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 柴宏飞 张志轩
(1濮阳市经济作物工作站,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植保植检站,河南濮阳 457000;3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 457000)
濮阳市地处中原地带,位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 114°52′0″~116°05′04″、北纬 35°20′00″~36°12′23″,年平均气温 14.8 ℃,年降水量532.6 mm,常年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 393 h,年无霜期205 d,国土面积4 188 km2,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濮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棉、油主产区之一。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西瓜和甜瓜早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已成为濮阳市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面积逐年增大。据农业部门统计,2020年濮阳市西瓜、甜瓜种植面积8 093.7 hm2,较2019年全市瓜果种植面积6 733.3 hm2增加1 360.4 hm2,较2017年全市瓜果种植面积6 580.3 hm2增加1 513.4 hm2。在西瓜、甜瓜生产中,特别是结瓜膨大期以后,往往甄别不清或防控不当,出现烂瓜的情况,造成减产[1]。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反复实践积累的经验,总结西瓜、甜瓜烂瓜的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
西瓜、甜瓜真菌性病害较多,但在生产上引起西瓜和甜瓜烂瓜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 疫病。疫病又叫疫霉病,西瓜和甜瓜幼苗、成株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茎及果实。果实染病,初期产生圆形凹陷病斑,扩展后果实软腐,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2]。
1.1.2 菌核病。在西瓜和甜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均可发生菌核病。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形成油渍状斑点,之后变为暗绿色圆形凹陷,并逐渐扩大,病部上长出棉絮状菌丝,后期整个果实湿腐,形成大块不规则黑色菌核。
1.1.3 炭疽病。在西瓜和甜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炭疽病,以中后期危害较重。幼瓜发病,往往整个果实变黑,皱缩腐烂;果实染病,初期出现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粉红色黏稠物,严重时腐烂,病斑密生同心轮纹状小黑点。
1.1.4 蔓枯病。在西瓜和甜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其病原菌也侵染叶片和果实。果实染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之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干燥时,病斑呈星状干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状态[3]。蔓枯病与炭疽病症状相似,但蔓枯病病斑产生小黑点,不产生粉红色黏稠物质。
1.1.5 黑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果实染病,初期出现水浸状暗色斑,之后扩展成凹陷斑,引起果实腐烂。该病可在运输和贮藏期继续扩展。当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的黑色霉层。
1.2.1 细菌性果腐病。西瓜和甜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细菌性果腐病,可危害叶片和果实。果实染病,果实朝上的表皮表面出现数个几毫米大小的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浸状斑点,之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橄榄色水渍状斑块。发病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实表皮,果肉组织仍然正常。发病中期以后,病原可单独或随同腐生菌蔓延到果肉,使果肉变成水渍状。发病后期,受感染的果皮经常会龟裂,因杂菌感染而向内部腐烂。有些品种果实染病后,在果实上仅出现龟裂的小褐斑,无明显的橄榄色水渍状斑块,但病原菌已侵入果肉组织,造成严重的水渍状病症。病斑上常有褐色黏稠的菌脓溢出。
1.2.2 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病又称西瓜细菌性角斑病,在西瓜、甜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叶片、茎蔓和果实都可受害,在开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发生最重。果实发病,初期出现油渍状黄绿色小点,逐渐变成近圆形红褐色至暗褐色坏死斑,边缘呈黄绿色油渍状,随着病害发展,病部凹陷龟裂呈灰褐色。当空气潮湿时,病部可溢出锈色菌脓。
一是气象因素。大棚西瓜和甜瓜坐果期阴天、雨天、雾天等异常天气较多,日照时数少,通风排气不好,棚内浇水后放风不及时,高湿低温,易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坐瓜后易烂瓜。二是种植因素。连年重茬,不重视棚内消毒,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不注意提前预防。用药量过大、使用激素过多等都容易造成烂瓜。三是种子原因。种子消毒把关不严,致使种子带菌率高。四是营养失衡。在多氮、多钾的土壤中,高温干旱会使钙的吸收受阻,产生裂果、发酵果。五是缺素原因。当缺硼、缺钙或嫁接栽培时,砧木对钙的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钙向果实内移动失调。六是设施因素。棚膜质量不高,透光性、雾化性不好,不及时拉风口等均可造成烂瓜。
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在优先协调运用各项农业管控措施培育健壮植株和提高植株抗性的基础上,早发现、早施药、少施药,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有效控制病害迅速蔓延,从而提高西瓜、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生态环境[4]。
农业防治是综合协调运用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实现作物健身栽培、免受或减轻病虫危害的一项重要举措。
2.1.1 选择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同,一代杂交种较常规品种具有更强的抗性。生产者要针对濮阳地区易发生的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2.1.2 轮作倒茬。不同作物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不同,实行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的传染源。西瓜和甜瓜与大田作物轮作效果较好,与棉、茶轮作效果较差。一般轮作周期为3~5年,水田可短一些。
2.1.3 清洁田园,冬耕冻垡。瓜田中病株、病叶是翌年病虫害传染源,收获后要及时清理枝叶、杂草等,并带到田外集中烧毁。冬闲地块,冬前深耕冻垡;套种地块,于冬季深翻预留瓜沟,可冻死大量病菌和越冬害虫。
2.1.4 合理施肥和灌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提前施基肥都有利于减少地蛆和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发生。针对不同作物,氮、磷、钾肥要合理配方施用,西瓜和甜瓜生产上提倡控氮、补钾,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瓜田灌水要采用沟灌和畦灌,最好采用滴灌,禁用大水漫灌,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2.1.5培养无病壮苗,适时定植。早春要采用无病虫害的营养土育苗,杜绝或减少种苗携带病虫。大田定植要依据设施和环境条件,适时定植,过早、气温和地温较低时定植,易造成沤根、僵苗或弱苗不发;过晚定植,植株中、后期极易感染病虫害。
2.1.6 严格田间操作。在进行整枝、打杈、压蔓、摘心等工作时,先操作健壮植株,之后集中整理可疑病虫株,将摘下的叶片和茎蔓及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2.1.7 注意棚内温湿度调控。及时更换棚膜,确保棚膜采光性能好、无雾滴;定植后,为促进缓苗,一般3 d内不放风,保持棚内温度28~33℃;缓苗后,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2~26℃、夜间温度15~18℃;坐果后适当升高温度,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8~32℃、夜间温度18~20℃,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定果后,加大昼夜温差至10℃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在控制温度的同时,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每次浇水后要加大通风量,排除棚内湿气。
2.1.8 注意夏季土壤和棚室消毒。一是利用夏季设施休闲时间放水泡田,浇大水淹田2~3次,冲洗土壤中残留的无效盐分及病菌虫卵,减轻重茬危害。二是上茬作物清秧后地面撒施麦秸和生石灰,用量为750~1 125 kg/hm2,结合农药土壤熏蒸剂,翻耕后覆盖地膜、合严棚膜熏蒸土壤,可杀灭土壤病菌。三是下茬作物定植前7~10 d进行棚内空间熏蒸消毒,杀灭大棚骨架及棚膜等覆盖物上的病菌、虫卵。可以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用敌敌畏乳油7.5 kg/hm2+硫黄18.0 kg/hm2+锯末分堆点燃熏蒸24~36 h,之后打开所有风口通风,在关闭风口24 h后无明显异味,方可移栽定植。
化学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西瓜和甜瓜生育期较短,果实汁液多,采后即食,因而合理用药、实施绿色防治措施对提高西瓜和甜瓜的品质尤为重要。
2.2.1 早发现,早防治。多数病虫害在普遍发生之前,先在田间部分植株出现危害,出现中心病株。因此,要经常检查瓜田,特别注意查看弱株和老叶,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围绕病株中心及时用药,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发阶段,抑制病虫害蔓延,以有效节省农药、保护天敌和减少污染。
2.2.2 连续用药,维持药效。任何药剂都有一定的持效期,一般药剂的持效期为7~10 d。病菌在不断传播和繁殖,因而生产中要根据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合理连续用药1~2次,根治病虫害。
2.2.3 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其防效会逐渐降低,植物会产生抗药性,因而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常用的杀真菌制剂有嘧菌酯、醚菌酯、烯酰吗啉、甲基硫菌灵、溴菌腈、咪鲜胺、菌核净、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常用的杀细菌制剂有农用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水合霉素、噻菌铜、叶枯唑等。
2.2.4 科学施药,提高防效。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喷药时间,应在早晨植物叶面有露水时喷施粉尘剂,以有利于药剂黏着;选择露水退后喷施喷雾剂,避免因药液稀释或流失而影响药效。气温较高的中午或风天、雨天不喷药,避免发生药害或降低药效。其次,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按照西瓜和甜瓜不同生育期合理选择施药量,一般苗期用药要低剂量,成株期适当加大剂量,但不能剂量过大,防止药剂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2.2.5 安全用药,防止污染和中毒。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结瓜后禁止使用长效农药;采前10 d,停止用药,避免发生植株中毒。喷药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顺风喷药、配药,防止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