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东
(罗源第三中学,福建 罗源 350600)
信息互联网时代,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益的,如果缺乏信息筛选的能力,容易被错误的信息干扰与误导,因此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近几年福建中考的阅读题,出现了大量的考题考查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什么是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呢?信息提取是从文本中捕捉重要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提取文本的关键语句、基本要素和重要细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概括是指能够区分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中考试题在“积累与运用”与“阅读”部分设题对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进行考查。教师应采取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对接中考,在阅读与探究中不断地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信息提取与概括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其核心是通过提炼、概括、推理、分类等方法获取阅读材料的准确信息。下面以近年来福建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几道试题为例,试作阐释。
例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2 年《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第15 题)
A.绵延几千年之久的华夏农耕文明,孕育并滋养了中国民间艺术。
B.民间美术表达百姓的质朴情感,形式具体可感,是“有形之国风”。
C.虎这一瑞兽形象常见于民间美术,年画《山林猛虎》是其中精品。
D.文章针对民间美术立论,支撑材料主要有《诗经》、彩塑、皮影等。
近年来福建省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包含文学类、实用类和非连续性文本)都有一道选择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鉴别能力,选项中的信息主要来自文本材料,或者涉及相关语文知识分析,每个错误选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来排除。本题D 选项“彩塑、皮影”是民间造型美术中的两种具体例子,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此类题型学生平常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读文不仔细,审题不认真,未按题干的要求在文本中找到答题区域,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来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定位。将选项中的信息放回原文,找出答案可能存在的相关段落,并定位到相关语句。第二步:比对。将四个选项的内容逐一与原文中的词、句、段进行比对,寻找差异,仔细辨析选项中的信息是否符合文本材料所传递的信息。第三步:判断。判断选项中的信息与文本材料所传递的信息是否一致,确定答案。选择题干扰项通常包括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指代不明、于文无据、曲解文意、逻辑错误等情形,每个错误选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来排除。
例2.文章主要表达作者什么观点?文中是从哪两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2021 年《中华美学赋彩体育名片——谈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第16 题)
本题考查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阅读全文,第一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取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中心句概括出各自的分论点。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1.文意理解不透,对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太明确,抓不住重要信息;2.概括能力欠佳,表达不准确;3.答题没有整体意识。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点,提醒其要注意:1.中心论点可能出现的位置,包括①标题;②文章开头或段首;③文章中间,关注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句;④文章结尾或段尾,注意出现在“所以”“总而言之”等总结性的词语之后的句子。2.文章论点一般由表意明确、结构完整的判断句来表述。3.对于只有分论点的文章,要通过整体感知全文,归纳提炼中心论点。
例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思路。(2022年《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第16 题)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阅读第④段,共三句话,开头总括全段,先指出与“春”有关的民间美术的精神寄寓;再举年画、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进行事实论证;最后总结民间美术的寓意,简要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作答。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1.文本意识不强,术语概念不清;2.关键词分散在分析论述中,归纳概括不完整。3.未能把握文本内部的逻辑层次。理清思路,即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解答时应抓住几个关键点: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部分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快速阅读是初中生必须练就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快速阅读带动多读,继而通过多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1.略读浏览。先了解书中目录、序言以及作者简介等内容;然后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主体内容;再筛选自己需要的文中重要信息,如概念、观点等;还可抓住小标题,有效整合,厘清文章结构。
2.圈画标注。应训练学生在略读浏览时,养成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圈点勾画关键性的字词、重点句、中心句、名言警句等的习惯。在句子下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问号标出疑问处。不同文体的课文,划线的重点也不尽相同,记叙文划总括句或议论性句子,说明文划文段的中心句,议论文划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作批注,在文本相应处或书页的空白处写上阅读心得、联想、疑惑,标注章节要点,让思考留下痕迹,避免阅读印象模糊,同时方便答题时根据标注部分整理要点。
审题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要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还要理解判断关键信息的目标指向,所以必须针对信息的筛选提取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加以反复训练。
1.明确考点。紧扣题干,归纳整理相应考点的有关知识,准确把握信息点。看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把握关键词句、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联,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寻找答案,精准捕捉答题的所需信息,逐层剖析,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有些则需对该区域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注意限制。有些题目对答题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学生审题时要提取出题目在角度、范围、顺序、数量、字数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如角度的限制:“从人物描写角度进行分析”;范围的限制,“联系文中某个段落进行分析”;还有题干出现的“依次”,提醒学生要按顺序答题。
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是深化阅读、进行迁移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迁移运用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1.学以致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经典作品,“解读目的是深化拓展心理感受和认知领域,建构新的高度,也就是调节、提升心理图式”。[1]阅读经典可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和阅读体验中,得到智慧启发,积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基于既知的阅读。对文章提到的事物本身,读者虽然没有直接具体的经验,却拥有同类型的知识和经验,阅读既知的东西,通常只要了解文字就可以理解内容。有时虽不能确定文字的意思,但还是可以掌握文章的大意。”[2]这样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快速在阅读材料中提取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
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和《孔乙己》课后练习中有道相似的题目,品读理解小说以小伙计、若瑟夫这样的少年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好处,此题考查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在中考试题中也有迹可寻,2019 年《火车上的见闻》第12 题“‘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明确“我”是文中的次要人物,“我”见证了火车站秩序井然,看到了男青年关爱亲人,听到了男青年的故事,也见证了女列车员辛勤工作,老列车长召集开会,“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同时,用第一人称“我”叙述,增强了阅读材料中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
2021 年《春走老山界》第12 题:“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查领悟作者写作意图。2022 年《潞安城》第14 题:“《潞安城》与课文《灯笼》的叙述有相同之处,二者都引述历史故事来丰富深化文章文化意蕴。本文结尾写陆文龙替父报仇的故事,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考查段落内容作用的分析,解读出作者吴伯箫在这两篇文章的结尾处都抒写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家国情怀。
2.夯实巩固。“信息提取、分析概括能力往往同时考查。学生即使能根据题目准确定位到文中的相关信息,但在表述上难以抓住要点,不能用精准的语言进行概括说明。”[3]比如,2021 年《中华美学赋彩体育名片——谈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设计》第16 题考查把握文章中心论点,从阅读材料第1 段中提取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体育设计的亮点所在”。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但它不能作为中心论点,因为文章论点一般由表意明确、结构完整的判断句来表述,所以要概括为:“中国体育设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重视信息提取外,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
缩写是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的重要方法。缩写,指在保持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字数,把一篇长文变成短文。缩写训练先从缩写句子开始,就是将结构复杂的句子,去掉限制、修饰和补充说明的部分,保留主干,但不改变句意。进而进行段落和全文缩写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缩写的基本方法有:(1)摘录法,指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点,摘录原文重要语句,适当增加衔接语连缀成文。(2)删除法,指删除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3)概括法,指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把原文中有关说明性的相关段落连缀成简要的几句或一句话。把段缩成句,把长句缩成短句,等等。务必使缩写后的内容尽量保留原意,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缩写应用范围很广,如小说故事梗概、人物事迹、影视剧剧情简介等。
3.发散拓展。发散拓展指在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想和联系;尝试扩写、改写或创作;能够整合、拓展观点等,考题一般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呈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当下中考的热点题型,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文本一般由不同类型的材料组合而成,除宣传语、广告词、邀请函、对联、短信等文字材料外,常以图画图形、数据表格等形式简明、直观、概括地呈现,其实用功能十分突出。
2022 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20 题“请你为学校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内容”,本题考查邀请函写作。邀请函作为一种礼仪性文书,在工作生活中常会用到。此类题型不仅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概括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还考查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解答时要在题干中提取活动的相关信息,写邀请函:(1)标题;(2)敬称;(3)正文:交代活动背景目的,注明具体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写上邀请语表明诚意;(4)落款:写明主办方并盖章,以及邀请日期。本题只要求写正文部分,可在材料三和题干中提取信息进行概括。
2021 年和2022 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都有一道考题要求学生提建议,这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通读所给材料,整体提取出材料围绕什么话题、写什么内容、反映哪些问题、包含怎样的态度和观点这些信息;其次,扣紧题目的具体指向和要求,结合文本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建议要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答题时要地联系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分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信息化时代,要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应将视野由教材向课外文本扩展,开展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指导他们学会迁移运用,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深层次阅读中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