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逸轩 蒋至群
(西藏大学文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有了新目标、新要求,“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2021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七十余载,在这期间,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据教育部2020年统计的数据显示,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达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交往的语言障碍基本消除。[1]但就整体而言,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边远城镇、农牧区经济欠发达仍是我国现阶段推普工作的“短板”所在。新时代西藏语言文字事业需要结合本区区情,走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西藏道路。一方面,我们要明确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行不悖,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西藏与内地的交流更加密切,各族群众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频率越来越高,学习和使用的主动性也愈加强烈。因此,让各族人民切身享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红利,是不断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我国有着形态丰富的语言文化,在古代,最早的通用语即“雅言”,“雅”有规范、标准之意,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家通用语言。纵观历史长河,“雅言”的推广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交流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深刻感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被正式写入宪法。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正式确立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同时也规定了“公民有学好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由此观之,这是法理的要求,也是法律赋予每位中国公民的权利。当然,此处的“权利”不仅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力量,还包括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包含我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上升到法律层面,更是有效抵御防范境内外敌对分子渗透和破坏的必要手段。
西藏作为我国涉藏地区的中心地和民族大团结的地区,不仅是我国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地带,也是国家国防和生态的安全屏障。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就是语言的统一。语言是兼具文化价值和工具价值的复合体。在语言市场上,掌握一门语言就意味着拥有一种可以变现为经济价值的文化资产。[2]尤其在当今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持续深入和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零散化、碎片化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人们分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会直接影响个人发展机遇,倘若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因为语言障碍原因而无法跟上社会发展潮流,必然会逐步走向社会的边缘。“十四五”期间,国家对西藏的扶持政策依然会持续倾斜,对西藏的投资更是只增不减。新时代西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需要依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与之适应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西藏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各族群众能够深度融入现代化社会,助力他们就业、创业;各族人民更应积极响应党的语言文字工作号召,接受最新的观念与知识,以适应时代变迁。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与繁荣,西藏的战略定位也在不断丰富与转换,不仅是我国国防军事的重要安全屏障,还是国家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国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地理交汇点。作为我国西南边陲重要省份,西藏应把握时代机遇,有效发挥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依托“一带一路”向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展现西藏的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以达到西藏战略地位转型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西藏是藏族为主体并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聚居区,加之各地区藏语方言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部分偏远农牧区,受地方财政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水平较低、人们观念陈旧等多方面原因影响,“语同音”的目标尚未实现,农牧区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交往和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文明传承的基本要素和物质载体,[3]而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西藏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必备的基本能力。语言通,人心通,团结和谐自然来;语言不通,人心阻隔,各民族间就无法深入沟通,矛盾和隔阂也就随着产生,难以形成普遍共识和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作为各族人民对自己国民身份的认同和维持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向来都是我国边疆治理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绝非纸上谈兵,互相交流是前提和基础。各族人民只有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破民族间的语言壁垒,才能正真做到心灵相通,增强中华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提高政治站位,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各项事业中的助推和保障作用,紧跟时代步伐,构建各族群众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更深层次的认同感,这是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语言的经济价值愈加凸显。有研究表明,语言交流障碍是影响劳动力在市场上流动的制约因素之一,语言能力也逐渐成为“第二生产力”[4]纵观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的历程,本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并完善,各地区间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西藏与内地各省市的交流交往也在逐年增加,但部分高海拔地区、偏远地区、农牧区的发展依旧滞后。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西藏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语言不通,一些只会母语的少数民族群众接收前沿信息的渠道就会逐渐单一化而更加难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信息闭塞导致的交流不畅、异地就业创业渠道狭窄、相对贫困难以真正解决等问题就会随之产生。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谈到:“一个社会越是富裕,这个社会里的成员发展其个性的机会也越多;相反,一个社会越是贫困,其成员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也越有限。”[5]国家大力推广普及通用语言文字就是为了让各族人民紧跟时代潮流,更好融入现代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西藏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一些群众返贫,让曾经的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而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其主要任务应由以脱贫攻坚为主转向以乡村振兴为主,深入推进西藏各地区的“精准推普”工作,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语言文字”力量,走具有高原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我们通过对拉萨市达孜区部分农牧民的田野调查发现,熟练运用藏汉双语的农牧民在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等方面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交流的机会大幅增加。农牧民作为西藏的主体劳动力之一,应与时俱进,自觉参与其中。例如,一些既会藏语又会普通话的农牧民,可以利用抖音、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挥语言优势,消除由语言障碍带来的信息阻滞,打开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以微商、直播带货等新兴形式将牦牛肉、虫草、青稞酒等高原特色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可以依托“一带一路”销往全世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打破土特产品销售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拓宽销路,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藏族青壮年来说,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发挥语言的信息沟通功能,畅通他们信息来源的渠道,拓展交际范围,获取各种前沿信息,带来更广阔的视野,解决语言差异问题。同时,还可以加速人口的流动和交流,提升青壮年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愿意去内地就业,真正带着知识与技能“走出去”,实现个人价值,增强经济欠发达农牧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西藏还是我国著名旅游地,语言文字工作承担着语言服务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责,有序开展此工作能有效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西藏各项事业建设的能力,创建西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业态,以第三产业的发展助力西藏旅游、医疗、教育等事业协同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带来“语言红利”,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藏的正确合法使用,会对西藏的政治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就是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熟练程度也关系着西藏自治区的持续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代西藏进一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能有效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对西藏的全面领导。同时,语言通,人民的法制观念也会随之提升,有利于全面促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依法治藏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公园7 世纪,在西藏兴起的古藏族吐蕃政权两次与唐朝皇室联姻书写了一段唐蕃深厚友谊的佳话,也将汉藏的交流推向了高峰。当前,我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更加密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对各族人民的情感心理与利益诉求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认同,促进西藏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对于西藏来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还是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战略资源。新时代西藏的语言文字工作应积极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度,让我们在西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国际话语权,开辟更广泛、更多元化的语言文化交流渠道。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战略防御作用,抵御境外势力破坏民族团结、企图分裂祖国的一切行径,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藏族双语教师给中小学生上课会有明显优势,因为对于藏族同学来说,一些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让会汉藏双语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藏语进行浅显而又深刻的解释,而大多数单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就会导致知识转化效率低下。目前,西藏正在推行统编版教材,一些缺乏相应语言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很容易陷入到语言和学习的“双重困境”,长此以往便会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西藏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充分实现西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保障。实践证明,西藏的双语教育是符合西藏区情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可发挥其在推普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则可以通过藏汉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在对比中转变思维模式,从新的视角认识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还发挥了其在先进文化传播、信息技术、新闻媒体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推动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和谐、健康、协调发展。
当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产生的“红利”远不止此,还有文化红利等。任何文化的繁荣都不可能在“真空”中,都需要一定的介质与传播媒介,都是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各民族成员的跨区域流动与交流交往的加深,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早已形成互补与融合发展的关系,[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发挥着各族人民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作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共性与和个性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西藏与内地文化的双向交流,增进文化认同,使其成为推动西藏文化繁荣的不竭动力。
造成西藏语言环境复杂的原因除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观原因就是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积极性还有所欠缺。当前,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已成为社会共识;围绕这一共识,西藏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等方式,激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价值,激发各族群众学习使用的积极性。当然,想要真正实现广大地区的“语同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持续支持,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营造各少数民族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让其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让西藏更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