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拥抱绿色变革加速打造低碳竞争力

2022-12-12 09:40曲艺编辑白宇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油库航煤宜昌

■本刊记者 曲艺/ 编辑 白宇

2022年3月底,《2021年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披露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石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及进展。

《报告》显示,中国石化大力实施绿色洁净发展战略,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石化力量。

记者注意到,4 月份以来,石化产业链在推动碳减排上可谓捷报频传,无不透着中国石化坚定不移拥抱绿色变革、高质量完成“双碳”目标的志向与决心。综合来看,可归纳为低碳技术、零碳产品、降碳行动等多个层面。

低碳技术:持续发力生物质燃料领域

近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以下简称镇海炼化)油脂加氢(HEFA)路线生物航煤产品通过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认证。

由此,镇海炼化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全球RSB可持续生物航空燃料认证的企业。这将推动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生物航煤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应用市场,促进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业化运行、商业化应用。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饮废油、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

镇海炼化是我国首套生物航煤装置拥有者。根据欧盟及国际航空组织要求,生物燃料进入欧洲及国际航空减排市场,需经过RSB认证,确保其符合航空产业绿色低碳标准。

随着RSB 认证完成,镇海炼化将按市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于近期进入试生产阶段。

这是中国石化持续发力生物质燃料领域,不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低碳科技攻关的一大硕果。

上述《报告》指出,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煤规模化,是中国石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的一大重要任务。

在领跑生物航煤技术方面,2011 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并推动生物航煤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相继完成首次技术试飞、首次国内商业航班应用和首次跨洋国际航班应用,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在深耕生物柴油技术方面,2001 年,中国石化开始部署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该公司正大力推进生物柴油供应设施建设,让生物柴油“常态化”应用于车辆。

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为例。自2017 年试点启动B5 车用柴油加注以来,上海石油累计加注B5 车用柴油超2000 万辆次,日均加注约1.25 万辆次,已协助消化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5.6 万余吨。据统计,将5%的生物柴油与95%的零号柴油混合而成的调和燃料——B5 车用柴油,可降低重金属及细颗粒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量10%以上,氮氧化物净化效率达80%。

零碳产品:我国首例“零碳”橡胶防老剂面世

为把绿色洁净打造成亮丽名片,中国石化持续开发碳中和林、碳中和加油站等各具特色的碳中和模式。日前,“碳中和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零碳”橡胶防老剂。

5月初,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兰花牌”橡胶防老剂产品6PPD和TMQ被国际权威认证公司TUV南德意志集团认证为碳中和产品。

防老剂是指能延缓高分子化合物老化的物质。南化公司生产的橡胶防老剂6PPD 和TMQ主要应用于飞机、商用车、乘用车轮胎等领域,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防止老化开裂等。该系列产品是目前最新的一类防老剂,约占国内市场份额15%,其中20%销往国际十大著名轮胎橡胶企业。

“该系列产品成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成为全球首例获得权威认证的橡胶防老剂碳中和产品。这将有力推动下游产品减少碳排放,助力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碳中和,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国石化方面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化公司以开发“零碳”橡胶防老剂为突破口,通过对比产品原料、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的碳排放数据,找出影响产品碳足迹的关键要素,有针对性地升级生产技术和改造生产工艺、优化供应链,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推动企业逐步实现零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近3年,南化公司通过各种节能措施共减少碳排放超6.5万吨,相当于植树114万棵。

降碳行动:关闭油库助力修复长江生态

4 月24 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4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石化宣布,所属湖北石油已关停其在湖北沿江8座油库、17座码头,累计投入36.8亿元重修油库、升级环保设施,助力修复长江生态。

湖北坐拥1062 千米长江岸线,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由于水路便利,湖北石油油库多数选择沿江而建,毗邻长江、汉江的油库占在营油库数量的70%。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如今已经成为新晋“网红”景点。然而,这里曾经是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宜昌王家河油库的码头。

昔日码头成“网红”的背后,是一场果断且坚决的“降碳行动”。

宜昌王家河油库是鄂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成品油基地,年吞吐量达130万吨。1996年,湖北省划定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码头所在的王家河江段是中华鲟洄游的必经之路、江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为中华鲟、江豚畅快洄游“让路”,守护长江水清岸绿,2021年4月8日,运营了63年的王家河码头关闭,占地19.4 万平方米的油库整体外迁至枝江新油库。

这只是“降碳行动”的冰山一角。记者了解到,为助力长江大保护,湖北石油先后关停了荆州柳林洲、宜昌王家河等8座沿江油库,关闭17座沿江油品收卸码头,搬迁、拆除了12座水上加油站。

“油库虽然关停,但是湖北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油必须保证。”湖北石油承担着湖北成品油市场60%市场供应的重大社会责任,为此,湖北石油将油库建设列为六大发展战略之一,组建专班专人统筹全省资源调度,指挥宜昌石油做好码头停用前油库、加油站满库存运行,保证物流平稳运行及市场保供。

因为油库关停,截至目前,湖北石油为保障荆州、宜昌两地油品供应,累计支出运输成本近6000万元。

近年来,湖北石油累计投入11.2 亿元,用于新建、迁建、改造襄阳余家湖油库、十堰白浪油库、荆州油库、宜昌枝江油库。4 座油库的相继投用,将有力保障湖北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迁建的新油库,项目所有环节都贯穿更加安全环保的理念。“以即将投入试运行的枝江油库为例,其工艺、环保、智能水平均属国内领先。”湖北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油库还引入光伏发电技术,投用后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猜你喜欢
油库航煤宜昌
关于油库精细化雷电预警的探讨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在机场油库安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