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宏妮
7月23日,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竹岚捕捉昆虫(姜克红/摄)
“相机发射红外信号,动物触碰信号就自动拍摄。”近日,位于四川平武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在一群孩子簇拥下,正在讲述野生动物影像的获取方法。
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沙动植物园,12名少年儿童在自然科学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精心制作喂鸟器,并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鸟类寻找、搬运食物的辛劳。
在天目山,来自浙江杭州市区中小学校的47名小营员跟着自然导师来到森林探秘、观鸟、夜行以及进行自然艺术创作,度过两天一夜的自然之旅。
眼下,自然教育正在成为各地青少年喜爱的校外教育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林草、旅游、教育等各领域“十四五”规划,都对自然教育作出部署,这些顶层设计为自然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在9月举办的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说:“城市化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自然教育。”大会发布的《北京宣言》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推进,“双减”等教育政策的发布,共同构成了自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
大理云朵自然学校创始人解红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双减’政策实以前,我们的家长微信群是3个,如今已经有1 0多个群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然體验。”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基地要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2019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 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着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宇介绍,自2019年首届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召开至今,全国各类自然教育发展机构数量已经近2万家,且地理分布广泛。
8月中旬,北京天下溪自然教育课程中心讲师草原(化名)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森林小孩儿”的招募,在北京招募12―16名儿童,分别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香山公园等处开展自然教育和探索。没几天,“森林小孩儿”招募满额。
草原所供职的天下溪青蓝森林幼儿园由郝冰创办,位于北京海鶄落湿地公园边。在自然教育领域,郝冰是个知名人物。她接连引进并翻译了《与孩子共享自然》等多本跟自然教育、环保教育有关的书籍,和他人合译的《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指出当代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并把这种社会问题称为“自然缺失症”。
“城里的孩子拥有相对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户外空间却极为狭小,尤其在人工智能逐渐进入生活的时代,孩子更是亟须与自然进行连接。”郝冰说。
上海市民晴玥暑假把孩子送到大理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夏令营,她对大理自然类夏令营的评价是“太火爆了,一位难求”。
大理云朵自然学校创始人解红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双减’政策实施以前,我们的家长微信群是3个,如今已经有10多个群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然体验。”
云朵自然学校位于大理南门村,距大理古城步行10分钟,坐拥一片30亩的田野,有得天独厚的开展自然教育的条件。除了云朵幼儿园和学校,这里还会定期开展短期自然课程班。
“报名的孩子主要来自北上广深以及武汉、杭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比起学科类知识,他们的家长普遍更着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和眼界的开阔。”解红燕说。
有意思的是,虽然让孩子参加自然教育活动成为城市家庭的热门选择,但不论是专家、从业者还是家长,都一致认为自然教育并非教育“创新”,而是教育的“回归”。
对此,太原植物园科研科普部部长吕剑南的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虽然自然教育的形式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学习、模仿自古就有,我们做的只不过是重新告诉大家:人和自然密不可分。”
宋琦的孩子报上了“森林小孩儿”活动,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每个月两次活动,包括自然观察、社交游戏、户外野餐等环节。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因为时间冲突,她在英语启蒙课和自然教育课之间选择了后者。“对孩子来说,学知识的时间很多,但疯玩的机会很珍贵。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能够每周有一天深度体验大自然,这种体验会给他的成长带来很好的滋养。”
在北京工作的姜聪暑假把儿子送回老家太原,并报名参加了太原植物园组织的自然教育夏令营。夏令营以昆虫为主题,由专业的博物研学老师带领,内容包括户外观察、室内观展、昆虫标本制作等等环节。
草原认为,自然教育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对于孩子来说,其丰富度、体验性和其他学习方式区别是很明显的。“因为我们没有统一教材,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性与创造力”。
目前,自然教育类课程种类颇多,有以冬令营、夏令营形式开展的亲子旅行,包括环境保护、农耕实践等在内的户外自然体验课程,还有讲解自然知识的室内自然教育课。活动场地从国内动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拓展到国内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等生态场所。
作为身在自然教育一线的从业者,草原认为,除了课程设置,自然教育的地点也极为重要:“我希望城市在打造公园、绿道、生态空间时候能够有专门的地方让孩子们去体验自然;同时,希望社区和学校能够推动家周围的自然教育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更关心身边的自然环境。”
事实上,草原所关心的问题,已经进入一些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规划。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21年北京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4.6%,丰富的生态资源不但北京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绿色生活空间,也为自然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场域。目前,北京已在200余个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各类基地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自然解说员、森林体验师等一批批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带领市民感受生态之美,自然教育活动正在成为首都的“绿色名片”。
近期,成都市申报的武侯水韵园自然教育基地等9个单位获得省级自然教育基地称号。目前,成都市已有47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覆盖14个区(市)县,有力推动了成都市自然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9月26日,小朋友在北京動物园上植物印染课(贾超二/摄)
各城市对自然教育的投入在不断扩大,从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也传来好消息:大会在全国范围发动了一千个公园、一千个自然教育学校开展主题为“千园千校,一起向自然”的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已获得了28个省区市千余家单位的积极响应,共同打造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最高展示平台。
在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原国家林业局局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全国自然教育总校校长赵树丛呼吁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帮助,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城市公园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服务,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积极走进自然接受教育。
水质检测、巡河护河、科普宣传……近期,山西太原启动“关爱河湖,保护母亲河”巡河护河系列活动。30余名青少年化身“小河长”,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这项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等多家单位组织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年。
吕剑南认为,生态保护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自然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保护生态,两者密不可分。
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创始人赖芸说,自然教育的从业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环保领域,用自然教育的方式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是很多自然教育机构的重要理念。
“大自然很美丽,但也很危险。自然教育活动会带着孩子去观察和了解,看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智慧,以了解消除对立和恐惧,继而带着敬畏去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草原说。
2021年7月,《“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为“十四五”时期自然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对一些生态稳定性好、环境承载能力强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沙漠等自然空间依法依规进行科学规划,开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户外运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
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黑龙江、湖北等省亦出台了推动自然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多措并举推动自然教育活动。
“自然是我师,我是自然友”。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上发布的《北京宣言》倡议,将每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全国自然日,并呼吁“希望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回到自然的怀抱,享受自然的乐趣,携手共创自然教育新篇章。”