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山,詹庆东
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信息技术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和人员等服务要素[2],促进图书馆服务在载体、形态等方面变革[3]。研究信息技术在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的应用历程及发展脉络,有助于FULink 审视过去、规划未来。FULink是经福建省教育厅(以下简称“教育厅”)批准,由2010年成立的“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扩展而成。福建省教育厅2009年决定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和闽江学院等8所高校间开展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4];2010年发文提出建立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整合各馆资源形成联合优势,在大学城8所高校间实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5]。2011年11月,FULink正式成立,2016年教育厅将联盟名称更改为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进行成员馆扩容,吸纳福建所有高校进入联盟。截至2021年,FULink经历10年发展,已覆盖福建89所高校图书馆,并逐渐吸纳其他类型图书馆,而且通过闽宁合作平台吸纳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高校图书馆。纵观FULink 的发展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促进FULink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也是FULink因需而变不断更新迭代信息服务的过程。本文以信息技术赋能FULink服务发展为主线,回顾和审视FULink 技术应用史,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也为其他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提供借鉴。
图书馆技术史是图书馆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集中在图书馆技术史的概念、单项信息技术应用历程、断代法分析图书馆技术史等视角。陈定权[6]阐述了图书馆技术史的含义及研究内容,为图书馆技术史研究奠定了框架;在单项信息技术应用史视角上,胡小菁等[7]从开发、发展和未来3个阶段分析MARC发展历程;王孟卓等[8]从理论与实践探索、标准化建设、逐渐推广3个阶段分析RFID技术应用历程;Borgman[9]分内部操作效率、本地资源获取和馆外资源获取3 个阶段分析美国和英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历程;肖铮等[10]分图书馆计算机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和数字图书馆3个阶段回顾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技术应用史。综上所述,学者们主要采用3种视角进行图书馆技术史研究,其中机构技术应用史多采用断代法进行研究,但集中于单个图书馆技术应用史研究,鲜见对图书馆联盟技术应用史进行系统阐述。本文采用断代法视角,以信息技术赋能FULink服务发展为主线,分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和联合知识服务两个阶段梳理和回顾FUlink的技术应用史。
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秘书处设置在福州大学图书馆,由FULink工作委员会领导特藏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引进数据库、用户服务、学科服务、新媒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智慧空间与设施建设等8个工作组开展服务。经过10年建设,FULink构建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阅读服务支持、科研支持服务和馆员成长服务等服务体系。以技术史视角对FULink发展过程进行科学断代是研究FULink技术应用史的重要前提。从信息技术应用对象视角看,分为取代体力和取代脑力两个阶段[11],从图书馆联盟信息生态演变视角看,分为联机检索、分布式检索、数字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共享、联合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6 个阶段[12-13]。从信息技术赋能服务发展视角看,FULink发展分为文献资源联合保障(2011-2015)和联合知识服务(2016-2021)两个阶段。
FULink建设之初,文献资源保障不足是用户面临的主要问题[14],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率是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提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实体和虚拟的文献信息资源,实施资源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服务[15]。教育厅对FULink的初期定位是整合各成员馆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联合保障体系[5]。FULink在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文献资源共享基础设施,汇聚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FULink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为FULink信息中心建设、云服务部署和移动数字图书馆3个步骤。
2.1.1 FULink信息中心建设:汇聚资源、提升资源保障率
2009年教育厅在综合评估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3所高校提出的联盟建设预研方案后,确定FULink建设方案[16]。首项任务是在福州大学图书馆建设一个专业的信息中心,配置1套IBM DS5100 80TB存储系统,两套光纤交换机、15台HP 380 G5服务器、8台HP 580 G5 服务器、1 台黑盾网络防火墙、1 台黑盾IDS,以构建一套性能优异、容量充足、安全可靠的支撑平台,为系统运行、数据存储与数据交换提供保障服务,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图1 FULink信息中心网络拓扑图
基于该拓扑结构部署的典型应用是FULink联合借阅系统采用“人动书不动”机制构建一套图书馆联盟纸质图书共建共享机制,满足成员馆用户纸质图书长尾借阅需求。FULink建立规范统一的读者证号编码格式,用户申请联合借阅权限后即可到其他成员馆阅览与外借纸质图书[17],服务架构见图2。
图2 FULink联合借阅系统服务架构图
2.1.2 云服务部署:改变资源汇聚模式、提升资源流通效率
本地化部署模式具有数据安全系数高的优点,也存在着部署成本高、数据更新周期长等问题。以虚拟化为基础的IaaS、SaaS、PaaS等云计算技术的普及[18]为FULink应用部署带来新契机。云计算技术一般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3种,混合云能很好地平衡通用与专属、效益与安全的矛盾[19]。OCLC 于2007 实施云战略,CALIS 也在3 期建设中大量运用云计算技术[18]。FULink于2013年拥抱云服务,主要采用混合云服务架构:FULink私有云保存联盟独有的、私密的资源元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保存通用的、公开的元数据和全文数据。FULink私有云采用VMware ESXi对CPU、内存、硬盘等服务器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以方便部署、迁移和管理虚拟机;采用VMware vCenter Server 统一管理、控制所有的虚拟机;管理员通过VMware vSphere Client 进行配置、部署和管理。
FULink 随书光盘管理系统和FULink文献提供系统都采用混合云架构部署,如FULink文献提供系统采用“服务商云数据中心-FULink数据中心”两层架构部署模式,即将文献资源全文数据、元数据部署到服务商云数据中心,将联盟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记录部署到FULink数据中心,以达到成本、效率和安全的平衡,部署架构见图3。
图3 文献提供系统的服务部署架构图
2.1.3 移动数字图书馆:突破时空限制、延展服务场景
传统数字图书馆服务主要面向PC 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泛在化服务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FULink于2013年依托超星公司推出移动数字图书馆App,通过对接成员馆OPAC用户身份认证系统,为用户提供馆藏查询、资源检索和图书续借等服务;整合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提供各类电子资源的在线阅读和文献传递。
2.1.4 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建设阶段总结与反思
FULink通过5年建设,构建了由纸质图书、电子资源和随书光盘组成的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大大提升了成员馆的文献资源保障率。截至2021 年,联合借阅系统整合FULink 成员馆约1,950万册纸质图书,保障了用户的长尾借阅需求,文献提供系统为用户提供16,538,196次统一检索、6,515,052篇文献下载和3,705,291篇文献传递,随书光盘系统为用户提供1,033,687次光盘浏览和7,206,056次光盘下载,移动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2,664,761 次图书下载、10,445,828次文献传递。总体上,第一阶段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问题:一是从技术规划视角看,FULink对信息技术利用有余而规划不足,大多以单个项目为单位进行技术路线调研、实施方案考察,缺乏对FULink整体技术路线的宏观思考和战略规划;二是从组织视角看,FULink信息技术工作组负责整个联盟的技术规划与保障工作,但主要以项目组形式组织成员馆技术骨干进行阶段性研讨,各成员馆技术人员缺乏日常性的、机制性的交流与研讨;三是从服务协同视角看,FULink各项服务相对独立,各项目服务商出于商业目的不愿合作,导致各项服务数据独立、服务割裂,无法协同。
随着文献资源采购经费的增加和文献资源保障率提升,高校馆文献资源建设从着眼于数量增加转为质量提升[20],FULink开始探索知识服务,逐步从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型联盟转型为联合知识服务型联盟。FULink工作重点转为运用数据采集、存储、聚类、组织、分析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为资源建设、学科服务提供支持;运用大数据技术、用户画像构造技术、推荐算法等信息技术赋以FULink深度了解用户能力,得以向用户精准推荐资源和服务。按服务手段,FULink知识服务分为联合知识服务探索和个性化知识服务两个步骤。
2.2.1 联合知识服务探索(2016-2019):面向管理、决策的知识服务
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1],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并不断深化服务,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22]。FULink于2016年通过改变原有工作组的职能和成立新工作组探索知识服务。信息技术工作组在原来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职能基础上探索数据分析与智慧图书馆服务,学科服务工作组探索学科情报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组探索高校知识产权情报服务。
(1)信息技术工作组主导开展用户数据分析:以SQL SERVER 为存储工具,采用Navicat Premium、Python等工具采集各平台文献资源使用记录、用户行为记录,采用Excel、TableAU、镝数据等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文献资源使用分析报告、用户服务分析报告等。FULink 10年大数据对FULink组织架构与服务框架,资源建设情况,用户服务情况,书评大赛、影评大赛、信息检索大赛和就业技能与知识大赛等活动举办情况,FUlink支持科研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FULink文献资源采购策略优化、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优化和用户服务体系优化提供支持。
(2)秘书处和学科服务工作组主导开展学科情报与福建省高校ESI学科分析。学科情报分析:使用定制开发工具从Web Of Sciences、CNKI等数据库采集、保存学者科研成果数据,建立机构中英文名称信息库、学者中英文名称信息库以辅助系统自动清洗数据,然后由系统辅助馆员逐条手工清洗形成机构库,最后按照所需格式导出学科情报分析报告。福建省高校ESI学科分析:使用 Web Of Sciences、ESI、JCR、InCites 等工具研究福建省各高校的ESI学科建设情况、各高校ESI学科数量及排名、潜力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各高校世界排名表现等。
(3)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组利用Innography、incoPat、智慧芽、IPTECH、壹专利等工具开展专利分析,面向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科技创新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分析;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平台采集指定学者的专利信息,导入数据库,并对专利进行梳理、分类和标引,为专利资产分类管理和快速匹配企业/地区技术对接需求提供数据支持,并搭建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在该步骤,数据分析工具取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成为驱动FULink服务发展的主要技术动力,掌握图情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学科馆员促进FULink从文献资源保障型联盟转型为知识服务型联盟。
2.2.2 个性化知识服务(2020-2021):面向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逐步丰富,信息过载成为用户面临的难题[23]。高校馆的学科知识服务逐渐从手动模式转向智能模式[24],高校馆服务理念从图书馆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25]。FULink发展目标从面向管理决策的知识服务转向依托大数据、画像构造、推荐算法等信息技术的面向用户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2020年FULink学科服务工作组和信息技术工作组经过多次论证,升级学科服务平台,定位于整合联盟成员馆的学科资源、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内容,为用户科研生命周期全过程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这标志着FULink进入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发展时代。平台以学科为纽带整合文献资源、学科资讯、科研支持服务等内容,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基础信息、学术成果信息、科研行为信息进行抓取、脱敏、聚类、分析[26],并采用用户画像构造技术[27-28]进行群用户画像构造、单用户画像构造,以支持平台向特定服务群体提供定向专题指南服务和向个体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如图4所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约3万名联盟用户加入该平台并享受个性化知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构造技术和推荐算法成为驱动FULink 服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促进FULink从面向群体的知识服务转型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图4 FULink学科服务平台知识服务模型
2.2.3 联合知识服务阶段总结与反思
该阶段FULink从以资源为中心的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型联盟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的联合知识服务型联盟:主要提供面向学科规划者与学科建设者的决策支持服务和面向科研用户的科研过程支持服务。FULink联合知识服务取得丰硕成果,获得教育厅、高校和科研用户的高度认可,但也存在问题:一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认为高校馆应该服务于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但FULink知识服务仅限于学科建设和科研过程支持维度,缺乏面向教学的知识服务;二是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大势所趋,但FULink仅在科研过程支持服务维度进行智慧服务探索,缺乏联盟服务整体转型智慧服务的发展规划;三是随着FULink的成员馆扩容,用户已覆盖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等群体,服务需求各异,而FULink 未构建分层服务体系,未能很好满足各层级用户群体的服务需求;四是数据是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的重要生产资料,而FULink主要是对科研成果、专利信息等数据进行管理,缺乏数据治理体系,未对其他维度数据进行采集、管理与分析,也未建立数据资产管理规划和标准。
纵观FULink技术应用史,是不同形态的信息技术赋能服务发展的过程。从赋能资源共享提升文献资源保障率到赋能数据治理提供知识服务,信息技术始终是驱动FULink服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应用效果看,FULink在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可在以下方面改进:一是加快智慧服务转型,以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发展规划、组织治理、技术规划和数据治理等维度制定FULink智慧型知识服务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二是充分调研各层级用户的服务需求,从学科、课程等维度组织文献资源、学科资源和人力资源,依据各个用户群体的服务需求和行为特征开展分层服务;三是依据国家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开展知识服务,促进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形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四是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建立数据交换、存储和治理标准,通过标准接口从联盟服务项目、成员馆业务系统和公开网站收集数据信息,然后对数据进行脱敏和分析,为FULink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提供支撑;五是建立技术联盟以深度整合联盟的技术力量,使得联盟技术力量从基于项目的合作转为基于规划的合作,使得FULink和成员馆共同进行前沿技术跟踪、发展战略规划、数据交换与治理,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本文分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和联合知识服务两个阶段回顾了FULink应用信息技术赋能服务发展的脉络,认为FULink应当建立技术联盟以促进联盟和成员馆的协同规划和协同发展,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维度加快智慧服务转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本文在梳理FULink的技术应用史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发展建议,但未对技术联盟构建、联盟和成员馆的协同规划和智慧服务转型等维度进行深入阐述,未来将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为FUlink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