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婕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特殊教育中心,山东 临邑 251500)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发展性障碍疾病,由于大脑神经组织受损,造成大多数患者出现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同时伴有一定的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特征。2015年,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已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患者已达200多万,并以每年20万的趋势增长。
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发展性障碍,近年来在我国的诊出率呈上升态势。如何让每一名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都是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期望,也是教育领域最为困扰、最需支持、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当前,北京市70%以上的特殊需要儿童就读于普通学校,其中包括自闭症儿童980余名,广泛分布在全市16个区的近500所中小学校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支持服务已不能充分满足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因此,学校亟须从提供支持服务转化为进行穿越多种边界的精准高效教育供给。为实现满足自闭症儿童多样化、个性化特殊需求的目标,逐步消解当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参与不足”与可获得的“外部支持不够”带来的矛盾与压力,让自闭症儿童无论在哪所学校均能享受优质资源,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1]。
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学校对自闭症群体缺乏应有的关怀,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加重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负担。个别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工作内容以及教育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接受的专业培训较少,缺乏关于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背景,没有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咨询干预技术,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2]。
我们认为,家长能否与其他自闭症儿童家庭相互交流,也是自闭症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缺乏专业知识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可以通过交流学习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分享一些好的做法,甚至进一步促进孩子间的交流。遗憾的是,在我们调查的融合教育幼儿园中,有11%的家庭没有与其他自闭症儿童家庭交流的经历,另有5%的家庭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与其他家庭交流。
自闭症在我国虽然不是新名词,但多数人对它了解甚少。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解决方案仍然处在初步试验阶段。目前,现有的相关国家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法律法规,彰显了国家对自闭症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权益保障,但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与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相交范围甚少。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群体数量庞大,并且自闭症儿童的人数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增加。
中医内治法(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心论治)、外治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耳穴疗法)。而其中的推拿疗法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式,具有便捷、无副作用等优点,且可以更好地被自闭症儿童家长接受。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在自闭症的治疗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按摩头面部相关穴位结合学校常规教育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水平;仅仅进行学校常规教育也可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一是特殊学校常规课程的影响。特殊学校一般开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康复训练、艺术休闲等选择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进行了干预,如语文中的阅读学习,其他课程中教师的讲授等,这些都在进行着语言的训练。二是生活中自闭症儿童与家人及老师、同学间的交流,也在无形中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产生了影响。在生活中,特别是家长与自闭症儿童有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如家庭进餐、外出等,可以出现很多语言交流的刺激环境,这给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提供了可能性。在有了学校常规教育之外,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头面部相应穴位的按摩,则更加刺激了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相关神经,从而更有利于其语言的发展[3]。
康复中心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要注意康复设施色彩的统一与协调,增加康复中心的颜色面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有延迟的触觉反应,这使得他们很难准确区分自己的物体和其他学步期儿童的物体。通过使用大面积的颜色变化,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在相似的大环境下,对不同空间进行识别和区分,从而锻炼和提升记忆能力。在大面积空间中重复使用材料,并借助相应色彩变化,可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内心世界中形成相对较深的印象,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病情的恢复。自闭症儿童康复中,通过增加冷色运用,适当减少暖色,可满足康复中心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方面需求,同时在实际期间,为保证最终对儿童康复的设计效果,还需要加强对自闭症儿童色彩感知能力的考虑。在选择色彩时,应注意避免选择日常生活中相对丰富,且易使人产生情感色彩的颜色,这就需要在使用冷色时,尽可能减少橙红色等暖色利用,以此减少自闭症儿童紧张情绪产生的可能性。此外,对于色彩的对比度、饱和度等也要加以注意。自闭症儿童对蓝色、绿色具有最高的安全感,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两个颜色的饱和度适当提升,同时与其他颜色的明度相比较[4]。
指当个体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后,马上将他置于一个设置简单和外界没有联系的空房间里面。个体必须待在那里,直到情绪平稳、不良行为消失后,再离开空房间。但是在这个自我隔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个体的安全,防止出现撞墙、跳楼或者触电等危险事件出现。暂时隔离的房间中,应该有摄像头,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观察自闭症儿童在房间中的情况。使用暂时隔离法的主要目的,是让自闭症儿童明白自己已经出现了不良行为,如果想解除隔离就必须改正目前的错误行为。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但是,使用该方法时,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或者辅导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恐吓、打骂或者侮辱自闭症儿童。否则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事倍功半。具体做法是当自闭症儿童突然无缘由地发脾气、不配合、甚至还摔东西或者大喊大叫时,辅导老师或家长把他们送到隔离房间。在送去之前讲清楚他们隔离的原因和走出房间的具体条件,并承诺当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呼唤教师离开房间。在这个过程中辅导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像情绪失控的儿童一样,也对他们发脾气或者大喊大叫。这样会使自闭症儿童认为发脾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会影响后面的行为矫正康复训练效果。最重要的是暂时隔离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让自闭症儿童知道或者明白,辅导老师或者家长只是不赞同他目前的行为活动方式,并不是不爱他、不喜欢他了。而是因为爱他们,才会对他们的不正确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这种方法的使用对象是具有严重破坏性行为的自闭症儿童,对于有轻微不良行为的自闭症儿童,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5]。
自闭症儿童很难理解相对抽象化的词汇概念,如思想、情感、记忆、想象等。他们在语义和词语的用法上,也很难理解词汇或者句子中的隐藏含义,更无法体会到句子中的幽默或者双关的内容。自闭症儿童在语法使用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对于特别复杂的特殊疑问句或者拟人句、排比句,他们是很难理解的。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经常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例如,你问自闭症儿童“今天星期几”,他可能重复你刚才说的话“今天星期几”,这种说话方式有些像鹦鹉学舌。现在对自闭症儿童语言的康复训练多以技能技巧的提升为主,其实自闭症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的反应速度慢得多,他们不喜欢改变,而且对外界事物微小的变化极其敏感。所以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并且反复告知他们每天的训练流程和计划,否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巨大情绪波动,在心理上抵制和排斥语言训练计划的实施。虽然目前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所有的方式只能缓解或者提高自闭症儿童某些方面的功能。儿童自闭症一旦发病没有办法做到“除根”。因此,大部分治疗方法都是在临床试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才得到推广和应用的。结合前面的研究,心理辅导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儿童自闭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病症,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其他方法的配合,如药物或者大脑电波的刺激等[6]。
自闭症基地构建了课程本位的教学调整与基于个体发展的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自闭症儿童课程建设框架,而后基于教育需求评估,为每名自闭症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即一方面根据自闭症儿童在融合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效果,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针对影响自闭症儿童参与融合课堂的障碍进行干预与支持,如学业能力提升与学业补救、社交与沟通训练、动作和运动发展等。市级教研员岗位和专业背景结构与普通教育教研组的单一学科或相同学段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跨专业、跨岗位、跨学科、跨学段的教研员团队既为研究带来了挑战,也为以个案支持服务为中心的研究带来了突破边界的多维度服务视角。市级教研组采用不同场景的专题研究和资源协调双线协作的合作模式,即以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的需求为场景,确定研究专题,由与该场景相关的教研员作为研究专题的主持人,区特教中心、自闭症基地的教研员则负责统筹协调不同专业的教研员共同研究,同时开展相关服务。不同场景的专题研究和资源协调双线协作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教研员的合作研究,使更多优秀教师有了参与市级教研活动的平台,使服务专业人才库得以建构,更为教研员组织本区个案服务工作提供了范例[7]。
自闭症教育训练机构中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幼教、普教、社工康复专业。对于这些缺乏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大都由一两名骨干教师提供师资培训。这种类似师徒制的培养模式效率不高,而教师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也远远不够。这也是现在的自闭症教育工作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学校教师在面对特殊儿童时,可能会出现恐惧。恐惧是因为没见过,无知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我们在师范教育的课程里,应该加入特殊教育的相关课程。目前,国家通过在职、在岗教师培训,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成长机会,至少让他们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基本的康复技能、方法。如他们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刻板行为如何干预及转化等。在此基础上,再让教师们掌握一些基本情绪问题的应对方法及干预策略。只是现在,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还比较少,教育管理层需要做好顶层规划与制度设计,如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师资培养计划,努力为教师们提供系统化的专业培训[8]。
建立专业的融合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巩固融合教育成果,使自闭症儿童能够真正融入社会。此外,应加大对融合教育的宣传力度,成立专业机构并组织相应宣传,让公众认识到自闭症儿童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沟通上的障碍,通过融合教育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障碍的。同时可以使更多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才能真正肩负起融合教育的重任。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切勿片面强调缺陷障碍补偿的方法,要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同时营造和睦温暖、舒适有爱的氛围,提供充裕的教育物资,让其在安全、接纳、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充分挖掘心理潜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