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金泉
丁洋表演(摄影 张仁斌)
这是一次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亮相,让东方艺术之花在“世界魔术的奥林匹克”绽放;
这是一次智慧与技巧的大比拼,月光下的白鸽穿越太平洋,在大西洋海岸书写了魔幻般的传奇!
2022年7月25日至29日,第28届国际魔术联盟(FISM)世界魔术冠军杯大赛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由中国江苏省如东县少年杂技团丁洋主演、李婧助演的魔术节目《月光白鸽》斩获舞台综合魔术类亚军和舞台魔术最佳原创作品奖两项大奖。其中,最佳原创作品奖是中国首次在FISM赛事获得,实现了中国魔术在此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丁洋,11岁开始进入杂技艺术团练习杂技。18岁时,在一次训练中从空中摔下意外受伤,她不得不放弃练了8年之久的心爱的杂技表演,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转而钻研魔术,以坚强的毅力强化训练,终于站立起来,重返舞台,最终在魔术的世界里涅槃重生,成为江苏魔术界第一个登上“国际魔术大师”宝座的女演员,成长为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委员,是中国优秀青年魔术师的杰出代表。她至今保持着一次能变出20只鸽子的世界纪录,先后斩获第一届江浙沪金手杖魔术比赛金奖、第二届西湖国际魔术节比赛金奖、第三届北京金长城杯国际魔术冠军争霸赛冠军、第十届全国杂技魔术精品展演优秀魔术节目、上海国际魔术节第七届新人赛、第十一届大师赛金奖、第九届金菊魔术比赛金奖,夺得第135届意大利国际魔术比赛金奖和金魔棒奖、美国第99届IBM国际魔术大会冠军并获最受观众喜欢奖、2021年国际魔术师同业会(IBM)大会魔术比赛金奖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奖,获得了魔术界包括金菊奖在内的“大满贯”,引起世界的瞩目。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央视《讲述》栏目专题讲述了丁洋“我奋斗·我幸福”的传奇故事。近年来,又陆续登上法国电视二台和美国Magic Live等极富知名度的魔术舞台,展示了中国青年魔术师的风采。
2017年出演以自己为原型编排的大型多媒体励志杂技剧《海星花》,在国内及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巡演,获得好评。2018年赴加拿大师从世界魔术冠军、国际著名魔术大师格雷格·弗文进修魔术,并将《变鸽子》节目正式更名为《月光白鸽》。在《月光白鸽》表演中,丁洋以独具特色的“紧身服变魔术,倒立脚尖变鸽子”的创新手法,一举打破了魔术师穿礼服表演的传统,为国际国内首创,充分展示了其唯美的艺术风格和娴熟的表演技法,并使传统魔术表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成为丁洋的代表作。2021年,《月光白鸽》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和“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项目”。
央视科教频道播放丁洋访谈《魔坛白鸽》
公历1988年1月,是农历丁卯年癸丑月,寒冬腊月,特别寒冷。离除夕夜还有一个月的一天,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于集镇湾西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哭声,年仅22岁的母亲杨洪岭望着怀中刚出生的婴儿,完全忘记了窗外的冰雪,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
“她爹,我们有女儿啦!给取个名吧!”杨洪岭对坐在床沿的丈夫丁培钊说道。
“还是你给取吧,我们说好了的,生男孩我取,生女孩你取!”与妻子同龄的丈夫丁培钊回答道。
望着怀中婴儿红扑扑粉嘟嘟的脸蛋,两只小手不停地舞动着,想起自己与丈夫的恋爱过程,杨洪岭从脑海里猛然蹦出两个字来:“丁杨”。丁是丈夫的姓,杨是自己的姓,女儿是我们爱情的结晶!
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光,人们忙着购置年货,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丁家和杨家的长辈们纷纷前来贺喜,小丁杨的姥姥一看到小丁杨甜甜的笑脸,心里就乐开了花,她掐着手指说,丁卯年癸丑月出生的,是属兔的,属兔好呀,神话中不是把玉兔说成月亮吗?她一边摇着摇篮,一边对熟睡的小丁杨讲起了故事:古时候呀,月亮上面有一只玉兔,跟一个叫嫦娥的美丽仙女在一起,嫦娥每天给身边的月桂树浇水,在树下炼长生不老药,玉兔就在旁边帮助捣药,所以呀,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兔子,把兔子看成是勤劳的象征,善良与美好的天使。姥姥还找来红纸,用剪刀剪了几个兔子的剪纸画,贴在窗户上,迎接春节的到来。
小丁杨的爷爷是一位老革命,在县城供电部门工作,虽然心里还有着当地习惯的“重男轻女”思想,想着能抱上孙子,但一见到孙女那活泼可爱的样子,特别是小丁杨见人就笑,看到爷爷时两只小眼睛弯成上弦月状,自然是从心里喜欢。他对年轻的小夫妻俩说:“现在你们虽然还年轻,但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们要学会独立工作、生活,好好哺育孩子,男孩穷养,女孩要富养!”
事实上,丁培钊在家兄妹四人,丁培钊排行老二,因为父亲有一份正式工作,家庭条件还不错,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时,父亲分给他三间小瓦的平房,让他独立生活组建家庭。现在听了父亲的话,丁培钊连连点头,望着窗外满天繁星,心里开始亮堂起来,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责任在肩,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襁褓中的婴儿。
幸福与喜悦相融的春节,很快就过去了。杨洪岭喜气洋洋地到镇上给小丁杨上户口,当户籍民警问她小孩子叫什么名字时,她脱口而出:丁洋。她把自己姓“杨”的“杨”改成了喜气洋洋的“洋”。
在冥冥之中,妈妈的这一改动,似乎注定了丁洋的今后人生。其实这是蕴藏在母亲心中的期盼,一种根植于血脉的抗争在瞬间爆发。
这种抗争来自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湾西王村,方圆不足5平方公里,当地虽然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但干旱、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干旱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和劳作。丁培钊夫妻俩,高中毕业就回乡务农,当地农作物主要是棉花、小麦和玉米等。水是生命之源,为了给庄稼浇水,夫妻俩只能打井取水,打浅了根本出不了水,必须打得很深很深,夫妻俩特别累。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寄托,那就是什么时候不缺水,该多好呀!因此,在给小丁洋报户口的时候,妈妈把多年的愿望从心里爆发出来了:洋。要让女儿生命中不缺水,要让女儿给家庭带来水的滋润,就要让女儿到大洋里去畅游,只有海洋,才有取之不尽的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这两句话,母亲杨洪岭还是懂得的。后来丁洋能够跨江越海,飞越五大洋,到世界各地演出,是不是跟20多年前母亲的这一祝愿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知道的是,丁洋遂了母亲的心愿,没有辜负母亲取名的初心。
虽然,爷爷吩咐丁洋的父母要富养女儿,但丁洋的童年却是在困苦中度过的。一家三口就靠几亩薄田生活,特别是四年后,父母又给丁洋生了一个弟弟,生活更加艰苦了。
六七岁的时候,丁洋就下田干活。到了收棉花的季节,她找来一块方布,用绳子扎住一边的两头往腰间后面一束,然后再把布的另一边的两头打成结,系到前面绳子里,做成一个包袱,跟着父母一起到棉田里摘棉花。早上喝几口稀粥,啃几口馒头,然后带几个馒头到田里当作中饭,一直干到天黑才能回家。在棉田里,由于个子矮,埋没在棉秆中,头上全是棉花叶子,有时还会有小虫子和枯棉花叶子的碎片从颈脖里钻进去,弄得浑身发痒发红。特别是摘棉花时,尖尖的棉桃常常把手指上刮起很多的倒肉刺,钻心地疼。只有到晚上收工回家,父母奖励她和弟弟一人一个鸡蛋算是最大的安慰!
有时父母下田劳动,丁洋就在家带小弟弟。7岁时,丁洋学会了生煤球炉子,会生火做饭。所谓的做饭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米倒进锅里煮粥,上面放一个蒸笼蒸馒头,馒头是妈妈做好的。馒头蒸好了,把锅里涮涮或者换一个锅,用清水煮大白菜。每当弟弟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丁洋会拿出妈妈的黄丝巾,在门前的场地上舞起来。跳舞唱歌成了丁洋唯一消闲的娱乐,也是兴趣所在。
上了一年的学前育红班,丁洋7岁上了小学一年级,好在学校就在村里,步行只要五六分钟。丁洋天生活泼、顽皮,上学第一天,同学们下课都到外面玩去了,她一个人在教室里居然把教室门反锁起来,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回不了教室,她居然打开窗户,让同学们爬窗户进来,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在教室门外罚站了一堂课。
为了改善家庭贫困的窘境,在棉花收完、小麦种了下去的冬闲季节,丁洋的父亲决定贩牛卖牛肉,还养了几只羊。因此,丁洋放学后多了一个任务,就是放牛拔羊草喂羊。一望无际的田地,纵横阡陌的道路,远处炊烟袅袅,天空中鸟儿忽上忽下,不时会传来几声狗的吠叫声和老牛的喘息声,特别是太阳开始下山,霞光满天,整个村庄如一幅水墨画呈现在眼看,丁洋会一边舞蹈一边扯开嗓子唱起歌来。“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唱着唱着,身边在吃草的山羊似乎受到感染,也不停地“咩咩”叫起来,丁洋这个时候会换一首歌继续唱:“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飞遍海角天涯/ 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
不幸的是,山羊因为生小羊时难产死掉了。丁洋一个人躲在房内趴在炕上大哭一场。父亲曾经因她做错事打过她,她没有哭过;老师因她学习跟不上责怪过她,她没有哭过。这次她哭了,她为失去了自己的听众而悲伤;更为一条鲜活的生命,特别是小羊失去了母爱而痛苦。妈妈听到哭声,跑进房间询问什么事,她谎称自己刚才肚子疼而流泪的。至今母亲都不知道她哭的真正原因,那是她上三年级的事。
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确实听不进去,尤其是数学的除法老是不得理解、跟不上。数学老师会说,今天谁完不成作业就不要回家。每当听到这句话,丁洋心里就特别害怕。不过老师说归说,到了时间还是让她回家,而且耐心细致地给她讲解、补课。但丁洋的兴趣似乎在唱歌跳舞上,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校里所有的文艺活动,都有丁洋的身影,而且有些节目还是自己编排的,她喜欢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比如她编排的《小羊,妈妈喊你回家》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和对母爱的理解编进舞蹈中,让师生们刮目相看,就连育红幼儿班排演节目,还把她请回去演出。
吴桥,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1954年吴桥被周恩来总理命名为“杂技之乡”。国内外杂技界公认为“人间游乐无双境,天下杂技第一乡”。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术节主席莫克莱尔先生对吴桥杂技给予充分的肯定:“吴桥不仅是中国的杂技之乡,也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
虽然于集镇湾西王村离吴桥县城桑园镇只有20公里左右,但出生于杂技之乡的丁洋10岁前没有走出过于集镇,对吴桥是杂技之乡,一无所知,偶然看到村子里有民间杂技艺人在串乡走村演出,也没有过多地在意,而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丁洋迷上了杂技。
吴桥县城所在地是桑园镇,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73公里,北距首都北京市253公里,南距德州市21公里、山东济南110公里、江苏徐州280公里。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在吴桥这句流传千年至今的民谣,生动反映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1993年,吴桥县建成杂技大世界,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
吴桥杂技大世界位于集镇湾西王村西南的桑园镇上,与丁洋的家不算太远,骑自行车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每年,丁洋的妈妈逢节日都要到位于桑园镇上的泰山奶奶庙烧香。1998年深秋的一天,照例,丁洋的妈妈这天要去泰山奶奶庙烧香,丁洋嚷着要去,弟弟也跟着姐姐嚷着要去玩,妈妈破天荒地第一次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一次不经意的要求,注定了丁洋命运的走向。丁洋的妈妈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次的见闻为丁洋辉煌的人生路埋下了伏笔。
妈妈从屋内推出自行车,弟弟坐在前杠上,丁洋坐在后面,向着泰山奶奶庙进发。秋风呼呼,妈妈弓着背,弯着腰,顶着风用劲踏着自行车在沙石路上行驶。看到路边的树木从身边不断向后移去,稻田里传来稻谷隐隐的清香,丁洋感到什么都是新鲜的,就连寒风从衣领里穿进后背也没有冷的感觉,她的心里热乎乎的。
时间不长,他们就来到镇上,穿过一条条街道,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人声嘈杂,空气中飘着菜香。弟弟在车杠上叫起来,肚子饿了。妈妈在一家挂着招牌的面店门口停下说,我们吃碗吴桥宫面吧!丁洋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面条,面条油亮而洁白、细匀而空心,味道特别鲜美,一碗面很快就吃了下去。
吃完面条,继续上路。一会儿,丁洋就看到远处有一处从电视里看到过的城门,城门上还有一座飞檐小楼。这时丁洋发现道路两边有不少的雕塑,顶缸的、转盘子的、踩高跷的、钻火圈的……造型迥异,但都是玩杂技的造型。妈妈说,前面是吴桥的杂技大世界,泰山奶奶庙就在里面。
从挂着“吴桥杂技大世界”招牌的大型半圆拱门穿过,里面豁然开朗。丁洋开始目不暇接,满眼都是演出的场面,顶缸的、转盘子的、踩高跷的、钻火圈的……上演着和外面道路两旁的雕塑一样的场景。一个比自己还要小的穿着花花绿绿演出服的小女孩的表演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丁洋的眼球。但见小女孩,一会儿弯腰从地上的花瓶里衔花,一会儿倒立行走,最绝的是,小女孩能两只手各持一根竹竿顶着一只花盘子在旋转,而且还能侧身、弯腰、前滚、后翻,旋转的盘子就是不掉。丁洋惊呆了,她幻想着舞台上的小女孩是自己该多好呀。她想起自己在学校里的表演,也弯过腰,也劈过叉,可看看这个小女孩的表演,相差太大了,丁洋内心第一次受到震撼。
“洋洋,快走,你表姨妈还在等我们呢!”妈妈催促着丁洋姐弟俩人,“你们先在表姨妈这儿坐一会儿,妈妈烧完香就来。”表姨妈30多岁,在杂技大世界里唱大鼓书,就是一边敲着鼓,一边唱着书中的台词。妈妈去庙里烧香了,丁洋和弟弟就坐在台下看表姨妈表演。“真好听!”丁洋竟然听得入了迷,完全陶醉在艺术海洋中。
烧完香,妈妈对丁洋姐弟说,回去吧,下次再来玩。可丁洋像着了魔似的,不愿意离开。
“妈妈,我想学杂技,表演柔术!”丁洋脱口而出。
“什么?学杂技、表演柔术?”毫无思想准备的妈妈像听到天外来音,一下子坠入云雾之中。
“是的,妈妈,你看那个小女孩,表演得多好呀,我要像她那样,上台表演!”丁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道。
“好呀,好呀,我要姐姐上台表演,看姐姐翻跟头!”6岁的弟弟拍着小手在旁边跳跃着。
“不行,我们一点准备也没有,再说你还小,回去再说!”妈妈拒绝了丁洋的要求。
“不,我不回去,我就要学杂技,表演柔术,你看那小女孩比我还小呢!”丁洋铁了心似的倔强地说道。
妈妈知道女儿的脾气,从小丁洋就养成了倔强的性格,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一次,丁洋煮晚饭时,因为带弟弟玩,没有注意到炉上的粥全部溢出,粥成了焦糊糊,父母从田里干活回来,看到这个场景,父亲大发雷霆,让丁洋到门外罚站。外面黑灯瞎火的,妈妈有点心疼,就叫丁洋回来,可丁洋就是不进屋,直到半夜后,父亲同意她进屋,她才进屋睡觉。
“那我也要回去跟你爷爷奶奶和爸爸商量商量才行呀!”妈妈说道。
“你回去,我在这里,我不走了。”丁洋还是倔强地说道。
表姨妈赶紧打圆场说:“我说大妹子呀,洋洋这孩子机灵、活泼,有表演的天赋,现在有这个想法也是好事,这样吧,我认识杂技学校的老师,带她去试一试,看符合不符合学杂技的条件。”
妈妈沉思了一会儿无奈地说:“好吧!”其实她心里起了波澜。想想自己和丈夫起早带晚在农田里干活,累死累活的也只能保证两个孩子勉强糊口。不能让两个孩子像自己一样在家种田,要是让女儿学门技术,将来走出这块方寸之地,不再种田了,是当初为孩子取名“洋洋”的初衷。这也是刚才进庙敬香,祈求菩萨保佑的心愿。
跟着表姨妈来到隔壁的杂技学校,老师一眼就看上了娇小的丁洋,笑着对丁洋的妈妈说:“他大嫂,孩子外形不错,是块好料,我来测测她的身体条件,看看她的基本功如何。”
丁洋按照老师的要求,倒立、劈叉、前滚后翻、压腿弯腰,老师还摸了摸丁洋的骨骼,连声说:“好苗子、好苗子,我收下了!”
见丁洋的妈妈还在犹豫,老师又补上了一句:“我们学校是政府投资办的职业学校,将来孩子毕业了就是中专生,我们培养的杂技人才,很多演员不仅到北京表演,还漂洋过海到国外演出呢!”
也许,老师的一句“漂洋过海”正应了丁洋妈妈的心思,加上表姨妈在一旁的劝说,丁洋妈妈终于下定了决心,同意丁洋进杂技艺校学习。倔强的丁洋决定不跟妈妈回去,就寄宿在镇上的小姑家。三天后,妈妈送来了被子和日用品,告诉丁洋说:“爸爸也同意你学杂技,叮嘱我转告你,要听老师的话,脾气不能再倔强。”爷爷奶奶是舍不得,但尊重丁洋的选择。奶奶说:“我们是杂技之乡,这里的孩子不练杂技,那做什么?但要保重自己,练杂技弄不好是要断胳膊断腿的。”姥姥对丁洋的妈妈说:“孩子还小,你当妈妈的竟然这样狠心,但既然决定了,那就告诉丁洋要好好练功,不要半途而废,坚持下去,为家庭争光,做出成绩来。”
亲人们的叮嘱和期待像神灵的呼唤,轻轻地触摸着丁洋坚强而柔软的心,她仿佛看到有一种博大的爱从天而降,一束温暖的阳光射进心窝,传递出无限的温暖。许多年后,当她站在舞台中央,被追光灯照射时,她的心里仍然有此时的感受,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一股热泪瞬间滑过脸颊,她紧紧抱住妈妈,耹听着妈妈心脏的跳动,犹如从庙宇间传来的梵音,神圣、正直、和雅、清彻、深满……
练杂技,讲究的是童子功,最好年龄段是在六七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骨骼是最软的时候。可丁洋已经11岁了,好在她从小就喜爱舞蹈,韧带受过锻炼,加上身材瘦小,进杂技学校时,体重才42斤,因此,在学校里除了练基本功外,老师根据她的体型和发育状况,培训她主攻柔术中的倒立和滚灯。滚灯,就是头上顶着、手上托着甚至嘴里叼着点着火的蜡烛,在高凳上翻滚而蜡烛不倒。表演集中了跳、滚、爬、窜、转、旋、腾、跃、甩等多种刚柔相济的高难度动作。
学校管理非常严格,这让丁洋的功夫得到不断提升。就是文化课老是跟不上,常常因考试不理想,被老师惩罚。惩罚的手段就是罚练功,比如,抱着头蹲跳50圈、倒立半个小时等,这反而让丁洋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三年很快过去了,毕业前夕,经学校挑选推荐,丁洋和三个艺校的孩子跟着吴桥县杂技团乘船赴大连表演。
第一次上台正式表演,丁洋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团长对全体演员说,这是我们的第一场演出,必须一炮打响。丁洋对演出充满期待,看到台下黑鸦鸦的一片观众,丁洋在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尽情演绎,柔术在诗情画意中展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姿态,赢得阵阵掌声。但由于过度兴奋,加上平时在学校里练习的舞台都是朝南方向,而这次大连的舞台是朝北的,丁洋在旋转时,转着转着跟着感觉定格亮相,却发现台下黑鸦鸦的观众不见了,原来她在舞台上站反了。这个小小的失误,对后来的表演又产生了影响,引发了后来在表演咬花环节上,由于重心不稳,竟侧身从道具上翻了下去,演出失败。团长责怪了一路,丁洋没有让眼泪流下来,但她把泪水苦涩的滋味嚼成奋发的动力,从那时起,她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功,把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2002年,经过几年的学习,丁洋从吴桥杂技学校学成毕业。正好北京一家演艺公司来学校挑选演员,丁洋和三个学员被选上。
初来北京,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几乎望不到顶的高楼大厦,一眼看不到头的宽阔马路,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还有黄眼睛、白皮肤、黑皮肤的高高的、胖胖的外国人,丁洋仿佛进入了梦幻世界。丁洋来到演艺公司,仍然表演自己的拿手项目柔术和滚灯。当她看到老师周仁喜用力把坛子抛在空中,然后稳稳用头顶住,接着将坛子环于周身,做出口愣、打云盘、捣拳架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时,甚是震撼。周仁喜老师告诫丁洋等小学员们,无论是转碟、滚灯,还是顶大缸,练功就要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切不可做花架子,艺人最大的失败就是练成花拳绣腿,糊弄观众。丁洋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她从周仁喜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和精神。
在北京,丁洋磨炼了四年,跟着周仁喜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以及恭王府等场所都有精彩的演出。2005年,丁洋春节回家过年,家人团聚格外亲切。交谈中,家人开始为丁洋的未来考虑,妈妈说,还是找一个有编制的正式单位吧。
“北京虽好,但是个人办的团体,将来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洋洋越来越大了,要有一个正式的单位才好!”妈妈流露出担忧的神情。
爸爸接着说:“那就让洋洋回吴桥吧!”
“吴桥演杂技的人太多了,洋洋怕是竞争不过人家!”妈妈还是一肚子的担忧。
春节过后,丁洋就没有去北京而是在吴桥的一家杂技团暂时待了下来。到了“五一”节前一天,丁洋从团里放假回到家,听到在沧州杂技团工作的表姨夫提供了一个信息,说是有一家事业单位编制的杂技团体来招小学员,他跟人家认识,可以介绍过去试试。
丁洋的父母一听非常高兴,连忙带着丁洋跟着表姨夫来到招生团队住宿的宾馆。接待丁洋一行的是一位瘦瘦的、皮肤略黑的50多岁的中年人。表姨父介绍说,这是管怀俊团长(其实当时管怀俊已经从团长位置退了下来,只担任团里的党支部书记)。管团长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丁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对丁洋说:“小姑娘,我来测测你的基本功。”他让丁洋在房间里的茶几上做了几个倒立和弯腰等动作,然后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行,小姑娘基本功不错,跟我们回南通先试几个月看看!”
没想到面试如此爽快,妈妈心里又犯起了嘀咕。她想起丁洋的小叔叔在四川南充当兵,回家后便想法子与他取得了联系,询问南充杂技团好不好。原来妈妈把管团长说的南通误听为是南充了。
丁洋的小叔叔打听后告诉丁洋的妈妈说,南充是个好地方,是四川的中心城市之一,杂技团很早就成立了很有名。
5月,是春夏交替的美好季节,鲜花盛开,树木蓊郁,气候宜人。丁洋在家人们的祝福下,由妈妈陪同登上了管团长的大巴车,同车的有20多个新招收的演员,大家在车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丁洋坐在妈妈的旁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走着走着,丁洋的妈妈忽然感觉不对,车子一直在向南开,先是进入了山东境内,穿过了济南地区,然后进入了江苏境内,路牌上不时出现江苏、徐州等地名。妈妈问管团长:“我们是不是去南充呀?”管团长说:“对呀,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通。”妈妈又问:“那我们怎么进入到了江苏呀?”管团长笑着说:“南通就是江苏的呀!”妈妈这才意识到把地方搞错了,把江苏的南通,听成了四川的南充。南通——南充,一字之误,差之千里。
好在管团长一脸和善,对小演员们关怀有加,丁洋的妈妈心里稍许得到了一丝安慰,心里想,错了就错了吧,毕竟是正规的有编制的单位。车子行驶了一天一夜,七转八拐终于来到目的地。丁洋和妈妈下车一看,傻眼了,院子里,只有几排低矮的平房和一间像厂房一样的破旧的大礼堂,空荡的操场周围,稀稀地长着一些杂草,围墙外是大片的农田。
“怎么?我们来到了乡下?”妈妈和丁洋疑惑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管团长仍然微笑着,对满脸疑惑的母女俩和一车的人说,我们到了,这就是你们的新家——南通市如东少年杂技团。
当时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和杂技演出的不景气,少年杂技团租用了县城所在地掘港镇掘西村的一所不用的小学校舍作为练功集训地。这对满怀希望与憧憬的丁洋和母亲来说,无疑是大冬天吃冰棍,从喉咙一直凉到心。
“洋洋,不行,妈妈辛辛苦苦把你培养长大,就是想让你走出乡下,不要再吃我们这辈人的苦,现在不是又回到乡下了吗?”妈妈附在丁洋的耳朵边低声说道,“明天,我们就回去!”
四个小学员一个宿舍。第二天,团里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刚上任不久的团长周旺东,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讲话洪亮。他原是马塘镇中学的校长助理,因管团长年龄原因,组织上调他接任团长一职。
“丁洋,是个好苗子,只要勤奋练功,肯定会为父母增光的,放心吧,在这里我们会照顾她的!”三天后,丁洋妈妈要回去了,周团长在送行的时候对她说。
丁洋妈妈嘴里连声说放心、放心,可心口堵得慌,总是不踏实。回去后,更是天天打电话给丁洋,问情况。“实在不行,不能适应,年底回家,就不要去了!”丁洋妈妈在电话里反复这样关照着。
周团长对丁洋格外照顾,并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给她安排了团里业务骨干、练功房主任许益明带丁洋培训。许益明出生杂技世家,他父亲是团里的老演员,擅长表演顶椅子、飞叉、草帽舞等杂技。
起早带晚培训、训练是辛苦的,这点丁洋是早有思想准备的,而且这几年也是这样过来的,丁洋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练功过程。但让丁洋不能适应的是,如东是一个海鲜之乡,饮食安排上,团里考虑到演员们消耗体力大,要增加营养,因此,不仅天天有海鲜,而且天天有小肉圆,这对吃惯面食和北方菜的丁洋来说,海鲜味太浓、肉圆又太油腻,好长时间不能适应,拉肚子是常事。特别有几次吃如东滩涂上盛产的特有的黄沙泥螺,吃得满嘴都是泥沙,逗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丁洋只能在梦里回味着妈妈给她买的第一碗“吴桥宫面”,那味道多鲜美呀!
工资也低,在北京时,每月还有600元的津贴,到了如东只有500元的津贴。盛夏,晚上是丁洋最难熬的时光,洗澡是公用的浴室,人多,有时要等上好长时间才能洗上澡。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两台老式电风扇在摇着头,“呼——呼——呼”,吹的风也是热的。躺在小木床上,窗外水稻田里青蛙“呱呱呱”的聒噪声不绝于耳,让本来就烦躁的心更加焦躁。透过窗户,望着窗外天空的月亮,丁洋想起了外婆小时候讲的月亮与玉兔的故事,要是自己是月宫中的那只玉兔该多好呀,可以依偎在嫦娥的怀里,闻着桂花香,甚至能喝上桂花酒……丁洋有了回家的念头。
教练许益明的一个决定,暂时打消了丁洋回家的念头。在充分了解了丁洋的基本素质和身体条件后,特别是针对丁洋在倒立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身材娇小这一特点,决定让丁洋上一个新的项目:高椅分砖。这对丁洋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迎接挑战,这是倔强的丁洋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高椅分砖,就是演员在层层叠起的椅子上边,平放一张小板凳,将三块木砖竖立连接起来,分别置于两手下方,置于小板凳两头,演员凭借两手和腰部的力量,将身体倒立在木砖上,当身体与地面成一条垂直线时,突然将手下的砖头分开,整个人瞬间下移,演员两手撑住下边椅子上的板凳,惊险、刺激,整个节目在观众开始凝神屏息和后来突然的惊叫声中完成。杂技作品《高椅分砖》最大的难度和看点就是劈砖,演员要在几米的高度上,精、准、稳完成整个动作,全部重心都集中在一个小板凳上,极大地考验着杂技演员的胆量、身体和心理素质。
经过近半年的训练,丁洋熟练掌握了《高椅分砖》的技巧。这天,许益明兴奋地告诉丁洋,《高椅分砖》节目经过团领导的评审可以随团赴法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了。
赴法国演出,这对于一个刚入团仅五个月的年轻演员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当时团里并不是没有适合高椅表演的演员,但周旺东团长选择了丁洋,不仅是考虑到丁洋的综合素质好,肯吃苦,更主要的是要告诉更多的孩子,只要你肯努力,勤奋练功,具备了精湛的表演技巧,就有发展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引导大家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练出过硬的本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喜从天降,汗水没有白流,丁洋激动地跑回宿舍,拿起手机在第一时间向家人报喜。
“洋洋,你终于要漂洋过海啦!”妈妈在电话里喜极而泣,“妈妈和爸爸终于盼到这一天啦!好好练功,不要想家,干出成绩来,你是从我们杂技之乡走出去的娃!”
2005年11月,又是一个秋冬交替的美好季节,在如东生活、工作了半年的丁洋,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出国的机会,兴奋、激动、紧张、期盼和憧憬,百感交集。在法国巡演的41天内,每到一处,丁洋的《高椅分砖》节目,都以其惊险、刺激和优美的造型、瑰丽神奇,征服了全场的观众,赢得了满场的掌声,为如东少儿杂技团、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从法国出访载誉而归,丁洋感到了全新的世界已经在自己面前打开,彻底打消了离开如东少儿杂技团的念头,她在电话里对妈妈说,这次出访,受到了外国友人的热烈欢迎,打开了我的视野,开拓了眼界,也赢得了荣誉。
这年春节放假,丁洋回到吴桥老家,家人和亲朋好友邻居们围着丁洋问这问那,共同品味着丁洋出国演出的喜悦。最后,妈妈下定决心说:“洋洋呀,好好演吧,杂技团,不管大小,只要有项目能演出,自己有进步、有发展就行。”
丁洋点点头,春节一过,在亲人们的期盼中,丁洋就乘坐大巴驶过燕赵大地,向着江海平原、向着南黄海飞驰而去。
2006年3月,18岁的丁洋迎来了她在如东的第一个春天。
从法国成功演出《高椅分砖》项目回国后,团里决定再开辟一个新的项目《排椅》。《排椅》虽然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团表演过这个项目,但周团长觉得,难度系数不高,观赏性不强,他要加大技巧难度,把杂技的力量与女性的柔美结合起来,更有观赏性。春节一过,团里安排许益明的父亲——一位玩了大半辈子的老杂技演员,指导丁洋和几位女演员开展训练。为了把节目设计得既惊险刺激,又要把女性的柔美充分展现给观众,团里不断拓展项目造型的外延,提升项目的技术内涵。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加上丁洋原来扎实的基本功,项目已经成熟,可以演出了。
3月17日,这天早上,丁洋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了练功房,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检查道具,开始在场地上热身。这是一个团体项目,由7人组合演出。演员通过柔术及椅子舞开场,将7张椅子依次一个接一个斜排叠高与地面成80度,然后7位演员,依次蹬上椅子,分别在7张椅子上做倒立等杂技动作。丁洋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被安排在最下面的第一张椅子上作为底座做支撑,第一张椅子放在一张小桌面上,她右手要撑在放在桌面上的椅子后背,左手抓住第二张椅子的后背,用左肩顶住上面的6张椅子和演员的重量。同样,第二位演员,右手撑在第二张椅子的后背上,左手抓住第三张椅子的后背,然后用左肩压住上面的5张椅子和演员的重量……依次向上,待第七位演员到位后,再从第七位演员开始,依次在两个椅子扶手之间倒立。演员要双手支撑,做出一个个杂技动作,然后抬头亮相,面带笑容,摆出帅气的Poss,整个过程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让现场观众屏息凝视,目瞪口呆。演出能否成功,从物理学的原理来讲,就在于每位演员能否找到平衡点,化解椅子的重量。因此每位演员都会小心翼翼在上面做动作,两只脚都要分开站立在椅子面的两侧,保持平衡,不让椅子失重、倾斜。
意外是在瞬间发生的,本来按照规则,在丁洋旁边必须站一位男演员,防止椅子倾斜倒下,保护演员的。但这天大家都认为熟练了,没有事,况且上面的演员都戴着保险带,不会出事,就没有要求下面站一人保护。
“哗”的一声,就在大家依次做好倒立动作,轮到丁洋做倒立动作的时候,她忽然感到上面开始摇晃起来,觉得左肩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人也开始失去重心,她心里一声惊呼,不好,椅子要倒。刹那间,她从2米高的椅子上摔了下来,腰椎撞到下边的桌角上,跌倒在地。
一阵眩晕,接着就是一阵钻心的疼痛向丁洋袭来。眼睛开始模糊发花,胃里开始翻滚,想要呕吐,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同事们迅速跑过来,扶起丁洋。指导老师许老听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将丁洋扶到宿舍床上休息,嘴里不停地说:“都怪我,大意了,大意了!”一脸的内疚。
吃过中饭,许老见丁洋头上冒着豆粒大的汗珠,没有好转的迹象,就带丁洋到县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先观察,让丁洋回去卧床休息,说,回去躺一段时间应该可以恢复。
卧床休息了41天,疼痛有所缓解,但还是站不起来,用手摸,感觉椎体长歪了。团里决定再送丁洋去医院检查治疗。4月28日,丁洋再次到县医院复查,经放射诊断,L1椎体骨折,伴T12L1滑脱。医生建议住院做手术治疗,防止椎体压迫神经,一旦椎体压迫到神经线,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手术是在如东县中医院做的,为了确保手术成功,医院还专门请来了上海的专家亲自操刀。医生把丁洋腰椎下方的一块骨头移到上面进行修补,并在丁洋的腰椎上打了6根钢钉,钉了两块长约10厘米的钢板加以固定。
医生对丁洋的父母说,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病人卧床休息,至少要一年时间。
丁洋的妈妈眼泪再次“唰唰唰”地流了下来。“洋洋呀,你才20岁呀,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呀?”
医生的话和妈妈的泪水,让丁洋的眼泪也是夺眶而出,犹如奔腾的南黄海大潮,流淌在脸颊上,冲击着丁洋的心房。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品味赴法国演出成功的喜悦,就失去了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丁洋仿佛从澎湃的波峰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面对现实,丁洋不得不告别舞台,住院治疗。
虽然团里为丁洋申请了一个单人病房,安静,没有干扰,但一个人躺在床上,一天两天还可以忍受,时间一长,病房的安静,让丁洋有了窒息的感觉,病房似乎成了封闭世界的“囚笼”。
每天除了挂水还是挂水,丁洋的腰被绷带捆挷得死死的,感觉整个腰就像里面的钢板一样直板板的,动弹不得。“一滴、两滴、三滴……”丁洋数着吊瓶里管子里的水滴,打发着时光。好在有妈妈陪伴在身边,说着一些老生常谈的话。“妈妈,一分钟能滴45滴水呢!”“妈妈,去问问护士还有几瓶水要输?”“妈妈,你说我还能站起来吗?”“妈妈,我难过,我要翻身!”“妈妈……”丁洋一声声地呼唤着妈妈,妈妈心里如刀绞一样的痛,但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尽量满足丁洋的要求。
俗话说,病人气多。有时候妈妈动作稍微慢了一点,丁洋就和妈妈发脾气,甚至把枕头摔到地上,以发泄心中伤痛带来的不快与烦恼。妈妈总是默默地捡起扔掉的枕头、书籍乃至茶杯等物品,抚摸着丁洋的手说:“孩子,没有事的,坚强点,说不定,这次摔伤,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你的人生才开始!”妈妈每天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安慰着烦躁的丁洋。
妈妈说的这些话,在丁洋的脑海中,就像一叶小船在风浪中起伏不定,激荡着丁洋的心。她一会儿看到风浪激起的朵朵浪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色彩;一会儿又感到无数的水珠涌进喉咙,似乎能听到吞咽水珠“咕嘟、咕嘟、咕嘟嘟”的声音。有时,她会看到那朵朵浪花被她高高举起,整个人在浪尖上升腾,奔向皎洁的月亮;有时,那朵朵浪花,被礁石摔得粉碎,她在水面四处寻找……这样的梦,她几乎每晚都在做,有时会惊出一身冷汗,喊着、叫着“妈妈”从睡梦中醒来。
每天,妈妈都要帮她洗漱,陪她说话。自2005年5月来如东到摔伤,还不到一年时间,丁洋和妈妈在这里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虽然团里领导和同事们多次来看望,管怀俊书记、许益明老师还带着爱人前来探望,但只能是带来心灵上的一丝丝宽慰。每天从食堂里打来的饭,毕竟和家乡的饮食有口味、风味和食材上的不同,吃着吃着就不想吃了,吃腻了、吃烦了。好在父亲来过多次,带来家乡的一些土特产和小吃,让丁洋调剂调剂胃口,但只能是一时的。妈妈就想方设法改善丁洋的饮食结构,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妈妈总能找到丁洋喜爱的食品。比如,找到大娘水饺店,下一碗香喷喷的水饺;比如,找到街头巷尾,买一碗牛肉粉丝煲,没有车子,全是步行。
看着妈妈辛苦地奔波和操劳,丁洋想想自己有时还和妈妈闹别扭,实在是不应该。身高只有1米55的妈妈在丁洋眼中高大起来,本来就很漂亮的妈妈在丁洋眼中更加美丽了。她知道妈妈虽只有高中文化,但学习成绩优秀,只是因为家里穷,没能继续复读考大学,妈妈懂得很多道理,家里家外操碎了心,在父母辛勤的劳动和勤俭节约下,他们在吴桥县城桑园镇买了房,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现在妈妈为了照顾自己,只身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起早带晚,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40多岁的年龄,应该是女人最成熟的黄金时光,可因为内心的担忧和身心的疲惫,丁洋的妈妈内分泌失调了。
妈妈的坚强深深地感染着丁洋。而让丁洋真正振作起来的,除了妈妈的坚强和安慰外,就是妈妈给她带来了许多励志的书。
妈妈从县图书馆借来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和张海迪编著的《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还有几本从新华书店买来的《名人名言录》等,这给丁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滋养着丁洋苍白的精神世界。
丁洋看书不方便,妈妈就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读给她听。书中的主人翁深深地打动了丁洋忧伤的心,她知道了世界上原来还有“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保尔·柯察金,有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靠意志生活了28年野人般生活”的鲁滨逊以及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特别是听到妈妈讲张海迪的故事时,她感动得流泪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张海迪说的这些话,让丁洋的心开始明朗起来。
早晨,太阳透过窗户把光线洒进丁洋的床上,丁洋的心里温暖起来。原来丁洋就怕听到护士的脚步声,护士前来不是打针,就是换水,手上的静脉已经无法插针挂水了,只能换到脚上再插针挂水,现在护士的脚步声,听来不再刺耳,倒仿佛是一首欢快的旅途小调。“是的,我一定要像保尔·柯察金、鲁滨逊、高尔基那样坚强,像张海迪所说的那样,坚强、坚强,再坚强!”丁洋从心里下定了决心。“如果我能站起来的话,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最大的愿望。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生命的舞蹈可能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这是张海迪的生命舞蹈,也是丁洋的生命舞蹈。丁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夜里,丁洋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在大海上空飞翔的海燕,时而追逐海浪,时而直冲云霄……
丁洋想下床活动,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在妈妈的搀扶下,丁洋从床上慢慢挪下来,刚一站立,就感觉到全身的血直往下冲,看到手臂、大腿上的毛细血管里全是红的血,似乎要崩裂出来,两条小腿全肿了,但丁洋还是咬着牙,每天坚持锻炼。原来躺在床上,看不到窗外的景色,最多能看到天空。现在,丁洋只要不挂水了,就挪动着走到窗前,看楼下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眼里充满着羡慕与期盼。有时看到路边树梢上有小鸟在跳跃、盘旋,她在心里会说:我什么时候也能像小鸟这样自由跳跃、飞翔,该多好呀!
在医院住了半年时间,医生建议丁洋可以出院回家静养了。回到吴桥的丁洋,每天坚持着康复训练。虽然腰间有特制的护圈护腰,不能做弯腰动作,必须像军人出操那样挺胸、板着腰,但两只脚可以走动,两只手可以活动。为了适应周团长说的舞台上不了,可以做幕后工作,也可以到办公室做秘书等内勤工作的安排,丁洋在家一边养伤,一边自学,先到镇上一家电脑打印营业部学打字和办公自动化操作。同时,跟着大学毕业做医生的小叔叔学英语。丁洋就在对康复的希冀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冬去春来,夏去秋到,四季交替,时间来到了2007年秋天,在家治疗休息调整了一年后,丁洋到医院将钢板取出后,回到如东。
按照团里的安排,丁洋暂时在团办公室做文件收发、会务安排、打字复印等内勤工作。办公室工作虽然繁杂,但不忙,有时几天也收不到一份文件,也无打字复印材料,团里领导都忙着组织排练、演出,早上打扫完办公室后,空荡荡的办公室就丁洋一个人独守,实在无聊就回到宿舍学习英语。到了晚上总是睡不好觉,脑子里想的都是今后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中秋节到了,同宿舍的三个小伙伴参加中秋节表演去了,宿舍里显得更加冷清。月光皎洁,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挂在深蓝的天空中,丁洋拿起团里分的一只月饼,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姥姥,想起了家人,一想起姥姥和家人来,丁洋的眼睛就湿润了。以前,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情景,和弟弟切月饼的喜悦,增添了丁洋的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丁洋心里一片空虚。
半夜时分,三个小伙伴演出回来了,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天真烂漫的季节,她们在床上说笑不停,还沉浸在刚才的演出中。
一个小姑娘对丁洋说:“丁洋姐姐,今天的观众真多,看到台下黑鸦鸦的一片,我的心都跳到喉咙口啦!”
另一个说:“丁洋姐姐,可不是吗,今天周团长还表扬我呢,说我进步快,演出时一点也不紧张。”
还有一个接着说:“是呀,上台表演真好,真过瘾!就是今天演出有一个动作失误了,唉——我的10元夜宵费被扣掉了。”
听着小伙伴们的交谈,丁洋心里又泛起阵阵涟漪。“难道我的杂技生涯就这样结束了?不行,我也要上台表演!”
“我也要上台表演!”第二天,丁洋找到周团长,表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
“你要上台表演节目?”周团长用诧异的眼光把丁洋上下打量了一遍后关切地说,“医生诊断你不能再演杂技了呀,你还没有完全康复,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不行,我要上台表演,哪怕做做配角、转个碟子!”丁洋执着地说,“实在不行,搬搬道具也行!”
“可你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呀,我要对你负责,对信任我们的你的父母负责。”周团长极力解释道。
“周团长,您就让我上台吧,我能行的,我从11岁开始练杂技,我不想把练就的基本功荒废了!”丁洋开始带着哭腔央求着。
“让我想想吧!”周团长心软了,缓和了一下气氛,“过两天通知你。”
一个星期后,周团长把丁洋叫到办公室对她说:“经过我们认真考虑,我建议你改档不改行,放弃杂技表演,改练魔术!”
“练魔术?”丁洋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练魔术!”虽然只有三个字,却一下子打开了丁洋的思路,让丁洋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帮你联系了连云港的全国著名的魔术大师汪奇魔老先生,你去跟班学习,不过学费要3万元。”周团长郑重地说。
一条新的出路呈现在面前,丁洋迫不及待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到这一消息,在电话里高兴得大声说:“洋洋,学魔术好呀,我们支持你,3万元我们给!”
其实,团里已经决定了,3万元学费全由团里支付,但为了激励丁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学成归来,由团里先预付1万元,另外2万元由丁洋垫付,待丁洋出师归队后,再由团里报销。
当时,丁洋的月工资有600元,加上演出费补贴,平时舍不得用,积攒了1万多元,她拿出了1万元,父母给了1万元,加上团里的1万元,凑齐了3万元学费。
丁洋兴奋不已,她想象着在蓝天下飞翔的模样。在办公室征订的一本《杂技与魔术》杂志上,她偶然看到介绍汪奇魔老师的文章和联系方式,她迫不及待拿起电话,拨通了汪老师的电话。
正在四川演出的汪奇魔老师热情地接听了她的电话,并在电话里约定了时间:春节过后就来学习吧!
2008年春天,草长莺飞,燕语呢喃。丁洋怀惴着梦想,从如东坐大巴前往连云港灌南县汪奇魔老师的魔术杂技团。汪老师是中国魔术最高奖“金菊奖”的得主,还成功挑战世界顶级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在20秒的时间里,将一架长达30米的波音737飞机呈现在观众眼前,而后又用20秒使其瞬间消失,被誉为中国“大变飞机”第一人。2006、2007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贡献奖”。
汪老师有几大绝活,除了变大型飞机等大型幻术外,还能变近景互动魔术。特别是变鸽子魔术,你就是站在汪老师的面前,眼睛一眨也不眨盯着看,也不会知道小鸽子是从哪里变出来的,这让丁洋感到无比的神奇。但由于汪老师正常率团外出演出,开始3个月,丁洋没有得到汪老师的指教,也没学到什么魔术真经,帮着喂鸽子倒成了丁洋的主业。
开始,汪老师因自己确实没有时间亲自教学,就专门请来一位东北的魔术师李方坤老师教丁洋学魔术。李老师让丁洋选择变的对象,比如变雨伞、变扇子、变鸽子,丁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变鸽子,在3个月喂鸽子的过程中,丁洋喜欢上了这些神奇的小精灵,在鸽子“咕咕咕”的叫声中,丁洋仿佛听到了观众“哗哗哗”的掌声。
丁洋刻苦练习,不分昼夜地琢磨魔术的奥妙,再次打动了汪老师的心。在汪老师的魔术团,年轻的魔术师不下20人,也有变鸽子的魔术师。但汪老师偏偏喜欢上了丁洋,在众多弟子里,汪老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丁洋,传授真经,他要让丁洋在舞台上绽放异彩。
“当你从顶峰坠落的时候,得到的是重生;当你向顶峰冲刺的时候,拽着的是希望。”这是丁洋QQ资料上的个人说明,这或许也是丁洋当时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从杂技之路上坠落,却在魔术之路上重生,而新的顶峰,她正在为之冲刺。
丁洋接触魔术《变鸽子》1个月后,她开始独自练习,反复揣摩汪老师的技巧,刻苦钻研。就连吃饭、走路、睡觉,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都在想,这个会不会对变鸽子有用,那个能不能借鉴一下,听到音乐,她会条件反射似的想,这首曲子适不适合舞台表演节奏。
变鸽子,比着变其他物品的最大难点就在于,鸽子是活动的,不仅要藏得巧妙,而且要收得迅速。开始时,丁洋总是把握不住技术的要领,时常失误,造成该出一只鸽子的时候,出来两只,该把鸽子变没的时候它却还在那里,状况百出。看到不足,丁洋更加投入地练习,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再到表演技巧,她都仔细琢磨,团里练,回家练,反复练习,手背上被鸽子抓伤的疤痕越来越多。
经过6个月的磨练和钻研,她掌握的技术动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一只,两只,三只……丁洋隐藏在身上的鸽子越来越多,手上变,肩上变,脚上变,着了魔似的,常常双手在空中比划着,鸽子会神奇般地从不同的地方钻出来。
2008年底,丁洋学成回到如东,开始了她的魔术之路。
2009年7月,由江苏省文联和灌南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江苏省第五届魔术比赛在灌南举行。汪奇魔老师特地打电话邀请已经学成回如东的丁洋,并向如东杂技团寄来了邀请函。
带着团领导的嘱托,更是怀着梦想,丁洋站到了比赛的舞台上。“久违的舞台,我来了!”丁洋从心底发出呐喊。
丁洋参赛的项目就是《变鸽子》。汪老师反复叮嘱丁洋,在台上表演,不论演出如何,面对评委,脸上始终要带着微笑,手上要“稳、准、快”,沉着冷静,要进入一种“无声、无人、无妄”的状态。“你能行,加油!”年龄比丁洋父亲还要大的汪老师为丁洋鼓劲。
比赛开始,丁洋身穿蓝色燕尾服,步伐轻盈地走上舞台。
欢快的音乐声中,丁洋神奇般地变出了一只又一只鸽子,她真正进入了内心的淡定,脑海中只有鸽子,当她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变出了6只小鸽子,在亮相的瞬间又将6只小鸽子化成一只大鸽子时,评委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没想到,你回去练出了这么一手,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你超越了我的5只鸽子,了不起,祝贺你!”表演结束后,汪老师激动地对丁洋说。经激烈角逐,丁洋的《变鸽子》荣获4名银奖得主第一名。6年后的2015年,汪奇魔老师再次邀请丁洋,共同演绎大型魔幻魔术——变航母。
2015年9月19日晚,“汤沟魔幻之夜·汪奇魔与丁洋南京大变航母”创世界纪录大型实景魔术专场晚会在南京江宁区方山艺术营举行。“和汪老师同台演一个节目,一直是我的梦想。”因此,当丁洋接到汪老师的邀请后欣然前往。
大型魔术最大的难处就是在道具设计与安排上。大家都知道魔术是假的,变出来的物品不可能是无中生有,它是真实存在的。魔术说到底是一门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巧妙综合视觉传达、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表演学等不同科学领域的高智慧的表演艺术。抓住人们好奇、求知心理的特点,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要变出“航母”,首先就要有一艘真实的“航母”存在。因此,丁洋与汪老师及其团队前后紧张准备了3个多月。最困难的是搭建舞台,因为航母有96.1米,舞台只有100多米,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藏住“航母”,在需要时通过魔幻的手法将其推出。为了保密,丁洋与汪老师都是在晚上排练,每次都要到凌晨才能休息。
这是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这是一场鸿篇巨制的魔术表演。演出晚会是在惊恐的魔术“七分身”中拉开序幕的,汪奇魔老师连续表演了《变羊》《电锯》《金陵十二钗》等系列奇幻而又幽默的节目,丁洋带来了《变鸽子》《火中出人》《美女漂浮》《男女互换》等节目,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全场演出的最高潮是压轴节目“大变航母”,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舞台正后方银幕上一艘大型航母从右向左行驶着,航母上飞机呼啸而过,“隆隆”的飞机声,仿佛把观众带进战火纷飞的战场,随着汪奇魔、丁洋双手的奇幻舞动,白色银幕闪落,一个庞然大物——巨型航母瞬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神奇的表演再一次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呐喊和喝彩。这个魔术表演打破了世界纪录,获得扛旗世界纪录授予的世界纪录证书。
扛旗世界纪录是一家来自英国伦敦的、专门收录所有世界之最的世界纪录收录机构。根据扛旗世界纪录数值显示,丁洋与汪老师变出的“航母”最长96.1米、最宽30.2米、最高11.2米。上面停着15架飞机(飞机最长15.1米、最高4.02米、最宽8.02米)。
2010年,一个比江苏省第五届魔术比赛,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演员阵容更强、评委要求更严的赛事在丁洋面前拉开。
为庆祝上海市文联成立60周年,2010泛长三角地区“金手杖”奖魔术大会将在上海白玉兰剧场举行。从汪老师处得到消息,丁洋的心飞腾起来,这是家门口的大赛,一定要参加。经过一个多月的再培训、再提升,丁洋把变鸽子的数量从6只提高到12只。
那一个月,丁洋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想魔术、练魔术,不停地改门子、做机关、换流程,几乎一天只吃一顿饭,其余的时间全部用在研究如何变出鸽子上,以达到自己预期最好的效果。为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丁洋决定自己设计道具,她从汪老师杂技团的道具师傅那儿买来材料,自己设计各种服装的样式和道具的箱子,还在箱子周边买来一些装饰品用万能胶粘上,增强美感,常常弄得一手的万能胶,洗也洗不掉。服装里的机关也是自己设计、自己缝,从没有做过针线活的丁洋,常常被针扎得一个眼一个眼的,手指上也起了倒肉刺,不仅钻心地疼,还影响手上的表演。比如,用丝巾变鸽子时,有时丝巾被倒肉刺挂住了,掉不下来,影响演出效果。
2010年11月19日至20日,2010泛长三角地区“金手杖”奖魔术大会如期在上海白玉兰剧场举行。来自江浙沪三地以及辽宁、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市的魔术高手近百人汇聚申城,切磋技艺,竞技角逐。
丁洋终于再次站在聚光灯下,但见她面带笑容,神色自如,一会儿从鲜花里捧出一只鸽子,一会儿从帽子里放飞两只鸽子,评委们是目不转睛,与其说是在评判,不如说是在欣赏。“轰”的一声,丁洋手中挥舞的火球瞬间熄灭,从火球里蹿出两只白鸽……最终,丁洋通过不同的变化变出了12只鸽子。
评委们被丁洋高超的表演征服了,纷纷亮出高分。丁洋将2010泛长三角地区“金手杖”奖比赛(又称“首届江浙沪魔术比赛”)舞台类唯一金奖收入囊中,这是她魔术生涯中的第一块金牌,从此,丁洋与“金手杖奖”结下了缘分。
创意,是魔术作品的灵魂。丁洋开始在魔术创意道路上前行。
湖光潋滟,喜迎八方来客;山色含情,再续魔术传奇。2011年10月,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杭州,迎来了第二届中国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这是一个收获的秋天,也是丁洋在国际魔术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秋天。
10月14日,“第二届中国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在中国杭州红星文化大厦开幕。来自15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300余名魔术师和魔术爱好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魔术盛宴。
比赛现场,高手如林。变鸽子其实是一个非常老套的魔术,会变鸽子的魔术师不计其数,因此,比赛前,大家听说丁洋是变鸽子的,都没有把丁洋放在眼里,就连媒体的记者也没有看好丁洋,而是追逐着他们认为有可能拿奖的选手,采访、拍照。上海杂技团著名的魔术师刘明亚、上海杂技家协会秘书长王莹也应邀到会,经汪老师介绍,与丁洋有过一面之交,看到丁洋,礼节性地打招呼时也只是鼓励地说一句话:“小丁,认真比赛,争取拿一个奖!”
14日,魔术比赛在红星剧院正式开锣。丁洋身穿魔术服,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登场。这次,她不仅变出了18只鸽子,比上次变出12只多了6只,这在当时是世界魔术师中变鸽子数量最多的。18只鸽子,这是让很多身材高大的男魔术师都难以做到的,或者说是没有想到的,而且丁洋还能一次变出两只鸽子,变鸽子的时候都是两只两只地出,而以往的魔术师都是一只一只地出。更让评委惊叹的是,一只白色的鸽子从手中消失,会突然变出两只红色的鸽子,一变二、白色变红色,成了丁洋夺魁的法宝,评委们个个瞪大了眼睛,精神为之振奋。丁洋在众多参赛选手中凭借精湛的技艺、出色的表现和出乎想象的创意脱颖而出,夺得了本届大赛唯一的舞台魔术类比赛金奖。
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观看了比赛,也被丁洋的表演所吸引,他记住了这位瘦弱的却能“过五关斩六将”的魔术新人。以至于后来在一些重大比赛活动中,看到丁洋屡屡获奖,他会亲切地称丁洋为:“小丁洋!”
丁洋无疑成为一匹“黑马”勇闯关隘,将一座沉甸甸的金奖奖杯揽入怀中,而享誉两岸三地魔术界。一位香港魔术师,也是参赛选手,在赛后惊呼:“这哪里是‘黑马’呀,分明就是一位端庄秀丽、聪颖娴淑的‘白鸽皇后’呀!”
从此,丁洋有了一个雅号“白鸽皇后”。经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享誉海内外,在魔术界传播开来。
2011年11月3日,距杭州西湖第二届国际魔术交流大会,仅仅过去15天,丁洋又马不停蹄赶到上海,站到了上海市长宁国际体操中心的舞台上。巨大的场地,宽敞的舞台,是丁洋学魔术以来参加比赛或演出看到的最大的场地,心里感到既新鲜又震撼。
为期4天的第七届上海国际魔术节,以“展示各国优秀魔术,繁荣发展中国魔术,培养扶植魔术新秀,推动中外魔术交流”为宗旨,除了展演、论坛外,主要有两场大赛:国际魔术大师赛和国际舞台魔术新人赛。
11月4日,上午9时,丁洋面带微笑,B场比赛第五个出场。她从容地在舞台中间进行着表演。9位评委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丁洋的每一个动作。没有观众,只有评委火辣辣的目光,在绚丽的灯光中闪烁、闪烁着。
一只鸽子、两只鸽子、三只鸽子……随着鸽子一只一只地变出来,丁洋看到台下一位来自日本的封村建二评委频频点头,直至举起双手,伸过头顶,随着音乐在空中有节奏地击掌,一副陶醉的样子。这给了丁洋更多的力量,她按事先设计的动作,一气呵成,在音乐声中亮相谢幕。而这次亮相与往常不同的是,在丁洋双手做出谢幕动作的同时,原先变没有了的鸽子,忽然有两只出现在丁洋伸开的手掌中,朝着评委点头致意。评委们被这意想不到的场面惊住了,接着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是评委也是变鸽子的中国著名魔术师、上海杂技协会的周良铁,兴奋地对丁洋说:“你是至今我看到的最好的变鸽子的魔术新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希望今后有更好的创造!”原来,周良铁在几年前就看过丁洋的表演。
作为评委的加拿大华裔国际魔术大师陈智玲兴奋地对丁洋说:“丁洋,祝贺你拿了第一名,你今天的演出非常自信,看不出你的紧张,加油!”
全程陪同丁洋参赛的汪奇魔老师更是兴奋不已,比赛期间帮丁洋买水买吃的,全力支持丁洋参赛。丁洋成功了,凭借作品《变鸽子》,在新人大赛上再刮旋风,摘得新人赛金奖。
丁洋脚尖变鸽子
2010年,丁洋应邀出席了上海文联举办的杂技迎春团拜会,有幸认识了更多的中外魔术大师,美籍华人赵力志就是其中的一位。经赵力志老师的推荐,丁洋加入了美国IBM魔术师协会。2012年初,丁洋申请报名参加美国IBM国际兄弟联盟魔术大会大赛,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5月,丁洋收到了IBM国际兄弟联盟魔术大会的参赛通知。IBM是世界魔术师协会的简称,成立于1922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负盛名的由专业和业余魔术师、魔术爱好者以及魔术道具收藏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收到参赛通知,丁洋十分激动,因为这个大会是世界顶级魔术师云集的地方,不仅能展示自己,彰显中国魔术的艺术魅力,更能开拓视野,从世界顶级魔术师身上汲取艺术精华。
激动之余,丁洋心里又是十分紧张,这是她首次出国参赛,而且对手都是世界顶级魔术师。更让丁洋揪心的是,办理出国手续时,因为鸽子属于动物,必须有权威部门出具的防疫检疫合格证才能出境,手续比较繁琐。经过多方协调,丁洋只能到美国当地借鸽子参赛。
借来的鸽子开始很不配合,丁洋第一次抓鸽子的时候,鸽子满天飞,飞到房顶上面不下来,丁洋只好耐心呼唤、用美食引诱,然后抓到笼子里又花费了很长时间,一天都没练功。为了让鸽子适应舞台的灯光,丁洋晚间也要对鸽子进行训练。就这样,练了差不多一个月,比赛这天终于到来。比赛在拉斯维加斯,丁洋从容冷静,在赛场上成为魔术师中变鸽子数量最多的人,一下子变出了18只,这让很多身材高大的男魔术师都感到惊讶。她以精湛的技巧和高超的表演,进入规定的前五名(排名第四),把“国际魔术大师”的称号收入囊中。
这年丁洋23岁,她成为江苏魔术界第一个荣获“国际魔术大师”称号的女演员。
2015年5月1日至3日,中国杂技界迎来了盛事,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六次全国魔术比赛在深圳欢乐谷举行。
5月的深圳,鲜花盛开,暖风习习,美丽的鹏城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
欢乐谷游人如织,比赛选手陆续来到。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来自江苏的选手丁洋,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前来登记。原来,丁洋刚生完宝宝五个月,当时,大家都劝她放弃比赛,她倔强地说:“怎么能让机会从眼前溜掉,错过这次机会,就要再等3年,3年之后能否有机会登上这个舞台,还是未知数,唯一不留遗憾的选择就是迎难而上。”
这是丁洋的一个梦想,自从跟着师傅汪奇魔学习变魔术以来,她从汪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练魔术的技巧,更主要的是学到了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
在准备比赛阶段,丁洋有两个“宝贝”,一个是襁褓中的儿子,一个是心爱的鸽子。三四个小时就要给儿子喂一次奶,夜里也不能睡一个安稳觉;早晨起来要喂鸽子,轻轻地抚摸鸽子,再放鸽子晒太阳。然后,还要设计桥段,制作服装道具等,累得筋疲力尽。特别是生完孩子,丁洋体重从原来的90多斤骤增到145斤,严重地阻碍了丁洋的练功和表演。一边要控制饮食恢复体型,一边又要给儿子增加乳汁,为解决这一矛盾,丁洋采取了只喝汤不吃菜的办法,控制体重,也保证奶水有营养。丈夫吕春阳虽然鞍前马后地陪着,但有些事又帮不上忙,心疼不已。
比赛的时间终于来临了,丁洋从婆婆怀里抱回儿子,给儿子喂奶,哼着安眠曲让儿子安静地睡去,然后梳理一下头发,换上演出服,一改疲惫的神情,精神焕发,带着儿子散发的奶香和对魔术事业的梦想走向舞台。
1日下午,决赛正式开始,丁洋第5个登场。欢快的舞台音乐响起,丁洋拿着话筒唱着歌轻盈地走上舞台,就像一台完整的话剧有序开幕、发展、高潮、结局一样,在一番舞蹈表演拉开序幕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丁洋手中唱歌的话筒忽然间变成了两只美丽的鸽子,全场的评委都震惊了。接着,丁洋逐渐进入佳境,开始变出一只又一只鸽子,好戏不断。以前表演时,放鸽子的笼子是用一块魔术布遮挡,将鸽子变出来或者变没有,这次丁洋却来了一个在烟雾中变鸽子的技法,一阵烟雾腾起,刹那间,鸽子消失,笼子还在;再一阵烟雾腾起,空荡的笼子里出现了两只摇头晃脑的鸽子,动作干净利索,不着痕迹。而这仅仅是丁洋表演变鸽子“话剧”的发展阶段,然后“靴子擦火出鸽子”“抬脚踢腿出鸽子”等耳目一新的技法,将变鸽子表演推向高潮。最绝的则是只见面带微笑的丁洋忽然双手一出,手中出现了一只白色的鸽子,然而就在瞬间,这只白色的鸽子就变成两只红色的鸽子,当评委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刹那间,两只红色的鸽子又变成白色,而且变成4只白鸽,就这样,两只两只地出鸽子,再把鸽子收到手上时,竟然变成4只,节奏明快灵动,总共出了20只鸽子。评委们被这“双收四出”独特的创意和技法的绝活惊呆了,顿时,整个赛场轰动了,9名评委大师惊奇地看着从如东飞出的“白鸽皇后”的实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致打了高分。
一次表演能出20只鸽子,丁洋成为目前世界魔术师中变鸽子数量最多的人。她凭借层出不穷的创意,技巧难度持续创新,出神入化,从无到有,化有为无的神奇和“双出变色”“双收四出”的绝技以及精美的设计和包装,完全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斩获国内魔术界最高奖项、被魔术界誉为“魔坛奥斯卡”的金菊奖金奖。
“孩子,妈妈成功了!”比赛一结束,丁洋来不及卸妆,就来到舞台下,抱起婆婆怀中的儿子,亲了又亲,然后赶紧给孩子喂奶,要知道孩子已经3个小时没有吃奶了。孩子依偎在丁洋的怀抱中,粉嘟嘟的脸蛋,随着小嘴的吸吮,愈发动人可爱。母亲的乳汁哺育着生命,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丁洋不由得想起妈妈用自行车驮着自己去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情景,想起妈妈给她买的第一碗吴桥宫面,想起受伤的那700多个日日夜夜;想起婆婆烹饪的焖鸡汤、煨蛏汤以及丈夫的照顾和牵挂;更想起如东少年杂技团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培养……
“洋洋,为你高兴,祝贺你!”婆婆也是喜极而泣,兴奋地说道。
丁洋,如愿登上中国杂技金菊奖的舞台,用7年时间创造了魔术界的神话,成为魔术界所有奖项的大满贯获得者。这一年她27岁。
事实上,由于魔术是一项隐藏的项目,为了参赛,丁洋经常把一个人关在练功房思考、揣摩,不能与他人交流。那个阶段正是她怀孕的期间,她克服了常人难以相象的困难,挺着大肚子在练功房一呆就是一天。她知道,她已经在很多场所,包括国内大赛上表演过“变鸽子”,每做出一个动作,下一步该怎么做,会变出什么,评委和观众都很清楚。如果不创新,重复以前的技法和技巧,就会始终在自己的过去和别人的影子里跳不出来。要想在前人的节目上出彩,不重复别人,唯一的就是创新。
“魔术是创造奇迹与极限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丁洋坚信。创造奇迹,丁洋付诸行动。在道具上下功夫,在技法上练细活,终于丁洋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办成了事实,成功地变出了20只鸽子,至今无人打破这一纪录。
光有数量上的突破还不行,丁洋又在技法和玩法上动起了脑筋。笼子是这次比赛的一大创新,以前的表演方法是用黑布盖上笼子,当揭开黑布,笼子还在,鸽子消失,这次比赛中笼子不遮也不蒙,用烟雾遮挡,烟出来的同时,鸽子消失,笼子还在。创新是艰难的,不要说如何藏好鸽子,不让观众看出破绽,就单说制造烟雾,丁洋就动了一番脑筋。受经费、体制等原因的制约,团里没有专业的道具师,所有的道具都是丁洋自己设计。为了制造烟雾,丁洋就从商店买来鞭炮,把鞭炮中的火药掏出来装在一只瓶子里做试验,开始时,不是把火药撒到外面,就是有小型的爆炸,瓶子被炸碎也偶有发生。在经过多次试验后,终于成功研制出烟雾。事实证明,这一创新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赞赏。还有在舞台设计上,也注重了氛围的艺术性,节目以一首歌曲开场,同样伴随着歌曲结束,这样丁洋的表演就像是在弹钢琴,每一个连贯的表演动作就是五线谱,每只鸽子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丁洋既是钢琴师,又是钢琴键盘上的中央C,整个表演就是一首优美欢快的歌曲,行云流水,余音绕梁,以艺术的魅力陶醉评委。
难怪在比赛之前,报名开始后,国内顶尖杂技团的男选手纷纷打听,得知丁洋参赛,国内变鸽子的男选手全部弃赛。
2016年9月,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上,丁洋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选手参赛,凭借拿手的“变鸽子”再获金奖。
“金菊奖”的获得,奠定了丁洋在中国魔术界的地位,也为如东少年杂技团赢来了声誉和外出演出的订单。“白鸽皇后”丁洋频频出国,飞越太平洋、大西洋,飞出国门,实现了妈妈给她取名“洋洋”,要“飞洋过海”的梦想。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丁洋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她期待能在更高层次上求得突破,勇攀魔术艺术的“珠穆朗玛峰”。
2018年3月到7月,丁洋前往加拿大格雷格·弗文剧院进修。在世界顶尖级魔术大师陈智玲(Juliana Chen)和格雷格·弗文(Greg Frewin)的帮助下,对节目进行“破坏性”创新。
陈智玲,是加拿大华裔国际魔术大师,与丁洋有着相似的经历。在12岁时陈智玲被选入湖南芭蕾杂技学校,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后因膝盖受伤,被迫放弃从小训练的芭蕾舞,转入中国广州杂技团。陈智玲曾于1986年登上中国顶级魔术师的王座。后随母亲移民加拿大温哥华,魔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获得美国魔术师学会颁发给魔术师的最大殊荣——夏维兹纪念大奖。1992年参加美国在盐湖城举办的世界魔术家协会(IBM)大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世界魔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华人,并于1996年9月及1997年的7月,分别在西班牙和德国的世界魔术联盟大会(FISM)上获得总冠军,成为获得世界上最具权威奖项的第一位女性,成为世界魔术大会50年来第一位女性冠军。陈智玲的拿手好戏是将数百张扑克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飞射至空中,因而博得了“扑克牌女王”的美名。
2012年,丁洋在赴美国参加达拉斯IBM魔术晋级决赛中,作为评委的陈智玲认识了这位来自东方的小姑娘,并喜欢上了丁洋,觉得丁洋身上不仅有当年自己的影子,更有卓越的天赋,便有意培养她,希望丁洋能到国外发展。2015年,第九届上海魔术节在上海举办,陈智玲是舞台总监,丁洋作为特邀嘉宾与世界一流的魔术大师同台展演,精湛的表演技巧再次让陈智玲心动。她对丁洋说:“想不想在更大的舞台上展演?走国际化的魔术之路!”并表示自己可以为丁洋在海外寻找适合丁洋学习的老师。
丁洋认下了这位可敬的世界魔术界的前辈做老师,她感激地对陈智玲说:“陈老师,冲击世界魔术高峰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要以您为榜样,向魔术界的前辈们多学习,争取更大的成绩!”
2018年,陈老师从国外打来越洋电话,告诉丁洋,格雷格·弗文是目前公认的“国际魔术总冠军”,变鸽子也是他的一门绝技,他同意接收丁洋为学生,希望丁洋能够成行。
接到陈老师的越洋电话,丁洋十分开心。能拜格雷格·弗文为师,是当今许多年轻魔术师的奢望。格雷格·弗文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赢得每一个世界重要魔术奖项的魔术师,并且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由加拿大魔术师协会颁发的年度奖项的魔术师。同时IBM协会还授予他“优秀金牌奖章”,此奖项在IBM协会65年的历史中只颁发过4次。格雷格·弗文还创办了“格雷格·弗文大剧院”培养世界顶尖魔术大师。
丁洋心潮澎湃,有喜悦更有惆怅。喜悦的是有了一次向国际魔术大师学习的机会,机会难得。惆怅的是,困难重重,儿子才3岁,正是需要照应的时候,丈夫吕春阳工作繁忙,婆婆也有想法,而且团里的演出也是排得满满的,出去学习一去就是几个月,语言不通,学习经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团里会支持吗?怎么办?丁洋彻夜难眠。
“去吧!我和你爸爸就是再苦再累,也不会拖你的后腿,你是丁洋,从走上杂技之路那天起,你注定是要飞越大洋,走向世界舞台的,我们支持你!”丁洋的妈妈在电话里鼓劲加油。后来,丁洋回家才知道,那些日子妈妈常常一个人偷偷抹眼泪,爸爸也是催妈妈三天两天地打一个电话问候。在父母的眼中,丁洋还是那个站在吴桥杂技大舞台看杂技不愿意离开的小姑娘。
“去吧!孩子我来带,从第一天看到你表演魔术并爱上你,我就知道,魔术艺术已经是你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不支持你,谁来做你的港湾?”丈夫吕春阳经过几天的思考终于打开了心结,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去吧,洋洋,我知道,你从河北吴桥嫁到江苏南通,你是属于我们全家的,更是属于魔术事业的,我和春阳爸爸支持你,路费我们出。”从中远船厂已经退休的婆婆拉着丁洋的手动情地说,“我们为拥有你这个优秀的儿媳妇而自豪!”丁洋早已泪流满面,一下子扑进婆婆的怀中,有妈妈的味道,丁洋感到了一种别样的母爱在周身曼延开来,幸福感油然而生。
“去吧,丁洋,你虽然是我们一个县级团的演员,但你的舞台是世界级的,为团争光,为国家争得荣耀,我们看好你。”团长周旺东表情凝重,“但我还是那句话,学费你自己先垫,学成回来给你报销!”
远渡重洋,陈老师在大洋彼岸热情地接待了丁洋,并将丁洋带到格雷格·弗文门下。在格雷格·弗文大剧院学校学习期间,丁洋除了练功外,还要学习英语,一天恨不得两天用。
开始时,由于语言不通,丁洋和格雷格·弗文老师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进行的。有时一秒钟的动作,要通过5分钟的来回翻译才能完成。最要命的是,魔术上的许多术语,翻译软件不能识别,常常出现差错,这让他们很头疼。一次,丁洋想把两件道具的位置交换一下,输入的中文“换”,翻译成“撤换”。格雷格·弗文老师就把其中的一个道具撤掉了,然后不明就里地看着丁洋,丁洋也是一头雾水地看着格雷格·弗文老师。像这样的事经常碰到,丁洋只好打手势,要解释一圈,才能让老师明白什么意思。特别是在讨论魔术设计元素时,两人有时想不到一处,而格雷格·弗文老师性子又比较急,丁洋也有自己的思路,就会产生争执。一次,为了环节的设计,俩人意见又不统一了,丁洋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格雷格·弗文老师两手一摊,对丁洋说道:“That's what you want. That's it!”(你想这样就这样吧!)说完气呼呼地走了。接连三天,见到丁洋也不理睬,让丁洋感到从未有过的委屈。好在陈智玲老师及时了解了这一状况,赶来劝导丁洋说:“你是来向格雷格·弗文老师学习的,他的想法可能不符合你的思路,但总有一定的道理,你不能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听话,去向老师道一个歉!”
丁洋找到格雷格·弗文,真诚地道了歉。格雷格·弗文又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他对陈智玲说:“I like such a beautiful Chinese girl with personality!”(我喜欢这样有个性的漂亮的中国女孩!)
晚上他特地携夫人邀请丁洋到华人区,找到一间中国餐馆,请丁洋吃了一顿中餐。说是中餐,其实就是一碗炒饭,加鸡蛋炒西红杮,红烧不知是海里的还是湖里的鱼。不过丁洋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在格雷格·弗文大剧院学校学习期间,不是吃土豆泥,就是吃鸡排、红薯三明治什么的,丁洋有点不习惯。后来丁洋对红薯三明治竟吃上了瘾,不过让丁洋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面条好吃。知道丁洋喜欢吃面条,格雷格·弗文特地安排学校的厨师做了一碗“面条”,丁洋一看,原来是一碗粉丝,格雷格·弗文把“面条”看成了“粉丝”,大家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丁洋在加拿大学习期间,与老师合影(右一:陈智玲,右二:格雷格·弗文)
丁洋对格雷格·弗文老师真诚地说:“老师,等有机会,我邀请你到中国吃真正的中国大餐,中国餐饮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还有淮扬菜等,到我的故乡吴桥可以吃吴桥宫面,到我现在的家乡南通,可以品尝海鲜、江鲜,当然来一碗如东的文蛤面,那是再鲜不过了!”格雷格·弗文听完陈智玲老师的翻译后,竟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I'm going to see the great China”(伟大的中国,我要去看看!)
其实,格雷格·弗文老师的教学十分严谨,在学习中,格雷格·弗文对丁洋说,魔术和其他的行业一样,都需要不断地改良和创新。魔术师的每次魔术表演不仅仅要结合主题创新,还需要结合魔术师的创造力、体力、动作流畅度、舞台调度等综合能力,这对魔术师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陈智玲也告诫丁洋,要不断地推翻自己,突破自己,只有通过高难度的训练,才能凸显出魔术师的实力,在综合能力上,必须要是高手中的高手,这样才能和世界上其他战队的一流魔术师一较高下,一决雌雄。
大师们的教诲,让丁洋受益匪浅。她天天练功加研究,对自己的节目,提出一个个设想,排除一个个难题。练功是辛苦的,不仅枯燥、单调,还会因动作做不到位而受到伤害。在练习舞动LED荧光棒时,开始时有点生疏,而LED荧光棒类似双节棍,练习时会打到身上,甚至打到头部,练下来后,身上是紫一块青一块的,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丁洋的练习。自小就很倔强的丁洋,性格是越挫越勇,哪个环节不行就在哪个环节反复练,直至练熟为止。丁洋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钟还与老师通过微信沟通节目技巧,探讨魔术的奥妙。她也经常会因为练功错过就餐时间,工作人员就将食物放在门口,等她练功结束想起吃饭时,饭菜早已凉了。最后一个月,她更是分秒必争,每天练功时间不少于14个小时。
一次,丁洋在练功时,格雷格·弗文老师看到倒立翻腾的丁洋,就像水中芭蕾演员那样优美,娇小的身段柔软如绸,两只倒立的腿,灵活自如,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似乎在空气中探寻宝藏。格雷格·弗文眼前一亮,他想起25年前,自己就有倒立用脚变鸽子的设想,但由于他没有学过杂技,缺乏倒立的基本功,加上用脚变鸽子的技术难度特别大,不好掌握,梦想一直未能实现。现在看到丁洋有娴熟的倒立技巧和柔美的身姿,格雷格·弗文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把这一想法传授给丁洋。
让丁洋倒立从脚下变出鸽子,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丁洋的响应。怎样把鸽子放到脚上?又怎样把鸽子拿出来?这对丁洋来说,是一场煎熬。想法是美好的,可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练习脚上出鸽子的时候,手撑在地上不能动,脚还要灵活地做出动作,变出白鸽,这是非常艰难的,这期间耗费了丁洋和格雷格·弗文老师很长的时间。丁洋认为想要成功,只有不停地尝试,不断地做出改变,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完美的一面。她和格雷格·弗文老师反复琢磨,无数次的失败几近让人崩溃,但丁洋就是不放弃。经过4个多月的探索和苦练,丁洋从许多世界魔术大师的魔术道具上受到启发,在道具延伸上钻研,终于成功地练成倒立从脚下变出一只鸽子的功夫。这让格雷格·弗文兴奋不已,25年前的梦想在自己的学生丁洋身上实现了。
然而,丁洋并不满足取得的成功,她又想能不能用脚变出两只鸽子来?她和老师格雷格·弗文商量,格雷格·弗文对丁洋说,这很难,世界上还没有人做过这件事,但可以一试!随后的日子里,丁洋就一头扎进探索中,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失败也是一次又一次。格雷格·弗文对丁洋说:“这样吧,再给你一周时间练习,如果不成功,我们就进入下一个技术环节。”
一个星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了,丁洋心里十分着急,但还是咬牙坚持,又经过7天的日思夜想和反复练习,丁洋和格雷格·弗文老师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一个星期后,格雷格·弗文对丁洋说:“今天晚上,我来验收你的节目。”丁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上舞台,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开始表演。格雷格·弗文表情凝重,一言不发,全神贯注看完丁洋的表演,没有评价,只是说:“可以了,你早点休息吧!”这一晚上,丁洋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感觉自己已经把握了要领,成功地变出了两只鸽子,可老师为什么不表态呢?第二天一大早,丁洋就早早地来到了练功房,格雷格·弗文面带微笑,对丁洋说:“你昨天的表演很成功,通过了,你不仅聪明,而且很努力,让我感受到了一位中国女性的勤奋和东方女性的美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丁洋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她不由自主地做了一次深呼吸,欢快地伸了一下腰。其实,这是加拿大人的幽默,格雷格·弗文没有想到丁洋不仅帮助自己实现了25年的夙愿,而且还拓展了自己的梦想。当他看完丁洋昨晚的表演后,内心的激动让他难以平静,因此,他没有当场表态,而是要用一夜的时间来平静内心的激动,也要让丁洋有一个更深的体验和回忆。
接着,格雷格·弗文老师又指导丁洋在服装改进上下了一番功夫。过去魔术师都是穿着宽大的魔术服进行表演,人们都知道变出来的物品包括鸽子都是藏在衣服里,失去了神秘感。格雷格·弗文老师对丁洋说,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被誉为“现代魔术之父”的法国魔术大师罗伯特首创穿燕尾服上台表演以来,魔术师们上台表演一直沿袭着这个传统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众欣赏能力的提升,我们有必要在服装上做一些改进,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又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对传统魔术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发展世界魔术的重大贡献。
在格雷格·弗文老师悉心的指导下,改版后的《月光白鸽》日臻完美。为了帮助丁洋在表演时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陈智玲老师又专程从美国来到格雷格·弗文学院。当时《月光白鸽》节目还不连贯,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技巧地表演,陈智玲老师花了20天的时间帮助丁洋设计技巧之间的艺术衔接,并指导丁洋如何表演,如何面对观众把控表情和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吸引观众,把魔术的神秘与东方女性的柔美有机结合在一起。
经过半年的培训学习,丁洋学成即将回国。格雷格·弗文和陈智玲老师又作出一项重大决定,推荐丁洋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魔术现场秀”大会。由于改版的《月光白鸽》是一个全新的节目,里面有许多创新的原创元素,如果不在国际上一定权威范围内首先公开演出,将来万一被别的魔术师模仿了,作品的原创性就会受到冲击,甚至失去原创,所以保护原创对丁洋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正因为格雷格·弗文和陈智玲老师这一保护性措施,为丁洋在第28届国际魔术联盟(FISM)世界魔术冠军杯大赛上获得“最佳原创作品奖”提供了保护。
2018年8月7日,丁洋在老师格雷格·弗文的带领下,参加了美国拉斯维加斯“魔术现场秀”大会。在开幕式上,丁洋放弃了传统的燕尾服,而穿一身黑色的紧身衣第一个出现在舞台上。凹凸有致的身材,散发着东方女性特有的风韵,演出还没有开始,观众的热情就被点燃,大声呼喊:“Beautiful Chinese girl eastern Venus!”在他们眼中,中国女孩丁洋不是魔术师,而是一位美丽的东方维纳斯。
“你会在Magic Live(魔术现场)变成Super Star(超级明星)!”演出前,格雷格·弗文对丁洋预言。
在动感的音乐声中,丁洋带着改良版的魔术《月光白鸽》惊艳亮相。在新版节目中,她选用紧身衣,神秘感超强。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希望能透过紧身衣,看到背后隐藏的秘密。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只见一只又一只白鸽,在她的手里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扑扇着翅膀,跳跃着、盘旋着,仿佛抒情的音符在她的手指上、空中变幻跳跃着。不仅如此,她还手持荧光棒,将侧手翻、倒立等高难度杂技艺术与魔术表演相结合,前无古人的创新和突破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观众们欢呼着,兴奋着,甚至尖叫着。丁洋在节目中巧妙地融入国外新马戏的幽默滑稽元素,打破过去站立时双手出鸽的常规表演,而是倒立在道具桌面上,挑战倒立双脚飞鸽的神奇,让女王面具在脚尖旋转、旋转。旋转中,白鸽奇迹般在脚尖扑腾,一切无遮无挡,让人匪夷所思,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炉火纯青的表演秀获得了满堂喝彩,呐喊声、尖叫声和哨子声,不绝于耳。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节目的精彩与震撼。丁洋的节目赢得了观众强烈喝彩,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呀!
格雷格·弗文,这位身材高大的世界级魔术大师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把丁洋一把揽入怀中,就像迎接远嫁他方的女儿回家一样,紧紧地拥抱着丁洋。
《月光白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在世界舞台再刮“白鸽风”,丁洋受到了参演的各国魔术大师的刮目相看和由衷的称赞。
演出第二天,在后台化妆间,丁洋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著名魔术国际大师大卫·科波菲尔,他对丁洋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对丁洋说:“Well done. I see the most beautiful magician from the east!”(干得好,我看到了一个来自东方的最美的魔术师!)还在丁洋的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写上“Good Work!”(干得好!)留言。然后对丁洋说:“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show?”(你想不想看我的表演秀呀?)丁洋早就激动不已,连声说:“I like it,I like it!”(我喜欢,我喜欢!)大卫·科波菲尔告诉丁洋,可以找他的助理拿明天晚上演出的票。丁洋和格雷格·弗文来到大卫·科波菲尔的剧院,找到大卫·科波菲尔的助理,助理很高兴地送给丁洋两张VIP的观看票。
丁洋与国际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
在随后的同台访问演出中,大卫·科波菲尔还亲自把丁洋介绍给全场观众:“She is Ding Yang,a magician from China.”(她是来自中国的魔术师丁洋)大卫·科波菲尔推介丁洋,这不仅是丁洋个人的荣誉,也是属于中国魔术师的至高荣誉。
在加拿大学习的5个月一晃而过,在一遍遍的失败和尝试中,丁洋几乎将格雷格·弗文所有的设想都变为了现实。
眼看丁洋就要在格雷格·弗文大剧院学校结业了,格雷格·弗文特地买了一个大蛋糕,祝贺丁洋学成结业。他对丁洋说:“今天不是你的生日,但是我要庆祝你在我学院圆满结业。”丁洋看到老师眼里闪出泪花,心里也是一阵感动。她想起不久前给格雷格·弗文老师过50岁生日一起切蛋糕的温馨情景,也是泪流满面。格雷格·弗文还给丁洋送了一张封面上是一只大狗和一只小狗的贺卡,在贺卡上写道:“You did a good job. You worked hard all the time. Congratulations”( 你做得很好,整个过程都很努力,祝贺你!)
格雷格·弗文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和好几位陪伴丁洋演出的舞蹈演员也送来小礼物,祝贺丁洋结业回国。其中一位舞蹈演员送给丁洋一盒腮红。那是因为有一次在演出时,丁洋忘了没有带腮红化妆,这位舞蹈演员当场拿出了自己的腮红给丁洋化妆。还有一位舞蹈演员送给丁洋一套肉色演出内衣,也是因为,丁洋一次演出时穿的是带颜色的内衣,侧面是网纱透明的,整体不协调。
在异国他乡,丁洋遥望星空,想起小时候姥姥讲的月光里玉兔的故事,她面向东方轻轻地说,姥姥,洋洋长大了,古人让玉兔飞上了天,今天,我这只兔子代表中国,让中国洁白的鸽子飞进月光里,融入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天空中。
从加拿大学成回国不久,丁洋就参加了2018年10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大赛,不过这次丁洋不是作为比赛选手参加,而是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展演。这一次,她登台表演原先穿的燕尾服被紧身衣取而代之,过去站立双手放飞鸽子变成了倒立双脚放飞,看到这一幕幕表演,台下掌声如潮。而熟悉她的评委看到她全新的行头和技巧感慨地说:“丁洋,你是世界上第一个穿紧身衣变鸽子的人,第一个倒立变鸽子的人,第一个用双脚变鸽子的人,要是参赛评奖的话,依旧是金奖!”还有评委开玩笑地对她说:“这次比赛你没有参加,是给参赛选手送福利了,你参加了,不是要把表演鸽子的选手压死?!”而在丁洋心中,获奖已经不再重要,她要让中国魔术在世界文化艺术长河中绽放。
丁洋的《月光白鸽》被众多国际性魔术组织关注,其神秘性和诱惑力,让大家感受到魔术与其他艺术相互辉映的魅力。她被人们尊称为“穿着体操服的中国魔术师”。西班牙、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国家级魔术组织专题邀请她访问演出。2019年3月,她作为唯一的应邀代表,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九届国际魔术艺术节”,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魔术的无穷魅力。但在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只有不断地创新、精益求精,才能有更大的突破,才能为观众送上最好的魔术表演。“为团争光,为国家争得荣耀!”周团长的话时刻在耳边回荡。
寻常魔术变鸽子,数目越多越好,在丁洋创造性地变出了20只鸽子、至今也无人打破这一世界纪录后,丁洋开始在鸽子数量上做减法,她要再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2019年6月3日至5日,第135届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在阿巴诺泰尔梅市举办,受中国杂技家协会选派,丁洋带着新版的魔术节目《月光白鸽》参加比赛。将原先的节目《变鸽子》改为《月光白鸽》,不是简单地改了一个节目名称,而是对原节目内容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性”改良。自从2018年团里送她去加拿大进修了5个月以来,丁洋专注节目创新与改良,将燕尾服换成了紧身衣,并把杂技融入了魔术中,这是她第一次带着改版后的《月光白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性比赛。
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由意大利魔术俱乐部主办,大会每年一届。魔术大会包括魔术比赛、讲座、魔术道具展销会以及闭幕颁奖晚会等活动,魔术比赛则包括舞台魔术和近景魔术两组,每组均设置金、银、铜奖,大会最高荣誉奖项是“金魔棒”奖。来自美国、法国、瑞士、波兰、西班牙、德国、韩国、日本、中国、塞尔维亚、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以及意大利等14个国家的魔术师出席了本届大会,其中7个国家的选手带来的20多个节目参加了魔术比赛。我国除中国杂协选派的丁洋外,还有一位是湖北省杂协副主席邬鹏程表演的节目《找到你》参加了比赛。
“当我穿着紧身服站在舞台上时,观众以为我是一名杂技演员,等到变出鸽子的时候,他们全部都惊到,呐喊声接连不断,这是我期待的情景。”一般魔术师穿戴“暗藏乾坤”,在表演做动作时,幅度总会尽量缩小,防止身上藏匿的东西掉出来。而丁洋在变魔术的过程中,做出了与一般魔术师不一样的动作,跳、滚、翻,尽情挥洒,特别是使用倒立让脚上变出鸽子,这是一个让人大开眼界的表演。
要知道,丁洋这次变出的鸽子,可是借来的。由于海关防疫的需要,鸽子出国需要动物检疫证,审批手续繁琐、时间长,而且运输也不方便,一般出国演出,丁洋的鸽子都是由主办方在当地提供。在今年的第135届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上,主办方为丁洋准备了10只鸽子,分别借自不同的魔术师。在比赛前,丁洋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和它们培养感情,且不能把它们弄混淆。其中6只鸽子非常棒,丁洋用起来就跟自己的一样,但没想到,剩下的4只鸽子是另外一个道具商的,平时不训练,一点都不灵活。一看到灯光就往地上一躺,装死。这下可把丁洋急坏了,还好丁洋有多年的养鸽经验,经过来回几次的磨合,人鸽双方终于有了默契。到演出的关口,丁洋一边走向舞台,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我的小乖乖呀,要听话呀,坚持20分钟,帮我完成比赛!”也许,丁洋虔诚的祷告真的感动了这些异国他乡的小精灵,也许是丁洋平时把鸽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的感应,在比赛中,小鸽子们完美地完成了配合任务,引领丁洋登上了成功的巅峰。
这次丁洋的绝活,不再是以变鸽子数量多而取胜,而是以出其不意制胜。虽然鸽子数量从20只减少到8只,但凭着这手绝活,经过激烈的角逐,丁洋获得大会舞台组比赛金奖并拿下大会最高荣誉“金魔棒”奖,在意大利引起了中国魔术热。丁洋是大会历史上第20个获此殊荣的人。
“金魔棒”奖,是一项宁缺勿滥的奖项,只有表演分数达到标准分数线,大会组委会才会颁发。比赛结束后,第135届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FISM)主席多米尼克·丹特(Domenico·Dante),突然从舞台下面冲上舞台,1.85米的身材像一个巨人一样站到了丁洋的面前,整整比丁洋高出了30厘米,他弯下腰,一把握住了丁洋的手,用英语对丁洋说:“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 much, it's shocking!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太震撼啦!)
一位演出宾馆的服务员,追到一楼大厅请丁洋签名,并问道:“Are you from Japan?”(你是来自日本吗?)丁洋自豪地用汉语对他高声地回答道:“不,我是来自中国的魔术师!”
2019年6月26日,丁洋的《月光白鸽》经过投票,被加拿大魔术组织授予2019年度艾伦·斯莱特国际新星奖,鼓励她对国际魔术艺术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她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荣誉的中国魔术师。这个奖项的主办国是加拿大,这个奖是加拿大在每个国家或每个地方顶尖的魔术大会和比赛上,选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优秀的魔术师,然后通过专业的评委投票所产生的。
其实,意大利对丁洋并不陌生,早在2016年10月,梦幻白鸽丁洋就在意大利CMI舞台上大放异彩。
意大利CMI魔术大会,又称为Abano大会,已有百年历史,是一年一度意大利最重要的魔术大会,在威尼斯水城附近一个著名的温泉疗养小镇Abano TERM举办。
10月,初冬降临,不少游人来到Abano TERM温泉疗养小镇,泡泡温泉,玩玩魔术,实在惬意。Abano大会吸引了欧洲众多魔术高手前来比赛,丁洋也首次登上了这个舞台。10月15日晚9点,在亚历山大皇宫酒店的宴会大厅,演出开始。首先是FISM主席多米尼克先生致辞。丁洋的节目排在了晚会第二部分首个登场。丁洋便和她的小鸽子们在后台静静地等待着。前面不时传来观众们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些要么是在FISM获过奖的节目,要么是长期在美国阿拉斯加赌场驻场的节目,一阵阵的小高潮让丁洋也开始紧张起来。
终于主持人开始介绍即将登场的丁洋:“今天在舞台上唯一的一名亚洲魔术师,同样也是唯一作为主演的女性魔术师,她的鸽子魔术让人出乎意料,她就是来自中国的丁洋。”随着一只只鸽子变出来、消失掉,丁洋的每一个表演动作都能引来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当丁洋演出结束时,现场的观众全部起身为她鼓掌和欢呼,热情的掌声经久不息。丁洋站在舞台中间连续谢了三次幕,观众才坐下来,这让丁洋特别激动也特别的感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开始的学习模仿,到现在技巧的推陈出新;从开始的身穿燕尾服,到现在的紧身衣。丁洋在魔术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力拼搏,不断成长。
2019年11月7日至10日,第十一届上海魔术节在上海举办。本届上海魔术节以艺术性为前提,强调展演节目艺术性和魔术效果的统一,所邀请节目集中展示了世界魔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突出上海魔术节的引领作用。上海魔术节作为中外魔术艺术交流平台,在国内外魔术界产生了积极和广泛的影响。上海国际魔术节是具有权威代表性的国际魔术赛事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魔术节中,舞台魔术大师邀请赛、舞台魔术新人赛共4项5场比赛,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亲任评委会主席,世界魔术联盟(FISM)主席、意大利的多米尼克·丹特,资深魔术评论家、比利时的格瑞特·布兰格曼,世界魔术联盟(FISM)副主席、日本的山本悟,世界魔术联盟(FISM)比赛指定评委、世界著名魔术师、加拿大华裔陈智玲,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主任戴武琦和国际魔术师协会(IBM)评委会主席、著名滑稽幻术大师、美国的奥斯卡·穆尼奥斯担任大师赛评委。
这是丁洋第三次站在上海国际魔术节的舞台上,2011年,丁洋第一次与上海国际魔术节结缘。同是上海国际魔术节,对丁洋来说,相同的是都获得了金奖,不同的是,第一次拿的金奖是新人组金奖,而这次丁洋凭借如梦如幻的新版魔术节目《月光白鸽》,摘取了该赛事最高级别组(国际大师组)金奖,日本魔术师片山幸宏则摘得新人奖桂冠。也就是说,丁洋不再是魔术新人了,与她对决的对象都是国际级魔术大师,她在与国际级魔术大师一决高低,实现了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陈智玲老师所说的,要达到高手中的高手,比高手还高的目标,一举夺魁。丁洋也由此获得了直通国际魔术最高赛事第28届FISM世界魔术大赛决赛的入场券。
从“新人组”大赛金奖到“国际大师组”大赛金奖,丁洋真正站到了世界魔术大师的行列,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国际魔术大师。在第十一届上海魔术节由世界魔术大师陈智玲担任舞台总监的颁奖晚会《国际精品舞台魔术展演》上,丁洋与来自美国的著名幻术大师梅根·多伊尔、日本传统魔术继承者藤山大樹、俄罗斯魔术锦标赛终身评委瓦迪姆·萨文科夫等世界一流魔术大师同台献技,展示了中国魔术,令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