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男,四年级学生,长期跟奶奶生活。由于从小和父母接触少,加之与父母甚少沟通,隔代长辈比较溺爱孩子导致性格有些“怪”,学习成绩欠佳。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突然来袭,致使孩子们在家学习网课。对于网课既有利也有弊,网课可以反复观看,自制力较好的同学能够在网课期间合理利用时间做好学习计划和生活规范,而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同学,由于没有合理规划,导致孩子的学习跟不上,现在出现了“疫情学习后遗症”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手机产生迷恋;2.家庭作业不愿意做;3.上学出现焦虑;4.不和老师及家长沟通;5.逃避问题。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得知孩子母亲经营一家面食店,已经自顾不暇,自上学以来几乎没有和孩子沟通过。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促进该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多关注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王某某长期跟奶奶生活,父母对之关心甚少,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上网课期间没有做好充分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加上缺乏监督,家长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导致他现在经常不完成作业,甚至不来上学。
沟通方法与举措: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现状,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在四年级下学期,我及时和他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讲解孩子在校表现,并指导家长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同时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为了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每周和孩子父亲进行交流,指出孩子每天的进步,同时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安排孩子父亲参加活动和其他同学讲述他的成长故事,从而让王某某感到自豪,体会到父爱。几次活动下来父子关系变得融洽了。
由于孩子出现厌学现象,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我采用写信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起初孩子比较抗拒,但长此以往,他看到老师的笑脸慢慢地也放松了,虽然是简短的话语,但能收到孩子的回复,也倍感欣慰。为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采取了画画的方式和孩子心灵交流,无论孩子的作业好与坏,我都会写一句话,有时是鼓励的话,有时是建议的话语,并配上一个大大的笑脸。
由于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我们采用多方面协作,齐心协力帮助他完成各科作业,同时布置分层作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为激发孩子的动力,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每一项完成后在旁边就做好标记,每周和老师进行交流,连续几天都按时完成就可以满足孩子的小愿望,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回自我。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因此采用强化训练法,根据制定的学习计划,每天进步一点点。例如:和孩子约定4月1日—4月5日这一周做到不逃学不迟到;认真完成一项作业;大方地站到讲台上和每个同学握手;在数学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一周内默默地帮助身边的同学做两件力所能及的事……对于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老师和同学都给予鼓励,加强正面引导和正面强化。在每周的班队会上让他小组的同学写下他的名字,并写一句赞美的话,从而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于孩子的自控力较差,对于学习计划的完成难免会出现反复,因此,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孩子缺乏自信心,为此我动员老师和同学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他进行帮助。班上的小组活动、集体活动让他积极参与,如在体育节上让他参加跳绳比赛为班争光,在小组合作学习上让他代表小组回答问题,体会当一天班干部、一次检查员……一次次参与使他在集体中有存在感,在活动中有成就感,班级群可以说是老师家长分享爱的阳光和智慧的雨露的重要桥梁纽带,是老师、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美丽花园,把孩子的点点滴滴分享到班级群,我们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让其他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成长路上总会经历风雨,但風雨过后是彩虹。我们要正视孩子的优点和不足,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引导孩子,不能仅仅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会适得其反。我们通过共同努力,孩子逐步有了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也和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正大步向前未来走去。对于自控力差的孩子,我们要家校沟通,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在于坚持,坚持才会有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的细微之处,这正要我们一点一滴加以耐心培养,静待幼苗破土而出,让硕果绽放满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 崔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