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娜
(甘肃省庆阳市广播电视台,甘肃 庆阳 745000)
在媒体行业新的发展环境中,新闻采编需要提高创新与融合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1]。在新旧媒体融合之时,新闻采编应敢于创新,努力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采用新的工作模式转变新闻采编的运行方式,多层次、多角度改进采编的各个层面,真正实现新闻采编工作的革新。
我国自从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类信息便以几何增长速度激增,导致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传播效率的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对于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新闻采编更要重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尤其要关注人们信息意识领域发生的变化,互联网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有所增加,令传统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供给上的矛盾,也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信息需要,决定了新闻采编工作要以新闻传播的新特征和规律为基础,注重工作模式和思想的转变,使信息整理与归纳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让新闻信息更具结构化、平台化[2]。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自媒体、公众号等平台辅助新闻信息及时被推送给广大受众,时间上只需要短暂的几分钟,便能够达到新闻信息大范围传播的目的,获得成千上万的阅读点击、收藏等。受众也只需要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获得多种最新新闻资讯,满足了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新闻采编作为新闻信息生成的主体,应充分认识到当今新闻信息传播上的重要性和特点,强化对新闻采编工作各个环节上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编辑、策划、融合等能力,使新闻信息更符合受众的个性化需要,找到和挖掘更加生动、新颖、独特的新闻素材,使自己所在平台的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得以提高。
“多元化”一词概括了当前新闻采编工作的指导方向,在融媒体时代中涌现出的新兴信息平台,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以丰富,新闻主导权也逐渐下放至社会层面,为更多人提供了新闻创作的机会,发生了新闻报道主体的转变,也降低了传统新闻报道的门槛。由此可见,新闻采编的主体已经不再限制于传统媒体,而更具大众媒体的发展格局,人们也开始尝试用移动终端记录和发布身边的热点事件。融媒体在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新闻采编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给专业新闻采编带来了冲击,也促使新闻采编人员更加关注环境的适应性,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实现创新性发展的目标,用以寻求更适合的媒体发展模式,在今后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更好地生存,这些也成为了新闻采编应当深入探究和创新的课题。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新闻的互动性与即时性,时刻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3],致力于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即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加入新闻的评论与互动机制,可助推受众角色上的转变,使其不但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更具有传播参与者的特征,让传统的被动、单向传播转化为互动交流,从根本上增加了新闻信息的趣味性。在此期间要求新闻采编关注途径的变化,为受众提供能够发表个人、独立观点的空间,满足针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欲望,切实让新闻媒体发挥出舆论导向的作用,发挥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
由于新闻媒体行业具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能,帮助新闻采编树立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新闻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在融媒体时代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新闻采编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工作思想,端正态度,带动新闻采编工作实现改革。对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努力创造出有助于新闻信息得到传播的环境,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满足受众的新闻需要。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工作中,依照采编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于新闻内容进行灵活选择,全面提高新闻采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逐步获得信息的提供者、服务者的角色认知,明确新闻采编工作的意义。知识管理作用信息服务是传统新闻制作工作中,将各种客观知识向社会进行传递的过程,但融媒体背景下为了让新闻内容获得受众的认可,更要基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完善,以分众化的模式使用各类信息,使受众获得更为精准的新闻信息推动,以受众的现实特点为根据,生产对受众具有高度针对性、能够让受众增加黏性的信息类产品。传统媒体中的新闻采编工作空间较为狭窄,能够进行采编、加工成新闻成品的信息也较少。尽管使用新媒体之后,受众能够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新闻内容,使新闻的获取路径得以拓展,但传统新闻采编工作模式较为落后,容易弱化新闻节目自身的吸引力。为此,新闻采编要牢牢把握融媒体时代的特征,从海量信息中尽可能挑选出更具价值的素材,对此进行深入挖掘,以编辑的形式让新闻播报质量有所增加。从宏观角度来讲,有关部门也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进新闻采编工作模式的优化,增强新闻采编的创新性,在确保新闻主体权威性的条件下,提高新闻的影响力与吸引力,逐渐满足受众群体日益增长的多种新闻需要。针对现阶段社会新闻具有的趣味化、娱乐化特征,新闻采编更要加强对自身工作的创新,提高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增加其趣味性,实现吸引更多受众支持、关注的目标。从微观角度看,新闻采编工作也要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根据客观需要深挖和播报新闻信息,让新闻能够客观、真实、全方面地反映出民生问题。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特别节目《改革在哪里》,重点关注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以“草根式”新闻特征彰显新闻信息的生活化,以更加简单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到我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为新闻内容增添和赋予了人文气息。
新闻策划是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其首要环节是选题,在融媒体时代中,对于选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题不但要题目精准,也要呈现出时代发展特色,拥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同时应该从人们的现实心理角度出发,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体裁[4]。在以用户为主体的网络平台中,新闻采编更要懂得运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段,从微观视角入手,选择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民生事件,再将其放置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加以解读,展示出建党百年来我国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转变和进步。这种选题方式和叙事手法不仅符合“党媒姓党”的政治要求,也有利于贴近受众,缩短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更容易使受众同新闻内容产生共情。在选题准确的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开展采集和编辑工作是另一个关键要素,融媒体影响下,时效性与新闻信息的影响力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若想切实提高新闻的实效性,新闻采编便要实现做好准备,可给予互联网中的社会热点话题,按照历史阅读量或播放量进行分类,以用户的评论、点赞、转发次数归入到“考核标准”中。同时具备关注度、参与度的话题通常体现了“规模化”新闻的传播方向,要尤为关注这些新闻话题。比如,广东公共频道的《万家灯火》栏目,以“传递幸福”为宗旨,聚焦社会普通人、弱势群体的情况,为受众带来了真情故事新闻内容,致力于传播关爱、尊重、感恩等人生价值。既体现出了电视媒体良知的自觉,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显示出新闻采编人员在选题思维上的先进性和“以观众为本”。
融媒体时代中,新闻媒体的转型和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而在当前复杂的新闻生产环境中,新闻采编应从原本单一的人才逐渐朝着综合性人才的方向发展,用以获得媒体新闻采编的效果。要关注思维的创新与技术素质的培养,按照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多元、人文、融合、开放性的媒体观念[5]。技术素养是新闻采编适应融媒体时代趋势的基础,只有跨越了技术上的难关才能实现自身的转型。技术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多样化的新闻生产技术,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多平台运作能力,拓宽自身的传媒视野,除了对微博、公众号、论坛等传统社交媒体有所研究外,也要对短视频、图片社交平台加以了解和关注,知晓各大平台上各种受众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新闻生产中的每个环节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并非要求新闻采编独立完成所有工作,而要以丰富自身综合实力的方式具备全局思维,努力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与此同时,提高技术素质也要求新闻采编时刻留意新技术的发展动态。自20 世界末互联网进入我国之后,信息技术便对媒体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时间抓住技术要素成为了依靠信息技术走在行业最前沿的重点。无论是“大数据+新闻”、“5G+新闻”,还是近年来兴起的“AR/VR+新闻”,这些传媒行业中的新技术均与新闻采编工作具有密切联系:大数据转变了信息手机的途径,5G 技术则使得人们使用移动端获取信息的速度更上一层楼,而AR 和VR 技术则为人们创造出了新的新闻情境,使受众获得新颖的新闻体验。因此,新闻采编要积极接受技术培养,这样才能满足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需要。例如,海南广电融媒体中曾推出特别报道《了不起的共产党》,以党史课堂的形式传播党史知识内容,这些短视频不但在《海南新闻联播》中播出,还登录了海南广播电视台的公众号、抖音号、IPTV 等,讲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共建立的历程,让党史文化传播给受众,使其更加“走心、走深、走实”,彰显我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从概念上分析来看,新闻采编工作通常涉及到采访、撰稿、录音、编辑、播出等步骤,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新闻采编只需要负责其中的某项流程,对于业务素质的要求较为单一。但融媒体时代中新闻采编应具有综合能力,除了文字编辑、图文整合、视频剪辑以外,还有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为帮助新闻采编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媒体机构要为新闻采编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人员达到技能提升、知识体系更新的目的。可以通过常规培训模式的利用,如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等进行,也可结合每名新闻采编的专业能力、技术特长、弱势项目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或者举办“新闻采编头脑风暴会议”,全面引发新闻采编的创新与融合能力,在会议举办期间,每名新闻采编都会根据既定话题发散思维,凭借将个人的方案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利弊进行系统性分析。有利于全面提高新闻采编的创新能力,接受到他人的新鲜思想,提高了大脑的活跃程度,使自身的视野更为开阔,也有助于今后工作中的深入思考。为保证新闻采编接受培训的有效性,培训完成后应进行考核,若考核不达标则说明新闻采编尚未掌握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可为其提供下一次复考机会。同时,媒体机构应建立惩罚机制,使新闻采编在今后的培训中积极参与、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新闻采编工作者。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形势下,新闻采编中的信息载体、资源、传播途径均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采编人员便要关注自身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提高。要求媒体机构在新闻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中,通过转变工作思想、提升选题与介入的有效性、培养自身技术素质、拓宽培训渠道等,助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