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军 杜 永 陶小祥 潘长虹
(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江苏连云港 222000)
连云港市下辖主要的农业县(区)有灌南县、灌云县、东海县、赣榆区和海州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23 万hm2左右。 近年来, 受轻简栽培和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农机跨区作业、杂草抗性水平上升等因素影响,麦田杂草种群结构越来越复杂,杂草发生密度不断增加, 一些抗性杂草逐渐上升成为主要杂草,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探明连云港市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分布范围及其危害情况,笔者进行了麦田杂草调查, 以期为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2022 年5 月中旬,在灌南县、东海县、灌云县和赣榆区小麦主产区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 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 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10 块田,每块田不少于667 m2,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每块田取9 个样方,样方面积0.25 m2,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
运用平均密度、 相对频度和多度3 个参数对样方取样数据进行处理。 平均密度(株/0.25 m2)= 全部样方的某一种杂草数/总调查样方数;频度=某一种杂草出现的样方数/总调查样方数×100%;相对频度=某一种杂草频度/总频度(各杂草频度之和);多度=某一种杂草数(全部样方中)/全部样方总杂草数。
调查结果显示 (表1), 连云港市麦田共有杂草51 种,隶属于18 个科,科属具有多样性,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喜湿性杂草较多。 其中,禾本科10 种、菊科13 种、蔷薇科 1 种、十字花科 5 种、茜草科 2 种、蓼科3 种、石竹科 2 种、紫草科 2 种、藜科 1 种、旋花科2 种、伞形科 1 种、大麻科 1 种、玄参科 2 种、唇形科1 种、豆科 2 种、大戟科 1 种、牻牛儿科 1 种、车前科1 种。
表1 连云港市麦田杂草种类
从平均密度来看, 灌南县在0.1 株/0.25 m2以上的有看麦娘、 日本看麦娘、 硬草、 菵草、 泥胡菜、猪秧秧; 东海县在0.1 株/0.25 m2以上的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播娘蒿、泥胡菜;灌云县在0.1 株/0.25 m2以上的有野燕麦、猪秧秧、婆婆纳、看麦娘;赣榆区在0.1 株/0.25 m2以上的有看麦娘、多花黑麦、小藜、日本看麦娘、猪秧秧、菵草、荠菜、泥胡菜、野老鹳草;综合平均密度,全市在0.1 株/0.25 m2以上的杂草种类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猪秧秧、播娘蒿、野燕麦、婆婆纳、多花黑麦、小藜、荠菜、野老鹳草(表 2~表 5)。
从相对频度来看, 灌南县在10 以上的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东海县在10 以上的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硬草、播娘蒿;灌云县在10 以上的有野燕麦、猪秧秧、婆婆纳;赣榆区在10 以上的有小藜、看麦娘;综合相对频度,全市在10 以上的杂草种类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播娘蒿、野燕麦、猪秧秧、婆婆纳、小藜(表 2~表 5)。
从多度来看,灌南县在5 以上的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东海县在5 以上的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硬草、播娘蒿、泥胡菜;灌云县在5 以上的有野燕麦、猪秧秧、婆婆纳;赣榆区在5 以上的有看麦娘、多花黑麦、小藜、日本看麦娘、猪秧秧、野老鹳草;综合多度,全市在5 以上的杂草种类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播娘蒿、野燕麦、猪秧秧、婆婆纳、多花黑麦、小藜、野老鹳草(表 2~表 5)。
表2 灌南县麦田主要杂草种类统计分析
表5 赣榆区麦田主要杂草种类统计分析
不同行政区域杂草优势种略有不同。 综合平均密度、相对频度和多度进行分析,灌南县主要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猪秧秧为主;东海县主要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播娘蒿、泥胡菜为主;灌云县主要以野燕麦、猪秧秧、婆婆纳、看麦娘为主;赣榆区主要以看麦娘、多花黑麦、小藜、日本看麦娘、猪秧秧、菵草、荠菜、泥胡菜、野老鹳草为主;从全市范围来看,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猪秧秧、播娘蒿、野燕麦、婆婆纳、多花黑麦、小藜、荠菜、野老鹳草为主要危害性杂草,其中,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泥胡菜、猪秧秧为优势杂草种群。
表3 东海县麦田主要杂草种类统计分析
表4 灌云县麦田主要杂草种类统计分析
受生产方式的改变、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选择性除草剂的影响, 麦田杂草发生危害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菵草、硬草等抗性杂草上升快、危害重;二是常年在田边、沟渠生长的泥胡菜、野老鹳草等有向田间加速蔓延的趋势;三是随着特粮特经作物的推广,阔叶杂草发生越来越重;四是田间草相构成日趋复杂,禾本科杂草优势草种已由以往的相对单一种类演替为多种群共同发生为害。
鉴于此, 连云港市麦田杂草的综合治理要做到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并重。 农业措施要通过合理轮作换茬、 精选种子、 提高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等, 达到压缩重草田面积、 减少田间杂草种源、 增强小麦抗逆性的目的; 化学防治重点要做好小麦播种后至杂草出苗前的土壤封闭处理和杂草幼苗期的茎叶处理, 要根据气候条件和田间草相选择针对性强的安全药剂适期用药, 同时要注意除草剂的药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