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秋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实验小学)
习作最考验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遣词、造句、分段以及句与句之间的承接,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那么,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呢?我根据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探寻美、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做一项社会调查。很多同学想到了关于班级佩戴近视眼镜的同学比例的调查,关于同学们打游戏现象的调查,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调查,关于河流污染的调查。有一位同学却提出来,对我们这里每年到了四五月份,在城市上空满天飞舞、令人困扰的杨絮进行调查。这个题材标新立异,就自己身边的现象展开调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改善措施。其实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如果你不去细心观察、不去认真倾听、不去仔细思考,不愿用笔记录下这些新鲜、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而把这些当作习以为常的事,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就会慢慢淡忘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告诉我们,要多观察,多动笔。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好的题材,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愿意去读。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要多捕捉看似微小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在写人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写《我的父亲》,文中写父亲为了让我们有出息,坚持把“我”和弟弟送到教育条件更好的县城里上学,而父亲则守在老家养猪挣钱,供养我们。其中有个细节描写:“一次周末的早晨,我和弟弟吃过了早饭,一直到快9 点钟父亲才从猪圈厂里忙活好。父亲一进门,正在一旁玩变形金刚的弟弟就猛地捏起鼻子,大声嚷嚷:‘好臭!’父亲尴尬地愣了一下,默默走进了厨房。我瞅了弟弟一眼,弟弟低下头不说话了。我无意中看到父亲的背影,发现他的后背被汗水浸透了大半截。”通过弟弟的那句“好臭”以及“衬衫浸透了大半截”这些细节,衬托出父亲的辛劳。她的文中还有一处,写的是父亲前后的对比:“奶奶聊天时告诉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可帅了,方圆几十里,有不少小姑娘都追求过爸爸。奶奶的一番话让我惊愕不已,爸爸虽不到四十岁,早已未老先衰,黑发中夹杂了许多白发,当年挺直的腰杆如今也佝偻了。生活的重担压在父亲一人的肩上,他一直默默承受一切,无怨无悔。我很难从现在这个父亲的身上找到‘帅’的影子。”这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孩子在周末回家时看到的一幕幕。作者抓住细节描写,通过对比,在读者的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出其不意的事情。如何抓住事情的矛盾点来展现人物的特点、推进事情的发展呢?有个孩子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了这样一件事:六月,一个炎热的下午,上学的路上,几个男同学走在路旁的树荫下,有说有笑,惬意地往教学楼走。其中有个学生,无聊地拾起地上的小石子往路边大树上扔。夏天的大树枝叶稠密,有的小石子被枝叶挡住,有去无回;有的小石子会调皮地从树叶缝隙里蹦下来;有的小石子会在树叶上稍作休息,再慢慢滑落下来。大家都觉得很好玩,纷纷效仿。很快,飞上树的小石子像子弹似的来回穿梭,越来越多的小石子落回到地面,大家的兴致更高了。结果,一个男生扔出的石子从树叶间隙落到树下的车玻璃上,瞬间,玻璃破裂了。孩子们都吓傻了,面对这个矛盾冲突,孩子们出现了不同反应。有的同学提议告诉老师解决,有的则想临阵逃脱,几个同学停留在树下纠结、讨论了一会儿,最终决定留下字条,上面写有联系方式,勇于承担事故的责任。当然,矛盾冲突中将事件推向了好的方向。学生选择这件事来写,抓住了人物语言来描写,一波三折,事情有起有伏,情节很吸引人,有新意!
其实,小学阶段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多积累,多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就能写出一篇满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