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茜茜 吴 琼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他们面临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网络等方面压力,因而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但是,在日常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却疏忽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现象,他们往往被贴上“高考失败者”的标签,他们自身基础、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和本科同学差距较大,在求职道路上明显不如别人,甚者有些同学自卑感过重,加上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明显表现在穿着、手机、生活用品、见识等方面,并且大多数学生很少受到积极的评价,大多数受到“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等负面评价,也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还有的学生家庭期望较高,在经历了高考失败后,自信心严重受打击,家长的失落在孩子身上变成了失望,孩子的自卑感会油然而生。在高职院校学生求学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又缺少来自社会、家庭的关心,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卑心理会被放大,时间长了还会变得麻木。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迷茫,一方面因为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在个人能力、学历等各方面都不具备竞争力;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对学习兴趣也不大,对自己的未来更是缺乏规划,看问题尤其片面,认为自己的学历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多采用的是得过且过的方式,这样往往也会造成心理上的迷惘、不知所措。这样的迷茫感,导致很多学生比较冷漠,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往往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不乐观,更加重了学生在就业上的迷茫等。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往往不具备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会变得焦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往往处于弱势,和很多本科学生相比不具备优势,更不用说和更高学历的相比,因此很多学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逃避。还有的学生因为一次高考失利进入大专院校,会选择提升学历,例如,专转本等。事实上专转本难度较大,所以通过率一般较低,面对这样的挫折,有些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变得更加焦虑,极端一点的会选择放弃自己,到毕业既没取得优异的成绩也没找到适宜的工作。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数量逐年上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问题形势非常严峻。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刻不容缓,纵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对在《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等课程上关注度不够,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生容易在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产生问题[1]。更有狭义上的观念,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多需要借助医生的治疗,忽略了有些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隐藏性。同时,家庭的教育也至关重要,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关键,家长如果更多表现的是冷漠无视的态度,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生也会变得易焦虑、不自信、偏激等。
有些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配备缺乏以及专业技能不足方面[2]。教育部规定,高校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所以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但有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配比严重不足,师生比重严重失衡,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办事效率降低。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兼职,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资格证。同时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参差不齐,高水平、高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少,并且有些教师学历较低,应对复杂心理问题处理能力较弱。
据了解,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讲授为主,主要集中在教室里进行教学;第二,传统观念的限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蕴含的育人价值也无法展现,不能真正实现心理育人的效果;第三,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各个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对症下药,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学生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成效不明显,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有理论概念,缺少实践经验,所以会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没有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从管理、制度和工作形式等角度,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从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适应教育大环境。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网络时代正式来临,网络文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例如对学生心理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应对网络文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例如,在网络文化中,大家变成了“低头族”,上课、走路、吃饭都在玩手机,和朋友、父母的沟通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沟通能力明显下降;还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与现实脱节,过分沉浸网络不免给自己带来了孤独感;最近屡见不鲜的网络暴力也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因为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的学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因为网络暴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给家庭带来了无法抹去的悲痛。因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过程。高职学生往往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将课内知识传授与课外优秀文化活动交融在一起。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心理教育是针对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而对于正常心理活动的学生来说不重要,心理有障碍或者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他们会去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但是,我们容易忽略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隐藏性,所以我们无法判定这类学生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我们发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辨别是非的能力。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了,加上互联网等高科技普及应用,学生思维活跃了,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家长也应与时俱进,学习一些心理知识,给予孩子心理、思想上的指导,尊重、爱护孩子,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同时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设。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优化工作人员教育水平,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普及性。第一,可以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可以从校内优秀教师或优秀辅导员、学生工作者中引进,扩充队伍,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二,着重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工作者心理育人理念培训,使之充分明确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从而形成心理育人理念,引领心理健康教育更全面的发展;第三,高职院校加强和完善培训培养体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平台以及培训机会,坚持分类培训,使培训成为常态化。如今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集中培训比较困难,可集中进行线上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培训对象不仅是专职和兼职教师,还应包括班主任,新入职的辅导员等,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
部分高职院校除了设置常规的心理咨询服务外,还可以建设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实效。第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分、学时,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给予学生更为深刻的教育体验;第二,教师在备课时应积极加入思政元素,也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合作,共同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的心理;第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基于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心理教学,解决心理问题,达到闭环效果。
高职院校应从管理、制度和工作形式等角度,完善领导机制[3]。第一,学校要提高认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凝聚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日常工作,而是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看,要有专门负责的辅导员以及分管领导,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给予心理支持的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关怀和理解;第二,学校应当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的“四级”心理干预系统,班级应设立心理委员、朋辈辅导员以及信息员,在学生有心理异常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因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故率;第三,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培训,分享工作经验以及对心理案例进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存档,为后面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提供参考以及可借鉴的经验。同时,形成家校联系机制,加深学校、辅导员、心理工作分管领导、学生及家长的联动机制,确保危机干预的实效,以此提高心理工作的效率。
如今,网络飞速发展,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目前,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因此,我们要将网络与新媒体平台结合,开展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网络优势发展、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从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开展。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两微一端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来呈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选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内容,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参与度,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保证教学效果。我们要组建一支网络心理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要具备一定心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当然也需要具备一些其他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重视依托校园文化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并且深入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4]。例如,高职院校通过校园新媒体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短剧、辩论赛、视频大赛等等,还可以开展心理征文、手抄报、手语操比赛等,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自己,丰富大学生活,在无形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使得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序地开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因学习、就业、恋爱、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压力,又因自身调节能力有限,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计划,加强心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等,促进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投身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