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2022-12-15 07:36许洁林泽瑞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区块服务

许洁 林泽瑞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许洁 林泽瑞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为解决当前科技期刊知识服务面临的数据资源有限、开放机制缺失、商业模式单一、安全保护失范等问题,本研究引入区块链技术,深入挖掘其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关键技术特征,构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具体分为基础设施层、网络层、数据与资源层、共识与合约层、交易与服务层等。理想状态下该平台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知识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带动知识服务总体质量和科技期刊发展水平的提升。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区块链;协同平台

科技期刊是推动知识信息创造、汇聚、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夯实国家科技与文化基础、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关键标志[1]。早在2011年,《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加快转变科技期刊发展方式,培育国际一流重点学术期刊[2]。2019年,中国科协等4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也强调全面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变革。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进一步提出推动科技期刊繁荣发展,推进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可见,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党和国家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科技竞争力与综合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知识服务逐渐成为科技期刊转型的重要向度,科技期刊在动态资源存储[3]、科研创新协同[4]等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使其区别于图书馆、科技情报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从学界已有观点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内涵概念[3-4]被概括为3点:①基于原始文献的科技知识筛选与专业人员加工;②基于数字资源的科技知识匹配与产品分发;③基于融合发展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内容服务提供。多数科技期刊从数字化转型出发,深入探索知识检索、知识发现[5]等不同服务模式,并尝试搭建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如《自动化学报》自主开发的学习型知识服务系统[6]、《中国舰船研究》面向科研创新构建的知识服务体系[7]等。知识服务平台在加强互动与反馈、提升科研质量与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是促进科技期刊转型的重要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闻出版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在助力知识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可提供重要支持。因此本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构想,以期为科技期刊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知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1 区块链应用于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现状

整体上,国内外对区块链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走向“快车道”,即研究数量逐年走高、研究主题日益集中、研究多样性更加显著。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关键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国内学者包括众多业内人士已着力探索并扩展区块链应用于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领域边界,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智能出版的技术升级,围绕审校稿件、贡献认定、科研评价、首发出版等不同要素及侧重点,结合区块链构思流程环节的优化发展路径[8-9],如孟美任等[10]面向科研生命周期,指出增长型、扭转型、规避型等推进“区块链技术+全过程出版”的发展策略;二是开放建设的技术赋能,聚焦开放科学的现实背景,在区块链支持的前置技术条件下,针对同行评议机制、科技关系重构、产业集群建设等关键问题作出全新阐释[11-13];三是运营管理的技术支持,面向科技出版数智化发展与融合发展态势,在防范学术不端、解决信任危机、增强版权保护等实际场景下,结合区块链、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改进运营模式与管理范式,进一步提升指向性服务效能与体验满足度[14-15]。但实际上多数研究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延伸,缺乏实践维度的创新,与当前兴起的知识服务等学术新趋势结合不甚紧密。

相较而言,国外区块链的应用研究起步更早,关注并追踪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研究更加成熟深入。按照研究核心侧重,相关研究可被分为三类。一是节点可行性研究,对区块链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技术节点应用于科技期刊出版及创新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总结,如Tarkhanov等[16]曾就加密货币在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及订阅过程中的代币算法应用进行解析,Gipp等[17]引入安全时间戳改进科技期刊稿件提交和同行评审反馈。这类研究视角往往较为集中,从科技期刊实际问题出发,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二是提案创造性研究,通过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治理指南或管理框架,形成高效的创新发展导航办法,可为相关实践提供指导帮助。三是系统构建性研究,继Orvium、Scienceroot、Pluto.network等基于区块链的学术出版生态系统问世后[18],开放同行评审生态系统[19]、科学出版治理系统[20]等相关研究成果也被提出。这不仅可为验证技术可行性提供原型依托,也使导航办法操作性得到讨论。

但从全局视角看,目前区块链应用于科技期刊发展的相关研究仍集中于对期刊主体与出版机制、同行评议与开放获取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或个案分析,缺乏对实践层面的宏观考察与深入关联,尤其是对中国特色学术环境的关注度不足,对知识服务的理解与关联程度不深,相关文献较少。因而在现实问题需求与技术场景应用的匹配性研究上未能迈出“关键一步”。知识服务大势下,如何深入探索区块链助力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如何设计并形成相应的具备实际应用效能的模型或平台,值得进一步思考。

2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数据资源有限,集成程度不高

知识服务既包含内容资源数字化等基础性数字学术服务,更指向语义出版、数据仓储、数据共享等进阶式服务类型[21]。当前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建设的滞后性阻碍了相关服务形态的开发与推进,对官方网站在线出版、微信公众号运营等传统服务模式的过度倚重使数据资源的加工与整合程度不高,知识资源产出效率低,难以满足用户以碎片化阅读形式获取知识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知识服务整体价值走低等问题。此外,科技期刊分散经营的现状导致规模化的期刊集群难以普遍形成,整体知识服务集群程度不高。尽管知识服务的初衷更多是致力于服务公共利益而非商业资本[22],但自主开发的资金与人力等成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各期刊单位在平衡基本运营与拓展服务两方面的最高负荷。已有研究指出,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存在的瓶颈与难题,对拓展知识服务、集成数据资源也造成一定限制[23]。

2.2 开放机制缺失,共享等级不高

面对开放获取运动的深入开展与科学交流环境的持续优化,当前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仍显不足。一方面,缺少宏观政策的保障与支持。尽管2018年印发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为知识服务开放管理带来一定启示,但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24]。各科技期刊开放的知识服务在互动交流、应用反馈等环节没有指导性强、权威性高的体系化规范与指南,而且在整体公共利益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全面规划与调整[25],不仅容易使用户需求旁落,而且知识数据也面临内在异化问题,因此难以提高开放实施能力与决策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在学科属性、专攻领域、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导致知识服务共享难以应对新兴技术接受与资源生态融合等难题。版权归属矛盾更使部分科技期刊加强对知识服务产品的维护,影响了搜索引擎等新技术在知识共享服务中的应用与施展[26],不利于信息主体的联合与服务需求的挖掘。

2.3 生态建设乏力,创新机制滞后

尽管知识付费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扩展了市场空间,但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仍然过度依赖公共资本的扶持与帮助,在知识服务发展过程中缺乏生态竞合的先进意识,在创新机制应用方面存在滞后效应。一方面,多元协同的服务发展模式未能得到重视,科技期刊在应用政府或公共资本繁荣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对具备联动产学研作用的企业、大众媒体及数据资源商等其他主体的关注度不足[27],传统单一的运营思路限制了新型合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创新过程中体现不明显,亟待形成完整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其加强与学术研究、教育教学、集成技术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以促进科技期刊打造包容共生的知识生态,形成先进创新的服务机制[28]。

2.4 权利保护失范,存在“信任风险”

知识服务过程存在的权利保护失范问题,为各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顾虑。其一,知识服务的提供面临同行评议的信任危机,尽管封闭式盲审评议在当下的学术界中较为普遍,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对其透明公开性、公平匹配度、专家积极性、监管机制等方面[29]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其二,知识服务的传播往往需要立足于科技期刊评价,但现实中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评价指标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体系,各级指标或参考数据差异较大,容易导致技术伦理的不合理应用,进而使学术评价公信力降低;其三,知识服务的运营存在互动自由性信任风险。无形的知识服务在分发过程中容易出现价值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偶发性的恶意篡改、盗取等现象[29],使知识服务授权与成效面临质疑,进而影响知识需求意愿选择。

3 区块链应用于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优势

区块链是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时代价值互联的基石”[30-31]。作为具备典型链式结构的互联网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区块链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结合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点对点网络等关键技术,展现出去中心化、非对称化、可编程性、高信任性等特征[30],可助力用户实现共享目标、满足价值需求,加强计算机服务管理信任。具体而言,区块链应用于新闻出版业中的知识服务,尤其是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 去中心化:加速资源拓生,形成联盟体系

具备去中心化特征的区块链技术,为各科技期刊的个性化发展与用户需求图谱的精准化构建创造了新的可能。基于区块链的多重应用模式,科技期刊外部可以面向作者、读者、专家等服务接收方,通过链接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抓取、整合并筛选具备不同发展方向的服务需求信息;内部可以统筹期刊本体、技术供给商、学会协会等服务实施方,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跟进特色知识资源的生产与分享[5]。此外,去中心化的管理架构为各利益相关者创造了相对平等的交流环境,为知识服务的有序与平稳运行提供一定保障;联盟链的构建还使知识服务归属的多科技期刊、所涉及的多运作环节间实现互通有无,促进同类科技期刊加强交流与认证,形成集群化的联盟体系。

3.2 共识机制:统一开放秩序,提升共享效率

区块链在应用共识机制、构建扁平化拓扑网络结构[32]的过程中,可破除传统服务供给的独立与封闭掣肘,构建多方开放互惠、协同共享的知识生态。具体表现:第一,各服务节点基于共识机制形成可信任网络,在基础建设统一的前提下提升数据存储与管理能力、数据开放与交互共享能力;第二,点对点传输加强数据流动性与规范性,共识机制带动形成信任程度高的知识服务基础数据共享社群,充分赋能服务节点,便于有效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持续利用;第三,区块链的治理韧性优势可满足数据容量的持续扩展,拟合市场共识条件下知识服务资源共享的现实诉求[28]。由此可见,区块链在开放知识服务窗口、共享知识服务数据、协同知识服务业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链上的科技期刊能够实现跨学科领域与跨时空区域的运营与维护。

3.3 智能合约:构建绩效范式,扩展商业渠道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关键技术组件之一,通过嵌入预设规则与协议的相关代码,以拟定的运作逻辑自动执行程序,伴随完成交易过程。token代币的应用同时为建立合理的经济激励机制提供保障[33]。二者结合应用于知识服务运营模式创新,可以推动绩效范式的多元化。具体来说,科技期刊基于原始文献和数字内容的服务提供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规范标准,确认合规后被记录在区块链上进行区块传播与分布式存储。知识需求侧可以通过代币交易的形式,获取文献与资源权限,并在智能合约约定的知识服务应用场景中达成与自身实际需求相符的知识付费。体系化的智能合约通过形成自有的商业生态将知识服务各主体紧密联系起来,脱离囿于传统盈利模式的困境,以定义服务应用场景、联结代币交易运营的形式,为科技期刊探索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机遇,达到服务收益合理分配及商业渠道持续扩展的目的。

3.4 加密算法: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安全客观

密码学学科本色使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具有安全可靠的高信任性特征,在知识服务初期筹划投入、中期运营维护与终期实践成果等各个阶段均可提供信任保障[34]。其中时间戳与哈希算法的压缩与加密功能,可与智能合约相配合,大大降低试错成本,提高知识服务可行性。公私钥的应用可使科技期刊在保持开放共享的前提下规避恶性竞争带来的知识产权矛盾。在服务数据共享过程中,资源请求方和所有方共同持有的公钥用于加密并验证发送身份,私钥用于解密并实现签名访问[32],有效提高服务过程中的确权信任等级。此外,零知识证明(ZKPS)、复合签名、聚类签名以及上文提及的非对称算法、公私钥等加密技术[29]可显著加强用户隐私保护,为构建知识交易的信任安全机制提供保障。

4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4.1 设计目的与核心思路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应当与相关出版单位、用户受众等多主体实现互动交流,与科技出版产业、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等发展目标形成对接帮衬,保证知识内容生产质量提升、知识资源整合效率优化、知识服务场景应用创新,形成“科技期刊+技术支持+融合发展”的知识服务新模式。这也是平台模型构建的逻辑脉络。因此针对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建设与平台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设计目的主要包括以下4点:①实现服务资源泛在化;②提升相关服务数据的开放与共享等级;③满足知识生产与服务创新的激励要求;④加强服务主客体的关联与信任。

具体来看,深入应用区块链关键技术,平台设计的核心思路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应用xAPI技术规范与分布式记账功能,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标签式画像分析,锚定服务需求拓展新内容资源与新服务类型,确保知识服务配置最优;②基于数据上链与共识机制等技术保证知识资源的原始性、完整性,进一步加强相关数据的开放共享、流转整合及再利用过程,持续完善知识服务体系结构;③利用智能合约与代币激励功能,形成平台转变与市场自治的二维运营模式,发掘优质内容与利益增长点,尝试拓展期刊协同的多元运营与盈利服务新可能;④结合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手段巩固知识主体间的信任机制,保证知识服务交易过程顺利推进,知识服务价值有效发挥。

4.2 模型架构与核心任务

根据设计目的与核心思路,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的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由基础设施层、网络层、数据与资源层、共识与合约层、交易与服务层五部分联结而成。

信息网络、云服务器等组成的基础设施层为平台运行提供底层支持,是知识服务由生成与聚合到共享与运营各环节均不可缺失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有助于开阔区块链技术栈的应用空间,提升应用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对接上部结构,加速知识服务场景弥合,持续优化基础服务能力。

具备去中心化与分布式存储等特征的网络层主要对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区块链上的节点以及节点间的组网结构、通信机制等进行管理和控制,核心任务是加强信息通信,保障数据有序。其中科技期刊等知识服务供给方可被视作组织性的全节点,通过联盟支持下的混合式对等网络进行已有数据的维护更新并实现有效传输;群众、高校等知识服务需求方可被视作个体性的轻节点[33],被应用于收集并存储相关需求数据信息。点对点传输与分布式存储有效保障了节点间的网络安全,提升了全数据库的容错率。

数据与资源层以区块头数据为基础,对各数据区块的节点归属、地址信息、哈希值等进行详细记录,核心任务是使有序数据知识化,知识数据资源化,达成供需对接。一方面应用云处理等技术收集并抓取网络层节点间的需求数据,通过xAPI技术规范形成标签进行数据分析与集成,并建立数据记录与跟踪机制,利用信息对称性形成知识需求链;另一方面通过对科技期刊产出的内容资源进行导入转化与知识筛选等操作,实现基于知识数据上链的节点间资源确权加密、广播流转过程,建立知识供给链。可追溯性使数据与资源利用全过程受到严格监测与管制,形成知识数据信息与内容资源的共享闭环,为知识服务的创新奠定基础。

共识与合约层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知识资源向知识服务转化的运作逻辑,即通过共识机制使节点间对区块数据的认证统一与管理服务的监管审计达成共识;通过智能合约封装编程语言、算法脚本等内容,预设服务规则并达成自动交易。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中,共识机制被分解应用于管理共识与服务共识两个维度。管理共识主要确定节点准入与体系内成员的身份认证,确保各节点间的信任构建处于可靠范围之内。服务共识则是对数据与资源层的知识供需对接进行评价与审判,并开放已形成的知识资源,提供检索、查询、获取原始文档与知识的技术支持。而智能合约则主要用于界定资源与服务的开放等级、规划知识资源利用与服务创新的发展方向、构思知识再生产与循环的激励制度等,为知识服务交易提供前瞻思考。

交易与服务层是全平台模型的关键顶层设计,核心任务是基于实际需求创设知识生态,实现知识服务场景的多维创新,为知识需求方提供精准、专业、个性的智慧服务。在服务共识与智能合约已制定符合用户需求偏好的接口与脚本前提下,交易与服务层进一步设计并提供可编程的知识服务应用程序及功能,包括知识关联等,并拓展服务咨询、服务定制等多元服务类型,实现知识资源的二次开发。此外,基于差异化的受众群体形成知识社群,只需提出交易请求并通过查询与验证即可实现代币支持下的交易全过程,技术与服务得以精准结合,推动形成共生稳定的知识交易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运行状态下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不仅加速了知识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共享,还促进激励范式的创新与服务类型的拓展,达致服务资源泛在化与开放等级提升、满足知识生产与服务激励要求的目的设想。但不容忽视的是,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深度等因素影响,可能面临以下问题:①在去中心化、抓取服务需求的过程中,如何在符合隐私规范的前提下规范“深入挖掘需求痛点-对应转化服务亮点”的发展模式,有待深入探讨;②在构建共识机制的过程中,数据与资源的开放程度尚无定法,各主体的执行层次与落实程度难以统一,高效的监督管理与沟通机制需持续完善;③在引入智能合约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与目前的学术环境尚存在一定“隔阂”,新绩效范式的推广在扭转传统分配观念、迎合各利益主体预期方面花费的时间成本等尚难估量;④在应用加密算法的过程中,新兴技术的持续升级也使其“双刃剑”属性更加明显,难以保证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等危机事件是否在当前信任管理可控范围之内。

4.3 运行机制与核心功能

4.3.1 运行机制

联盟链是面向同一领域内部的多实体形成的组织或联盟,应用于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中,可以打破原有的独立运营局面并扩大已存的集群管理优势,一定程度上代表科技期刊间形成平台串联的知识服务共同体、智能体。

具体来看,联盟链架构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中的运行机制如下:①协同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联盟链为平台主链,以科技期刊为代表的各主节点均独立部署,部分期刊自主开发的知识服务联盟链可作主链上的侧链,加入统一管理;②根据各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开发规模与应用程度,持续通过所辖机构的验证优先纳入资源丰富、服务完备、职能得当的科技期刊,丰富主链节点;③联盟链存在独立节点用以行政干预,保障平台运行的平等性和盈利性,避免收支失衡与权限不一。通过平台联盟链运行机制的建立,横向上确保存在发展差异的科技期刊在一定权限范围内得到平等服务;纵向上使不同领域的科技期刊得到全面的知识服务施行模板与样本参考,为知识服务融合发展与多元化运营提供可能。

4.3.2 核心功能

根据模型架构与核心任务,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形成泛在、共享的知识生态圈层。以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现有知识服务开放平台为例,均以集群化的科技期刊群管理为特点,意在实现知识的流动共享与价值提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一是加速期刊内部已有数据信息的扩充与转化,使传统的电子文档等资源能够通过平台程序形成知识服务提供所需的形式,充实知识结果;二是以开放和共享实现科技期刊间的知识资源整合,尤其是联盟链的运行思路可以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联盟的建立与集群式发展提供新支持,实现知识资源的信息保值与升值。由此之前中心化的运营模式被打破,知识资源在开放的环境中可以实现自由生长与流动,同时可追溯性使知识资源可以通过平台被用户定位并获取,用以满足多样化的知识需求。

(2)拓展多元、精准的知识服务类型。围绕数据与资源层的不同标签信息,平台通过知识服务供给链与需求链构筑用户画像,设计并开发新知识服务类型,用以实现智慧服务、精准服务,其具体实现路径见图2。用户除对期刊文献检索与推送、知识结构与脉络等常规知识服务具备需求外,还对知识检索、知识标引、知识关联、知识可视化等新服务类型提出要求,因此平台在保留基础服务业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化知识拓展并开发相关领域服务、完善知识体系结构、确保知识数据库开放,以点对点传输、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优势为用户持续精准推送符合其相关需求的新服务类型,以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

(3)活化可信、高效的知识运营流程。以《自动化学报》知识服务系统等个体知识服务平台为例,具备协同特征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可为知识运营的有效引流提供参考思路,即优化运营体系与交流方式,推动知识流转传播与服务提质。其一,根据多元的知识服务类型确立差异化的运营策略与机制,以资源精准定位、打包与分发为基础,实现高效的内容提供与服务运营,在供需双方有序的前提下实现平台效益最优目标。其二,联结科技期刊与科研人员,以融合发展的思路更强调知识运动过程中的服务价值,以信任管理特征规避知识产品被盗取、篡改、恶意传播的可能,既带动科技期刊的业态创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又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使科研人员获取认同感并不断自我提升。其三,平台的服务重点由被动售卖知识转化为主动内生知识,消除知识需求者对知识价值损失和权益伤害的顾虑,使其获得更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

4.3.3 保障机制

平台外围需形成完备的制度保障机制。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作为集合科技期刊资源与成果的重要载体,在面向用户或第三方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据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权属认定等关键问题。因此,一方面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保持积极联系,以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规范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运行过程,同时协助并敦促形成细致的相关问题处理办法或安全规范,以保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以全局思维探究当前制度的适用性及其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冲突性,尤其是智能合约等关键技术节点在传统社会运作过程中应用并不广泛,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必然存在困难,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人才交流渠道,积极引导树立知识服务意识并深入学习区块链技术,以循环巩固制度保障机制。

平台内部需建立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其一是服务前的需求保障机制,不仅要通过连接科技期刊、用户等多主体并定位知识需求,还要结合算法深入挖掘潜在需求,为二次及之后的知识服务环节做好准备,提升平台影响力。其二是服务中的管理保障机制。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看,持续把控、扩展知识服务的应用范围及种类,不仅要实事求是,在序化、更新数据及资源的前提下形成知识服务审查机制,还要密切关注服务安全,面向恶性事件形成预警机制。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规范主体利益分配机制是促进通力合作的重要举措,根据智能合约构建的绩效范式,进一步合理分配知识服务所得,尤其是围绕综合型项目,各科技期刊、合作单位、相关学者等均须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前提下遵循并不断规范、维护收费及分配标准。其三是服务后的反馈保障机制。首先要通过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服务实现程度及效果是否达及预期形成评价机制,相关负责人及机构要将服务认可度、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评估知识服务实现的重要指标并形成常态化的评价制度规范;其次要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链接工具健全知识服务反馈机制,优化完善各主体间的沟通交流渠道,辅助提升服务质量。

5 结语

数智化时代的知识服务已面向新闻出版业得到广泛研究与探讨,也正成为科技期刊谋求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推动科技与学术关联的知识服务升级与数据开放共享是促进行业整体进步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构建去中心化、非歧视、安全可靠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本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模型,理想状态下的知识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还能带动知识服务总体质量和科技期刊发展水平的提升。未来的研究既要着力于区块链,逐步解决其扩展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短板与不足;也要面向平台本身,持续探索运行机制与模块关联逻辑的优化与完善。

[1] 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J]. 编辑学报,2019,31(4):355-356.

[2] 王子娴,许洁. 我国科技期刊政策工具体系研究——基于政策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1):1445-1454.

[3] 陈建华. 媒体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创新的探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2):1099-1103.

[4] 夏登武. 融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建构与能力提升[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247-253.

[5] 沈锡宾,刘红霞,李鹏,等. 数字化环境下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探析[J]. 编辑学报,2019,31(1):11-16.

[6] 任艳青,陈培颖,胡蓉,等. 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系统——以《自动化学报》知识服务平台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88-692.

[7] 喻菁,陈捷捷,王娜,等. 《中国舰船研究》面向科研创新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3):258-263.

[8] 潘雪,张海生,果磊. 科技期刊智能出版的发展前景、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 编辑学报,2022,34(4):378-383.

[9] 谢文亮,郑伟发,郑添尹. 区块链在科技论文网络首发出版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0):1260-1267.

[10] 孟美任,张恬.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中国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的探索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6):746-755.

[11] 王钰.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机制研究[J]. 出版科学,2022,30(3):81-88.

[12] 治丹丹,任亮. 开放科学背景下区块链出版平台科技期刊开放发展机制与启示[J]. 中国编辑,2021(11):49-52,66.

[13] 刘一鸣,黄杰. 区块链技术在同行评审领域的应用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21(9):59-66,99.

[14] 治丹丹. 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科技论文出版平台Orvium特色服务运营模式及启示[J]. 科技与出版,2021(5):85-92.

[15] 郭媛,卫亚东,王晓琪. 媒体融合发展中科技期刊版权保护路径探析[J]. 编辑学报,2020,32(5):492-495.

[16] TARKHANOV I A,FOMIN-NILOV D V,FOMIN M V. Crypto access:Is it possible to use cryptocurrencies in scholarly periodicals?[J]. Learned Publishing,2021,34(2):253-261.

[17] GIPP B,BREITINGER C,MEUSCHKE N,et al. CryptSubmit:Introducing Securely Timestamped Manuscript Submission and Peer Review Feedback using the Blockchain[C]//ACM-IEEE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JCDL. IEEE,2017:273-276.

[18] 徐丽芳,王钰. 科技内容产业的鼎新革故:2018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9(2):13-22.

[19] TENORIO-FORNES A,TIRADOR E P,SANCHEZ-RUIZ A A,et al. Decentralizing science:Towards an interoperable open peer review ecosystem using blockchain[J/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21,58(6)[2022-11-20]. https://doi.org/10.1016/j.ipm.2021.102724.

[20] MACKEY T K,SHAH N,MIYACHI K,et al. A Framework Proposal for blockchain-based scientific publishing using shared governance[J/OL]. Frontiers in Blockchain,2019(2)[2022-11-20]. DOI:10.3389/fbloc.2019.00019.

[21] 韩丽,初景利. 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知识服务特征、价值和启示[J]. 出版发行研究,2018(2):5-10.

[22] 许洁,王子娴. 公地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22(1):47-53.

[23] 郑建芬,刘徽,王维杰,等. 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探讨——基于“卓越计划”集群化实践[J]. 编辑学报,2021,33(4):407-411.

[24] 李洋,温亮明.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落实现状、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65-74.

[25] 陆康,刘慧,张婧,等.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变革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21(17):26-33.

[26] 么慧贤,贺子岳,陈晓峰. 基于PEST-SWOT矩阵的我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21(5):45-52.

[27] 陈文静.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演进分析:阶段特征、动力因素和驱动机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5):573-581.

[28] 治丹丹,任亮. 社会·结构·制度·功能:同行评议韧性治理的四维路径——以区块链出版平台Pluto Network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40-48.

[29] 何宝亮.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智慧型知识服务系统研究[J]. 图书馆,2020(9):41-45,65.

[30] 刘双印,雷墨鹥兮,王璐,等. 区块链关键技术及存在问题研究综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2,58(3):66-82.

[31] 曹雪莲,张建辉,刘波. 区块链安全、隐私与性能问题研究综述[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27(7):2078-2094.

[32] 张亚男,王克平,王艺,等. 基于区块链的竞争情报联盟协作平台模型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21,38(6):100-109,122.

[33] 缪立进,刘鲲翔. 基于Steemit区块链的新型科技知识服务体系设计研究[J]. 出版科学,2021,29(4):82-93.

[34] 张翠梅,方宜. 区块链架构下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治理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60-70.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Journals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XU Jie LIN ZeRui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limited data resources, lack of open mechanism, single business model and inefficient security protection of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s’ knowledge services, the paper introduces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deeply explores its key technical features, such as decentralization, consensus mechanism, smart contracts, encryption algorithm.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to build 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model for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infrastructure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and resource layer, consensus and contract layer, and transaction and service layer. The model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drive up the overall quality of knowledge ser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tific journals.

Scientific Journal; Knowledge Service; Blockchain; Collaborative Platform

(2022-11-07)

G230

10.3772/j.issn.1673-2286.2022.11.010

许洁,林泽瑞.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构想[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11):43-51.

许洁,女,1983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出版、科学交流、出版基础理论,E-mail:clair_xu@qq.com。

林泽瑞,男,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文化、大众出版。

*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开放科学的科技期刊产业链整合研究”(编号:21BTQ033)资助。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区块服务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