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的变与不变
——以《黄石日报》为例

2022-12-16 07:38◎胡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黄石时政党报

◎胡 波 陈 新

(黄石日报社,湖北 黄石 435003)

一、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概述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媒体时代不但吸收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方式,而且在深度融合过程中,根据受众不同的需求,构建了“量身定做”的媒体平台,提供“最符合口味”的定制服务,达到了最佳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面临着了更大的挑战。

时政新闻是指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基于此项概念,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具备政策性、权威性与新闻性这三个具体特点。政策性体现在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涉及的新闻内容,是重要时政信息,以及地方党委、政府新近的政策;权威性体现在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把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主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性体现在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所公布的政策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往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常会成为读者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所具备的三项特点,对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写作、传播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生产带来改变的同时,又提醒新闻从业人员在严把政治观和导向关上坚守初心。

近年来,《黄石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一方面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另一方面将“群众所想”“群众所急”及时对上进行反馈,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政策性上,《黄石日报》在新闻传播上强调新闻的“新鲜”。2022年6月18—21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针对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事,《黄石日报》提前谋划,将省党代会精神在时政新闻中落实落细。6月18日,《黄石日报》微信公众号率先在全市媒体中发布了大会开幕的消息,同时对大会报告进行了图文解读。6月19日,《黄石日报》在头版转载了《湖北日报》刊发的大会开幕的消息和社论,以及与黄石市代表团有关的新闻内容,将最新的政策内容传递给全市人民。在做足“自选动作”上,《黄石日报》记者还同时连线远在会场的黄石籍省党代表,让他们谈感受、谈打算、谈做法,实现了会场内外的有效互动,从而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在权威性上,《黄石日报》在新闻传播上强调地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2021年12月6日,中国共产党黄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为做好新闻报道,《黄石日报》记者深入会场,第一时间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报道大会盛况。其中,记者和后方编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党代表热议大会报告,结合大会报告中的主要内容,重点谈今后工作的打算等方面。

在新闻性上,《黄石日报》在新闻传播上强调惠民生。2022年4月26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考试”在黄石市人大常委会三楼会议室紧张进行。这是黄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场专题询问。一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开门见山、犀利发问;另一边,被询问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直面矛盾不遮掩,谈现状、讲问题、说打算。一问一答之间,企业遇到的问题被深挖出来,责任更明确,共识在凝聚。在第二天《黄石日报》见报稿件中,记者从惠民惠企角度落笔,用整版内容聚焦老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如何履行人大职能,促进问题解决。报道刊发后,不少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版面内容凸显了专题询问的亮点,让这场没有噱头、不走过场、“实打实”的专题询问时政报道看点十足。

二、严把政治关和导向关不变

时政新闻不同于娱乐、民生等生活类新闻,其具有站在政府的角度,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传播国家政策及指导思想,解读当今政经形势等功能,体现了政策性、权威性特征。

然而,在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实际操作过程中,因长期与报道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为伴,导致时政新闻“魅力不足”,阅读量低,直接弱化了新闻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作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传递纽带,无论媒体平台如何呈现,均提出了“要接地气”的要求,使受众快速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充分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彰显时政新闻报道的作用。

要想突破原先的“框架”,这对负责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和编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在报道形式与内容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媒体必须严把时政新闻政治关、导向关,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这也就要求地市级党报在致力于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的同时,还要避免报道主题“跑偏”,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

近年来,《黄石日报》严把时政新闻政治关,确保党的宣传导向不变。在时政新闻“三审”制度落实上,黄石日报社将制度延伸至旗下新媒体发布领域。

新媒体时政新闻要快,但不能出错。为此,在微博、微信、网站、客服端上,黄石日报社不断充实编校岗位人员力量,增设审读、审看、审改环节,在不同平台上设置专门人员进行信息审核,确保不发生失误和差错。同时,在外宣工作方面,工作人员提前做好舆情研判,确保政令畅通,并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业务学习及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切实降低差错率,杜绝事故发生。

在落实“三审”制度的过程中,新媒体稿件编辑人员负责信息初审,主要把好稿件的语言文字关,避免出现错字、病句等低级错误。新媒体中心负责人负责信息复审,主要把好新闻事实关,对稿件的发布依据、公文规范、发布价值进行审核,同时注意对字、词、句的审核。主要领导或指定分管领导负责终审,主要把好政治导向关,对稿件的政治导向、社会效应,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网上发布。时政新闻稿件经过层层签批后,再在各平台上进行投送,全方位确保新闻的政策性、权威性。

三、报道与传播方式之变

全媒体时代为时政新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要做到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的新闻性更加突出,需要报道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着力在改变传播方式上下功夫。

(一)报道要向高层次迈进

一则时政新闻报道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披露消息来源主动发布的信息,包括新闻发布会、跑线上信息、领导会议讲话、政府发布的文件和声明等;二是记者对信息求证、解读、背景发掘、观察等;三是政策的影响,探究时政新闻的前因后果,分析和解释结果。

当下,时政报道多停留在第一、二层次。然而,时政新闻要想寻求突破,就需提高报道层次,在内容上发力,由第二层次向第三层次迈进。

近年来,在时政新闻报道中,《黄石日报》的记者在时政新闻内容生产上逐步向二、三层次进发。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作为新闻生产源头的记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全媒体时代,《黄石日报》记者在进行时政新闻采访前,会重视采访分析、梳理采访重点,为新闻采访列出提纲。在挖掘新闻的过程中,记者会用民生视角选择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素材,再与政府的大政方针相结合,进行全面的新闻报道。这既确保了新闻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也满足了不同群体对时政新闻的需求。

在长时间总结中,黄石日报社采集中心时政要闻部还总结出了与之对应的方法:一是在采访过程中树立全局观念,对于重大时政新闻主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然后召开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了解,形成上下联动的时政新闻生产机制;二是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寻找采访关键点,对关键点开展更加深层次的采访工作,尽可能到基层部门或者人民群众当中进行深入采访与调查,最大程度地保证时政新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新闻具备更多的借鉴意义。

另外,新闻采访既可以安排在线下进行,又可以将采访地点迁到线上,设置问卷或直接访谈。采访和报道形式的拓展与更新,让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更为频繁,进而增强时政新闻的互动性与贴近性,最终让新闻更加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在“冲突”中展现新文本

时政新闻报道专业化程度较高,需要记者和编辑具有极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但这不代表时政新闻就要与枯燥为伴。注重时政新闻内容的深度开发,同样会使报道具有可读性,从而获得更高的传播价值。

因此,时政新闻同样要遵循事件报道的矛盾冲突原则。也就是说,一篇时政新闻,同样可以让戏剧性与权威性并存,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与写稿的过程中要将这种戏剧冲突细节挖掘出来。比如,一项政策出台,往往会影响到某一类或几类群体,而挖掘出的相关故事很有可能是冲突矛盾所在,群体受影响程度则决定着报道的戏剧性程度。

除了遵循戏剧冲突原则,在时政新闻的文本构建上,可多使用细节和场景临摹,并注重使用直接引语,有可供软化文章的人物贯穿其中。

总之,对于时政报道,《黄石日报》等地市级党报应在为读者释疑中做得更加专业和有深度,并通过有故事、可读性强的文本予以展现。

(三)让图表和数字多“说话”

在时政新闻中,有时长篇大论会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要想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快速抓住时政新闻要点,新闻从业人员需要让图表和数字多“说话”。

例如,在每年黄石两会期间,是《黄石日报》用图表和数字“说话”的高峰期,图解新闻成了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种趋势。《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数说政府工作报告》《一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关键词值得关注》《图说明年怎么干》等,通过多平台推送后,这一类时政新闻最终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时政新闻的要点。因此,这类做法值得在更多的时政新闻报道中研究推广。

(四)利用全媒体手段让表达方式更丰富

过去,党报党刊、电视、广播是时政新闻的“主阵地”;如今,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变成了时政新闻的“急先锋”。

过去,时政新闻多是会议报道、政策解读,内容虽有“干货”,却很“硬气”,不接地气;如今,时政新闻告别了单纯的文字报道,综合利用视频、图片、数据、AR等新技术手段,让时政新闻通俗易懂,并利用转发、评论等方式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创造话题,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提升传播效果。

过去,受版面和时长限制,时政新闻报道无法面面俱到;如今,时政新闻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详细解读,还可以利用“超链接”附加背景资料,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报道,让民众深入了解新闻的内涵、背景和意义。

在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呈现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采访与报道途径,所达到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黄石日报》等地市级党报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及时向民众推送最新的时政新闻消息;微博账号准时发布时政新闻,采用点赞、转发和评论等形式,与民众交流和互动。这样不但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接收,而且有利于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了解新闻传播的效果和舆论导向。

值得一提的是,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的受众仍然是千千万万普通读者。传播者要想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便需要在受众阅读新闻期间创造一种舒适的体验感与阅读感,并进一步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舒适的体验感与阅读感,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全媒体时代,读者在对不同平台时政新闻的内容进行关注或者阅读时,可以参与到时政新闻话题的讨论之中,并且能够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与见解,这样的时政新闻会对读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随着全媒体的发展,要提高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离不开新闻对受众信息化需求的满足,以及对时政新闻个性化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更显得突出,但同时时政新闻的报道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媒体时代,在报道形式与内容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地市级党报必须严把时政新闻政治关、导向关,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避免报道主题“跑偏”,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这是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地市级党报始终应当坚持且不能改变的地方。

当然,全媒体时代同样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要想在地区范围内做得出彩,就应当在内容上发力,让报道向高层次迈进,探究时政新闻的前因后果;要在“冲突”中展现新文本,注重时政新闻内容的深度开发,使报道具有可读性,从而获得更高的传播价值;要让图表和数字多“说话”,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时政要闻的要点;要利用全媒体手段让表达方式更丰富。新闻采编人员要通过全媒体表达方式,在受众阅读新闻期间创造一种舒适的体验感与阅读感,进一步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时政新闻对读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随着地市级党报的不断发展,时政新闻的发展既要有“坚守”,又要有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相应变革。地市级党报新闻采编人员只有时刻不忘初心,积极变换自己的新闻报道方式以及新闻传播渠道,才能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让受众随时随地了解到时政新闻的价值,将新闻报道工作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黄石时政党报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时政要闻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时政资讯
时政
媒介多平台背景下省级党报集团的应对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