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学”的开学典礼

2022-12-11 16:39苑天舒
环球人物 2022年23期
关键词:孝弟开学典礼弟子

苑天舒

《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圣贤典籍之一,中国人对《论语》应该说是最为熟悉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段话的意思是:《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们所记录的,经门人们一起编辑,记载了孔子回答弟子和当时的其他人,以及弟子们之间接闻于孔子的对话的一部语录。

《论语》共20篇,总共不到500章,合计1万多字。《论语》前三章分别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以仁!”面对着至少500章的《论语》章句,孔子的门人为何要选这三句放在《论语》全书的最前面呢?古人著书,往往把最能体现旨意,或者提纲挈领的话放在卷首,这几乎是通例。例如《老子》首章之“道可道,非常道”是如此,《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管子》“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周易·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皆是如此,《论语》也不例外。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大众教育的开创者,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整理者与集大成者,是自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一直辐射到今天中国的思想启蒙者,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人的生命意义上升华,从而找到并挺立起人作为道德精神的主体。诚如《朱子语类》中所记载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的编纂者们作为孔子的弟子、门人,亲耳聆听过老师孔子的教育,甚至有些人与老师孔子朝夕相伴,对孔子非常熟悉,他们知道老师孔子思想最精华的东西是什么,因此他们选出的《论语》前三章是最能体现孔子精神的。

第一章从三个方面讲了“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讲“以友辅仁”,乃进德之阶;“人不知而不愠”则是在申明学习目的为自我完善,而非名位利禄。《论语》讲的是成人之学,学为君子。(《环球人物》总第480期本专栏文章《学习之真义》可以参考)有同道学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点像开学典礼上孔子的欢迎辞,如此之说,我也很同意。

在《孝经》中,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仁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孔门编纂《论语》,谁排第一章,谁排第二章,谁排第三章,这个次序是很有讲究的。编《论语》书,传承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如同开办“论语大学”。继我们前面所说,开学典礼欢迎辞之后,就要讲讲“论语大学”的教育思想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大学”乃成人之学,学为君子,君子务本,仁德之本在孝悌,一切教育都是孝道的伸展。这就是“论语大学”开学典礼上所阐明的教育思想。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巧言令色乱德。”孔子对谄媚邀宠、取悦于人的巧言令色之徒深恶痛绝。巧言令色背离仁的本心,是对人性的背离与扭曲,因此,“论语大学”开学典礼上警示学生“巧言令色,鲜以仁!”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孝悌为仁之本。“仁”是可以提纲挈领地将《论语》整体把握的,是《论语》的总抓手,而这个总抓手的根是“孝”。《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这个汉字,是“老”的上半部分加上“子”,喻示子女承续父母,其义为子女善事父母。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父母一代哺养喂食幼子,但等到动物的幼子长大之后却再也不会回来照顾父母。“孝”是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禽有別,人有孝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孔子有个弟子叫子路,家中贫寒。有一次,子路在外吃野菜,想到父母可能也在吃野菜,于是子路向人借了大米,从百里之外背回家。子路后来做了大官,父母也故去了,他出行时带了很多车马和粮食,吃饭时又想起当年为父母背粮的事,便再也吃不下去了,心想虽然自己现在有这么多的粮食,却已经不知道再往哪里给父母背粮了。

在中国历史上,忠孝仁义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人与禽兽完全不可以等同。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是高等动物”这句话进入到中国学生的教科书上,照此说法,人再“高等”也是动物,既然是动物,人就有兽性与兽行。时至今日,从教育理念到社会理念,常常听到对非礼悖伦的行为解释为“某某也是人嘛”,将“人”视为“动物之人”,这与我们几千年的圣人教育是不相符的。现实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对动物而言是本性,对人而言则是非礼悖伦。对此,我们是应该对“高等动物”抱以同情呢?还是应该继续保持中华传统中那份为人的庄严呢?这是今天中国教育应该回答的问题。

在对“人”的认识上,认为“人者,天地之心”的中华文明与认为“人是高等动物”的西方文明是完全不同的。《礼运》中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有人也许会说:“人是高等动物,这是科学定义。”然而,“人”恰恰是不能用科学来下定义的,机器人是科学的产物,而人不是科学的产物。在这一点上,中华文明应保持自己的态度。如果按照“人是高等动物”的标准走下去,我们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就会毁掉,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就会湮灭,人最终就会坠入“丛林法则”和禽兽之性。

孔子说:“仁者,爱人”,“亲亲,谓之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无法像科学那样给“孝”与“仁”下一个准确定义,但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什么是“孝”与“仁”。“孝”是儿女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惦念、照顾、侍奉、赡养、顺从、敬重、传承。人有孝义不是科学的真理,但却是人性中真实存在的,也是真理。这种真理彰显着仁德之美与人性之光,我们应该重回中华圣训,接续传统教育的真精神,重建斯文,重建庄严。

猜你喜欢
孝弟开学典礼弟子
开学典礼
The Cultural Memory of Davis’s Retranslation of San Yu Lou
“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
——以朱熹对《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诠释为中心
我校举行2017年秋季开学典礼王文涛出席并讲话
弟子规
弟子规
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的心学解读
小记者应邀参加骏威小学开学典礼
惠水县老年大学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