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华 田富强
(新野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新野 473500)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豫西南主要的花生种植区和集散地,年种植面积23万hm2以上,平均产量4 500 kg/hm2左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然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加长,影响花生产量的诸多不利因素不断显现,如花生病害不断加重,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下降、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造成土地营养失衡,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影响花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1]。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南阳地区花生生产的当务之急。
花生病害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叶斑病、病毒病等,但近几年以花生白绢病危害最重;花生后期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尤以褐斑病较为严重,造成叶片有效光合面积减少,光合作用下降,百粒重不高,从而直接影响产量。
2010—2020年南阳市土壤养分化验结果显示,土壤含有机质16.90 g/kg、有效磷31.43 mg/kg、速效钾130.80 mg/kg、有效硼 0.34 mg/kg、有效锌 0.80 mg/kg、有效钼 0.18 mg/kg、有效锰18.80 mg/kg,pH值 6.30。由此表明,近些年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营养元素出现结构性失调,加剧了土壤不平衡性,不利于花生生长,对花生高产造成影响。
花生在南阳地区连年种植,一方面,花生的代谢产物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土壤病原菌基数增加;另一方面,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多种营养物质,而实际生产中大多只施入了以氮、磷、钾为主的大量元素,久而久之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失去平衡,尤其是微量元素钼、硼等在土壤中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花生的高产优质。
针对花生病害的防治,应选择使用抗病品种,并重视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如深耕深翻,根据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适当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注意加强防旱排涝,培育壮苗,提升花生植株抗病能力,按照田间病害发生情况适时施药防治[2]。
加大花生与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的轮作倒茬力度,改善土壤环境,减少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消耗和病虫危害,促进花生高产优质。
推广深松深翻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耕深25~33 cm,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并灭杀越冬病虫卵,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耕整质量要求土层平整、疏松、细碎,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春花生对土壤深耕或深松、耙耢,麦套花生提倡前茬深耕,麦后夏花生应每3年播种前深耕深松1次;小麦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秸秆应先粉碎后深翻,然后旋耕播种,麦秸粉碎长度<5 cm。对于秸秆还田量少的田块,可以旋耕播种,旋耕深度15~20 cm,尽量减少表层10 cm内的麦茬,再耙平地面,做到土松、地平、土细、肥匀、墒足[3-4]。
提倡重施底肥、种肥异位同播、苗期初花期合理追肥。一般底施腐熟有机肥1 500~3 000 kg/hm2、花生专用肥 1 200 kg/hm2(或尿素 375~450 kg/hm2、过磷酸钙 1 125~1 500 kg/hm2、硫酸钾 300~375 kg/hm2)。鉴于钙在植物体内移动困难和花生果针、荚果在生长期可吸收钙等养分的特性,建议结果层追施钙肥,以达到真正吸收的目的,一般于初花期追施石膏375~450 kg/hm2。麦套花生不便施用基肥,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低,麦收后始花前结合浇水及时追肥。麦后夏花生来不及深耕整地增施有机肥,提倡将所需有机肥增施到前作小麦上,实现粮油协同增产增效。生育中后期可用0.1%~0.3%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澄清液、1%尿素叶面喷施2~3次。同时,应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注重硼、锌等微量元素施用,可施用硼肥 7.5~15.0 kg/hm2、 锌肥 7.5~15.0 kg/hm2,做到营养平衡供应[5]。
酸化土壤要减少施用双氯肥料,可适当增施石灰、钙镁磷肥等含钙肥。撒施生石灰能有效改良土壤,遏制酸化速度,破坏杂菌生态环境,起到杀灭土壤中病菌的作用,降低病害发生概率。一般犁地后,在冬季晾晒土垡时操作,撒施量450~750 kg/hm2。
在推广应用花生抗性品种、轮作倒茬、规范化种植、增施有机肥和钙肥等基础上,实行绿色防控技术。播种时使用杀虫剂与杀菌剂 (包括化学杀菌剂和生物制剂)混合拌种,每15 kg种子用吡虫啉30 mL+卫福40 mL+24%噻呋酰胺种衣剂(或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 mL拌种(包衣),晾干种皮后在24 h内播种。6—7月,每3.33 hm2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诱控蛴螬成虫及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3.5.1 花生茎腐病。茎腐病又称为“死秧”或“倒秧病”,会造成花生整个植株或者侧枝死亡,导致花生产量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该病最好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即在花生播种前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按种子量0.5%~1.0%兑水配成药液浸种24 h后取出播种。针对没有进行药剂拌种的地块,茎腐病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 mL/hm2混合喷雾,每隔 7~10 d喷 1次,连续喷 2~3 次[6]。
3.5.2 花生根腐病。花生感染根腐病后植株矮小,叶片逐渐变黄、干枯直至脱落,主根变黑并腐烂,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死亡。防治上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严重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
3.5.3 花生白绢病。花生白绢病自苗期到结荚期均可发生,以开花结荚期造成的损失最重。防治上,要种植抗病品种,并在播种前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后,结合机械喷除草剂,混入广谱杀菌剂,对土壤、肥料和病残体中的初侵染源予以消灭,控制并减少其传播机会。注意适时化控,保持花生植株间通风良好。发病严重地块,发病初期用菌核净、异菌脲、戊唑醇等药剂灌根或茎部喷施。
3.5.4 花生锈病。花生锈病主要对叶片产生危害,后期也会危害到果柄、果壳、茎枝、叶柄。化学防治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联苯三唑醇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3.5.5 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2种。其中,褐斑病病斑通常是圆形呈褐色,病斑较大,黑斑病的病斑形状也是圆形,但颜色呈黑褐色,病斑略小。防治上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70%硫菌灵,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洒,每15 d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