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温清饮的来源与运用探析

2022-12-13 22:12王佳沁杨耀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四物汤荨麻疹黄连

王佳沁 杨耀忠

1.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999;2.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940

日本的传统医学即汉方医学自古以来一直受中国医学文化的熏陶。至中世纪(15~16世纪)末期,本为少数特权阶层占有的医学文化慢慢渗透进了民众当中,随之也出现了较多赴明朝学习的医者[1]。创立“后世方派医学”的曲直濑道三(1507~1594)在其晚年就有了《万病回春》的发行译本。大约半个世纪后,龚廷贤的弟子戴曼公在1653年东渡日本,并将龚氏的代表作携入日本,招收弟子广授医术,发扬了学派传承[2],推动了书籍的反复出刊发行。龚廷贤也最终成为江户时代颇有影响力的医家,使得中国医学深受日本医界的重视,获得广为流传与研究学习。

《万病回春》共八卷,是龚廷贤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集内、外、妇、儿之大成的一本综合性典籍。温清饮,书中称为温清散,载于《万病回春·卷之六·血崩》,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一钱半组成,妇人之血崩“稍久属虚热者,宜养血而清火也”[3]。

1 方剂解说

温清饮最初用于主治妇女崩漏,“治妇人经血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萎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3]。本方是由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物汤和《外台秘要》的黄连解毒汤合方而成。四物汤中,当归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长于补血活血;白芍味苦、酸、甘,入肝与脾经,养血敛阴;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与肾经,养血滋阴;川芎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血。黄连解毒汤中,全方药物皆味苦性寒,黄芩清泻肺热,清上焦湿热;黄连清心泻火,清中焦火热;黄柏清泻肝肾,清下焦湿热;栀子善清三焦之火,引火下行。四味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温”指四物汤的养血和血,“清”为黄连解毒汤的清热泻火,一温一清,故名为温清饮[4]。

温清饮并非龚廷贤所创,首次书面记载见于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该书中提到解毒四物汤,其用药组成和主治内容与温清饮一致,故考虑二者为同一个方子[5],但该方是否为方广的原创也未有定论。在后世著作中,《宋氏女科秘书》及《妇科玉尺》中也皆有相应原文提到“解毒四物汤,一名温清饮”或“此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合剂也”[6]。因《万病回春》在日本影响力之大,被尊为经典著作,且“温清”二字又最早是在龚廷贤著作中出现,或许这也就是大家公认温清饮出自《万病回春》的原因[5]。

2 中日治验

日本一贯堂医学,是日本近代后世方派森道伯(1867-1931)总结其临床经验后在晚年创立的诊疗体系。其弟子矢数格整理归纳其诊疗思想,并出版了《一贯堂医学》,对近代汉方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贯堂医学的主要学术观点认为健康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其将现代人的体质总共分为3大类,瘀血证体质、脏毒证体质和解毒证体质。解毒证体质又细分为三个类型:小儿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小儿期使用柴胡清肝汤,青年期运用荆芥连翘汤,成年期使用龙胆泻肝汤。温清饮便是解毒证体质3张处方的基础方。在矢数道明的医案中,将有温清饮运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贝赫切特综合症、血脉灼热症、变态反应体质等疾病[7]。日本汉方界更把此方列为各种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剂[8]。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展开了对温清饮的研究。杜旭等[9]通过实验发现温清饮对I型及IV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小鼠血浆中的 CAmp含量,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石杨[10]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温清饮运用于治疗难治性口疮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温清饮可以调节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疗效显著[11]。崔云有别于其他医家,以清热、活血、 利湿为治疗大法,选取温清饮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睾炎、不育症等男科疾病,拓宽了主治范围[12-13]。温清饮广泛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等病症,姚梅龄通过对病因病机的把握,在血虚火旺、下焦略有湿邪的月经后期的患者身上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14]。马先军[15]使用清温饮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实验表明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王晓帆等[16]用温清饮加减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结果表明近期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上(3年或5年)两组有显著差异。

3 验案举隅

杨耀忠主任医师是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笔者有幸师从于杨耀忠主任医师学习临证经验。在皮肤病的诊疗过程中,杨耀忠主任医师认为其原因多为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或过食生冷致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功能受阻,郁久化热,皮表受邪犯病。温清饮养血、滋阴、清热、燥湿并用,效果明显。

3.1 痤疮案 患者,男性,16岁,高中生,2021年1月25日就诊。主诉:面部及颈部痤疮多发3月余。症见:面部及颈部可见毛囊性丘疹、粉刺、少许脓疱,大便尚调,夜寐尚可,胃纳可,舌红苔薄黄脉细。诊断为痤疮,辨证为血热上炎,予温清饮加减。 处方:荆芥9 g,防风9 g,老翘壳15 g,薄荷3 g,当归9 g,川芎 9 g,赤芍15 g,黄芩15 g,黄连3 g,黄柏15 g,焦栀子9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15 g,薏苡仁30 g,乳香6 g,金银花15 g,白鲜皮15 g,蝉蜕 6 g,天花粉30 g。14贴,水煎服,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2021年2月8日复诊,痤疮较前有所消退且未见新发,初诊方加柴胡9 g、枳壳15 g、炙黄芪15 g,继服2周,煎服法同前。

按语:该患者为学生,平素学业压力较大,饮食不忌口,正处于青春期皮肤油脂分泌旺盛的阶段,容易发生痤疮这类的问题。方中以温清饮为基础,选取了解毒证体质小儿期的柴胡清肝汤,再加入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辅以荆芥、防风、白鲜皮、蝉蜕、薏苡仁等改善皮肤表面风热的药物,辨证选方,收效颇多。

3.2 荨麻疹案 患者,女性,40岁,医生,2021年3月1日就诊。主诉:胃脘部不适伴荨麻疹发作1月余。症见:手臂及身上皆有红色团块,平素时有胃脘部不适症状,伴有胃胀、嗳气,诉既往有荨麻疹、胃窦炎、慢性咽炎病史,夜寐差,易醒,畏寒,二便尚可,大便偏烂。舌红苔薄白脉细。诊断:荨麻疹,辨证:血虚夹热,予温清饮加减。 处方:荆芥9 g,防风9 g,蝉蜕6 g,黄连3 g,黄芩9 g,黄柏9 g,当归9 g,川芎9 g,赤芍15 g,半夏9 g,陈皮9 g,白茯苓15 g,枳壳15 g,竹茹9 g,山楂30 g,神曲15 g,干姜6 g,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猪苓15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老翘壳15 g。14贴,水煎服,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2021年3月15日复诊,患者荨麻疹较前明显好转,胃部不适症状好转,又诉有先天性黄疸病史。初诊方赤芍改为 9 g,干姜改为3 g,加入茵陈30 g、熟薏苡仁 15 g,薏苡仁15 g。继服14贴,煎服法同前。

按语:该患者既往有荨麻疹、胃窦炎病史,且平素畏寒,考虑血虚有热,予以温清饮为基础,加入半夏、陈皮、茯苓、山楂、神曲等宽中理气之品,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蝉蜕等疏风解表的药物,辅以猪苓、泽泻、车前子等使热邪以小便而解。复诊时,因患者有先天性黄疸病史,加入茵陈清湿热,薏苡仁清热排脓,可见荨麻疹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巩固治疗后停药。

4 小结

温清饮是古方中推广应用较为成功的方剂,本方扶正祛邪、温清并用,早年在日本受到了汉方医学的推崇,不仅运用于妇女血崩,还拓宽了诸多病种范围,提升了治疗理念。我国在近些年对该方也展开了现代研究运用,但临床上缺乏较大样本的系统观察,且偏于个案及用药经验,尚需国内学者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四物汤荨麻疹黄连
讨厌的荨麻疹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不一样的“双黄连”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
“小矮子”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