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甜
(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0)
缢蛏在辽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缢蛏与海蜇、对虾、牙鲆等经济生物混养,被称为海水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丹东地区有近11万亩池塘采用海水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缢蛏作为重要的底层贝类在海水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并且能为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缢蛏养殖的收成直接影响当年池塘的养殖收益。丹东东港地区池塘养殖的缢蛏成贝大多由经销商从塘口直接收购,近两年,缢蛏的塘口收购价格低至6~8元/千克,一些养殖户选择将缢蛏进行池塘越冬,等待第2年再上市出售。
为避免在越冬期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缢蛏死亡的损失,现根据2020-2021年缢蛏越冬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缢蛏越冬期管理经验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由于养殖池塘经过了1个周期的养殖生产,因此在越冬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巡检,检查池塘、坝门等是否漏水、进排水闸门是否老化、水泵等养殖用具是否正常工作,同时需要做好防冻、防裂工作。准备好清扫积雪、打冰眼等养殖用具。
在池塘封冰前进行水质调控和底质改良。经过1个养殖周期,水产养殖动物粪便和残饵在池塘底部积累,如果不及时处理,越冬期缢蛏养殖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越冬前要随时监测池塘盐度、pH、氨氮、亚硝酸盐、浮游植物量等,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换水,同时越冬期前要加深水位,将水位保持在1.8米以上。越冬前加强池塘底质改良,可投放底改产品,要少量多次,同时根据外海水源情况适当增加换水量。
越冬前期应该加强缢蛏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在饵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等进行投喂,以提高缢蛏的体质。
池塘封冰后根据冰层厚度适时开凿冰眼,监测池塘溶氧指标,若溶氧过低,需要采取投放增氧剂等措施增加水体溶氧。如遇大雪天气,需要及时清扫积雪,以增加池塘的透光率,促进藻类光合作用。
立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池底有机质发酵加快,需要在池塘上开凿冰眼,一方面增加水体与空气中氧气的交换,另一方面可以释放池塘中多余气体。开凿冰眼数量需逐渐增加,位置应选择在两条蛏田中间。在化冰前后,有条件的池塘可以适量进水,减少化冰对缢蛏造成的应激反应。
越冬期后,建议根据市场收购情况,在3月底前利用人工采捕的方式将越冬缢蛏出塘,以保证不影响第2年缢蛏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