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2022-12-12 01:09宋小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宋小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提升。《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笔者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献整理,根据习近平文汇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归纳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文汇共计106篇,从类别看,有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文化、教育、“四个自信”、总体国家安全观、民族和宗教工作等11 个方面;从形式上看,有会议、回信、批示、考察、纪念活动讲话等10种方式;在这些文汇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又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201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恪守“良知”,做到“俯仰无愧”。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要“止于至善”,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倡导“兼善天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君子、成圣贤(201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2016)[3]。

二、全方位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2014)[4]。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20)[5]。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2014)[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2019)[7]。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等。(2021)[8]。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4)[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14)[10],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2015)[11]。

(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2015)[12]。

三、新时代应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2014)[13]。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4)[14]。在新时代我们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保护、继承弘扬工作。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方面,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2014)[15]。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016)[16]。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总书记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4),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2016),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2017)、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2019)、保护敦煌文化(2019)、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2020)等。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方面,总书记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1)[17]。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2014)[18]。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2015)[19]。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2016)[20]。总书记指出,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2018)[21]。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实践,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政治建设方面的运用

1、在民族工作方面,要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9)[22]。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1)[23]。

2、在宗教工作方面,总书记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2016)[24]。

(二)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运用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总书记讲到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其中一个资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2016)[25];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2014)[26]。在传统医药研究上,总书记认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27]。

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2019)[28]。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20)[29]。

(三)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运用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5000 多年,吸收了各种外来文明,在包容并蓄中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源于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2019)[30]

(四)在社会建设方面的运用

在教育方面,总书记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014)[31]。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2016)[32]。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019)[33]。

在抗疫斗争方面,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2020)[34]。

(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运用

在城市建设上,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4)[35];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2015)[36]。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2019)[37]。

在乡村建设上,总书记指出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38]。

(六)在“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的运用

在台湾问题上,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2019)[39]。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牢牢把握澳门同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澳情怀(2014)[40]。

(七)在外交工作上的运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201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2015)等7 个国际会议,在美国、法国、秘鲁、巴基斯坦等国家、地区8 次演讲中都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总书记讲到,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2014)[41]。“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2015)[42]。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讲究纲举目张。中美双方应该就战略性问题加强沟通,避免误解误判,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2019)[43]。

五、总结

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对习近平同志所有重要会议讲话、座谈会、相关批示、回信等活动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国家建设的各方面阐发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并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