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丽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
当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储备随着开发规模的大幅增长而减少,人口激增,城市综合水平提高,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为了防止资源枯竭,相关人员需要从开发工作开始,通过合理的开发计划工作来解决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不足。以矿产为例,开发工作要先对矿产资源进行分析,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实际储量,禁止过度开发的情况[1]。
张家口地处京、晋、冀、蒙四省(市)交界处,是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总面积为3.68 万km2。2015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68 万,地区生产总值为1 363.5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04.7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9.68%。随着张家口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未来的几十年,将是全市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满足张家口市经济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全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张家口市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万元产值耗矿量高达52.91 t,矿产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工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矿产资源一直是张家口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资源大市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矿业开发十分活跃,矿产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矿产资源的年开采量及加工规模较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布局和产业链的形成影响极大。钢铁、煤炭、水泥、黄金等与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密切相关的产业已成为张家口市工业的支柱产业,构成该市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发展以区域资源分布为基础,初步形成了煤炭、铁、金、铅锌、磷、石灰岩采选业及其延伸产业,成为蔚县、宣化、赤城、崇礼、涿鹿县(区)经济发展的引擎。2015 年末开采矿石总量1 987.62 万t,矿业总产值34.7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7%,完成税费3.04 亿元。全市矿业从业人员约为3.3 万人。
2005 年以来,张家口市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显著提高。2015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 363.54 亿元,其中矿产品及精深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0.01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53%。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含相关延伸产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4.70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93 亿元,完成税费3.04 亿元。所述数据显示,矿业表现出对该市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税费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张家口市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河北省发现的156 种矿产资源中,张家口市有97 种,占62.18%,其中已探明上省储量平衡表的有37 种,占全市矿种数的38.14%。张家口市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矿产资源种类多,资源量较丰富;二是产地分布广泛,勘查程度较高,储量相对集中;三是资源配套性好,区位条件优越,便于开发利用;四是产地大型、中型的少(占已探明的38.55%),小型的多(占已探明的61.45%);五是矿石品质一般的多,优质的少。一些主要矿产如金、银、铅锌、铁、煤以及几种非金属矿产等,虽然在全省占有优势,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全国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全市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的60%左右(中国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的58%)。
截至2015 年底,张家口全市发现固体矿产资源95 种,矿产地(点)700 余处。查明资源储量49 种,累计查明矿石资源储量97.62 亿t,保有矿石资源储量87.25 亿t。金矿、镁矿、铍矿、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石英岩、含钾砂页岩、石墨、沸石、橄榄绿宝石、建筑用白云岩、硅藻土、砖瓦用页岩、膨润土、饰面用花岗岩、浮石、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17 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磷矿、煤炭、铁矿、铅锌矿、钼矿在全省同类矿产中查明资源储量占有较大比重,优势矿产有煤炭、金矿、铅锌矿、铁矿、磷矿。固体矿产资源总体呈“三多两少一难、区域集中”的特点,即贫矿多、富矿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共伴生矿床多、选冶难度大,优势及大宗矿产分布广泛、赋存区域又相对集中[3]。
截至2015 年底,全市发现地热、矿泉水2 种液体矿产资源。地热主要分布于坝下盆地和低中山地,有水温≥25 ℃的地热田(异常点)十余处;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坝上山间盆地、盆缘山地和坝上高原,有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2 种。
截至2015 年底,全市完成1∶20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航空磁测、重力测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25 万张北幅、张家口幅、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4 幅。完成1∶5 万区域地质调查55 幅、地球化学测量42 幅、矿产调查评价8 幅,占全市总面积分别为47%、36%、7%。
截至2015 年底,已查明并列入《2015 年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32 种,矿产地212 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6 处、中型39 处、小型144 处,小矿3 处。达到勘探程度29 处,详查程度39 处,普查程度144 处。金属矿床勘探深度一般为300~600 m,个别达到1 000 m 以上[4]。非金属矿床勘探深度一般为100~250 m,个别达到500 m 以上。煤炭一般为300~800 m,个别达到1 200 m。完成了全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概算地热能储藏量为5 615×106MJ/a。2015 年底共设置探矿权179 个,勘查面积5 199.01 km2。
特有的成矿地质条件、多期构造运动和频繁的热液活动,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各种矿产地(点)700 多处,其中,已探明上储量平衡表的固体矿产有37 种(不含水资源),矿产地230 处。主要矿产有煤、铁、锰、金、银、铜、铅、锌、钨等,其中,金、锌的储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属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分布广,储量名列全省之冠的有沸石、石墨、玻璃用凝灰岩、绿宝石、膨润土、硅藻土、含钾页岩等。煤炭资源遍布14 个县区,是河北省主要产煤地之一。另外,该市地热资源和矿泉水资源也比较丰富。
截至2015 年底,全市700 多处矿产地(点)中,能源矿产地83 处,黑色金属矿产地177 处,有色金属矿产地55 处,贵金属矿产地78 处,稀有金属矿产地15处,非金属(冶金、化工、建筑)矿产地294 处,宝石矿产地1 处,地热12 处,矿泉水9 处。
截至2015 年底,已查明形成规模的并列入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230 处(含共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26 处(占12.26%)、中型矿床39 处(占18.40%)、小型矿床147 处(占69.34%)。在查明形成规模的212 处(含共生矿产)矿产地中,达到勘探程度的29 处(占13.68%)、达到详查程度的39 处(占18.40%)、达到普查程度的143 处(占67.45%)[5]。
截至2015 年底,全市发现各类矿产97 种(全省为156 种,全国为234 种)。已探明固体矿产上表储量37 种,其中,能源矿产1 种,黑色金属矿产2 种,有色金属矿产5 种,贵金属矿产2 种,稀有金属矿产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 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3 种,特种非金属矿产1 种,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15 种,水资源1 种。
截至2015 年底,在查明各类固体矿产中,上表保有资源储量(矿石)总计749 922 万t(不含伴生矿产),其中,煤矿365 470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48.73%。黑色金属铁矿(含超贫磁铁矿)73 830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9.85%;锰矿209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0.03%。有色金属铜矿67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0.01%;铅锌矿9 073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1.21%;钼矿7 209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0.96%;镁矿7 104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0.95%。贵金属金矿826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0.11%;银矿653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0.09%。非金属矿285 481 万t,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38.07%。伴生贵金属矿7 490 万t。其他伴生矿产锰矿3 万t,铜矿62万t,铅锌矿3 624 万t,钼矿7 万t。
截至2015 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555 个。按矿山规模划分,大型矿山8 个,中型矿山14 个,小型矿山459 个(其中地热与矿泉水3 个),小矿74 个。按矿种类型划分,煤矿57 个,铁矿117 个,多金属矿12 个,贵金属矿28 个,非金属矿338 个,地热矿2 个,矿泉水矿1 个。2015 年全市矿石产量1 987.62 万t,矿山从业人数3.27 万人,实现矿业总产值34.7 亿元。在全市发现的97 种矿产中有43 种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在已探明各类型矿床(矿产地)且列入《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212 处矿产地中,已开发利用的139 处。未被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镁矿、铍矿、含钾页岩、水泥用凝灰岩、宝石5 种。
截至2015 年底,全市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三废”污染、土地占压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含水层影响与破坏以及个别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市矿山开采占压与破坏面积为13 716.86 hm2,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占压及破坏面积为4 792.81 hm2,在建及生产矿山占压及破坏面积为8 924.05 hm2。共有废(矸)石山(堆)2 688 个,累计存放量62 243.49万t。矿山开采引发崩塌3处,滑坡2处。
(1)地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施地质找矿战略行动,累计投入地质勘查资金2.3 亿元,实施近百个地质勘查项目。新增333 及以上资源储量煤炭4.57 亿t、铁矿石量0.13 亿t、金金属量7.41 t、银金属量844 t,钼金属量5.88 万t、铅金属量24.89 万t、锌金属量55.31 万t、普通萤石矿物量31.4 万t、水泥用灰岩矿石量6 655 万t。提交矿产地9 处,大部分增储指标得以完成。
(2)矿业布局得到初步优化。通过矿山企业整改或兼并重组、矿产资源整合、矿山最低开采规模限制等措施,较大幅度压减了矿山数量,矿山总数由2010 年底的712 个减至2015 年底的555 个,减少22.05%。小矿山大幅减少,大中型矿山占矿山总数比例略有提高,矿山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制度,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累计缴纳保证金5.18 亿元。“十二五”期间共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1.57 亿元,完成95 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治理恢复面积5 336.19 hm2,其中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恢复面积128.96 hm2。新建、在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实现基本治理。完成下花园资源枯竭城市矿山治理恢复面积2 613 hm2,建成绿色矿山3个。
(4)矿政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出让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制度等,以制度化促进了矿业管理规范化。逐项公开矿政审批流程,压缩并明确审批时限,简化登记手续,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6]。
“十三五”时期,张家口肩负着京张携手筹办2022 年冬季奥运会重大政治责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动力,矿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多更大挑战。
(1)冬奥会举办要求矿业为创造良好比赛环境做出贡献。京张携手举办2022 年冬季奥运会,将会大幅度提高张家口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城乡发展和生态建设保护水平。矿业发展必须主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要求,大幅度减少矿山数量,严格控制开发总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为冬奥会举办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2)“两区”建设要求矿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功能定位,张家口市必须探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新路子。矿业发展必须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定位相适应,践行绿色勘查开发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3)“四大两新一高”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矿业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大力培育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和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四大两新一高”主导产业,将推动全市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7]。矿业发展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新兴材料矿产勘查开发,推进矿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绿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促进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增多,增储增产难度加大。目前,张家口市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相对缓慢,找矿难度不断增大,隐伏区、深部区等找矿方法尚未有效突破,一大批老矿山可采储量急剧下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续基地严重不足,一些重要矿产储量消耗快于储量增长。由于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综合利用率较低,矿山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矿产开发小、散、乱和矿山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加剧了资源供求紧张状况。矿产资源所有权益和矿山环境补偿未能在矿产资源开采成本中完全体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凸显。同时,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体系不尽完善,资源的规划统筹和市场配置缺乏制度性保障,资源配置机制尚不健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全球矿业市场活跃,资源配置和矿业全球化趋势明显,为张家口市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8]。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矿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境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和进口矿产品成本增大。加之张家口市资源战略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资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能力较弱,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能源应用活动,通过优化应用方法应对能源枯竭逐渐形成的危机,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识和共同努力。要通过先进的勘探技术,全面了解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在确定开采方法时,也要尽量避免给矿产所在的地下环境造成过多的破坏,以可持续的开发行为来维持开发的合理性。张家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要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研究出适合我国矿业生产的新型发展模式,从而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的不足,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