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如何提高报道效果

2022-12-16 07:38◎吴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经济信息

◎吴 双

(佳木斯日报社 经济报道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经济新闻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研究如何提升经济新闻报道传播效果,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经济新闻,让经济政策、国家有关经济问题的舆论导向入脑入心。作为经济新闻记者,有责任结合具体工作报道内容,有针对性研究如何能够提升经济报道效果,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做好经济新闻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结合经济报道实际,从多方面探索了加强经济新闻报道效果的途径。

一、提高经济新闻报道效果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经济新闻的内容均相对枯燥,且程式化特征相对明显,难以激发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的兴趣。在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型发展的当下,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及其在媒体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些都需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编辑和记者,重新定位经济报道的策略与方针。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经济新闻报道需考虑融媒体的需要,报道方式要与时俱进,随形势变化而转变思路,用更亲民的方式赢得受众,提高经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记者需要持续对近一个时期经济报道进行的大数据分析,掌握所报道行业情况,从而使自己的经济报道能够发挥出更高的传播效能。

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了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改革的中高速增长新常态阶段,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在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持续提高的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财经报道也有了新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理财工具和模式趋于多元化,资产收益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经济新闻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为紧密的关系。读者更希望掌握较多经济类信息,经济新闻不但可作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大众普遍需要的生活理财必备的信息产品。随着高收入人群在全球配置资产,高层次读者随之提高了对经济新闻质量的要求。因此,经济新闻不断提高内容的专业性,拓展经济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经济信息需求,达到较好的经济新闻报道效果。

在提高经济报道内容的丰富性与灵活性的同时,准确把握经济新闻报道的角度十分重要。高质量的经济新闻报道,不仅受到信息多源化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经济新闻报道的深度。有句名言说,没人能赚认知以外的钱,这句话也适用于经济新闻记者。记者的经济方面的积累和知识,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经济报道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不同记者自身的观察角度、认知水平和切入层面存在差异,在采写经济新闻时所使用的背景资料也不同,最后呈现的经济新闻内容效果就有了天壤之别。

此外,需要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性。经济新闻记者需要从选题、采访和写作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在采写经济新闻过程中,记者不能仅从正面了解事物,还需从反面思考经济现象,不同的角度的观察和描写能让信息更加完整;记者不能仅着眼于经济事件的表面现象,还需深入探索经济事件的背后逻辑和经济规律,以及报道内容与我国经济政策和契合程度。这就需要记者持续加大分析的深度,全面比较和衡量,探索出经济事件的本质。这样一来,记者落笔就更有新闻价值,更能准确性反映经济形势,有助于读者作出准确判断,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大大提升经济新闻的报道效果。经济新闻记者,尤其要求要有准确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打破经济新闻模式化创作的陈规陋习。经济记者既要有深度,又要善于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报道经济新闻,这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总之,记者需明确经济新闻采写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以平面和立体的角度探索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从不同方面对经济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样才能形成具有深度、理论性和丰富性的经济新闻报道,为大众提供高效的经济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提高经济新闻报道效果的措施

(一)经济报道要有百姓视角

经济新闻是我国新闻报道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新闻有别于一般性的社会新闻,经济类媒体也有别于都市类的报纸。经济新闻专业性较强,尤其是财经新闻,因为它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对记者专业程度要求更高。所以,对经济类新闻的报道而言,既需要记者能有深度,也更需记者贴合生活。此外,在经济报道中,还有很多服务性的内容,这些经济信息从广大群众生活出发,有很强的实用性,使用的语言也多用更贴近群众生活化的口语,实现对群众感兴趣的经济、理财、生活信息导向进行操作性比较强的报道。经济新闻还需要关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做好对百姓生活的分析和聚焦,提供更多实用性的经济信息,让百姓生活更加丰富。这就需要记者了解到群众对经济方面实用新闻的关心重点,提高经济新闻的实用性和丰富程度。实用类经济新闻是记者服务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的广度和宽度。对于群众而言“身边的事”是最为关心的内容。目前我国经济新闻存在一定程度上贴近性不强的问题,经济报道离百姓生活有距离。因此,经济新闻记者需要更好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百姓”的视角做好日常的报道、服务工作。例如,针对猪肉上涨下跌等的报道,不只报道猪肉走势,还要报道政府平抑价格的努力。也要采访经济学家等学者,作为官方权威性经济信息的补充,这样才可以对广大群众提供有指导作用的经济新闻。

(二)经济报道要关注经济热点问题

对于经济报道工作而言,很重要一条是要从经济工作实际出发,把读者最为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作为报道的核心,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热点经济信息的分析解读。经济新闻的改革与创新永远在路上,面对不断涌现的经济热点问题,记者需要有引导舆论的基本功,把读者需要和经济生活作为抓手,将重点经济报道转向热点比较集中的民生经济新闻方面,例如物价指数问题,住房不炒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问题,银行利率浮动等等。此类的经济热点题材,不知要关注“时效性”,更重要的是政策性强,政策性始终是经济新闻记者最为关键的落脚点,不能为了热点话题而炒作新闻,此类问题要有政府声音,要有专家答疑解惑答,要有全局观念,要发挥舆论对经济生活的引导作用。经济新闻报道一般不是将热点的经济信息简单堆砌,而是要充分结合政策导向。对于热点经济新闻报道,很多时候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从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延伸到国家经济政策、世界经济大势的分析。但是,记者还要注意,热点问题的经济报道要接地气,即使是宏观性经济问题,也要更为经济政策落地进行广泛采访和分析,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读者都能领会热点经济新闻的规律性逻辑,从而指导经济工作实践。

(三)经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优质的经济新闻报道,必须要符合经济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客观性、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要求。经济新闻的一切解读,都要结合经济新闻事件,记者首先要从如实报道真实经济新闻作为出发点,对经济时间给予以全方位展现,不能以偏概全,解析和解读切忌记者的“经验主义”或者是“本本主义”的情况出现。经济新闻记者首先要在思想上就做到严肃对待经济问题,本着实事求是、不带感情偏见去公正客观的报道经济事件,坚守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保障经济新闻报道能够发挥真实信息传播的作用,这样才可以取得读者和观众的信任,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新闻传播效果,达到经济新闻社会效益和传播效果最大化。经济新闻的另一个特性是,经济新闻的时效性不仅仅表现为及时,而更重要地表现为适时。对于经济新闻而言,部分内容并没有到达应有的报道效果,其最大的弊病即为“适时性”的缺乏。第一时间未必是最佳报道时间,有些经济新闻反转又反转,造成人心浮动,就是缺乏“适时性”的表现,缺乏“适时性”,有时会导致群众对某些突发的经济新闻产生误读误判,所以经济现象“让子弹飞一会儿”并非是坏事儿。而部分经济新闻的效果不理想,则是因为经济报道过于及时,记者反映过快,即经济事件还在发展过程中,记者就匆忙给出结论,没有等到经济时间的后续发酵。过于匆忙常常导致经济新闻报道错误百出。此时,记者应该善于等待,在等待中深入研究,广泛采访,听取各种差异化声音,了解群众关切的问题和舆情,最大化实现真实客观报道,尊重经济事件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切实走向。只有这样,记者才能报道出更有新闻价值经济信息,发挥出新闻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满足群众对经济方面的信息真正需求。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记者更多地深入经济领域一线,了解政府经济政策导向,不断进行经济新闻的挖掘,发现经济新闻价值,发挥好经济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让经济新闻报道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作用。

(四)探索媒体融合的经济新闻报道

在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不断发展的今天,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然而也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报纸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互相协作的良性循环。经济新闻在运作、报道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媒体融合,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媒体新技术进行经济新闻传播创新与尝试。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广泛使用在群众的实际生活之中,其价值就是在于其广泛的链接作用。这一功能在经济新闻的报道过程中有着极大价值,能够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阅读经济报道,并且是双向传播,有及时反馈。此外,经济新闻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非常强,在阅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专业术语,此时读者利用互联网的链接功能,可以进行词组的解释和跳转。一方面,超链接包含的信息可以为经济新闻发生的时间背景进行补充。很多读者在阅读新闻的时候并不了解新闻事件背后发生的事情,此时有超链接进行内容补充便能帮助读者对经济事件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相应的链接提供了受众对经济事件多方位、多侧面的了解。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移动客户端成为受众了解更多的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经济新闻涉及一些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专业内容,超链接更是不可或缺的经济报道的补充。互联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重要,海量空间信息是传统媒体时代不可想象的。经济新闻记者只有拥抱互联网,并适时做出改变,才能为更好发挥经济报道的价值和传播效果。

(五)经济报道的通俗化解读

随着新媒体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受众也不再以被动的状态接收信息内容,而是成为了传播信息的主体,能够结合个人兴趣选择接受信息的类型。对此,经济新闻还需主动迎合大众在信息接收方面的具体需求,形成深入浅出的报道内容,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相对通俗的经济信息解释复杂程度较高的经济原理和专业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众顺利理解经济新闻内容,充分发挥出经济报道的价值,提高经济报道的社会影响力。按照上述模式,经济报道需切实依据大众的利益需求,从社会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着手。通过提高经济报道的生动性和全面性通俗易懂地展示经济问题,激发受众形成共鸣,在与受众互动中让经济新闻走进千家万户。例如,从猪肉价格上调着手分析市场供需变化的情况,结合百姓关心的话题,以相对浅显和通俗的语言描述政府的相关政策,更能够辅助百姓理解政府平抑猪肉价格的信心,从而明显提高受众满足感、幸福感。经济新闻有时需要为百姓发声,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维权报道,也是经济报道紧密贴合生活,记者深入群众的表现。记者要及时回应百姓关切的问题,提高报道的灵活度,从惠民层面深度挖掘机经济新闻的素材,保证经济新闻报道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报道内容具有更高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和服务性。

(六)让经济新闻走向大众化

各类经济报道文章,尤其针对重大主题开展的经济报道,均会成为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经济新闻不但需要持续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也要有让厚重的报道内容大众化。党媒在充分发挥经济报道权威性与引导性的同时,也需摆脱以往高高在上的单向灌输模式,提高经济报道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利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受众有兴趣解经济新闻报道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新闻报道的理想效果。

让经济报道的大众化,需要以微观的角度阐述宏观的经济事件,从小处和细微处着手,逐步加深经济问题的探讨深度。这不但需要编辑记者结合经济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同时还需全面掌握以往和当前的各类信息资料,深度挖掘和梳理,通过掌握的背景资料了解经济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跨越时空的多维度经济报道。可见,大众化报道可以提高经济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出经济报道的传播价值。

针对重大经济主题采写的报道,内容不但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同时还需兼顾报道的大众化解读。因此需从全方位和立体化多角度对经济新闻的主题和现象进行揭示,不但需对表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细致报道,同时还需系统梳理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脉络,从而引导读者把握其内在的规律。经济新闻要达到此方面的传播效果,应该善于开展策划工作,深度挖掘平凡的经济现象的深刻性。准确锁定重大经济报道主题,通过创新分析和挖掘降低内容的复杂性,提升大众化、通俗性,全面提高经济报道内容的精彩性与可读性,这样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报道内容的影响力。

若想让大众顺利接受和理解及经济新闻信息,就需要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见、可感等特点。即重大经济报道需具有更高的活跃度,促使百姓对经济问题产生了解和研究的兴趣,既要达到新闻的规范要求,同时也需迎合大众的需要,二者存在内部统一的关系。

若想让经济新闻更为丰富和精彩,就需要记者和编辑主动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捕捉热点,把握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撰写在经济发展期间产生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从中挖掘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因此提高经济新闻的公众价值。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时期发展,经济新闻报道工作迎来新发展机遇,作为经济新闻报道工作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要积极迎合时代发展,创新经济新闻报道形式,从而有效地吸引读者眼光,进一步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价值。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总结更加高效的经济新闻报道方式,从而为经济新闻报道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经济信息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订阅信息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展会信息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