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宾 刘姣姣
(庐江县生态能源局,安徽庐江 231500)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有利,弃则为害[1]。从环保方面来看,每年午季及秋季秸秆禁烧时镇、村都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巡查看管,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能够有效减轻秸秆禁烧压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农业生产方面来看,秸秆离田使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农田耕作更容易,提高了耕作水平。秸秆综合利用使农户受益,为政府解忧,于民于政都有利。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现探讨庐江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期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庐江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比较丰富,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主。以2020年为例,全县秸秆理论资源量80.68万t,可收集资源量50.32万t,其中:水稻秸秆36.66万t,占比72.85%;小麦秸秆8.28万t,占比16.45%;玉米秸秆2.04万t,占比4.05%;油菜1.91万t,占比3.79%;其他诸如花生、薯类、豆类、棉花种植面积较小,产秸秆约1.43万t,占比2.84%。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等方式,庐江县逐渐形成以秸秆还田、能源化利用为主,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商品有机肥生产等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局面。2020年庐江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03%,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量为26万t,高温堆肥等其他方式还田量为0.46万t,两者秸秆还田总量占秸秆综合利用量的57.1%;秸秆能源化利用16.23万t,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35.04%;秸秆饲料化利用2.27万t,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4.9%;秸秆基料化利用0.74万t,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1.6%;商品化有机肥利用秸秆0.61万t,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1.3%。
庐江县以市场化、产业化为主线,围绕秸秆“五化”利用,陆续出台了秸秆产业化利用奖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和设备购置奖补、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奖补及秸秆收储奖补等一系列政策,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做大做强。经过多年发展,已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11家。这些企业的培育为庐江县秸秆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8年庐江县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36.2%,2019年庐江县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39.18%,2020年庐江县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42.85%,秸秆产业化利用率逐年提高。
庐江县超过50%的秸秆被还田处理,多年的高强度、无间歇还田作业,虽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环境,但存在大量秸秆长期堆积于地表浅层的问题,造成土壤孔隙过大,农作物根植较浅,倒伏、病虫害现象多发。
一是地形限制。根据庐江县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在庐江县土地面积中,山区、低山区占比18.02%,丘陵区占比54.26%,圩区占比16.65%,庐江县大部分地形不适合开展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作业。二是农业生产道路涵桥标准低,仅能满足农业生产的排灌和小型农业机械化作业,大中型机械联合作业受限。三是本地秸秆离田专业化服务组织稀缺。目前专业的秸秆离田服务组织仅3家,开展秸秆离田收集能力有限,依靠外地秸秆离田服务组织受制于人且成本高昂。四是人工成本逐年上涨,且秸秆离田期间正处于农忙季节,秸秆收储人力短缺。五是秸秆密度低、体积大,运输成本高。六是秸秆政策重在扶持利用,忽视了收集、运输“最后一公里”。
受多种因素影响,庐江县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大多停留在小市场运作阶段,投入产出效率低。现有的生物质固化成型企业受原料成本、技术工艺影响,秸秆年利用量未达到建设预期。唯一的1处秸秆电厂因经营不善正面临破产重整,秸秆产业化基础相对薄弱。
自2019年起,庐江县通过政策引导,在各镇陆续建立了至少1个秸秆收储点,初步建立了秸秆收储体系。但是,由于部分秸秆收储企业对秸秆标准化收储点没有实质需求,最多需要一个临时的秸秆收储点,常态的收储模式是在田里打捆收集秸秆后直接运输到秸秆利用企业进行售卖。县内秸秆利用企业少,秸秆利用需求有限,单纯从事秸秆收储运的企业存在销售压力。除在秸秆利用企业设立的收储点尚能正常运营外,其他秸秆收储点运营情况均不理想。
全社会应认识到解决秸秆焚烧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秸秆综合利用,要站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部门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进行宣传,调动全社会有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社会关注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充分挖掘当地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好典型,以点带面,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加大秸秆离田规模,适当控制还田总量,降低还田强度。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谋划秸秆离田还田比例,科学制定秸秆离田还田计划。鼓励采取秸秆覆盖、集中堆肥、稻麦双套、行间铺草、施用腐熟剂和制作商品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还田,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做好农机调配组织服务,保障秸秆离田还田农机需求,积极培育秸秆离田还田第三方服务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离田还田作业服务。
产业化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关键是要有对农户起带动作用的龙头组织[2]。因此,相关部门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对外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从事秸秆产业化发展;对内要积极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龙头企业,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对秸秆产业化利用各个环节进行扶持,引导企业加大秸秆产业化技术投入,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此外,还要做好产业底子摸底调研,研判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细化短期工作重点,科学发展该项产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秸秆收储点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秸秆可收集量、周边地形是否适合开展秸秆大规模收储离田、秸秆利用企业对秸秆的需求量、秸秆收储服务组织作业模式是否需要等。原则上只要有需求,并且条件适合,各地均应设置相当数量的秸秆收储点。政府要加大对秸秆离田收储的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农机服务组织、有实力的农业合作社组建专门的机构收储运机构,形成稳定的秸秆收储能力,逐步做到收储运体系全覆盖。
一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重点扶持秸秆综合利用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加大对秸秆离田作业、土地深耕深翻作业、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产业化利用的扶持力度,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二是政府制定金融扶持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秸秆综合利用行业特点,创新开展金融服务,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等。三是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税收、用电、运输等相关政策[3-4]。
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研发,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庐江县实际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形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相关人员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成熟技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各类技术标准,大幅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