新闻网站集群点,以多媒体平台为载体,如微信、微博等,构建集文化娱乐、生活服务、思想教育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大范围的覆盖与延伸,构建县级融媒体的传播格局。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建设集内容、数据、传播、存储、管理、分析及运用于一体的县级数据共享平台,为实现内容的生产、新媒体的发展以及舆论的分析,提供更为强大的数据支撑[5]。
江苏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均依托省级技术平台“荔枝云”实现了资源交汇共享,能够与省级媒体进行矩阵联动传播。但对于县级层面的宣传来说,还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让县域范围内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两微一网一端”等新兴媒体进行有机融合,互通有无;让新闻的发布、信息的传播、信息的服务及文化娱乐联结为一体,构建起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融媒体平台,不断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县级融媒体应该结合用户多样性、个性化的发布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化的新闻产品信息,用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基于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引入“互动思维”,优化信息的服务功能,与新闻用户积极、多元互动[6]。
让新闻用户提供素材和新闻信息,带动他们参与新闻的编写工作,整体提升他们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这样便能实现对用户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与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应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与价值,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互补,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新闻服务体系,开创融合共赢的良好局面。
在迈向深融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可坚持以实践和效果为导向,向省市级主流媒体看齐,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从而打造优势平台,全面地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及公信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构建大传播的工作格局,以移动传播平台建设为主攻点,综合其他平台携手共进,构建一个新型的移动传播矩阵。可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两微一网一端”等已有平台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拓展开通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百家号等第三方平台。及时关注各项新闻内容,契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拓展并创新新兴媒体传播平台,让各类媒体平台能够形成较大的宣传合力,扩大聚合效应。这样能够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抢占新型传播阵地,甚至能够在这些平台中打造“爆款”官方账号,最大程度地融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优势互补的模式。
目前,江苏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两微一网一端”均运行良好,两微关注率、网站浏览量、移动客户端下载量都很高。其中“最江阴”“第一昆山”“铜心圆”等县级移动客户端下载量均在40 万以上,仅从数据来看,就知其已站稳本地资源传播阵地。如果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传播平台,将会进一步强大传播矩阵、扩大传播范围。
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媒体中心应该发挥桥梁作用,既要寻求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和交流的有效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政务需求,落实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要专注于新生态的建构。
换言之,就是要求县融中心在提供优质新闻内容的同时,还应积极开拓多元化的业务,如“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商务”等多元化平台,充分拓展新闻媒体的价值与功能。
目前,江苏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正积极探索以“媒体+政务服务商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如:淮安市率先实施市级政务服务与县级融媒体中心APP 对接一体化工程,将所有市级服务事项在县级APP 上“应接尽接”;江宁区融媒体中心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监控平台、舆情信息数据库、应急广播平台、户外大屏联播网,构建“1+5”智慧融媒立体服务网络等。为鼓励融合发展,新出台的《第32 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增设了应用创新奖项,鼓励媒体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新闻+服务”的创新性信息服务产品。
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应明晰新媒体创新发展的方向,继续研发“新闻+服务”的创新性信息服务产品,以彰显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成果与新进展。
除“新闻+”之外,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应拓展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作为服务群众的新阵地,同时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如“融媒+活动”“媒体+产业”等。
以常熟市为例,该市围绕当地文化特色策划了“虞歌唱晚欢乐虞城夜”嘉年华活动。不仅盘活了本地的文化,还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以皋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他们在巩固传媒和户外广告经营的基础上,将视角瞄准房产家装、健康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在工作品牌打造、网红街区建设、红色景点规划、乡村振兴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一条龙”合作,开拓了短视频制作、微站点托管等服务事项,为各类客户定制“融媒体套装广告+线下活动+户外宣传”立体式服务。他们还延长了发展产业链条,统筹市场供求和群众需求,重点打造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产业品牌,充分彰显了县级融媒体的综合服务功能。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立足当前,对标先进,搭建动态评估、协同联动、支持保障体系,逐渐完善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渠道。
为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加健康发展,高质量的综合评估必不可少。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可采用“月通报”+“季公示”+“年度评估”的模式,搭建自身的综合评估体系。
例如,在“月通报”及“季公示”版块,及时通报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传播矩阵的排列名次、重点传播平台的数据排行榜,彰显核心平台的导向作用。在“年度评估”这一版块,可以结合省级评估手册,对精品内容生产、移动矩阵传播、技术平台运用及“媒体+综合服务”等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彰显工作效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要实现媒体内部的融合,还应该实现各类资源、各类渠道的融合,让媒体融合画出一个“同心圆”。
借助江苏省记协县级融媒专委会这一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深耕本土,建设出主题鲜明、多样载体、丰富渠道及覆盖广泛的一体化融媒体协同体系。抓好上下联动,传达好上级部门的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讲好基层故事;坚持取长补短,向省内外的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看齐,比学赶超,加强自身传播矩阵及服务内容建设,提升传播效果;抓好平台联通,在依托“荔枝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与其他智慧服务平台的有效联动,云端互通,功能对接,进而建立起跨区域、跨平台的多方资源共享端口,助推“跨界融合”的落地。
总之,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以更为广阔的胸怀去持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形成积极的宣传效应,进而实现融媒体平台的创新与优化。
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从资金、人才及资源等层面着手建立一套管根本、管长远的保障体系,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资金支持方面
可以打通多元化的省级资金渠道,研究制定省级技术平台运维费年度补贴方法,逐渐提升省级在自身媒体中心建设中的投入比重。
2.人才支持方面
在多渠道引入人才的同时,通过“荔枝云”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培训渠道,培养融媒体骨干人才。
3.资源支持方面
可积极承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和群众性文体、科普及公益活动,全面整合户外媒体经营资源,为自身部门提供政务账号托管运维服务,将本地企事业单位和群众高频使用的服务资源模块全面嵌入移动客户端,例如江宁区融媒体中心的“1+5”智慧融媒立体服务网络。
为了打通媒体与受众之间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积极推动多方融合、努力提升工作质效、逐步完善建设渠道,才能进一步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化发展,从而整体提升县级媒体的综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