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韩天瑶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不断更新。高校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的综合性、复杂性认识尚不全面,常成为不法分子的诈骗对象。高校电信诈骗不仅给学生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给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高校不仅应当注意对防范电信诈骗进行宣传,尽最大可能避免案件发生,在案件发生以后也应当注重受害学生的跟踪调查与心理疏导,强化学生的防范意识。本文通过对一则高校贫困学生电信诈骗案件的分析,归纳案例中贫困学生遭受电信诈骗后的跟踪处理办法,分析贫困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做好高校电信诈骗防范和应对提出建议。
白某是一名贫困生,就读于某高职院校大学二年级,2021年3月,一位自称白某好友的骗子通过微信添加白某为好友,并将白某拉入一个微信群,并说下载聚旺APP并在其中充值投注可以获取高额返现,每充值一笔都有返利。白某按照指引下载了APP进行投注,陆续充值8830元,返利180元,提现了830元,还有7820元需要充值更多的钱才能提现,白某意识到被骗,向社区民警报案,社区民警立即反馈给学校并开始展开调查。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该APP资金流向境外,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被骗金额恐难以追回。白某被骗的金额是自己勤工俭学赚来的收入,案件发生后情绪隐忍低落,沉默寡言。
1.配合警方调查,妥善处理案件产生的影响
在警方联系学校后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跟进案情调查情况。学院领导、辅导员及时到现场稳定白某情绪,陪她一起听取社区民警的谈话教育。对她及时止损报警处理的做法予以肯定,并鼓励她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避免给她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并安排班干部、宿舍成员密切关注白某的情绪及行为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映,避免白某因情绪波动或过激行为受到伤害。
2.与学生充分沟通,告知学生家长,共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辅导员与白某充分沟通,理解她的情绪和感受,增加她对警方、学校、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经过辅导员的鼓励和沟通,白某愿意主动将遭遇告诉父亲,并得到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辅导员也定期与白某父亲沟通白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和调整白某的心理状况。
3.关心学生实际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案发后,辅导员向白某介绍了学校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为白某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提供途径。白某表示暂时没有申请资助的打算,如有困难会向老师请求帮助。
4.关注学生变化,定期督导帮助学生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在警方前来调查时,辅导员在观察中发现白某没有表现出巨大的情绪波动和表情变化,说话很少,只在提及家庭的时候眼眶发红,咬着嘴唇不让眼泪掉下来,判断她在压抑情绪,需要合理宣泄,随即制定了定期宿舍走访和谈心计划。
结合从班干部和宿舍成员了解到的情况,案发后白某虽然可以正常进行学习和生活,但平时情绪低沉,较少言语。案发一周后,辅导员与白某谈心,白某更充分表达了案发以来的感受,尤其是极度自责和悔恨,尽管父亲没有责怪自己,但她还是认为是自己给家庭增加了负担。辅导员通过谈心纠正白某过分责怪自己的不合理的想法。首先肯定了她报案的果断和面对问题时清晰的处理思路。然后,通过代入其他相似案例,让白某作为第三者的身份对电信诈骗案件受害人进行评断,让她明白这起案件中最根本的错误是骗子的违法行为,尽管她不应该轻信“朋友”并急切获取金钱,但她信任朋友和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善家庭经济情况的初衷并没有错误,只是需要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做出更谨慎的判断,并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避免被骗子利用,绝不能相信“天上掉馅饼”,要努力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案发第三周,白某能够正常与同学交流,愿意主动与舍友谈论自己这次经历,提醒身边的同学注意安全防范,逐渐走出遭遇诈骗的阴霾。
5.案例记录存档,做好日常防范电信诈骗教育警示
高校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一起案例的发生都是对学校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和防范的提醒。未来保证案例的完整性,记录案例细节,辅导员将案例的过程、处置方式、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联系情况详细记录。将本案例作为防范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为学生日常防范电信诈骗教育起到警示作用。
尽管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本案例仍能反映出贫困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的若干原因。
1.社会阅历较浅,缺乏辨别能力
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单纯,除了家庭环境外,校园环境占成长过程的绝大部分。人际交往对象以同乡、同学为主。对社会和人性的体验和了解较少,面对新鲜事物、新的提议与观点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容易被蒙蔽。如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留心和反思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在面对相似的作案手段时则能够举一反三,避免遭受损失。
2.疏于防范诈骗,反诈意识薄弱
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归根到底是反诈意识薄弱。面对添加好友的“熟人”,没有第一时间用电话方式判断身份的真实性。面对“好友”的游说,也并未对要求下载的APP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没有查验安全性。在频繁支付金钱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对这样的操作手段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让自己越陷越深。在本案例中,白某有几次机会可以避免自己被骗,减少自己的损失。在接到熟人的网络宣传时,应当第一时间保持警惕,电话联系验证“好友”的真实身份,并且搜集相关APP的信息,必要时联系工商管理部门咨询,在向APP进行多次支付时,应当意识到这不是合理合法的交易手段。但白某在这几个环节没能够及时识破骗局。
3.急于减轻负担,容易妄下决断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情况特殊。他们清楚地了解家庭经济情况,明白生活的不易,对家庭经济状况带有强烈的危机感,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减轻负担,希望自立自强,对家庭的依赖较少。所以容易被骗子所描述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收益的方式吸引,加上在希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朴素心愿的驱使下,他们容易被蒙蔽,导致冲动做出决定,反而弄巧成拙,落入骗子的圈套。
1.加强警校联动,加强防范宣传,及时处理案件
高校管理相对独立,高校学生社会经验较浅,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群体。高校与社区民警的联动,一方面可以让高校警情得到及时处理,避免带来大范围的校级影响;另一方面社区民警与高校及时互通警情,有助于让高校学生了解最新型的电信诈骗手段和典型案例。高校可以通过与警方联合组织防范电信诈骗警示宣传活动,采取讲座、广播、新媒体、第二课堂活动等手段在校内进行广泛宣传,强化学生对常见电信诈骗的认知水平,学会对电信诈骗手段进行防范与识别。
2.安全教育常态化,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建立学校电信诈骗案例库,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应定期整理、更新电信诈骗案例,用于编制安全教育材料。将防范电信诈骗融入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讲座、谈心谈话等形式,让学生熟知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类型、作案手段,提升防范技巧。为了加深学生对电信诈骗警惕性,在征得电信诈骗案件受害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请遭遇者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强化安全教育的时效性。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劳动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合理合法地追求财富是个人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式。但人只有通过合法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取收入。电信诈骗是对人们合法劳动的伤害,骗子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劳动观,明确取得金钱必须通过合法的辛勤劳动,避免出现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不切实际的盼望;引导学生理解健康的身体、勤劳的双手和良好的品行是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是创造价值、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
4.重视电信诈骗受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与反馈,及时干预心理问题
电信诈骗处理会对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影响受害者心理状况,甚至带来创伤。因此学校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跟进案件侦破同时应当注意解决案件带来的其他隐患,尤其是对受害学生的心理伤害。在案件发生后,学习对受害学生的情绪疏导和警示教育应同样重视,定期与学生谈心。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沟通技巧,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个人情绪和感受。另外要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平复情绪,引导学生主动与家长沟通,如学生暂时不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但又无法自我排解心理压力,则要继续通过交流谈心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如果老师的力量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则应联系其他更有能力的人一起来帮助他。此外,还应当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实际生活和心理方面定期追踪,让被骗学生尽快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电信诈骗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当其传播到一定程度时总有受害者被骗。尽管对于个人来说遭遇电信诈骗非常偶然,但一旦遭遇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高校应当注重电信诈骗的防范教育,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在案件发生后注意跟踪遭遇者的心理状况,解决其实际困难,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