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我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四大视角

2022-12-12 09:40:05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深专家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能源体系

■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深专家、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董晓宇

现代能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质基础,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国家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面向民生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为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能源强国提供了根本保障。在近期出台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背景下,如何以更为全面的视角认识我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笔者认为应该至少从历史、国际、战略、民生等视角来分析和解读,每个视角下所要揭示的重点内容有所不同。

历史视角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成功实践

关于现代能源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在当今的学术、政策及实践当中,“能源”在不同时空语境下所依据的参照物不同,就有了“能源”的现代和传统之分。在新的能源品种出现前,原有能源就是当时的“现代能源”。所以,现代能源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能源观念,不能将其抽象化、绝对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现代能源所蕴含的实质和意义是变化和发展的。

“现代能源”字眼最早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是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该次会议及其后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保护生态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水电,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我国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作了阐述,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2016 年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的重要文件,也提出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从我国“十一五”时期提出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到“十二五”进一步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这其中对我国能源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一脉相承的,“八字方针”没有变,只是对“安全”予以更高的重视,将其提到了首位。“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表述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目前实施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单独设置“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一节,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这其中有一点提法发生了变化,“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以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着眼点,“十三五”以至“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直接表述为“现代能源体系”,去掉了其中的“产业”字眼。这个微小的变化,实际上说明当前我国能源领域改革发展任务是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范畴更加广泛,既包含了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也包含了能源体系治理、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是新时期大能源观的直接体现。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能源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的辉煌成就提供了根本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能源生产发生巨大变革,发展动力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能源结构由原煤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原煤、原油等传统能源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占比大幅下降,能源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绝不是另起炉灶,也不存在新老划断的问题,没有过去的探索和成功实践,就不会有继续前行的基础。

国际视角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发达国家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也在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世界能源正在全面加快转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供给的主要组成部分,近5年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发电量的60%左右,低碳和绿色发展成为当今国际能源体系转型的主旋律。尽管我们没有看到美欧、日本等国家地区有“现代能源”的表述,但从其能源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国家普遍在能源结构转变、能源体系优化及节能减排行动等方面加大技术引导、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更积极的碳排放目标。我国加快构建的现代能源体系,就是顺应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与国际能源体系接轨的子体系,是加强国家能源合作的基础。

在推动全球能源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承诺和转型至关重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基本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目标已同时写进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中,也体现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专项规划当中。可以说,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了大国担当,加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信心和决心是坚定的。

目前全球超过130 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欧盟成员国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与1990 年相比至少减少55%;美国承诺不迟于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英国计划到2035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78%;阿联酋和沙特成为海湾地区率先提出净零排放目标的传统产油国,分别宣布到2050 年、2060 年实现净零排放;新兴经济体越南、俄罗斯、印度等宣布碳中和计划,目标分别为2050年、2060年、2070年实现碳中和;韩国宣布到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碳中和目标看,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目标设定的基本规律。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看齐,既符合中国能源发展的实际,也保持了与世界各国同步推进的节奏。

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中国近90%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能源体系,实现碳中和要求能源体系快速而深度转型,低碳和绿色发展必须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抢占新能源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机。近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左右,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和电力装备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各类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能源事业形成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在我国对外宣示的碳达峰碳中和4 个主要指标中,与能源直接相关的就有3 个,分别是:2030 年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较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 亿千瓦以上。这些任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提高能效、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大幅加速清洁能源创新等途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转型需要现代能源体系予以保障,所以现代能源体系的发展基调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稳中求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绿色低碳变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战略视角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提出将在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十四五”开局之年到2035年近25年的时间段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将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能源领域也将是主战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这是由能源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的。因此,从战略的角度看,能源领域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也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全局,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是推动能源领域的现代化。如何看待能源领域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能源强国”新目标,解决的重点是能源事业发展的“强而优”;二是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应对全球性能源调整与结构性冲击的挑战,以及受到国际能源体系多重地缘政治环境持续影响带来的挑战,核心是要端牢中国的能源饭碗,解决的重点是能源事业发展的“安而稳”。当然,这两个方面不是完全分立的,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我国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统一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下。

能源领域的现代化就是依靠“现代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又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也是顺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强国,离不开现代能源体系的坚实基础。能源强国要求我国能够成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和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全球能源治理的领导者,而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四梁八柱”包括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扩大能源国际影响等方面,这些任务举措都是建设能源强国的应有之义,共同支撑能源强国新目标的实现。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防护网。能源安全发展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能源领域的重要体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要在安全发展方面做好充分考量,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着力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屏障。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地缘政治深刻变化、能源治理体系主导权竞争激烈,无疑都增加了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国内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民生视角推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强调民生优先、共享发展的原则,着重解决能源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的问题,最终保障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乡村与城市都能平等分享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从民生视角看,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的用能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居民收入、地区经济发展等,这与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道路是不相适应的。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正是统合过去能源领域各项顶层设计,弥合过去能源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鸿沟”,补短板、清欠账,以新时代能源事业更高的人民性强化民生领域能源需求保障,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在能源地区差别方面,由于受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能源生产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以“胡焕庸线”为近似分界线,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生产量占比不足30%,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能源流向格局。现代能源体系站在国家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能源供需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能源输送成本等因素,将统筹提升区域能源发展水平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解决地区间能源生产、消费与负荷中心不匹配的问题,对能源生产布局和输送格局作出统筹安排。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大能源就近开发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新型电力系统将为更多新能源发展提供载体,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等多能互补的供给方式,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

在能源的城乡差别方面,虽然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壁垒,使得广大农村在能源领域所获得的投资偏少,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导致用能服务保障能力较弱,农村能源体系的协调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发展水平较之于城市有很大差距,服务能力、运行效率、服务品质短板还比较明显。加快农村能源体系现代化步伐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本质要求。农村能源体系是我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能源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整体能源体系的现代化。现代能源是城市能源体系和农村能源体系共同的现代化,现代能源体系对于完善城乡供能基础设施,支撑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服务现代能源体系构建这一战略在农村落地,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能源转型方面的指导意见,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加快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能源中的比重,发展壮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提出要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三是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现代农业,开展各类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提升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推广“新能源+生态修复、矿山治理”等模式,合理布局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项目,打造发电、牧草、种养殖一体化生态复合工程。所有这些举措聚焦于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共同指向提升城乡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构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集中体现了大能源观下时代性、国际性、战略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要突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各个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各地区能源的资源禀赋条件和负荷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单个地区不可能按照现代能源体系的总体构架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发挥地区所长和优势所在,依托全国现代能源体系的总体布局,加快所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本地区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在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进程中,要特别反对搞不切合实际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所谓现代能源体系,近期部分省市也发布了关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规划,部分内容有雷同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到扬长避短。这样的危害在于容易造成重复投资、无效投资,既造成国家财力物力的浪费,也贻误了能源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对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这一宏大事业要系统地看、辩证地看、全面地看,才不致走入误区。■

猜你喜欢
现代化能源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 02:58:24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取之不尽的能源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