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技背景下“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12-13 04:21:42刘婷徐继红
西部皮革 2022年9期
关键词:西装结构设计服装

刘婷,徐继红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通过对扬州区域从事服装行业的虎豹集团、国联、笛莎等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从设计、制版、制造、营销等多个环节均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以智能化改革为方向,实现企业的智能化制造。随着智能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改革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对服装专业职业本科教育提出新的挑战[1]。

为迎接这一挑战,2020 年6 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培养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服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设,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综合素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需要结合自身的课程特点,紧密结合企业智能化技术要求,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哲学、时政热点、潮流趋势、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多角度,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技艺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本文结合企业智能化下对高校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新要求,结合现下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方面,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服装智能科技企业人才需求

随着智能科技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服装企业纷纷响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智能化改造。企业智能化改革发展主要表现在软件和硬件系统上。在硬件系统上,采用大量的智能设备,比如3d 人体扫描仪、智能铺布机、智能裁剪机、智能吊挂系统、智能缝纫设备等等。在软件系统上,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大数据的共享,如cad 纸样模版系统、三维虚拟试衣系统、服装工序流程系统、智能仓储系统等等。企业的这些改革变化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服装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需要更高的综合素养能力,比如:能够掌握对各种智能化高端设备的操控、开发以及维护,编排开发程序的能力、优化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能力等等[2]。这就需要学生不但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还需要具有创新开发精神、刻苦专研的工匠精神、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2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服装专业核心课程,其知识结构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卫生学、服装生产工艺学、美学、数学等理科知识,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服装工程是由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组成,结构设计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服装工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3]。各高校对服装结构课程进行不同程度和方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服装结构课程在课程思政、智能化技术的改革建设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融入还不够深入,刻板生硬,大多形式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是按照教材的由浅入深,从人体测量、原型制作、衣领、衣袖结构讲解再到具体的综合案例讲解,如女裙、女裤、女衬衫、女西装、男衬衫、男西装等。虽然内容细致深入,但对中国传统特色服装结构设计的案例过少,比如旗袍、汉服等中国传统服饰[4]。二、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融合到线下教学中,将微课、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服装结构课程本质带来的僵化、程式化,使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感到繁琐,枯燥。在此基础上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加强工匠精神、淡泊明志,发奋图强、团队合作等精神的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智能化技术运用方面,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传统教学采用的是手工制版的方式,通过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二维结构图,学生运用尺、笔在纸上绘制结构图。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数据计算能力,但对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而言,尚有一定的难度。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企业的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将手工制版转换成了cad 制版、引入三维人体扫描仪测量人体数据、运用三维虚拟试衣软件实现二维与三维的转换等。简化各种由于数据公式带来的难度,让学生更加注重服装资料收集规整、资源阅读等通识教育上,使学生注重对服装的改革与创新设计。

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转换教学设计理念,从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转换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熟练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教学目标[5]。让学生在掌握不同服装品类结构制图能力的基础上,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自信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

3.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6]。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首先注意企业智能技术运用的讲解,如三维人体测量、cad 软件、虚拟试衣系统、制版模版技术等。其次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项目设计以企业的项目为依托,主要包括裙装结构设计项目、裤装结构设计项目、旗袍结构设计项目、衬衫结构设计项目、西装结构设计项目、汉服结构设计项目等六大模块。在课程教学项目中,融入思政元素。比如裙装结构设计模块教学中,在分析筒裙款式时,可以运用建国典礼阅兵仪式中女兵穿着的职业裙装,以展示中国女兵的威严,展示中国的国防力量,从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荣誉感,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7]。在褶裙结构设计中,可以引入中国的传统服饰“留仙裙”,通过介绍“留仙裙”的历史典故,展示汉服饰文化,引导学生做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者,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旗袍、汉服结构设计中,通过分享旗袍、汉服款式,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以及非遗传承技艺,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加民族归宿感、自豪感。在衬衫结构设计中,通过对比立领和衬衫领的造型款式,分析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西装结构设计中,通过中山装向西装转变的历史,通过服装展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激发新时代的学生要做时代的创新者、引领者,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3.3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服装结构设计课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往往需要学生转变不同的款式,反复的绘制结构图。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在线开放关键制图操作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将cad 软件、三维虚拟试衣软件、三维人体扫描软件等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服装企业生产要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素材、体验服装结构设计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任课教师边做边指导,学生边学边实践,同时辅以在线开放课。通过融入勤学苦练、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单纯的技术学习带来的比较僵化,固有的程式会制约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设计上的创新。因此在让同学们进行大量的作业练习时,要明确目标追求是要掌握制图的规律。可以通过为同学们讲述庄子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以技体道、以技悟道,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技法体察艺术之“道”,感悟人生大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结构制图,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3.4 教学成果

通过不断完善丰富师生共建的服装样板资源库、虚拟试衣平台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服装样板资源库中,同学们可以借助已有的资源不断的进行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真实的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将教学成果与企业生产衔接。这样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校企衔接时间,学生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更强,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

通过课程思政元素、智能化手段的融入,使得相对枯燥僵化的服装结构课程更加风趣,既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也起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完美地将技艺传授与价值引导结合在了一起。

4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具体教学实践

以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西装结构设计项目为例,设计具体的教学实践。本项目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西装结构设计的要点,能够熟练的根据不同款式的西装造型进行结构设计,同时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服装样板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引领者。西装是比较常见的服装品类,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此项目以企业对项目的需求为依托,如为某单位定制职业西服。

4.1 课前

教师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本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案、视频、课件等,要求同学们根据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料先自学,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其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西装图片,进而总结归纳出西装衣身、衣领、衣袖的造型特点,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订单企业的文化,对所给的西装款式有所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课中

首先本项目的任务其一是人体数据测量,此任务中通过引入企业的智能化设备,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运用现在企业在采用的三维人体扫描设备加手工辅助测量的方法,讲解西装外套需要测量的具体部位。其二是为西装的造型设计,通过清代晚期的长袍马褂、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改革开放时期的西装等服饰发展演变,讲解西装领、袖的款式特点。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服装的特点,服装是一个时代、一个明族的产物,它彰显着一个时代的文明,鼓舞学生做新时代的引领者和创新者。任务三为西装的结构设计,教师运用三维与二维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给学生讲解西装结构制图的重难点。采用cad 软件绘制西装的结构图同时,辅以三维虚拟试衣软件对西装样板进行修改,这是个反复操作和修改更正的过程。通过给学生分享了不起的匠人——“红帮”老裁缝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老一代匠人的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

4.3 课后

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根据课中学习的西装结构设计的知识点,改革创新设计西装款,并采用三维虚拟试衣软件模拟服装,最终以三维虚拟走秀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作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建立3D服装资料库,使之成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成果,以增强校企之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5 总结

智能科技背景下,企业在快速的进行改革,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服装技能要求,还要更全面的综合能力。面对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以服装技能传授为立足点,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合到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将个人理想与民族振兴相统一,培养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接班人,实现教育为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西装结构设计服装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让人心碎的服装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西装年代簿
智族GQ(2020年9期)2020-10-26 06:57:16
新形态西装
智族GQ(2018年3期)2018-05-14 12:33:23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西装型男的3种形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02:53:53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