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的现状及长远发展探析

2022-12-16 12:02王秦龙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基层人员

◎王秦龙

(遵义日报社,贵州 遵义 5630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途径逐渐多样化,信息传播也更加自由,这也使得一些虚假的信息开始肆意盛行,严重扰乱了媒介市场。在我国基层地区,媒体是民众获取社会新闻的主要渠道,但是一些虚假新闻的肆意传播,给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新闻采编是社会新闻报道的关键关节,一旦新闻采编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新闻报道的效果,严重的还会误导社会舆论。媒体作为社会新闻报道的主体,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基层媒体应当审时度势,立足现状,不断创新,切实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将社会新闻真实、全面地报道给民众,进而正确地引导民众的舆论。

一、新闻采编工作概述

新闻采编工作是一个认定、采集、加工和制作新闻信息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采访和编辑两项工作内容,这对于记者和编辑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提出了考验。采访也可以被视作特殊的调查研究,记者需要深入现场,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当事人进行采访,从而通过采访掌握事件的本质,并坚持以客观的角度分析事件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从而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供给社会公众,对于社会舆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为社会大众提供一定的新闻启示。编辑工作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大信息量、精准加工和迅速传递等,这要求新闻记者在结束采访工作后,从专业的角度对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观点,通过现代化技术,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出去,最终达到一定的新闻效果。

二、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的特征

新闻采编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对于媒体而言,在报道新闻时,首先需要收集新闻素材,然后对新闻素材进行处理和编辑,形成权威、真实、有效的新闻,然后再报道出去,在整个流程中,采编工作至关重要。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类的新闻信息,这类新闻涉及面非常广,既包括政治、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道德风尚、自然景观、名人逸事等。基于社会新闻的复杂性、特殊性,决定了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具有以下特征[1-2]。

(一)实时性

实时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社会新闻的实时性显得更加突出。在新媒体普及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一则新闻发生后,通过新媒体,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下,媒体就必须注重社会新闻采编的实时性。例如,在报道国家在利民惠民政策类的新闻时,媒体工作者就必须抓住新闻采编的实时性,第一时间将利民惠民政策及时地报道出去,让民众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些利民惠民政策。

(二)互动性

社会新闻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在报道这类新闻时,采编人员需要考虑到社会新闻的互动性。在各类媒体崛起的时代,群众可以更好地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他们渴望参与新闻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社会新闻采编具有互动性特征。在采访时,要注意与群众的互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感受到社会新闻的宣传力量,从而提高群众对媒体以及社会新闻的关注度。

(三)生活性

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生活,是关于大众生活的内容,这也决定了社会新闻的采编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社会新闻的生活性,要贴近民众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收集素材,将民众普遍关注的内容报道出来。例如,在报道酒驾事件方面,酒驾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将民众生活中这一常见的事件报道出去,可以很好地引起民众的共鸣,让大家知晓酒驾的危害,从而引导他们远离酒驾。

(四)真实性

新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是建立在其真实的基础上的。真实性是社会新闻的本质特征,只有真实地报道社会新闻,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因此,社会新闻采编必须具备真实性的特征。

三、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现状

(一)前期准备不充分

前期准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如果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就会影响到新闻采编的质量。现阶段来看,许多采编人员在长期工作中,主要精力放在了主题筛选、节目规划和与受众对接中,对采编内容的校准和考虑有所忽略,从而影响到了新闻的质量。例如,在完成采访任务时,许多采编人员会忽略采访对象的调查,不了解其习性和性格,以至于在采访过程中“踩雷”,引起采访对象的不满,从而影响到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一些采编人员常常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主体内容进行更改,造成新闻内容失真、不全面。

(二)采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社会新闻采编工作的主体,新闻采编工作深受采编人员业务能力的影响,如果采编工作人员不专业,就会影响到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社会新闻具有广泛性、时效性、民生性,这不仅要求采编人员站稳政治立场,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报道新闻。但是就我国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工作来看,许多采编人员的专业程度普遍不高,属于半路出家,文字功底及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沟通技能不足,新闻敏锐性不强,缺乏对新闻的有效判断,不能有效地收集新闻素材。还有就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沿袭以往的工作模式,内容老套,形式古板,所呈现出来的新闻吸引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新闻采编的发展。

(三)采编模式传统

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新闻采编人员已经习惯了按照既定的体制来开展日常工作,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新闻采编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也决定了基层媒体必须引进新的采编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采编人员还在采用传统的采编模式,只知道机械式地采集新闻素材,然后通过编辑将新闻内容报道出去。在大众审美观念发生改变的当下,这种固化的采编模式已经无法吸引群众的目光,一旦媒体失去了群众的关注度,就容易淡出市场。另外,对于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采编人员来讲,若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他人的采编模式,就容易引起工作流程的混乱,无法全面、真实地报道新闻。

(四)脱离群众

社会新闻采编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新闻报道促进社会和谐。因此,社会新闻只有贴近群众,符合群众的阅读需求,才能具有相应的舆论价值。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工作经常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在我国基层,许多媒体盲目跟风,制作了一些与群众不相关的新闻,很显然基层群众对这类新闻根本就不会关注,从而使社会新闻失去了应有的传播价值。还有就是一些采编人员在节目定位时,没有考虑到群众这一层面,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是站在媒体的立场去报道新闻,而这样的新闻报道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基层媒体社会新闻采编长远发展策略

(一)创新观念

新闻采编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闻采编工作也应当随之做出转变。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各种媒体不断出现,方便了群众的新闻获取。对于基层媒体而言,其要想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首先,结合当前媒体发展形势,基层媒体要树立“融合”发展思想,在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中,既要保留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也要利用新媒体推进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从而不断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其次,树立创新理念,群众的审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社会新闻要想吸引群众的目光,就要求采编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据群众的需求来创新采编工作,从而提高社会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3-4]。

(二)做好采编准备工作

新闻采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真实地报道社会新闻,采编人员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首先,结合新闻采编工作的需要,准备好相关设备;其次,新闻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其性格特点,从而明确采访思路,制定采编方案;再次,对所制定的采编策划方案进行反复分析,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整改[5-6]。另外,采编人员需要提前梳理采编流程,对采编流程中各环节的对接形式进行全面掌握,并对采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做出预判,做到事前预防。

(三)注重选题

社会新闻要想引起群众的关注,科学选题尤为重要。社会新闻涉及到社会道德风尚、人们日常生活、社会事件、社会趣闻、社会问题等诸多内容,作为采编人员在选题时,不仅要弘扬社会主旋律,更要科学选题,挖掘具有代表性、具有时代特色、具有教育价值的社会新闻题材。新闻采编人员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努力挖掘各类社会新闻。例如,在报道群众所关注的养老保险问题时,新闻采编人员要广泛联系政府部门、群众,明确社会新闻的主题,将群众所关心的养老保险政策详细地报道出去,让群众熟悉养老保险政策。

(四)创新采编形式

长期以来,社会新闻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新闻不再局限于文字,新闻也可以是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而这些新闻的出现使得受众的视觉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也要求采编人员必须摆脱传统的采编模式。首先,采编人员在采访时,既要注重文字的记录,还需要借助各种设备,将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将新闻事件发生过程记录下来,从而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新闻体验;其次,在编辑新闻素材时,采编人员要注重新闻内容的处理,合理搭配图文,针对视频类的新闻要认真审核,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准确[7-8]。另外,在报道新闻时,工作人员要结合新闻主题以及受众的需求,选择恰当的编排方式。例如,对比式编排、穿插式编排,借助这些编排方式,将新闻节目全面地呈现给受众。

(五)增强新闻的互动性

基于社会新闻的互动性特征,采编人员应当注重新闻的互动性。从采访对象的角度来讲,有效的互动可以让被采访对象更多地倾吐新闻内容,从而让受众了解真实的新闻。从受众的角度来讲,互动可以增强受众的新闻体验,从而增强其对媒体的归属感。对于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新闻敏锐性,在新闻采访中,要积极互动,避免冷场,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活跃采访氛围,从被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同时,媒体要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构建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论坛、APP 等,让受众更好地参与新闻评论,在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新闻采编工作,增强新闻采编的有效性。

(六)强化专业采编人员的培养

一名专业的新闻采编工作者不仅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客观真实、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判断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在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中,要想增强新闻采编的有效性,强化专业采编人员的培养尤为重要。首先,针对现有的新闻采编人员,媒体要强化专业培训,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新闻采编能力的培训等,全面提升采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新闻采编工作的需要;其次,结合新媒体发展形势,强化采编人员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便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利用好新媒体推进采编工作的开展;再次,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明确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职责,引导他们做有良心的媒体人。作为新闻采编人员,更要主动去学习,不断增强新闻意识以及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

(七)以事实说话

新闻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性,只有报道了真实的新闻,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才能发挥应有的传播价值。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高度自由使得一些虚假的新闻开始肆意盛行,这也要求采编人员在新闻报道时必须坚持以事实说话,站在客观、真实的立场去报道新闻。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对所采集的新闻内容要进行客观的报道,一切要以事实为依据,要选择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件,说真话,说实话。在新闻采访中,要认真倾听,做好新闻记录工作,不要盲目猜想,要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在获取到新闻素材时,尤其是通过新媒体获取的新闻信息,要反复核实,要确保新闻内容的权威、真实,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9-10]。另外,在新闻采编中,应坚持“不到现场不写稿”的原则来进行新闻采编,一切以事实说话,不弄虚作假,不捏造事实,从而报道真实的新闻。

五、结语

综上,新闻采编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新闻采编工作与社会新闻报道效果密切相关,只有做好新闻采编工作,才能报道真实的社会新闻,进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基层地区,媒体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新闻采编能力,要求采编人员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从而在新闻采编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增强社会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基层人员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走基层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