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壮,陈振中,贾海洋
(1.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11;2.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桃园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09;3.荣成市石岛管理区东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11)
畜牧养殖行业在在保障人类生活需求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技术推广能够提高畜牧养殖行业发展的生产力,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产量与质量,改善行业发展的综合动力和水平。
1.1 资金投入不足,科研资源亟待提升资金支持不足是制约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我国GDP增长超过500%,经济环境稳定,各项技术发展良好,但农业支出与经济发展总量并不匹配,我国农业包含众多分部,畜牧业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投入在该行业中的技术支出部分更是低于10%,这严重制约了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和进步。从2006~2020年农业支出的情况分析来看,近十年农业部分的经费增长仅占15.3%与GDP增长不相匹配,这表明资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资金投入量不足,同样也限制了人才向农业、尤其是畜牧行业的流动,人才数量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数量,也决定着该行业的技术进步的方向。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用于农业部分的科研活动的人才面临着严重不足的局面。从2010~202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科研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但是农业科研人口的占比不足15%,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相比,这一比例是严重偏低的,尤其是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我国的农业科研力量需要加强。当前我国对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各部门也加快了科研人才的培养,但是负责研究农业的科研人员的数量仍然偏低。同时从数据分析上来看,2010~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人数呈现出一定的下降态势,这种不增反降的趋势,影响了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在科研项目的数量上,我国从2015年700多项下降到了2020年的600多项,立项项目也减少了将近一倍,表明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的研究稳定性不足。因此,不论是人员,项目还是资金,都不足以振兴农业科技,也不足以支撑畜牧业的技术推广,要想真正繁荣养殖业,科技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科研人才马太效应凸显科研人才上的马太效应,主要是指人才在不同部门之间分配比例的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培养农业人才,输出农业人才的大国,拥有多个农业科研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数量来看,城镇就业人员当中的人才数量占比不足10%,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与西部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才外流的现象,仅事业单位流失的科研人才,在2010~2020年接近2万人,占总比例的10%。虽然近10年我国农业人才在总数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人才在农业领域的留存率却始终不高,每年新增的科研人才大部分涌向了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没有停留在农业技术领域。除此之外,一些科研人才流失到国外也是影响农业,畜牧业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未来的科研力量,甚至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走向。造成科研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待遇不高,薪酬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在南方科技发达的省份,引进农业科研人才的福利待遇十分的优厚,但各省政策之间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科研环境的差仍然是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科研人才在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因素。此外,事业单位在保障科研人员福利待遇方面与企业单位存在较大的差异,科研人员的福利水平无法满足科研人员自身的需求,因此难以吸收外来科研人员,也无法持续的培养出高附加值的科研人员。目前,我国仍然存在较为传统的生产观念,只注重养殖规模的大型厂房土地机械设备等外在的条件,忽视了人才的培养和知识创新,导致企业越做越大,配套的科研人才越来越少,不能够助推企业的发展。
1.3 推广机构有待完善,推广人员亟待提高当前我国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机构仍然不完善,推广人员的数量整体不足,畜牧养殖行业是一项与自然资源高度相关的行业,区域大面积大,涉及范围非常广。养殖行业又是一个全产业链条的行业,每一个环节对最终的产量和质量都至关重要,畜牧站当前依赖科研人员对畜牧养殖行业进行指导与观察,引导养殖户树立正确的养殖方式为养殖户解答问题,作出科学的养殖知道。但是在畜牧站的规模上,数量上,我国当前的技术人员还不足以支撑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序幕,债市技术推广创新的关键,也是技术迭代的关键,失去这份保障,养殖行业将越来越艰难,发达省份的养殖行业正在逐步提高畜牧站的建设数量和建设比例,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畜牧机构建设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不仅影响了畜牧技术的推广,也影响了科研资源的有效性。同时,养殖户希望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来到现场,到自己的农舍进行指导,但是一些养殖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技术人员较少,不足以支撑这项活动的开展,导致一些养殖户来到畜牧站,却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同时大多数的畜牧站都分布在县域,县里的兽医给羊,猪,牛,鸡看病多一些,如果想得到精准指导,还需要请到更高级别的兽医,但兽医站能派出的科研,技术专家数量较少,给出的最新,养殖科技信息也较少因此养殖,农户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更多的养殖相关技术知识,纠正自己的养殖误区。
1.4 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龙头企业科研能力较弱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羊肉养殖农户年龄在40~50岁,农户的养殖年龄实际上偏高,这些农户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养殖培训的能力不足,甚至大多数养殖农户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养殖训练。同时,很多养殖户都是初中毕业,高中已算高学历,几乎没有大学学历的养殖户,他们接受养殖技术创新的能力较差,不仅制约了养殖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也阻碍了现有的技术推广。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也限制了我国肉类食品的养殖技术推广,一些地区肉类的消费比重偏低,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迟迟上不去,养殖行业缺乏大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有高科技研发水平的繁育公司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企业大多数再铺开产品链条,尤其是销售链条,增加产量,从而获得力量润却并没有将利润重新投入到研发中,以推广养殖技术。缺乏创新是限制技术推广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国拥有科研实力的肉类龙头企业寥寥无几,龙头企业的科研力量较弱,实际上也限制了养殖企业的快速发展。
2.1 加强科研环境建设及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技术创新进步与科研经费的投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密切相关。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加强科研环境的建设。(1)保障创新经费的支持,给予科研人员更好的创新环境,配备齐全的科研人员,避免一人兼任多职的情况,加强整体的组织建设,才能够保障新技术的应用。秉持着对每一个养殖户技术推广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技术层面的支持,减少技术不足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2)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推广中的促进作用和带动能力,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建设专项的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专项基金,为推广人员谋求更好的福利待遇,创造更好的推广环境,避免技术推广人员因待遇过低而产生离职的念头,鼓励科研人员对当前的工作真抓实干献计献策。(3)保障养殖技术推广的科研通道畅通,提高整体的立项研究数量,通过研究带动技术推广,确保目前的项目资金投入充足。政府还要做好惠农政策与科研政策的配合,从而为农户提供更加实质性的政策补贴,以改善养殖环境和科研人员福利的待遇,从而创造更加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
2.2 建立完善科研试点并解决技术创新期间及后期服务问题试验点不足是当前困扰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问题,(1)增加科研试点的数量以及畜牧站的数量。养殖户目前养殖的方法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经验的摸索以及养殖户之间的交流,这种方法有一些毫无科学依据,会对养殖产生负面影响,未来需要建立更加多的科研试点,定期指派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相关科研专家来到试验点,为养殖农户讲解最新养殖方法,帮助养殖农户建立起科学养殖的体系。科研人员需要走访具体的养殖场,近距离观察养殖农户的饲养情况,第一时间了解问题,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帮助农户解决问题,加快养殖效率。(2)以区域试点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将最新的技术推广到这一区域,政府、高校、企业三家配合,既能保障经济稳定,也能保障养殖户的收入创新,并将区域养殖户的信息不断的向外传递,以点带面,这样的技术推广能够提高养殖利润,被更多养殖户的认可,形成一定的技术推广规模。(3)还需要解决新技术运用过程中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做好技术设计和后期指导,形成良好的裙带效应。科学试点的建立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对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3 提高养殖户对科研技术接受能力养殖农户的接受能力是整个链条进行的基础,一方面提高养殖户接受科研知识的能力是这个过程的关键,需要加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鼓励年轻人回到农村,回到养殖业,进行技术创新,更广泛的拉动就业,这样能够使养殖户快速更迭的知识构成,主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结合养殖实际积极进行创新。对养殖户还需要直接进行科研知识的培训,以政府为主导,地方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参与其中,科研人员一对一指导,讲解先进技术。这样能综合提高养殖户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改善养殖户的固本思想,从而使养殖农户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受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自身的认识,从而做到自主应用新技术。
2.4 加强龙头企业科研带动力度龙头企业在技术推广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为了改善目前的技术推广情况,寻求更大的发展市场,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这种作用。(1)形成政府牵头,企业带动,养殖户响应的创新养殖技术推广模式,龙头企业应起到一个支撑平台和带动创新的作用,龙头企业可在养殖农户中推广选种技术、疫苗技术和其他的各类养殖技术,获得政府的政策补贴并对农户提供科研引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新模式,使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能够快速向龙头企业靠拢,形成规模型的养殖场。(2)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之下,还需要持续的保障养殖户的利益,建设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满足养殖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发挥龙头企业的科研力量,以先进的龙头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种苗方面的支持,做到自上而下的普及和自下而上的创新。龙头企业需要为养殖户开辟市场,养殖户需要为龙头企业开展新的销售渠道,这样相互依托的关系,能够同时促进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发展,助推我国农业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创新。
经费投入过低,导致畜牧业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支持,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业科研经费投入量不足以支撑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科研得不到充足的经费保障,科研能力止步不前。人才福利待遇问题导致科研人员外流严重,人才流失从根本上限制了科研发展,导致在相关领域的落后。由于相应科研机构不健全,导致科研人员无法对养殖户做到全方位技术指导。同时养殖户接触不到先进养殖技术,养殖中形成恶性循环。助力养殖技术推广需要重点改善这种情况,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技术推广的人才创新动力,不断提升养殖畜牧行业自身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